汪波 陳澎軍 顏淑云 于洪喜 袁嘉琦 薛志輝 白善軍 陳啟康 周根友*
(1江蘇沿江地區(qū)農(nóng)業(yè)科學研究所,南通 226012;2 濱海鹽堿地生態(tài)改良與可持續(xù)利用工程技術創(chuàng)新中心,南通 226300;3老壩港濱海新區(qū)農(nóng)業(yè)農(nóng)村和社會事業(yè)局,海安 226600;4江蘇農(nóng)墾農(nóng)業(yè)環(huán)境與產(chǎn)品質(zhì)量檢測中心,南京 210019;5 南通市地方糧食儲備庫,南通226541)
沿海灘涂開發(fā)是一項重要的國家戰(zhàn)略,對補充耕地資源、拓展農(nóng)業(yè)發(fā)展空間、推進沿海開發(fā)、緩解人多地少的困境具有重要作用,故沿海灘涂開發(fā)成為了確保社會和經(jīng)濟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重要內(nèi)容[1]。灘涂開發(fā)利用的重點是進行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其中種植耐鹽水稻是灘涂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保證糧食安全的意義重大[2]。據(jù)統(tǒng)計,江蘇省沿海灘涂面積達6.873×105hm2,約占全國沿海灘涂面積的25%[3],但由于江蘇沿海灘涂長期受海水沖刷,土壤含鹽量較高,種植普通水稻品種表現(xiàn)為長勢差、產(chǎn)量低甚至絕產(chǎn),這嚴重制約了江蘇沿海灘涂的開發(fā)利用。因此,篩選出適宜江蘇沿海灘涂種植的水稻品種,并研發(fā)其配套的種植技術規(guī)程,對指導江蘇沿海灘涂水稻種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4-6]。
水稻直播種植是隨著社會、技術的發(fā)展而出現(xiàn)的水稻輕簡化栽培模式,由于該模式省去了育秧和移栽環(huán)節(jié),有著顯著的省工、節(jié)本、省力、簡便、高效的優(yōu)點,故該模式在勞動力匱乏地區(qū)得到了大面積應用[4,6]。江蘇沿海灘涂由于其獨特的地理區(qū)位,且地廣人稀,發(fā)展耐鹽水稻直播種植是客觀之需,故通過灘涂耐鹽水稻的輕簡化栽培,進而擴大灘涂耐鹽水稻種植面積,建立和完善江蘇沿海灘涂耐鹽水稻直播栽培技術規(guī)程,實現(xiàn)灘涂耐鹽水稻種植的專業(yè)化、輕簡化和可操作性,從而形成規(guī)模農(nóng)業(yè),對促進江蘇沿海灘涂開發(fā)和當?shù)剞r(nóng)民增收具有重大意義[7-9]。
在此背景下,筆者基于常年江蘇沿海灘涂水稻種植經(jīng)驗,結(jié)合最新研究成果[10-13],分別從水直播和旱直播兩個方面(宜根據(jù)江蘇沿海灘涂土壤含鹽量的高低,選用適宜的水稻直播栽培技術。其中,土壤耕層含鹽量在3‰以下的田塊為輕度鹽堿地,建議采用旱直播;土壤耕層含鹽量在3‰~6‰之間的田塊為中度鹽堿地,建議采用水直播),對適用于江蘇沿海灘涂水稻生產(chǎn)的耐鹽水稻直播栽培技術進行系統(tǒng)闡述,以期指導江蘇沿海灘涂水稻生產(chǎn),提高沿海灘涂利用價值,改善沿海生態(tài)環(huán)境,從而建成沿海綠色糧倉。
耕層土壤是水稻種植的基礎,在水稻播種前需做好大田前期處理工作,以保證水稻正常生長。
確保灘涂土地平整對開展水稻種植非常重要,分析其原因是:平整的土地有利于開展洗鹽操作,從而抑制土壤返鹽;而不平整土地的洗鹽效果差,導致土壤鹽分含量高,對種植水稻具有一定的風險。
灘涂要配備良好的水源、排灌引水設備、溝渠等,從而進行引水灌溉、引水洗鹽等操作。具體要求為:充足的水源是江蘇沿海灘涂耐鹽水稻種植的前提條件,且要求水源含鹽量在0.5‰以下,以利于引水進行土壤洗鹽,降低土壤含鹽量,滿足水稻生長所需;進出水設施要獨立安置,以便于灌水、排水分別管理;以1.00~1.33 hm2面積的灘涂為1 個單位,進行排水溝獨立設置,要求溝深在80 cm 以上,以利于進行排水。
在水稻播種前,大田先保持深5 cm 以上的水層24 h,再在排水后進行耕翻,如此重復2次以上,直至大田土壤含鹽量降至2‰以下,隨后施入基肥。為補充土壤有機質(zhì)和礦物質(zhì),改善土壤,提高肥力,基肥以施用有機肥和磷肥為主,一般每667 m2施有機肥1 500~2 000 kg、硫酸鉀7~8 kg、過磷酸鈣10~15 kg、62%(質(zhì)量分數(shù),下同)磷酸二銨(N∶P2O5=17∶45)20~25 kg,并在施肥后再次進行耕翻(要求耕翻深度達18~20 cm),隨后進行淺耙、旋耕,在確保大田平整、高低落差在5 cm 以下后作畦,要求畦寬在2.0 m 左右。
灘涂土壤含鹽量高,水稻品種的耐鹽堿性決定了其能否種植于灘涂環(huán)境,故要在做好水稻品種耐鹽性篩選鑒定的基礎上,選擇耐鹽、生育期早、產(chǎn)量高、抗倒性強、品質(zhì)優(yōu)的水稻品種進行種植,以確保灘涂水稻生產(chǎn)安全。經(jīng)過多年試驗,筆者認為‘南粳5055’、‘鹽稻12’、‘通粳 981’、通海粳17-1、通海粳17-2、通海粳18-1、6k438 等品種(系),適合在江蘇沿海灘涂進行種植。
為避開高溫對水稻秧苗生長的影響,及充分利用梅雨(在水稻出苗過程中,利用梅雨對土壤進行不間斷流水洗鹽,有助于鍛煉秧苗的耐鹽堿性,并可利用雨水壓鹽,防止土壤返鹽;水稻苗期為梅雨期,在出梅后,水稻秧苗剛開始分蘗,再用淺水促分蘗,并保持田間水分充足,可預防太陽暴曬造成土壤返鹽),江蘇沿海灘涂耐鹽水稻的適宜播種期為5 月下旬至6 月上旬(比常規(guī)水稻生產(chǎn)提早15~20 d),且要求必須在當?shù)孛酚昙竟?jié)之前進行播種。
需根據(jù)目標基本苗數(shù)和有效穗數(shù)來確定具體的播種量,且灘涂耐鹽水稻直播種植的播種量比常規(guī)稻田一般高20%~25%。
至2017我省栽培面積為50余萬畝,產(chǎn)量約17萬噸,種植面積居全國第4位。其中修文縣、水城縣、大方縣、福泉市等獼猴桃商品生產(chǎn)基地。目前,我省主栽紅肉品種(“紅陽”獼猴桃)和綠肉品種(“貴長”獼猴桃),此外,還有新種植的黃肉品種(“金圓”獼猴桃)等。獼猴桃的成熟期因其特性而異和地域存在差異,早熟的品種如紅陽獼猴桃一般集中在8月底成熟,中晚熟的品種如“貴長”和“米良一號”均在10月上旬成熟。
具體流程為:剔除病蟲粒、癟粒、雜粒,留下飽滿健康的種子;在播種前7 d,先曬種1~2 d,以提高稻種發(fā)芽率,要求在曬種期間不斷翻動種子,以保持種子含水量一致;曬種后鹽選種子,即將種子浸入濃度為15%的NaCl 溶液中,撈出浮在水面的秕谷,留下健康飽滿的種子,隨后用清水沖洗2~3遍,再進行自然通風晾干;晾干后進行包衣處理及拌種。每5 kg 種子用12%咪鮮·殺螟可濕性粉劑10 g、25%咪鮮胺乳油2 mL、25%吡蟲啉懸浮劑2~4 g,兌水8 kg,浸種時間48~72 h,以去除種子表面攜帶的病原菌。值得注意的是,若前茬作物收獲偏晚,需提前進行種子處理,以確保水稻適期播種,爭取盡快出苗。
3.4.1 旱直播
在輕度鹽堿地土地平整后(且要求田間無水),即可進行播種。一般在畦面上均勻撒播種子,每667 m2播種芽谷4~5 kg,播種后用蓋種機蓋種。
3.4.2 水直播
在中度鹽堿地土地平整后,先灌水,然后進行旋耕,使畦面表層土壤呈泥漿狀,再沉實1 d以上,隨后即可進行播種。一般在畦面上均勻撒播種子,每667 m2播種芽谷4~5 kg,播種后輕塌谷,以利于種子扎根。
由于直播稻的種植特點以及其他不可控因素,江蘇沿海灘涂耐鹽水稻直播種植,在種子出苗后,易出現(xiàn)缺苗或苗密的情況,要及時觀察田間苗情,及時進行疏密補稀,使田間稻株分布均勻,個體生長均衡,從而構(gòu)建良好的群體。具體措施為:缺苗的田塊,應及時進行補種或補苗(補苗的秧苗秧齡不宜超過35 d);苗密的田塊,在苗高3 cm 左右時進行間苗,在苗高5 cm左右時進行定苗。這兩種田塊均要求在4 葉期之前完成疏密補稀工作,確保大田每667 m2基本苗數(shù)為10 萬~12 萬苗,最高不超過15 萬苗。
在直播稻的大田管理過程中,遵循“前期淺水促分蘗、中期輕灌保花、后期間歇灌溉促灌漿”的原則進行水分管理。
水稻旱直播和水直播的水分管理在播種至出苗期有所不同,在出苗后則基本一致。在播種至出苗期,其具體水分管理措施為:(1)旱直播。播種時,要求田間無水;播種后,大田灌1 cm 深的淺水,保持田間濕潤;種子出芽后,大田及時排水,促進扎根立苗。(2)水直播。播種時,要求大田表層土壤呈泥漿狀且沉實1 d 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在沿海灘涂種植水稻,在播種至出苗期間,大田必須保持濕潤,并在溝中蓄水,以水壓鹽,防止大田表土干燥返鹽傷苗,但田間積水不宜過多,以免導致水稻根系腐爛,故可在水稻種子出苗后,大田白天灌水保持土壤濕潤,晚上排水溝排水,以增加土壤透氣性。
在水稻幼苗立針后,大田要保持1~3 cm 深的水層(要確保葉片露出水面),且每隔3~5 d換1次水,以促進水稻幼苗生長。
為促進水稻分蘗,在水稻分蘗初期(4葉期),大田應保持2~3 cm 深的水層,以提高地溫、水溫;在水稻3 葉期后,大田每隔5~7 d 換1 次水,但若發(fā)現(xiàn)水顏色呈黃色或褐色時,應立即進行換水;當田間水稻莖蘗數(shù)達到預期穗數(shù)的75% 時進行擱田,但由于是鹽堿地擱田,故要以輕擱和分次擱為主,其中,含鹽量高的田塊不可進行曬田,含鹽量高的田塊可在足苗后,采用間歇灌溉或短暫晾田(不超過2 d)的方式進行擱田。
在水稻幼穗分化期需水較多,若在此期間缺水,則會影響穗部營養(yǎng)的輸送和花粉粒的發(fā)育,進而導致結(jié)實率低、秕粒多,故在此期間,大田需保持4~6 cm 深的水層。
在水稻揚花期,大田需保持一定的水層,以促進水稻開花授粉;在水稻灌漿期,大田應采取干濕交替、以濕為主的灌溉方式,以促進水稻籽粒灌漿,預防植株早衰,且達到以氣養(yǎng)根、以水保葉的目的。在水稻灌漿結(jié)束后至成熟前,大田宜采取間歇灌溉、以干為主的灌溉方式,且在此期間不能斷水。在水稻收獲前7 d,大田停止灌水。
水稻葉齡為2 葉1 心時,在大田淺水層保持1~3 cm 深的基礎上施斷奶肥,一般在下午每667 m2施尿素7.5 kg。
水稻葉齡為4葉時,在大田灌淺水的基礎上,每667 m2施尿素10 kg、硫酸鋅0.5 kg,間隔10 d每667 m2再施尿素10 kg。
在水稻分蘗后期,為防止穎花退化,促進幼穗分化,增加有效穗數(shù),在葉齡余數(shù)為3.0~3.5 葉時,視苗情追施促花肥,一般在大田擱田后重新保持水層的基礎上,每667 m2施尿素10 kg。
在水稻葉齡余數(shù)為1.0~1.5 葉、基3 節(jié)間開始伸長時,每667 m2施尿素7.5 kg。
若水稻抽穗后有稻葉變黃或掉落,需補施適量粒肥,以提高結(jié)實率。在水稻生長后期,可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以防止植株早衰。
主要是在播種前水稻種子進行藥劑浸種,防治干尖線蟲病和惡苗病等種傳病害,在水稻整個生育期,做好對稻薊馬、螟蟲、灰飛虱和穗頸瘟、稻曲病、紋枯病等的綜合防治。
7.1.1 播種至秧苗期
具體為:(1)種子處理。為防治種傳、土傳病害和灰飛虱、一代螟蟲、稻薊馬等,可選用咪鮮胺或氰烯菌酯2 500~3 000 倍液進行浸種;為防治稻瘟病、惡苗病等種傳病害,可選用氯溴異氰尿酸或浸種靈等藥劑進行浸種;為防治稻飛虱、稻薊馬、稻象甲、水稻條紋葉枯病及其他病害,可每1 kg 稻種選用70%吡蟲啉水分散粒劑3~6 g,或選用30%噻蟲嗪、27%酷拉斯等藥劑,兌水30~40 mL 進行拌種。(2)苗期(3 葉期)處理。為防治葉瘟、二化螟等,可選用三環(huán)唑+康寬或2.2%甲維鹽(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可溶性粉劑)或20%三唑磷乳油進行噴施。
7.1.2 幼穗分化末期至破口期
為防治二化螟、稻縱卷葉螟、稻飛虱、鉆心蟲和水稻紋枯病、穗頸瘟、稻曲病等病蟲害,可在水稻破口前5~7 d,每667 m2用75%拿敵穩(wěn)(殺菌劑)15~20 g+10%阿維·氟酰胺懸浮劑30~60 g+25%吡蚜酮懸浮劑16~20 g 等藥劑進行噴施。
7.1.3 穗 期
為防治稻飛虱、稻縱卷葉螟等害蟲,可選用吡蚜酮或烯啶吡蚜酮或醚菊酯+甲維鹽蟲酰肼等藥劑進行噴施。值得注意的是,對于紋枯病等病害發(fā)生嚴重的田塊,還可加入苯甲嘧菌酯藥劑同噴。
由于水稻旱直播和水直播在播種前的田間管理不同,導致前期雜草發(fā)生情況有所差異,故雜草防除方式也有所不同。其中,旱直播稻田的雜草發(fā)生種類多、數(shù)量大,需在土地平整后、水稻尚未播種前,及時進行化學除草(用禾草敵播前封閉,用二甲戊靈、吡嘧磺隆、芐嘧磺隆芽前封閉除草);水直播則受惠于以水壓草(在播種前大田灌水、旋耕,用吡嘧磺隆或芐嘧磺隆加丙草胺的復配劑進行芽前封閉),在水稻播種前不需要進行化學除草。
在水稻播種出苗后,旱直播和水直播稻田的雜草發(fā)生情況保持一致,均是播種后5~7 d為雜草第1 個出草高峰,播種后15~30 d 為雜草第2 個出草高峰,應堅持“除早、除小”的原則,采用“一藥封、二撲殺、三補除”的方法及時進行化除。具體措施為:(1)一藥封。該項工作為雜草化除的重點,即在水稻播種后,大田灌“蒙頭水”,待1~2 d、田面沉實后,每667 m2用42%新野乳油150 mL+10%特蕪農(nóng)可濕性粉劑30 g 或噁草酮150 mL+50%丁草胺乳油100 mL 或12%農(nóng)思它乳油200 mL,兌水40~50 kg 均勻噴霧進行土壤封閉除草。(2)二撲殺。即在水稻3 葉1 心期,每667 m2用60%五氟·氰氟草酯(稻喜)或25%五氟磺草胺(稻杰) 40~80 mL,兌水20~30 kg 均勻噴霧進行除草,且要求在藥劑噴霧后24 h大田灌淺水,以提高除草效果。(3)三補除。即在水稻分蘗期,針對“一藥封、二撲殺”后仍有雜草發(fā)生的大田,進行第3次補充防除。根據(jù)田間草相選用不同種類的除草劑進行防除,例如,以千金子發(fā)生為主的田塊,每667 m2用稻笑(10%氰氟草酯乳油)150~200 mL 或千金(15%氰氟草酯乳油)80~100 mL 或驃馬(6.9%精噁唑禾草靈水乳劑)35~40 mL 均勻噴霧進行除草;以稗草發(fā)生為主的田塊,每667 m2用50%二氯喹啉酸可濕性粉劑50~60 g 或10%吡嘧磺隆可濕性粉劑20~30 g 均勻噴霧進行除草;以抗性稗草發(fā)生為主的田塊,每667 m2用稻杰(2.5%五氟磺草胺油懸浮劑)40~80 mL 均勻噴霧進行除草;以抗性稗草和千金子混合發(fā)生為主的田塊,每667 m2用韓秋好(10%噁唑酰草胺乳油)80~100 mL 均勻噴霧進行除草;以三棱草、牛毛氈、野荸薺等闊葉雜草發(fā)生為主的田塊,每667 m2用莎闊星(10%吡嘧磺隆可濕性粉劑)30~40 g 均勻噴霧進行除草。值得注意的是,施藥時間應掌握在雜草3~4 葉期進行用藥,施藥時需排干田間水層,施藥后1~2 d 復水并保持水層5~7 d;各藥劑的每667 m2用水量均為30~40 kg,均采用細水噴霧,將藥液均勻噴施于雜草葉片上;氰氟草酯類除草劑不可與芐磺隆、二甲四氯等除草劑混用;若雜草草齡過大,應適當增加除草劑用量。
待水稻田間9 5% 以上谷粒黃熟時(水稻成熟期),在露水干后,即可進行機械收獲。
詳細記錄水稻種植品種、種植經(jīng)過、生產(chǎn)措施,施用農(nóng)藥和化肥等的品名、用量、施用時期等,且要求生產(chǎn)記錄保存2 年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