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北風從遙遠的蒙古高原奔襲而來,又裹挾著凜冽,焦急地向南奔去,在初春的江南,與溫暖相擁,化作春的雨露,交織在薄暮。
——題記
那片桃林,是否正在痛飲春日佳釀,于微醺中綻出笑顏?那是我的想象,也是我的等待。因為靜待花開看似是一種可笑的浪漫,實則也是一種成長中的豐富,精神上的豐厚。
小時候,我十分喜愛家鄉(xiāng)的桃林。千朵萬朵花苞豐沛潤澤,承載生命的酒釀,只等春風回顧,就繽紛四溢。早年清明,我滿懷喜悅回鄉(xiāng)看花,沒想到,枝頭上只掛著半抹暗淡的紅暈,花兒委屈蜷縮,綠葉萌生,花事已殘,我失落極了,預想中的繁花盛景在現實的風雨中破碎,黯然地回了北京。不曾想,整整三年,我再沒能回去探花。
那三年是最漫長的,小升初的焦灼,學業(yè)上的挫敗,離別的傷感,內心始終翻涌,思緒不住交織。封鎖在屏幕中的課堂,幽閉于乏味的房間,時間在重復中逝去,思念在日復一日的期待中越發(fā)清晰。漸漸地,線上課堂的壓抑困乏縮小慣化為一種平常、一份冷靜。每日的作息涂寫在腦海,一筆一劃整齊而不失流暢。又是一年春來,媽媽忽然說:“不知今年桃花開得怎么樣?”“一定很繁盛吧!”我有些傷感,但內心躁動終究淡去幾分。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不管世上幾度春寒,或早或遲,桃花終將肆意爛漫,帶著不可摧移的春的信念。
終于,在滿懷期待中,我重新踏上回鄉(xiāng)的旅途。當我沿著小路漫步桃林,前方氤氳著一團緋紅云霧。走進深處,千朵萬朵含苞欲放的桃花,含蓄雅致,楚楚可人。陽光飛漱其間,落下點點光瀾。
我忽然明白,生命的浩大源自孤獨中的堅持、期盼中的守望,在歲月流年中靜靜等待,默默積累,才能去奔赴一場莊嚴的綻放。
(指導老師:侯曉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