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碰撞的“洪荒之力”賦予華夏神洲千姿百態(tài)的地貌與風情,創(chuàng)造了多姿多彩,多元和諧的中國。這片土地上,既承載神川巨嶺,也孕育著無名山水,尋常巷陌中的縷縷鄉(xiāng)愁。
華夏大地,從不缺名山勝跡、澎湃江河。這里有高高昂起的青藏高原、有國測第一大隊反復丈量的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有波濤萬里、綿延千年的長江黃河,有“驚濤拍岸,老起千堆雪”的攝人心魄;這里有東岳泰山,讓人一登而覺天下小,激起“會有凌絕頂,一覽眾山小”之豪氣干云……這里是中國,有太多雄踞千古、刻入民族基因的波瀾壯闊,然而祖國之美,不獨美于其雄奇瑰麗,更在于一個個獨持的民族、具體的人與一一份份動人的牽絆與情思。這份尋常鄉(xiāng)愁,藏于《額爾古納河右岸》中,生長于大興安嶺東側的族人們對游獵傳統(tǒng)的眷戀,藏于沈從文的《邊城》中,普通而真實的江南水鄉(xiāng)里,翠翠與爺爺?shù)亩纱?、大黃狗;更可見于歌曲《無名的人》中所唱的“南方的村落”“北方的春天”,告別的路口與祖輩勞作的雙手宛如畫卷在無數(shù)游子的腦海中展開……雖山水無奇、巷陌無名,卻融通著每一個華夏兒女的根底,是人們生命的烙印、獨一份的鄉(xiāng)愁。正是這份具體,讓神州大地更添一份煙火氣,更撫凡人心。
這里是中國,是你我共同的原鄉(xiāng),更是需要中華兒女齊發(fā)力、共守護的地方,隨著現(xiàn)代化的推進,“三江源”地區(qū)曾受嚴重生態(tài)威脅,母親河亦受污染之苦;社會生活變革迅速,一些傳統(tǒng)的生活方式遭受沖擊,導致一部分民族特色只能留存于老人的回憶中……此皆你我共同面對的問題,要留住這繽紛中國,既要保護大山名川,亦要守護尋常鄉(xiāng)愁。且看《舌尖上的中國》探訪祖國各地,記錄民族風情;青藏高原地區(qū)濕地保護有效推進,健康的河流回到我們的生話,你我亦應團結更多力量,發(fā)出更嘹亮的聲音,守護這方土地上的神川巨嶺、尋常鄉(xiāng)愁。
新時代的青年終將從父輩手中接過接力棒,成為家國的守護者,而傳承這一份民族記億尤為關鍵。唯有如此,華夏兒女方能在此泥沙俱下、高速變遷的時代牢記民族使命、守護住民族筋骨,知來時路,曉未來之方向。
這里是中國,自然雕刻的宏偉藝術與祖輩篳路藍縷的創(chuàng)造于此交疊。望青年們不負家國,在這里接力,譜寫新的中華詩篇!
點" 評
本文得分54分,屬一類文。文章標題極富有文化韻味,又氣勢磅礴,簡明扼要地指出了在祖國大地上,既有著雄偉壯闊的神川巨嶺,也有著平凡無名的尋常巷陌,扣住了該作文要討論的主題:祖國之美的“大”與“小”。隨后在開頭第一句就簡明扼要地概括了現(xiàn)代文閱讀I選文的主要內(nèi)容,對材料內(nèi)容進行了回應,同時很好地銜接了后面一句所提出的中心立意,開篇即見宗旨。
在論述祖國的“大美”與“小美”時,善用排比句式與四字詞語,句式整齊,文氣貫通,氣勢充足。適當引古典詩詞與文學藝術作品入文,增添文章的文化底蘊,情致盎然。尤為值得稱贊的是該生由景及情,關注到了祖國之美景背后所蘊含的情思,看到了背后實實在在的人們,讓文章內(nèi)容更有煙火氣,也使得論述得以更深一層,關聯(lián)到了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以及精神文化的傳承。
隨后,該生聯(lián)系到了新時代青年所肩負的使命與責任,從當下社會存在的環(huán)境保護與文化傳承問題入手,發(fā)出響亮的號召:“你我亦應團結更多力量,發(fā)出更嘹亮的聲音,守護這方土地上的神川巨嶺、尋常鄉(xiāng)愁?!币曇皩掗?、格局宏大。
結尾簡練卻又不乏氣勢,一句“這里是中國,自然雕刻的宏偉藝術與祖輩篳路藍縷的創(chuàng)造于此交疊”高屋建瓴地重新回扣材料內(nèi)容與中心觀點,緊接著提出展望,讓新時代青年傳承優(yōu)秀傳統(tǒng),勿忘來時路,接力譜寫新華章。
總的來說,本文語言通順有文采,論述充分有深度,關照古今與當下,一氣呵成、意脈完整,是一篇優(yōu)秀的考場佳作,值得借鑒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