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大學之后,學生們的身份也隨之發(fā)生了些許轉變,已年滿18歲的同學被劃入了成年人的范疇,同時被賦予了社會意義上“可以談戀愛”的標簽,許多大學生也都對“戀愛”非常向往。
然而,事物都是兩面的,大學生也常常因戀愛問題陷入心理困擾。其中,戀愛觀的偏差是造成戀愛失利的重要原因之一。
有些大學生是為了談戀愛而談戀愛。
比如,大學生A的室友B和C都談戀愛了,A本沒有談戀愛的打算,但看到B和C都這樣做,于是做出了跟風戀愛的行為;
大學生D獨自來到陌生的城市、校園,產生孤單寂寞感,選擇通過戀愛的方式來排解;
大學生E中學階段被父母管教得很嚴,心中有很強的壓抑感,上大學后通過戀愛獲得釋放。
這些行為都屬于為了談戀愛而談戀愛,這些大學生自身并沒有明確的戀愛動機,也不是因為某個人而想談戀愛,不值得提倡。
一些大學生在戀愛對象的選擇上以“外表美”為追求方向,忽視了雙方在價值觀等其他方面的認同。其實這不僅僅是大學生這一群體的偏差,很多人都有。
演化心理學中有這樣一個觀點:任何普遍的心理機制之所以以它目前的形式存在,是因為它一直有利于人類解決過去的生存和繁殖問題。
外表緣何始終是婚戀市場上地位極高的參考因素?因為我們將顏值高低視為基因優(yōu)劣的主要參考標準之一。出于擇偶本能,我們會認為,高顏值的人更可能攜帶優(yōu)質的遺傳基因,在擇偶時自然也會本能地傾向于“外表美”。
但是,大學生想要擁有一段令人身心愉悅的愛情,光看外表是遠遠不夠的。
大學生與伴侶發(fā)生性關系到底應不應該?這個問題不應一概而論?,F在人們的思想觀念逐漸開放,對許多社會現象都持寬容態(tài)度,這導致一些大學生對待性行為比較隨意,對自身和他人造成不少負面影響。
很多大學生與人發(fā)生性關系并沒有使用避孕措施。有部分學生覺得,
偶爾的性行為不會導致懷孕;或者覺得采用避孕措施會影響性體驗;再或者,性行為的發(fā)生原本就不在計劃中,故而也沒有避孕準備。
這些都是大學生群體不注重性關系,對性問題不成熟、不負責任的表現,并且也能夠看出我國大學生群體在性方面知識的匱乏。
● 端正戀愛動機
你有沒有想過:你為什么要談戀愛?
是周圍同學都在談,是你想排遣寂寞,還是你只是好奇?
如果你只將“戀愛”看成一個目標、一個任務、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那你大概率不會考慮確定戀愛關系后怎么與對方相處?自己和對方需要做什么?這段關系穩(wěn)固后下一步該怎么走?
僅僅將談戀愛當成一個目標,卻不考慮戀愛關系中真正的磨合問題,在錯誤的戀愛動機之下,你和對方都不會快樂和有所成長。
那么,什么樣的戀愛動機才是正確的?實際上,在價值觀多元化的今天,戀愛動機也變得復雜很多。但身為一個大學生,應明白正確的戀愛動機,源自彼此的吸引—— 正是彼此之間的需求,促成了親密關系的建立。這也是動機心理學的基本理論。
端正自己的戀愛動機,同樣有助于你去分辨對方的戀愛動機是否不純,這亦是你對自己的保護。
● 尋找志同道合的人
“談戀愛,要找志同道合的人,要找和你思想品德、事業(yè)理想和生活情趣大體一致的人?!毕嘈挪簧俅髮W生都從老師、父母那里聽過這句話,并且你們當中的一部分對“尋找志同道合的人”嗤之以鼻,覺得這種說法太老套,認為自己年紀還小,可以“只求花前月下,不求天長地久”。
你們覺得當下的自己,可以只去體驗愛情,不必非要發(fā)展一段長久、穩(wěn)定、可以談婚論嫁的戀愛關系。但我要說的是,志不同道不合的愛情,很可能是自私的、三觀不正的、充滿心機的。
提倡尋找志同道合的人談戀愛,并不能一定最終走入婚姻的殿堂,但要以此為目標,明確戀愛標準。確立自己的價值觀,把具有一致的思想、共同的信仰和追求放在戀愛標準的首要地位,將一個人的品質視為擇偶的首要條件,你們才能朝著對的方向尋找愛、正確地表達愛,并及時地做出取舍。
舉止文明有度
大學生在享受談戀愛的快樂時,經常會忘記顧及他人感受。我們總會看到大學生情侶做出一些不分場合的親密行為,給他人造成不好的感受,同時也影響自己的個人形象。
在戀愛中,大學生不應拋開矜持與含蓄,在公眾場合要注意自己的行為舉止,做到文明戀愛。文明戀愛能夠讓人懂得體會他人感受,從而不斷適應環(huán)境,更好地融入集體。
平衡學習和戀愛
愛情對大學生有很大吸引力,愛情也是人生的重要課題,但大學生在校期間仍需要以學業(yè)為重,愛情不能占據大學生活的全部,更不應該成為發(fā)展道路上的絆腳石。
大學生應該把學業(yè)放在首位,擺正愛情與學業(yè)的關系,不要拿愛情當不努力的借口,兩個人要互相鼓勵去做正確有意義的事,爭取做一對“學霸情侶”,使愛情的力量成為學習的動力,豈不是更好?
大學生應正確學習、理解性知識,在與伴侶發(fā)生性行為之前,才能充分考慮到性行為的風險,有不適時能及時就醫(yī)。此外,具有足夠性知識的大學生,會有意識去杜絕在沒準備好的時候發(fā)生性行為,自我保護意識會有所提高,能夠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同時也產生對他人負責的意識,考慮自己對他人可能造成的負面影響,三思而后行,減少不負責任的性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