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從林地選擇、林地整理、苗木處理、苗木栽植、除草修枝、灌溉施肥等方面總結(jié)吉林省楊樹造林技術(shù),闡述青楊脊虎天牛、白楊透翅蛾、楊干象、楊潛葉跳象、楊梨卷葉象、楊小舟蛾、灰斑病及爛皮病等楊樹常見病蟲害防治措施,以供參考。
關(guān)鍵詞:楊樹;造林技術(shù);病蟲害防治;吉林省
中圖分類號:S792.11;S763.7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674-7909-(2023)11-96-3
0 引言
楊樹是吉林省主要造林樹種之一,具有生長迅速、根系發(fā)達、適應(yīng)性強等優(yōu)勢,可以有效保護林地周邊水土,調(diào)節(jié)區(qū)域小氣候。但是,吉林省楊樹病蟲害種類較多、危害較嚴重,影響了當?shù)氐脑炝中б?。筆者現(xiàn)總結(jié)吉林省楊樹造林技術(shù)和病蟲害防治措施,供相關(guān)人員參考。
1 吉林省楊樹造林技術(shù)
1.1 林地選擇
在吉林省營造楊樹林時,種植人員應(yīng)優(yōu)先選擇土層厚度超過80 cm、坡度小于8°、土壤質(zhì)地疏松、有機質(zhì)含量大于0.4%、氮含量大于0.03%、速效磷含量大于2 mg/L、有效鉀含量大于40 mg/L、透水透氣性強、排灌便捷、含鹽量小于3%、地下水位在1. 5 m左右且pH值為6.5~8.5的造林地。造林地土壤可為砂壤、輕壤,也可為中壤。
1.2 林地整理
確定造林地后,種植人員需要在秋季,借助拖拉機全面翻耕、開墾造林地,開墾深度在30~40 cm。開墾期間,種植人員需要清除造林地周邊多余的雜草、灌木。若造林地水土流失較為嚴重,種植人員可沿著等高線方向翻墾,借助拖拉機旋耕15 cm以上,并保留造林帶與造林帶之間原有灌木[1]。再于翌年春季耙平土壤,耙地深度超過12 cm;然后起壟鎮(zhèn)壓,蓄水保墑,減少水土流失。
1.3 苗木處理
吉林省適宜栽植的楊樹品種為遼寧楊、3930楊、中荷64楊。在確定楊樹品種后,種植人員可選擇高4.5 m以上、胸徑大于3.5 cm的2年根1年干或2年根2年干苗木,且苗木根系完整、頂芽充實飽滿、枝梢木質(zhì)化程度較高、無機械損傷與病蟲害。
選苗后,立即起苗,隨起苗隨運輸。若無法立即移栽,種植人員可以將苗根浸泡到清水內(nèi),避免裸根過夜。起苗地、造林地距離超出200 km時,種植人員可利用苫布嚴密遮蓋苗木表面,減少苗木失水率。起苗后,人工修剪苗根,剪除病根、長根、傷根,避免楊樹苗栽植后出現(xiàn)窩根感病等現(xiàn)象。
1.4 苗木栽植
吉林省楊樹適宜栽植時期為3—4月和10—11月。種植人員應(yīng)根據(jù)地塊情況,選擇機械與人工結(jié)合的栽植方式,確保造林效率。
1.4.1 平整地塊栽植。在平整地塊,種植人員可以選擇機械栽植方式,按照標準株距(60 cm)、行距(80 cm)栽植,確保楊樹造林質(zhì)量。
1.4.2 陡峭地塊栽植。在陡峭地塊,種植人員需要人工栽植楊樹。根據(jù)楊樹為深根樹種特點,堅持大穴深栽原則,人工在已開墾耙平的林地挖60 cm×60 cm×60 cm(或80 cm×80 cm×80 cm)植苗穴。開挖表土堆在苗穴周邊,將楊樹苗放置到植苗穴中央位置,人工拉繩對點扶正(或直接栽植到壟溝中央),在楊樹苗扶正狀態(tài)下填入表土至穴1/2處;然后施加1 kg烘干雞糞或氮磷鉀混合肥[m(N)∶m(P)∶m(K)=15∶7∶8]0.5 kg到樹坑周邊,避免與楊樹苗直接接觸;再次回填表土,并上提楊樹苗,促使楊樹苗根系舒展開,并用腳踏實土壤;踏實土壤后,再次填土,重復操作;然后澆定根水,促使填土下沉,最后填土到原土痕,地上僅出露楊樹苗斜茬部位。
1.5 除草修枝
栽植完成后,種植人員可以向楊樹苗栽植穴周邊地面噴施5096乙草胺1.50~2.25 kg/hm2(兌水225 kg/hm2)除草,避免雜草與楊樹苗爭奪水分、養(yǎng)分。在造林當年的雨季,若進行人工松土除草,則會影響楊樹苗根系生長。為了促進新栽苗扎根,種植人員可以使用化學除草方式,如噴施35%穩(wěn)殺得乳油(262~525 g/hm2)、20%迅鋤水劑(0.5~1.5 kg/hm2)。
造林后的前3年,種植人員應(yīng)在3月15—20日(避開多風期)修枝,確保新栽楊樹苗枝條長度在10~20 cm。每株選擇一個生長最好的枝條,從基部剪除多余枝條,保留1個通直主干,且修理枝條在主干上保留1~3 cm茬口,確保傷口順利愈合。造林后的4~7 a,種植人員應(yīng)以樹冠高度超過樹干高度2/3為基準,選擇冬季休眠時修枝,促進楊樹生長。
1.6 灌溉施肥
4—6月,地溫穩(wěn)定超過15 ℃時,種植人員應(yīng)適時灌溉。在夏季楊樹苗生長高峰期,種植人員也應(yīng)及時灌水,充分發(fā)掘楊樹苗生長潛力。在秋季降雨量較少時,種植人員需要控制供水,促進楊樹苗木質(zhì)化。在楊樹苗進入休眠期后,種植人員需要進行1次冬灌,灌后立即培土,以保證墑情,提升楊樹苗木抗旱、抗寒能力[2]。
在1個輪伐期內(nèi),種植人員應(yīng)追肥兩三次。一般在6月15日左右,追施氮磷鉀復合肥[m(N)∶m(P)∶m(K)=
15∶7∶8]0.5 kg/株。
2 吉林省楊樹常見病蟲害及其防治措施
2.1 青楊脊虎天牛
2.1.1 危害表現(xiàn)。青楊脊虎天牛是吉林省楊樹主要有害生物之一,屬蛀干害蟲。5月15日開始,青楊脊虎天牛會在晴朗無風的15:00后進入楊樹林交尾產(chǎn)卵[3]。隨后,青楊脊虎天牛幼蟲會啃蛀楊樹枝條木質(zhì)部,形成蟲癭,影響楊樹正常生長。
2.1.2 防治措施。在青楊脊虎天牛發(fā)生初期,種植人員可以釋放管氏腫腿蜂進行防治。在青楊脊虎天牛產(chǎn)卵后、幼蟲未孵化前,種植人員可以手捏產(chǎn)卵痕,每隔3~5 d處理一次,連續(xù)處理兩三次,以殺滅青楊脊虎天牛卵、初孵幼蟲,抑制蟲癭形成。在青楊脊虎天牛成蟲羽化期,人工剪除蟲癭(或用限制青楊脊虎天牛成蟲爬出的網(wǎng)罩住蟲癭),再將綠色威雷或苦煙乳油注入蟲癭剪除位置。在成蟲羽化后期,種植人員可直接借助機動噴霧器噴灑8%氯氰微囊懸浮劑800倍液,直到楊樹干部、葉片均達到微濕潤狀態(tài),以防治青楊脊虎天牛。
2.2 白楊透翅蛾
2.2.1 危害表現(xiàn)。白楊透翅蛾以幼蟲形態(tài)鉆蛀到楊樹枝干、頂芽位置,可在楊樹苗木質(zhì)部與韌皮部之間環(huán)繞啃蛀,最終穿透整個楊樹組織,致使楊樹被害位置枯萎或組織增生形成瘤狀蟲癭,影響頂芽生長,最終形成禿枝。
2.2.2 防治措施。根據(jù)白楊透翅蛾一年發(fā)生1代、以幼蟲危害為主的特點,種植人員可以在3月20日至4月15日進入楊樹林尋找蟲孔。若發(fā)現(xiàn)蟲孔,則用棉球蘸取40%氧化樂果乳油3倍液,封堵蟲孔,殺滅白楊透翅蛾幼蟲;若未發(fā)現(xiàn)蟲孔,則將40%氧化樂果乳油3倍液環(huán)繞涂抹到楊樹根莖位置。
在白楊透翅蛾成蟲羽化期,種植人員可以利用性激素(反-3,順-13-十八碳二烯醇)對其進行誘殺。以1.0 cm×0.8 cm空心橡膠塞為載體,將500 μg性激素誘殺劑連同載體、50 g非干性粘蟲膠放入長27.0 cm、寬23.0 cm、高5.8 cm的誘捕器內(nèi),用長60.0 cm的12#細鐵絲將誘捕器掛到楊樹1.6 m高度位置,懸掛密度為3個/hm2,可有效誘殺白楊透翅蛾成蟲。
2.3 楊干象
2.3.1 危害表現(xiàn)。楊干象幼蟲可啃食楊樹韌皮部、木質(zhì)部,形成圓形坑道,坑洞兩端樹皮呈現(xiàn)刀砍狀開裂,局部掉落形成傷疤,造成楊樹苗木枯萎或死亡。
2.3.2 防治措施。4月20日至5月20日,種植人員可以進入造林地檢查有無楊干象幼蟲啃蛀的坑道。在發(fā)現(xiàn)坑道后,點涂40%氧化樂果和50%殺螟松30倍混合液。6月15日至6月20日,種植人員可以清理楊干象幼蟲蛀道端口的糞便,用0.1 g磷化鋁封堵坑道,隨后封堵黃泥,以減少楊干象老熟幼蟲危害。同時,種植人員可以在樹干距離地面20 cm位置,沿著與地面呈45°位置人工打小孔(直徑4 mm、深4 cm),將“樹大夫”插入孔內(nèi)。種植人員可以在楊干象成蟲活動期(6—7月)噴施阿維菌素50~100倍液,以減少楊干象成蟲危害。
2.4 楊潛葉跳象
2.4.1 危害表現(xiàn)。楊潛葉跳象是食葉害蟲,可發(fā)生于楊樹萌芽期到楊樹落葉前。楊潛葉跳象主要以幼蟲危害楊樹苗木,幼蟲孵化后會潛入楊樹葉內(nèi)啃食,并在末端形成直徑4.5~5.0 mm的圓形葉苞??惺惩耆~苞內(nèi)的葉肉后,幼蟲掉落到地面,不斷彈跳到落葉下化蛹。
2.4.2 防治措施。在楊潛葉跳象幼蟲危害期,種植人員可以在9:00前、16:00后,借助高射噴霧車噴施2.5%敵殺死1 000倍液、16 000 IU/mg蘇云金桿菌可濕性粉劑100倍液,或噴施苦參堿·煙堿乳油1 500倍液,每隔10 d噴施一次,連噴2次,減少楊潛葉跳象幼蟲危害。在楊潛葉跳象幼蟲化蛹期,人工收集落葉后集中燒毀。在楊潛葉跳象成蟲發(fā)生期,在楊樹根莖周邊放置黃色粘蟲板進行誘殺。
2.5 楊梨卷葉象
2.5.1 危害表現(xiàn)。楊梨卷葉象以成蟲在楊樹地被物、表土層越冬,次年5月15日左右出土產(chǎn)卵。越冬成蟲會取食楊樹嫩葉,并在葉片凋萎時卷葉產(chǎn)卵。6月10日左右,楊梨卷葉象卵孵化為幼蟲,啃食卷葉包。
2.5.2 防治措施。由于楊梨卷葉象幼蟲潛伏在卷葉包內(nèi)防治難度較大,因而以成蟲期為主要防治時期。5月20日至6月10日,種植人員可利用楊梨卷葉象成蟲假死性,在楊樹干下鋪塑料布,人工振動樹干,撲殺掉落成蟲;或者噴灑40%氧化樂果乳油1 000倍液,降低楊梨卷葉象蟲口密度[4];同時人工摘除楊樹卷葉,集中挖坑深埋或燒毀。
2.6 楊小舟蛾
2.6.1 危害表現(xiàn)。楊小舟蛾第一代幼蟲出現(xiàn)在5月20日至6月15日,主要危害楊樹葉部。一般在楊小舟蛾第一代幼蟲發(fā)生后期,會出現(xiàn)老熟幼蟲、成蟲、蛹、卵同時存在的情況。幼蟲白天隱蔽在樹下,傍晚上樹啃食葉片。楊小舟蛾嚴重發(fā)生時,楊樹葉片會被整片啃光,僅留葉柄。
2.6.2 防治措施。楊小舟蛾幼蟲為暴食性害蟲,種植人員需要從幼蟲期開始防治。在楊小舟蛾幼蟲3齡前,種植人員可噴灑苦煙乳油800~1 500倍液,或者噴灑滅幼脲600~1 200倍液,每隔7 d噴灑一次,連噴2次[5]。在楊小舟蛾蛹期,種植人員需要人工從樹干枝條或樹下采摘蟲蛹,集中殺滅。在楊小舟蛾成蟲期,種植人員可根據(jù)其趨光性較強的特點,利用殺蟲燈殺滅成蟲。6—7月,種植人員可將殺蟲燈懸掛到楊樹林內(nèi),懸掛高度為1.6~2.0 m,懸掛密度為5個/hm2,以降低楊小舟蛾成蟲產(chǎn)卵率。
2.7 灰斑病
2.7.1 危害表現(xiàn)。楊樹灰斑病主要危害楊樹葉片、幼嫩枝梢。發(fā)病初期,楊樹葉片出現(xiàn)水漬狀失綠斑點;發(fā)病中期,葉片上的斑點發(fā)展為邊緣褐色、中央灰色;發(fā)病后期,斑點上遍布黑色毛狀物,致使楊樹幼嫩枝梢迅速變黑、枯萎死亡。
2.7.2 防治措施。6月末,種植人員可選擇噴施65%代森鋅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600倍液或10%雙效靈100倍液,每隔15 d噴施一次,連續(xù)噴施三四次,以降低楊樹灰斑病發(fā)生概率。
2.8 爛皮病
2.8.1 危害表現(xiàn)。爛皮病是吉林省楊樹主要病害之一,其病原菌是一種具有潛伏侵染特點的弱寄生菌,主要危害生長不良、樹勢衰弱的楊樹。發(fā)病初期,楊樹主干、大枝、分枝位置出現(xiàn)暗褐色水腫狀病斑;發(fā)病中期,皮層組織腐爛,流出褐色液體,伴隨酒糟氣味;發(fā)病后期,皮層龜裂,無固定形狀,最終上部枝條全部枯死。
2.8.2 防治措施。在楊樹爛皮病發(fā)生初期,種植人員應(yīng)刮治發(fā)病部位,然后噴施10%碳酸鈉溶液,每隔7 d噴施一次,連續(xù)噴施兩三次,或者噴施10%雙效靈600~700倍液,每隔7 d噴施一次,連續(xù)噴施2次。楊樹爛皮病嚴重發(fā)生時,種植人員應(yīng)人為伐除病枝、病干,并集中燒毀,同時噴施70%甲基托布津100倍液,每隔7 d噴施一次,連續(xù)噴施2次。種植人員也可以將10%火堿水涂抹到楊樹傷口或全干,連續(xù)涂抹2次。
3 結(jié)語
楊樹是吉林省主要造林樹種之一。種植人員在科學運用楊樹造林技術(shù)的基礎(chǔ)上,應(yīng)充分認識到楊梨卷葉象、楊小舟蛾、楊干象、灰斑病等病蟲害對楊樹成活率的影響,綜合利用物理、生物、化學手段進行楊樹病蟲害防治,從而提高楊樹造林成功率。
參考文獻:
[1]劉芳.遼西地區(qū)楊樹造林技術(shù)[J].安徽農(nóng)學通報,2021(12):63-64.
[2]孫蕾.楊樹的特性及造林技術(shù)的探討[J].農(nóng)家參謀,2022(3):147-149.
[3]葛雨航,葉建仁,梁照文,等.基于MaxEnt模型預測青楊脊虎天牛在中國的適生區(qū)[J].植物檢疫,2021(4):65-70.
[4]趙平.關(guān)于楊樹的特性及造林技術(shù)的探討[J].林業(yè)科技情報,2021(1):49-50.
[5]董曉進.基層林業(yè)資源管理與楊樹造林技術(shù)研究[J].農(nóng)家參謀,2021(21):175-176.
作者簡介:馬榮(1990—),男,本科,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林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