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肖君,馬玉斌,劉保亮,宋阿敏·西安三角防務股份有限公司
Inconel 718 是一種沉淀強化鎳基高溫合金,含有鎳、鉻、鐵、鉬、鈮等元素,因其具有較好的抗腐蝕性能和極佳的高溫性能,同時具備良好的抗疲勞、抗輻射、抗氧化性能,因此被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能源和化工等領域。近年來,由于采購量的日益增大,原材料質量問題如δ 相、晶粒度、黑白斑等時有發(fā)生。
本文以Inconel 718 棒材裂紋缺陷為背景,運用X 射線、超聲波探傷、掃描電鏡,對裂紋試料進行成分和組織分析,最終通過對缺陷的重現,找到了裂紋產生的一種可能原因。
自國外某金屬材料生產廠家采購的Inconel 718合金棒材,試料排布見圖1,棒料頭部試片A 面,如圖2(a)所示,經熱處理后腐蝕,發(fā)現異常條紋,后經顯微組織確認為微裂紋。將該試片B 面(見圖2(b))腐蝕后檢查,未見異常。
圖1 試片排布示意圖
圖2 低倍及高倍取樣位置
棒材頭、尾取樣檢測化學成分,結果見表1,各元素含量均正常。
表1 棒材化學成分(質量分數,%)
將低倍A、B 面分別進行X 射線檢測,報告見圖3,所發(fā)現的裂紋長度、位置與圖2(紅線框內)所示一致,未見氣孔、夾砂和夾渣、縮孔、鑲鑄物等不連續(xù)缺陷。
圖3 X 射線檢測報告
將試片進行超聲波探傷,未發(fā)現存在單顯或其他異常問題,說明試塊內部組織狀態(tài)良好。其中典型的超聲分析結果如圖4 所示。
圖4 典型超聲波探傷結果
如圖2(a)所示,在低倍上切取高倍試樣進行分析。試樣為圖2(a)中的2#位置,該試樣A 面存在裂紋顯示。
對2#試樣B 面(正常區(qū)域)進行顯微組織檢查,如圖5(a)、(b)所示,未腐蝕態(tài)組織試樣中存在顯著的碳化物條帶,腐蝕態(tài)組織如圖5(c)、(d)所示,晶粒度約為8 級,晶界δ 相以短棒狀析出,為正常組織。
圖5 2#試樣B 面顯微組織
運用光學顯微鏡和掃描電鏡檢查2#試樣A 面、徑軸面,如圖6、圖7 所示,可見該試樣上裂紋最大深度約2mm,如圖6(b)所示;裂紋最大寬度約10μm,如圖7(a)所示。裂紋形態(tài)特征為沿晶擴展,深度大于寬度,裂紋兩側凹凸不平,耦合自然,呈直線狀,尾端較平緩。主裂紋附近存在微裂紋分支,裂紋處及附近的晶粒度一致,無顯著粗大或細化或大小不均勻現象。裂紋邊緣及其他區(qū)域未見異物。
圖6 2#試樣顯微組織
圖7 2#試樣A 面掃描電鏡照片
經掃描電鏡觀察,并對裂紋和正常區(qū)域進行能譜分析,能譜檢測區(qū)域見圖8,能譜分析結果見表2,裂紋區(qū)域和正常區(qū)域元素基本一致,未發(fā)現常見的Ca、Mg 等冶煉渣系元素。
表2 能譜分析結果(質量分數,%)
圖8 能譜測試區(qū)域
該棒材頭尾成分檢測正常,X 射線未發(fā)現氣孔、夾砂和夾渣、縮孔、鑲鑄物等異常情況,超聲波探傷顯示內部組織狀態(tài)良好。顯微組織表明碳化物較明顯,但少量未超標的碳化物不足以產生裂紋,能譜分析顯示裂紋處和正常處的成分基本一致,未發(fā)現Ca、Mg等冶煉渣系元素,未發(fā)現該棒材存在冶金缺陷的證據。
基于以上測試觀察,該裂紋有可能是后期產生,非冶金原因。
自該棒材頭部再次切取20mm 試片1 片,檢查低倍,結果如圖9(a)所示,未見裂紋。隨后用砂輪打磨試片表面,去除冷卻措施,制造過熱條件,再次對該表面進行低倍檢查,結果如圖9(b)所示,低倍表面產生了類似圖2(a)的裂紋顯示,砂輪打磨后顯微組織如圖10 所示,裂紋形態(tài)與圖6 基本一致。
圖9 砂輪打磨前后低倍
圖10 砂輪打磨后顯微組織
根據現有分析結果,得出如下結論:
⑴棒材化學成分正常。
⑵棒材未見明顯冶金缺陷,晶粒度、δ 相、碳化物均未見異常。
⑶棒材表面經砂輪打磨,去除冷卻措施,制造過熱條件后,在此特定條件下,能夠形成類似裂紋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