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在長期與大自然的相處中,發(fā)現(xiàn)許多鳥類是出色的“天氣預報員”。
比如烏鴉的特長是預測風向,人們只需要看看它站在哪個方向,就可以知道要吹什么風了。它的頭朝向南就是南風,頭朝北就是北風,因為愛美的它總是讓風順著羽毛吹。烏鴉還有一個強項,那就是預測陰雨,因為它對天氣變化非常敏感,通常在大雨來臨前的時候,它就會時不時地大聲鳴啼,當叫聲開始嘶啞時,就是大雨即將來臨的信號。
此外,還有“燕子低飛蛇過道,大雨馬上就來到”“燕子低飛蓑衣披”;秋季大雁、野鴨的南飛,預示嚴寒即將來臨;沿海的漁民如果晚上聽到潛鳥拖著長音高聲鳴叫,就知道天氣要變化,暴風雨將要來臨。
為什么有些鳥類能夠準確地感覺到天氣的變化,引起一些行為上的改變呢?
這主要是因為鳥類對大氣壓的變化、陽光的強弱,以及雨前大氣的積電現(xiàn)象非常敏感,這些變化,會引起鳥類的一些生理改變,進而影響到它們的鳴叫、飛翔、遷徙等行為的改變。如在下雨之前,由于空氣的濕度增加,昆蟲翅膀因變得潮濕而不能高飛,燕子是在飛行過程中捕食的,因而被迫低飛捕食昆蟲。
地震發(fā)生之前發(fā)出的次聲波,能夠被許多動物提前感知到,為了逃生,這些動物就會表現(xiàn)出異常的舉動。地震出現(xiàn)之前,地球的磁場也會發(fā)生變化。而一些飛鳥會憑借著敏銳的感知能力發(fā)現(xiàn)這一變化。所以在地震來臨之前,鳥類就會因為磁場的變化,而率先感知到了危險,并做出異于平常的行為。
(摘自《人民政協(xié)報》 高志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