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詩淇
從小繩金塔就時常出現(xiàn)在我的視野中,我也時常去那游玩散步,但真正靜下心來感受它的古韻反而就只有那么幾次。趁著這次五一假期,我便心血來潮,想去一探究竟。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繩金塔周邊的景象換了一輪又一輪。記得幾年前,它的前方還是一片草坪和一條寬道,人們或悠閑地走著,或在草坪上嬉戲打鬧。我也常常推著太奶奶來這邊曬太陽,邊感受著陽光的溫暖,邊看著太奶奶和其他老奶奶樂呵呵地嘮家常,多想時間暫停在這一刻啊!
之后這里的草坪沒了,寬道也被改建成美食街,我也湊著熱鬧來光顧了幾次,看著地上數(shù)不盡的垃圾,我便知道,過不了多久這又要變化。果然,之后的美食街日漸蕭條,真正來買東西的沒幾個,倒是散步的人多了不少。最近又不知是誰“圈定”了一個大平臺,許多老奶奶將其列為了自己的領(lǐng)地,在它上面盡情地跳著廣場舞,聲音大得想讓周邊的人也感受下廣場舞的魅力。
不過,雖變化了這么多,但進(jìn)去的入口倒是一如既往地是那座小橋,是想表達(dá)“小橋流水人家”嗎?不過,還真是別有一番趣味。進(jìn)去一瞧,左邊是一個震天鼓,右邊是一個高三米的大鐘。走右邊的小門進(jìn)入,抬眼便是一個大臺子,我記得自己曾經(jīng)還在上面表演過呢,臺邊刻著精美的浮雕,雖沒有顏色,但卻讓人移不開眼。
隨著清風(fēng)一道向左邊去,便是繩金塔了。風(fēng)姑娘一經(jīng)過,塔上的風(fēng)鈴便搖曳作響,發(fā)出悅耳的聲音,似一泉流水般撫心慰躁,給莊嚴(yán)的古建筑平添了幾分生動活潑。無風(fēng)的時候,它便帶給你不一樣的感受,就好像如李白所寫的“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一般,不過是將人替換成了古塔,連呼吸都變得小心翼翼。在塔的右邊有一串人名,聽我爺爺說這好像是當(dāng)初給金塔捐款的人,在它上面還能找到爺爺?shù)拿帜亍:竺鎰t又是一座小橋,旁邊零零散散地擺著幾個石凳,悠閑時便可來此處坐著,感受春光,聆聽鈴響。
往前有個岔路口,如果往右走便是一條小路,路上擺著幾尊名人的石像,此路可經(jīng)過一片小竹林,林中有個小亭子,真有“獨坐幽篁里,彈琴復(fù)長嘯”之意境!返回岔路口,選擇另一條路往前走,便可看見左處的小橋,右邊的“大成殿”,其中供奉著孔子、顏回、子羽三座銅像。再往前走,便是我從小最喜歡的地方,我稱呼它為“紅燈籠”,因為它的路上掛滿了紅燈籠,好不喜慶?!凹t燈籠”有一小池,池中有一金碧輝煌的像,似是牛郎和織女,還有一處“水上小路”,讓人不用費更多功夫到另一邊。池中的水雖不及柳宗元所寫的“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一般清澈,但相較其他而言,也是頗為干凈,魚兒們在水中無憂無慮地游著。人們在岸上撒著魚食,魚兒們便爭先恐后地往前擠,濺出片片水花。走完“紅燈籠”,便是一座高臺,你可以走下面通過,也可以踏著臺階,走上高臺,感受古韻。
經(jīng)這里出來后,則又返回了那個大平臺,至此,繩金塔之旅便結(jié)束。
(指導(dǎo)老師:辛? 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