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丹 趙友江 秦倩倩 德列央宗
幼兒園勞動教育在培養(yǎng)幼兒綜合能力和勞動觀念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然而,當前的幼兒園勞動教育實踐存在一些問題,限制了幼兒各方面能力的發(fā)展。筆者以西藏自治區(qū)林芝市波密縣第一雙語幼兒園的區(qū)角種植活動為例,通過問卷調查和訪談,分析勞動教育實踐現狀,總結勞動教育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一系列對策和建議,如創(chuàng)設良好的勞動教育環(huán)境、將游戲融入勞動教育、豐富勞動形式、健全勞動教育實踐機制、促進家園共育、提高教師的教育水平等,以期推動幼兒園勞動教育的發(fā)展。
一、幼兒園勞動教育概述
(一)幼兒園勞動教育的概念
幼兒正處于個體發(fā)展的早期階段,身心發(fā)展尚未成熟,具有好奇心強、學習能力強、模仿能力強和活潑好動的特點。幼兒園勞動教育是指通過讓幼兒參與各種勞動活動,培養(yǎng)幼兒動手實踐能力、自理能力、溝通合作能力、價值感和社會責任感的教育方式。在勞動教育中,教師要注重培養(yǎng)幼兒的實際操作能力、創(chuàng)造力和解決問題能力,提高幼兒對勞動的認識。
(二)幼兒園勞動教育的價值
幼兒園勞動教育具有多重價值。首先,勞動教育可以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實踐能力,使幼兒掌握基本的生活和生產勞動技能。其次,勞動教育可以促進幼兒發(fā)展,培養(yǎng)幼兒勤勞的品質。最后,勞動教育可以增強幼兒的溝通合作能力和社會責任感,幫助幼兒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使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勞動習慣。
二、幼兒園勞動教育實踐現狀調查
(一)調查對象
筆者以波密縣第一雙語幼兒園為調查對象,對該幼兒園以區(qū)角種植活動為載體的幼兒園勞動教育實踐現狀展開調查。
(二)調查方法和調查內容
筆者采用問卷調查和訪談兩種方式,選擇110名幼兒進行訪談,訪談內容包括對勞動工具的認識、植物的名稱、植物的生長過程、喜歡種植什么等。同時,筆者對15名專任教師進行勞動教育實踐現狀問卷調查,調查內容包括幼兒園種植條件、活動目標的設計、活動內容的選擇、活動的組織形式、教育實施效果等。
(三)調查結果分析
1.對幼兒園勞動教育的認識。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教師認為開展勞動教育非常有必要,部分教師認為有必要將勞動教育融入一日活動。關于幼兒在家中的勞動情況,部分教師不夠了解。因此,幼兒園需要積極與家長合作,讓幼兒主動參與勞動活動。
2.種植條件。根據調查結果,園所提供的種植區(qū)域面積適中,使用柵欄將種植區(qū)域分隔,但沒有根據不同年齡段幼兒的認知水平具體規(guī)劃種植區(qū)域,且種植區(qū)域內沒有便于幼兒通行的路徑。
3.內容選擇與組織。根據調查結果,園所在種植活動的內容選擇和組織方面存在不足,如園所的種植內容缺乏多樣性,園所種植活動的組織形式單一,無法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且缺乏針對不同年齡段幼兒的差異化安排。
4.實施情況。筆者調查發(fā)現,大多數班級正在開展區(qū)角種植活動,少數班級曾經開展過種植活動,個別班級從未開展種植活動;大多數班級兩周開展一次種植活動,部分班級一周開展一次種植活動,一周開展兩次種植活動的班級很少。大部分教師認為,園所雖然開展了種植活動,但勞動教育實施情況不理想,園所對幼兒的勞動教育缺乏系統(tǒng)性和連續(xù)性。
三、幼兒園勞動教育實踐存在的問題
波密縣第一雙語幼兒園的勞動教育實踐存在以下五個問題。
(一)幼兒參與種植環(huán)節(jié)不完整
筆者對110名幼兒進行訪談,根據訪談結果發(fā)現,有6名幼兒沒有參與種植,大多數幼兒參與了種植活動的部分環(huán)節(jié)。其中,參與準備材料環(huán)節(jié)的幼兒共17名,占比為15.45%;參與翻土、播種的幼兒共40名,占比為36.36%;參與澆水、除草的幼兒共85名,占比為77.27%;參與觀察植物生長過程的幼兒共39名,占比為35.45%;參與采摘果實的幼兒共36名,占比為32.73%。參與所有種植環(huán)節(jié)的幼兒很少。
(二)勞動教育開展條件不足
筆者調查發(fā)現,波密縣第一雙語幼兒園開展勞動教育所需的基礎設施和勞動工具不夠齊全,影響了勞動教育的開展效果。在區(qū)角種植活動中,幼兒園缺少適合種植的土壤和植物種子,不能讓幼兒自由選擇種植不同種類的植物,影響了幼兒參與種植活動的積極性。
(三)勞動教育活動目標設計不合理
幼兒園勞動教育目標應該符合幼兒的發(fā)展需求和特點,但筆者在調查中發(fā)現,波密縣第一雙語幼兒園區(qū)角種植活動的目標過于單一,缺乏針對性和挑戰(zhàn)性,導致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高,影響了勞動教育的實施效果。
(四)內容缺乏多樣性,組織形式單一
在波密縣第一雙語幼兒園區(qū)角種植活動中,存在內容缺乏多樣性和組織形式單一的問題。例如,在種植活動中,部分教師只引導幼兒關注植物的生長過程,而忽視了植物的種類、特征等知識的講解。此外,部分教師開展種植活動的形式單一,無法滿足不同幼兒的需求。
(五)缺乏連續(xù)性和有效評估
幼兒園勞動教育的實施應該具有一定的連續(xù)性,但波密縣第一雙語幼兒園區(qū)角種植活動的實施缺乏連續(xù)性,種植活動只在某個時間段內進行,沒有形成完善的勞動教育體系。同時,缺乏對活動效果的有效評估,教師難以直觀了解幼兒在勞動教育中的學習成果。
四、完善幼兒園勞動教育的對策
(一)創(chuàng)設良好的勞動教育環(huán)境
幼兒園勞動教育的開展需要有良好的教育環(huán)境和條件作支撐。因此,幼兒園應高度重視幼兒園勞動教育,加強對幼兒園勞動區(qū)角的建設,并根據幼兒園勞動教育的需要,提供必要的資源和設施。幼兒園可以聘請相關領域的專家進園指導,為幼兒提供適合種植的土壤和植物種子,設置專門的種植區(qū)域,為幼兒創(chuàng)設良好的勞動教育環(huán)境。
(二)將游戲融入勞動教育
在勞動教育目標的設計上,教師應更加注重幼兒的發(fā)展需求和特點,以培養(yǎng)幼兒的多方面能力。教師可以將游戲融入勞動教育,提高幼兒參與種植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例如,在種植活動中開展角色扮演游戲,教師可以讓幼兒扮演農民伯伯,通過種植水果和蔬菜,讓幼兒在游戲中感受勞動的樂趣。在蔬菜成熟后時,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在生活區(qū)嘗試烹飪美食,并將美食分享給同伴,拉近幼兒之間的距離。在種植過程中,幼兒能夠懂得糧食的來之不易,學會珍惜糧食,并懂得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
(三)豐富勞動形式
豐富勞動形式不僅能增強幼兒的自理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還能夠提高幼兒對勞動的認識。教師可以聯系當地蔬菜種植大戶,帶領幼兒實地參觀和親自采摘,使幼兒全面感受勞動的樂趣。比如,波密縣是特有的靈芝和天麻種植基地,幼兒可以在專業(yè)人員的引導下,進行采摘和采挖,將勞動成果分享給家人,進一步感受勞動的意義。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幼兒介紹自己家中的植物和動物,描述自己照顧它們的過程,培養(yǎng)幼兒的勞動意識。此外,教師可以開展“五一勞動節(jié)”主題活動,鼓勵幼兒積極參與勞動,幫助家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感恩他人的辛苦勞作。
(四)健全勞動教育實踐機制
幼兒園應建立完善的勞動教育實踐機制,包括活動的規(guī)范化、課程計劃的完善化等。同時,幼兒園要加強對勞動教育實施情況的監(jiān)督和評估。在評估時,教師可以采用觀察記錄、作品展示等方式,了解幼兒的學習成果。
(五)促進家園共育
家園共育是幼兒園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幼兒園要加強與家長的溝通和協(xié)作,做好勞動教育的宣傳工作,讓家長意識到勞動教育對幼兒的重要性,并引導家長積極參與對幼兒的勞動教育,幫助幼兒養(yǎng)成愛勞動的習慣,為幼兒的發(fā)展提供更多的支持,共同為幼兒的成長努力。在幼兒園勞動教育中,家庭和幼兒園都起著重要作用,雙方形成教育合力,才能為幼兒創(chuàng)設良好的勞動環(huán)境,培養(yǎng)幼兒愛勞動的好習慣。
(六)提高教師的教育能力和指導水平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敝挥薪處熅邆湄S富的勞動教育知識和經驗,才能夠有效引導幼兒參與勞動活動,并對其進行有效評估。因此,幼兒園應加強對教師的培訓,通過專業(yè)人員的指導,不斷提高教師的指導水平,保證種植活動的順利開展,以幫助幼兒更好地參與種植活動,提高幼兒的勞動水平。
結語
幼兒園開展勞動教育不僅能夠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還能夠激發(fā)幼兒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和探究興趣,促進幼兒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展。因此,幼兒園應高度重視勞動教育的實施,為幼兒創(chuàng)設良好的勞動環(huán)境,發(fā)揮幼兒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培養(yǎng)幼兒尊重他人勞動成果、熱愛勞動的良好品質。在對幼兒實施勞動教育時,幼兒園教師不僅要及時調整勞動教育內容、創(chuàng)新勞動教育形成、整合勞動教育資源,還要加強與家長的合作,做到相互信任、相互理解,以培養(yǎng)幼兒的勞動意識,促進幼兒的全面發(fā)展。
(作者單位:林芝市波密縣第一雙語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