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棗莊供電公司
國網棗莊供電公司成立于1962年,是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所屬市級供電企業(yè),下設13個職能部門,15個業(yè)務機構,48個供電所,132個基層班組,4家省管產業(yè)單位?,F有職工4422人,用電營業(yè)戶數198.8萬。經過多年的快速發(fā)展,截至2021年底,棗莊電網擁有35千伏及以上變電站116座,變電容量1561.8萬千伏安,輸電線路3914公里,10千伏及以下配網線路3.6萬公里。公司先后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狀”“全國文明單位”“全國模范勞動關系和諧企業(yè)”“全國廠務公開民主管理先進單位”“國家電網公司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
一、實施背景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強調,志愿服務體現社會公民的責任意識,是人們自覺為他人和社會服務、共同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的行為活動,是現代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也是推動社會文明進步的有效途徑。國家電網有限公司《企業(yè)文化建設工作指引》明確將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工程作為“文化賦能”的一項重點工程,確定了做優(yōu)本職服務、做實延伸服務、做深志愿服務3個方面的工作重點。
為貫徹落實好國家電網公司《企業(yè)文化建設工作指引》,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工程走深走實,國網棗莊供電公司結合地域實際和工作實際,深入開展了調研。在本職服務方面,老城區(qū)老年人偏多,習慣到營業(yè)廳辦理日常用電業(yè)務,對營業(yè)窗口人性化、多樣化服務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延伸服務方面,部分孤寡老人、病殘?zhí)厥馊后w不便到營業(yè)廳辦理交費、用電咨詢等業(yè)務,需要提供主動上門服務。在志愿服務方面,部分地區(qū)外出務工人員較多,留守兒童需要更多關心關愛。針對以上需求,國網棗莊供電公司深入實施“彩虹天使·情暖萬家”志愿服務項目,通過優(yōu)化營業(yè)廳服務舉措、建立特殊群體“服務檔案”、建設“留守兒童快樂成長活動站”等,弘揚志愿精神,傳播向善力量,更好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
二、體系內涵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力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依托國網棗莊供電公司“彩虹天使”服務品牌,以公司新時代文明實踐分中心和實踐站為主陣地,深入實施“彩虹天使·情暖萬家”志愿服務項目,構建以所屬市中供電中心營業(yè)廳為總隊,滕州、薛城、嶧城、臺兒莊、山亭、高新6區(qū)市供電營業(yè)廳為分隊,112名青年女職工為主要志愿者的“1+6+N”的雁陣式志愿服務架構。突出規(guī)范標識、服務標準、活動實施、總結提升“四統(tǒng)一”管理,充分發(fā)揮“彩虹天使”志愿者示范帶動作用,以當好黨的政策“宣傳員”、為民排憂“服務員”和社情民意“信息員”為導向,以“情暖萬家”為目標,面向全市區(qū)域重要客戶、留守兒童、孤老病殘?zhí)厥饪蛻艏疤厥馊后w,廣泛開展差異化服務、增值服務和延伸服務,積極踐行服務宗旨,履行社會責任,提升品牌價值,以實際行動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走深走實。
三、主要做法
(一)用心服務,“棗辦好”扮靚窗口
堅持把供電窗口作為文明實踐活動的主陣地,用心開展線上服務、增值服務、三語服務,把滿足人民美好生活的用電需要作為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不斷提升客戶滿意度和獲得感。一是開通線上服務。開通“棗辦好”視頻號平臺,組織廣大青年志愿者通過線上直播的方式帶頭宣講黨的政策,講解線上化、共享化、數字化、可視化的報裝接電服務新模式。疫情期間,加大“棗辦好”便民直播頻次,引導客戶通過網上國網APP線上服務,線上辦理用電難題,“無接觸”不出門即可辦理用電業(yè)務,截至目前“棗辦好”直播112場,累計觀看8萬人,獲贊288萬次。二是深化增值服務。開展“共謀新發(fā)展、四進送服務”大走訪,累計走訪客戶1.4萬余戶,解決用電難題163件。在全省率先應用“辦電e助手”、供電合同線上簽約、客戶受電工程線上“云驗收”,實現用電報裝“云端響應”,讓用戶報裝“一次都不跑”。三是創(chuàng)新“三語”服務。為更好地服務不同人群,率先在全市“窗口”單位中創(chuàng)新開展“三語”志愿服務活動,每天由三名志愿者輪流擔當“三語服務”首席代表,主動為外地客戶、外籍客戶及聾啞客戶提供“零距離溝通”服務?!叭Z”志愿服務已成為全市服務行業(yè)“窗口”的一道靚麗風景,贏得了廣大電力客戶的高度評價。四是開展延伸服務。針對孤寡老人和殘疾人等特殊困難群體,建立“供電+社區(qū)”平臺,組織關愛空巢老人、安全用電檢查等志愿服務,根據訴求及時解決用電和生活難題。主動為棗莊市盲人按摩院的特殊群體建立檔案,約定每月11日為志愿上門服務日,開展收費、環(huán)境打掃、日常慰問,解決他們行動不便、交費有困難等問題。
(二)善小常為,“活雷鋒”播撒文明
堅持善小常為、無私奉獻,認真踐行雷鋒精神,常態(tài)開展理論政策宣講、文化文藝服務、科學普及、法律服務、衛(wèi)生環(huán)保、扶貧幫困活動,為文明城市創(chuàng)建貢獻力量。一是深入開展“道德講堂”活動。在各個營業(yè)窗口堅持“每周一講”,將仁義禮智信、和諧人際關系、正確的義利觀、日常生活禮要求、提升個人道德修養(yǎng)、誠信六大主題作為講堂內容,積極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努力營造講文明樹新風的良好行為習慣、道德風尚。二是積極投身文明城市創(chuàng)建。100余名志愿者主動參與到市容市貌、交通秩序、公共設施、志愿服務、社區(qū)管理等各項工作中,積極開展環(huán)境整治、文明勸導等活動,動員臨街商戶不亂擺亂放、不占道經營,時刻保證店前干凈整潔。三是全力做好清潔低碳服務。圍繞服務光伏、風電并網,志愿者主動走進企業(yè)、走進社區(qū)、進鄉(xiāng)村,宣傳居民煤改電采暖、工農業(yè)生產制造、新能源充電樁建設、電力供應與消費、家庭電氣化等知識,提倡節(jié)能減排,為地方綠色發(fā)展聚勢賦能。四是積極開展扶貧幫困行動。組織“送光明獻愛心”“走百村訪千戶”調查服務活動,為20個扶貧項目年節(jié)省電費25萬元。實每月免收15度電費政策,每年為城鄉(xiāng)低保戶、農村五保戶發(fā)放電費補貼900余萬元。主動聯系“第一書記”定點幫扶村,15種特色農產品納入采購,銷售超30萬元。
(三)志愿幫扶,“紅石榴”展現擔當
深入實施“紅石榴計劃”公益項目,依托社會義工聯盟、志愿服務平臺、愛心結對幫扶等,通過“榴芽”培育、“榴花”呵護、“榴籽”聯手、“榴香”傳遞,用愛心溫暖每一名留守兒童,讓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成才,將彩虹溫暖傳遞給整個社會。一是搭建“紅石榴計劃”活動陣地。主動與教育系統(tǒng)對接,依托留守兒童相對集中的農村小學,在全市建成18所“留守兒童快樂成長活動站”,落實“三定”管理。實行定制化管理,每所活動站都配備12人桌椅、300冊書籍、1臺電腦、10余種文體用品等設施;落實定人管理,按照區(qū)域將活動站與17支愛心小組、853名幫扶兒童對應起來,形成活動站幫扶檔案;建立定期活動機制,每年至少4次到活動站與留守兒童開展暖心志愿活動。二是建立留守兒童健康成長檔案。全面掌握留守兒童家庭、學習、生活、父母外出務工及留守代管情況,采取“一人一檔”,詳細記錄留守兒童的生日、“微心愿”、成長足跡。制作“彩虹連心卡”,制定愛心幫扶計劃,通過定期走訪慰問,設立親情電話,幫助留守兒童健康快樂成長。三是常態(tài)開展“彩虹連心·情暖萬家”親情活動,主動邀請留守兒童走進供電營業(yè)廳、變電站、工作場所,了解電力知識和企業(yè)發(fā)展情況,不斷拓寬眼界,增加社會融入度。充分利用節(jié)假日上門開展學習輔導、親情陪護,與留守兒童一起做游戲、過節(jié)日,與父母視頻連線,彌補孩子的情感缺失。四是定期組織“三詢問三關注”家訪活動。每學期末開展一次入戶走訪,詢問學生的在校情況、學習情況及家庭情況,針對留守兒童不同狀況,差異化開展教育引導、物質資助和情感交流,做到思想上關注、生活上關心、心理上關愛,讓他們切實感受到家庭的溫馨,親情的滋潤。
四、實施效果
“彩虹天使·情暖萬家”志愿服務項目的深入實施激發(fā)了青年職工參與新時代文明實踐的熱情,在公司上下形成用心服務、扶貧幫困的濃厚氛圍,培養(yǎng)出一大批精益服務、樂于助人、真誠奉獻的職工隊伍,有效發(fā)揮了供電企業(yè)貼近群眾、聯系萬家的先天優(yōu)勢和促進新時代文明實踐的重要作用,打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一是營業(yè)窗口服務滿意率始終保持100%。圍繞提供最好的服務,不斷創(chuàng)新服務方式,簡化業(yè)務辦理流程,特別針對老年人、殘疾人、外國居民等特殊客戶群體,持續(xù)推出了“三語”“三心”等服務舉措,營業(yè)窗口服務更便捷,客戶得到更好的服務體驗。近年來累計收到客戶感謝信300余件、錦旗160余幅。二是弱勢群體客戶享受到更優(yōu)質的供電服務。累計建立弱勢群體客戶特殊檔案160余份,每月主動上門收取電費,并幫助排查安全用電隱患。在老年公寓、盲人醫(yī)院、聾啞學校等建立聯系點,設立客戶服務專線,及時解決用電難題。公司在首屆“好品山東”品牌故事大賽中榮獲一等獎。三是孤寡老人和留守兒童得到更多關心關愛。為164位行動不便孤寡老人和殘疾人建立特殊客戶群體檔案,為30名留守兒童建立幫扶檔案,累計捐建“希望小屋”13處,“留守兒童快樂活動站”18所,幫扶困境兒童853名。公司榮獲第十三屆中國青年志愿者優(yōu)秀組織獎。四是加快了公司青年志愿者成長成才。職工專業(yè)工作能力、優(yōu)質服務能力得到了顯著提升,先后56名青年志愿者走上了管理崗位,30余名青年志愿者榮獲“全國三八紅旗手”“中國好人”“山東省道德模范”等榮譽稱號,中央電視臺、中國青年報、工作人日報、大眾日報等媒體先后報道了典型事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