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面對孤獨的方法

      2023-12-07 19:31:53袁勇麟
      博覽群書 2023年11期
      關(guān)鍵詞:流浪記勃拉姆斯古典音樂

      袁勇麟

      漫長的文明發(fā)展史早已說明人類是具有群居習慣的社會性動物,人們甚至將獨處誤認作是孤獨,為此,大多人都不喜歡一個人吃飯、一個人看電影、一個人伏案讀書等。其實,孤獨感與人所處的環(huán)境并沒有直接的關(guān)系,有時候在群聚活動中,個人的落寞和孤獨反而還會被熱鬧的氛圍襯托得更加明顯。獨處之所以被誤認作是一種孤獨的形態(tài),只不過是人在獨處的過程中更容易回顧過去并進行自我反思,甚至開始追問自我的個人價值與生命意義,而這些問題都過于沉重,往往都會讓人陷入消極的情緒里,感到迷惘與無助。也因此,現(xiàn)實生活中的人多數(shù)不愿獨處,習慣性地逃避面對孤獨。如何面對孤獨,處理由孤獨感帶來的一系列負面情緒,對于現(xiàn)代人來說,早已變成了一個迫切想要解答的問題。

      2022年,呂正惠在逢甲人文閱讀講座,以“古典樂曲與現(xiàn)代生活”為題演講,談到了他與音樂結(jié)緣的心路歷程,他從高二開始聽古典音樂,“真正聽音樂入迷,到?jīng)]有音樂就活不下去,大概是45歲以后”。1989年之后,呂正惠遭逢中年危機,原本是一個愛交朋友的人,但那段日子卻常感到孤獨,幾乎接近得憂郁癥。原本熱愛讀書的人,只字片語都讀不下去,心情絕望到極點。也正是那時,他專心投入古典音樂,從一開始每周買三張唱片,到后來一周買50張唱片,最終擁有四萬張CD。

      在人生最低潮的十年,是古典音樂陪伴呂正惠走過這段低谷,有時一天可以聽上十個小時。他沒日沒夜地聽音樂,直到開始寫作《CD流浪記》。他屢次坦言自己受惠于音樂:

      我以前愛讀書,從讀書中增長不少見識;但這十年來用心聽古典音樂,從中又學習到許多不曾預(yù)料到的東西。原本只是想安慰心靈,沒想到自己還會因此“長進”一些,便更覺得欣喜。(《聽古典音樂求取心靈平衡》)

      他說,在獨處的時光,不妨以音樂為媒介,靜心聆聽自己與孤獨的協(xié)奏曲。他的音樂隨筆集《CD流浪記》在海峽兩岸再版多次,被譽為浸潤了豪爽而沉郁、愛酒亦愛音樂的臺灣左統(tǒng)文人的精神寫照。

      該書第一版是九歌出版社1999年5月出版的《CD流浪記》,收文34篇,呂正惠說,這些文章“主要作于1995年至1998年這三年之內(nèi),那也是我這一輩子中心情最差的時候,是古典音樂給了我極大的安慰”。第二版由九歌出版社授權(quán),先是2000年1月由文化藝術(shù)出版社出版的《CD流浪記》,接著收入“愛樂人書系”,由經(jīng)濟日報出版社和文化藝術(shù)出版社聯(lián)合于2001年1月出版的《CD流浪記》,這一版加了13篇音樂家素描,收文47篇。第三版是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年4月出版的《CD流浪記:欣賞古典擁抱浪漫》,收文55篇。第四版是北京大學出版社2018年9月出版的《CD流浪記:從大酒徒到老頑童》,收文63篇,呂正惠認為:“我這本小書并不純粹是關(guān)于古典音樂的隨筆,其中還記錄了我50歲前后的一場精神危機?!?h3>貳

      《CD流浪記》里的文章不是專業(yè)性的音樂評論,作者不是用行業(yè)術(shù)語向讀者闡述一首交響樂中是由多少種樂器組成,不同的指揮家和演奏者的合作是如何將一首樂曲演奏出不同的感覺。呂正惠側(cè)重表達的是從音樂及音樂家處引發(fā)的情感共鳴,比如在《以藝術(shù)代替革命》一文中,談到意大利的鋼琴演奏家波利尼時,呂正惠就從其一絲不茍的演奏方式聯(lián)想到了海明威的文學創(chuàng)作:

      因此我就想起了海明威。他酷愛描寫斗牛士、拳擊手、打獵、捕魚。這都需要勇氣和技術(shù),兩者合在一起,一切都變得干凈、利落。譬如那個捕到大魚的老漁夫,他捕魚的技術(shù)無懈可擊,他的耐力與勇氣誰也比不上,捕到什么又有什么關(guān)系呢?這些“奇異的美”表現(xiàn)在海明威極為省凈、每一個字都像一顆晶亮的鵝卵石的風格上。

      他還想到了以畢達哥拉斯學派為典型所推崇的建立在幾何基礎(chǔ)上的畫作:

      我也就了解到,以幾何圓形為基礎(chǔ)的畫可能是最“美”的畫之一。那么整齊、那么干凈、那么冷肅,比之于混亂不堪的人世間,不也是一種美嗎?

      可以說,這是一本作者借由CD及音樂起興而作的音樂隨筆。

      雖然呂正惠采用輕松而幽默的筆調(diào)常常令人讀后莞爾一笑,如《孤僻的勃拉姆斯》一文寫道,勃拉姆斯出身貧困,生性粗直,在出名以后,他雖然躋身上流社會,出入各種應(yīng)酬場所,卻始終格格不入,加上他著迷音樂,無暇顧及婚姻,竟至獨身終老。據(jù)說很羨慕人家溫暖的家庭,可是,當有人問他為何不結(jié)婚時,勃拉姆斯又會說:

      當我年輕時,我的音樂不受歡迎。如果我結(jié)了婚,太太也不欣賞我的音樂,我豈不更加難過!如果太太了解我,對我的失敗表示安慰,那不又增加另一種難過?所以啊,還不如讓我一個人獨自去面對失敗好了。

      呂正惠寫到的許多音樂家,幾乎都描摹和反映出這些人孤獨的生活狀態(tài)或人生境遇,這并不是巧合,他應(yīng)是借助音樂來重建自己的精神世界,通過表達自己對他人生命故事的理解來化解自己的苦悶與孤獨。呂正惠對喜歡的音樂家,會買來各種傳記閱讀,去感受他們“不可告人”的孤獨,熟悉各自不同的遭遇和性格,“熟悉到他仿佛是你的好朋友”。

      在《寂寞的“英雄”貝多芬》一文中,呂正惠細數(shù)貝多芬一生經(jīng)歷的苦難:童年時,父親酗酒經(jīng)常打罵家人,同時粗暴蠻橫逼他苦練鋼琴;少年時,母親不幸去世,父親整天爛醉如泥,16歲的貝多芬擔負起養(yǎng)家的責任,照顧兩個弟弟;青年時,面臨耳聾,加上失戀的痛苦,32歲的貝多芬萌生自殺的念頭,甚至給兩個弟弟寫了遺書;中年時,弟弟卡爾去世,留下一個9歲的孩子讓他撫養(yǎng),但貝多芬的“愛”卻得不到侄兒的回應(yīng),侄兒最后離家出走并且企圖自殺,貝多芬的生活更陷入貧困孤苦;晚年時,疾病纏身,終于在57歲時逝世。呂正惠感嘆:

      貝多芬是擊不倒的,就像充滿痛苦的成長期不會妨礙他、反而更能激勵他一樣;耳聾的噩運也沒有打敗他,他熬過來了,他沒有自殺。從此以后十年,他那堅強不屈的意志,他那豐沛的生命力,源源不絕地奔流而出,完成了許許多多的不朽之作。

      貝多芬充滿著激情與魄力的《英雄交響曲》和《命運交響曲》,最能夠代表這種永不屈服的精神。在《閑談柴可夫斯基》《“悲愴”的音樂家柴可夫斯基》等文中,呂正惠談到柴可夫斯基因不同的性別取向而不被同時代的人所理解,但他極其重視社會認可的道德規(guī)范,反映在他作品中的是莫名所以的悲觀與極度痛苦:

      當我們傾聽柴可夫斯基最偉大的作品,如他的四、五、六號交響曲(第六號即《悲愴》),他的《第一鋼琴協(xié)奏曲》和《小提琴協(xié)奏曲》時,我們一定會同情這位命運坎坷的偉大音樂家。他以他不幸的一生為基礎(chǔ),留下了這么多對命運的哀嘆。他的掙扎與痛苦,他偶然的歡欣和最后的絕望,無疑也為我們艱辛的人世留下一些必不可少的藝術(shù)上的安慰。

      在古今中外的文學史上,出于苦悶而作的經(jīng)典著作不勝枚舉,反映個體孤獨境遇的深刻之作更不在少數(shù),呂正惠的《CD流浪記》又有何不同呢?其實,就像他在《北德佬勃拉姆斯》一文中所說的,勃拉姆斯在表達感情的時候,同樣也很真誠純樸,但想到這是“粗魯?shù)牟匪怪v的”,才會“覺得很異樣、很感動”。那么這就不難理解,同樣是談中國道路、講中國歷史、唱中國國歌,身處臺灣地區(qū)的呂正惠,他的所談、所講、所唱就是與其他人不一樣,他因此所飽嘗的孤獨滋味必然也與其他人不一樣。我們或許很難理解他的孤獨,但我們卻能從《CD流浪記》中發(fā)現(xiàn)呂正惠曾經(jīng)為排解孤獨之感所采用的方法之一。

      正是基于共同的生命體驗,才讓呂正惠與CD中的人物產(chǎn)生了“對話”的可能:他品味西貝柳斯的孤獨心境,他同情貝多芬的孤獨境遇,他聆聽舒伯特傾訴孤獨,他贊嘆勃拉姆斯面對孤獨的態(tài)度,他感受到巴爾托克通過音樂傳達的孤獨具有復(fù)雜的層次。

      我們可以看到呂正惠是帶著對他人生命的理解來感受對方的音樂作品,比如在《記憶·孤獨與文學》一文中,他贊嘆芬蘭音樂家西貝柳斯發(fā)表完美地表達孤獨感的第七交響曲和交響詩《森林之神》之后直接封筆的魄力,西貝柳斯在此后20年不再發(fā)表任何作品,“多么堅強的一個人啊,居然可以20年‘不說話!每次聽著他的第七交響曲,望著他的老年的肖像(全禿的頭,冷肅的面容),我就不由得興起崇敬之心。高山可仰而不可即,景行可行而不能至,頗感悵然”。在最痛苦、孤獨而無告的時候,呂正惠心懷崇敬之感聆聽西貝柳斯的交響樂,跟著音樂的節(jié)奏和情緒想象出作曲者在冰雪北國里孤獨的形象,他在《傾聽流水與森林的聲音》里寫道:

      我每天守著西貝柳斯,我漸漸聽出各種風聲:那是在北國,冰雪覆蓋的大片原始森林,細細的風吹于其上,聲音短促而細微;繼而風勢悠長,眾樹曼吟;接著狂風大作,整片林木隨之震動;然后風靜樹止,天地悄然。

      難能可貴的是,呂正惠積累相當水平的音樂素養(yǎng)和獨立的鑒賞能力,并不會被音樂家的生平經(jīng)歷所束縛,而對音樂作品進行牽強附會的解讀。他喜歡蘇聯(lián)時期的鋼琴家里赫特,并不是因為有感于里赫特命運多舛的人生經(jīng)歷,其實他還更反感西方某些樂評家將里赫特所受到的壓迫、苦難、孤獨與鋼琴家本人的演奏捆綁在一起。呂正惠花了10年時間追蹤里赫特,購買唱片,爬梳資料,反復(fù)鉆研,寫作《里赫特早期的現(xiàn)場錄音》一文,幫他打印文稿的太太批評,“這么枯燥,這么無聊,誰讀得下去”,他很不以為然,堅持把此文收入北大版《CD流浪記》。他認為里赫特壯年時具有雄獅般的氣魄,卻時時難掩幽暗的心境,老年又似全然超脫,“這里好像已摒棄一切喜怒哀樂,冷靜清冽的琴音一個接著一個敲下去。你坐在客廳、坐在這個世界里,可聽到后來,又好像心不在這個世界之中。有一晚我接連聽他彈了三首莫扎特,仿如置身在一個幻境之中。不知道自己究竟還在痛苦之中,還是真的超脫了”(《告別里赫特》)。

      我曾想過,為什么呂正惠偏偏對古典音樂情有獨鐘。大概是古典音樂最適合文人散發(fā)自己的想象和思維,從而紓解一些內(nèi)在的情緒。沒有歌詞的純音樂有它自己的情緒,聽曲人懷有不同心境時總會聽出不同的內(nèi)容,以自己的想象填滿無言的曲調(diào),以自己的經(jīng)歷去共情他人的經(jīng)歷。

      節(jié)奏恰到好處的交響樂,還可以讓人的注意力集中在音樂的同時,又可隨著音樂的牽引悄悄地游離至對自身境遇的思考。就像呂正惠在挑選咖啡廳時的標準一樣,他不會挑選過于熱鬧的地方,也不會挑選過于安靜的地方,而是處于二者之間,既能讓他獲得一個人獨處的閑暇時光,又能讓他感受到世間的煙火氣。在《我喜歡臺北的咖啡廳》一文中,他說:

      這樣的咖啡廳不能太吵,如果人聲沸騰,嗡嗡不已,你無法靜坐下去。但也不能太沉寂,如果只有角落一兩人獨自面對偌大空間,又顯得氣氛太沉重。我喜歡的咖啡廳大約坐了四五成人,有的在看書、看雜志,有的在小聲談事情,有的親親昵昵;人人為自己,但不會影響到別人。你知道外界存在于你旁邊,但你可以悠然地面對自己。

      在這種環(huán)境中,就算他會回憶起一些帶著煩惱和痛苦體驗的往事,也會因為咖啡廳所營造的氣氛產(chǎn)生審美距離。古典音樂也同這些咖啡廳一樣,既不是特別喧鬧又不會太過沉悶,讓人能隨著音樂進入音樂家的精神世界,也可靜心聆聽自己內(nèi)心深處的聲音。

      呂正惠曾在20世紀90年代初與陳映真等“中國統(tǒng)一聯(lián)盟”成員到過福建師范大學中文系交流,我記得當時主要是陳映真一個人演講,呂正惠沒有說什么。我真正認識他是在2006年,那年12月15日,應(yīng)《文訊》封德屏總編輯邀請,我赴臺北參加2006青年文學會議,會議的主題是“臺灣作家的地理書寫與文學經(jīng)驗”,第一次邀請臺灣地區(qū)以外的大陸和香港學者參會。呂正惠時任淡江大學中文系主任,擔任第八場討論會的主持人,我則擔任第二場討論會的講評人。我還參加了以“地域與文學史書寫的辯證關(guān)系”為主題的座談會,與彭小妍、也斯、劉俊、須文蔚教授對談。會議結(jié)束后的19日晚上,淡江大學施淑教授宴請,呂正惠攜一眾弟子出席,席間喝了兩瓶金門高粱,呂正惠在微醺中邀請我們站起來在餐廳里引頸高歌《歌唱祖國》《義勇軍進行曲》《國際歌》,十幾年過去了,此情此景卻仍歷歷在目。此后,在臺灣或大陸的會上經(jīng)常見到呂正惠,更巧的是如今呂正惠受聘為福建師范大學閩臺區(qū)域研究中心兼任研究員,我們居然成了同事。

      在我與他多次接觸并重讀《CD流浪記》后,我對呂正惠的“孤獨”似乎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對于很多人來說,得不到他人的認同和理解始終是一件相當困擾的事情,然而若找尋到自己的生命意義,并為之堅持和努力,那么即便面對孤獨也不會那么手足無措。幾十年來,呂正惠堅定地表明自己是中國人的立場,“用一生思考中國、擁抱中國”,并為此積極投身于各種社會文化活動和相關(guān)學術(shù)研究,令人敬佩。他是在買CD和聽CD的過程中適應(yīng)了與孤獨相處的方式,而我們則從他的這本《CD流浪記》中汲取面對困境、面對孤獨的勇氣和力量。

      (作者系福建師范大學閩臺區(qū)域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導(dǎo)師)

      猜你喜歡
      流浪記勃拉姆斯古典音樂
      影視中的古典音樂
      著名的勃拉姆斯搖籃曲 教學設(shè)計
      古典音樂廣播節(jié)目的通俗化表達探析
      新聞傳播(2018年5期)2018-05-30 07:02:51
      集大成的交響樂《英雄》:兼談怎樣聽古典音樂
      歌劇(2017年7期)2017-09-08 13:09:37
      蠶寶寶流浪記
      蠶寶寶流浪記
      蠶寶寶流浪記
      偉大的音樂家勃拉姆斯
      啟蒙(3-7歲)(2016年9期)2016-02-28 12:26:54
      蠶寶寶流浪記
      古典音樂欣賞與時代的融合——經(jīng)典作品欣賞引發(fā)的思考
      剑河县| 祁阳县| 平昌县| 乌鲁木齐县| 孝昌县| 股票| 青龙| 通化市| 理塘县| 娄底市| 安西县| 兴国县| 陇南市| 栾城县| 当雄县| 青岛市| 清徐县| 香港| 吉安县| 棋牌| 梁山县| 伊吾县| 长宁县| 正定县| 虞城县| 龙岩市| 正宁县| 合水县| 通城县| 曲松县| 新营市| 稷山县| 明光市| 溧阳市| 宁河县| 松桃| 迁安市| 青神县| 沂南县| 工布江达县| 曲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