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袁成亮
于亨,蘇州科技大學教授、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其中國畫作品被中國美術館、人民大會堂和多國國家領導人收藏;水墨園林作品永久鑲嵌于北京八達嶺新長城;曾在全國20多個城市舉辦畫展,在世界10余個國家和地區(qū)舉辦個展和聯(lián)展,出版?zhèn)€人畫集8本、高校美術教材1部,中央電視臺、山東電視臺、江蘇電視臺、蘇州電視臺也均有專題報道。
也許是看慣了畫家們筆下園林中太多太多的紅紅綠綠,初次見到于亨的園林畫,我就被他作品中那種冰清玉潔、純凈無暇的意境所打動。
猶記十多年前我為于亨先生寫文時,那時他關于江南水鄉(xiāng)系列作品還是以大色塊造型,面畫也是五彩斑斕的。曾幾何時,他的畫風變得如此淡雅,如此清純。個中原因,我想這大概與一個人的人生歷程或多或少有些關聯(lián)吧,年輕時的我們喜歡的色調是五彩繽紛的,喜歡的場面是熱熱鬧鬧的,而到了一定年齡就不再熱鬧,崇尚寧靜祥和,而且除卻名利的包袱,內心也變得純凈多了。
如此想來,于亨先生自20世紀90年代來到江南,先畫水鄉(xiāng),而后畫太行山,最終轉向畫蘇州園林,或許也就不足為奇了。蘇州園林大多是為官者看破紅塵后為自己心靈尋找的最后歸宿,是文人雅士天人合一,崇尚自然,遠離塵囂的循世之地。這從蘇州園林中“小桃園”“真趣亭”“畫舫齋”等亭院名稱中,也不難看出一斑。我們是否可以這樣理解,畫蘇州園林也是于亨先生藝術人生回歸本真的一種體現(xiàn)呢?他的一些園林作品在冰清玉潔畫面之中,或多或少都會有些黃色潤染其間,或一排花窗,或一蓬樹葉,有著一種淡淡的秋意況味,使整個畫面在清冷中透出一股暖意,也最適宜人至中年后的心境,也是我所見到園林畫中的最高意趣與境界。
園中境
其實,將園林畫到這個份上,也真是一種不容易的事呢。我想于亨先生所追求的藝術境界也是許多藝術家苦苦相尋的。別人沒有得到的,于亨先生找到了。這既是一種緣分,也是他在藝術道路上不懈追求,不斷變法的結果。20世紀90年代末,身為建筑系美術教師,于亨常常帶學生流連于蘇州各大園林之中,并由此開啟了他藝術人生中的“園林之旅”——用手中的畫筆表達他心中的園林。
于亨先生是一位極富藝術天賦的畫家,能從尋常中發(fā)現(xiàn)不尋常的東西。他在藝術道路上繼承傳統(tǒng),又不拘于傳統(tǒng),注重自己面目的呈現(xiàn)。用李可染先生的話說就是“用最大的功力打進去,用最大的勇氣打出來”。誠如他在談到自己園林畫創(chuàng)作時所說的那樣:“我在以園林為題材的中國畫創(chuàng)作中,以自我對園林的感受找尋筆墨與我意識的機緣,獲得個性筆墨語言,表現(xiàn)我心中的園林。”
松石云亭秀
園林佳境
水墨園林
我不知道于亨先生為了表現(xiàn)他心中的園林經歷了怎樣的“尋找”,個中甘苦其實只有他自己知曉。對我們來說,最為寶貴的是他在園林畫創(chuàng)作中呈現(xiàn)給我們的是一種來源于傳統(tǒng)又不同于傳統(tǒng),一種富有詩意的、給人以全新感受的水性化筆墨藝術,或者說一種獨特的“用水”藝術。
自五代董源開創(chuàng)南方山水畫派之后,中國傳統(tǒng)山水畫可謂人才輩出,從“明四家”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到以錢松喦、宋文治、亞明為代表的“新金陵畫派”,其所作山水大多沿用傳統(tǒng)筆墨語言,著重于用筆與用墨藝術,水僅作為墨分五色的調和媒介。于亨先生則打破了這種傳統(tǒng)樣式,他大膽地將用水提升到與用筆用墨同樣地位,從而將中國畫筆墨語言推進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水“以無形襯托有形,以無色渲染有色”,具有“以天下之至柔,馳于天下之至堅”的生命力。對一幅畫的生命肌體而言,如果說筆為骨,墨為肉的話,那么,水無疑就是流淌在這肌體中的血液了,血流不暢則骨肉盡枯,作品也就失去了生命力,且較用筆用墨而言,用水無疑也是最難的。蘇州以水城聞名于世,小橋流水人家,水是蘇州的血液,也是蘇州園林的血液。要畫好蘇州園林“貴”在一個“水”字,也“難”在一個“水”字。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要展現(xiàn)蘇州園林的至高境界也就是要充分體現(xiàn)出蘇州園林中“水”的元素和韻味。
于亨先生在創(chuàng)作中關于水性化筆墨藝術的探索,可謂抓住了蘇州園林畫創(chuàng)作語言的根本。他在談及自己園林畫創(chuàng)作中“水性”筆墨探索歷程時這樣寫道:“在創(chuàng)作實踐中,我運用了不同的筆墨方法,都沒有表現(xiàn)出我對園林的感受。我于是試著探索大量的用水,筆中含有飽和的水墨,一點一線一面都充足水性的筆墨寫成,將用水推到極至?!薄坝盟淖饔貌粌H使墨色分五色至更多的色階變化和筆墨的干濕、虛實變化,當用水的量達到極致時會改變筆墨常規(guī)形態(tài),生發(fā)出水性化的筆墨形態(tài),水中含筆,墨中含水,筆、墨、水交融渾然一體,水的氣息充盈著筆墨,墨韻含蓄、墨色更加豐富、潤澤、恬淡、水墨氤氳,生機盎然,在若隱若現(xiàn)中體現(xiàn)著‘骨法’的筆意,逸韻凝厚而空靈,在這里水不是筆墨的調和劑,它和筆墨鑄成了水性化的筆墨美,這成為我現(xiàn)在中國畫尤其是園林畫表現(xiàn)意境的核心語言?!?/p>
于亨先生在創(chuàng)作中通過水性化的筆墨語言,為我們表現(xiàn)出了蘇州園林的至高境界,他筆下園林中的湖石、曲廊、小亭、樹木也因此水痕累累,水氣淋漓,煙云彌漫,給人以散淡清和、含蓄空靈之感。于亨先生在蘇州園林畫創(chuàng)作中獨特的用水藝術所營造出獨特的意境,也引起了畫壇的關注。南京師范大學美術學院左莊偉教授撰文稱:“于亨在園林題材畫中駕馭了用水法,對水性語言把控的得心應手,滿紙淋漓水氣,營造出一幅幅具象寫實與抽象符號相結合,工與寫相配搭,使蘇州園林美,達至似與不似至高意境,走出一條傳統(tǒng)筆墨語言革新創(chuàng)造的個性化道路,立于傳統(tǒng),屬于現(xiàn)代?!?/p>
云卷云舒
秋時節(jié)
虎丘佳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