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雅旭(天津市第三中心醫(yī)院,天津 300170)
急診是醫(yī)院重要的救治場所,承擔各種急性疾病、急性創(chuàng)傷、慢性疾病急性發(fā)作、危重癥患者的搶救工作,其臨床工作特點為急、忙、多科學性及易感染性。對急診實習生而言,需要具備扎實的基礎知識以及嫻熟的操作能力。此外,急診是緊急救援、處理疾病和創(chuàng)傷的學科,急診實習是醫(yī)學生在急診科進行實踐訓練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旨在培養(yǎng)醫(yī)學生急診處理能力以及應對危急情況能力[1]。傳統(tǒng)實習模式存在時間、空間限制,學生往往難以獲得充足的實踐機會和個性化的學習支持[2]。隨著信息技術快速發(fā)展,基于學習通平臺小型個人在線課程(SPOC)為臨床教育提供了一種創(chuàng)新方式,通過結合在線教學平臺和個性化學習資源,SPOC教學為實習生提供了靈活的學習環(huán)境以及個性化學習支持,為實習生自主學習能力提供了新的機遇和挑戰(zhàn)?;诖?,本研究分析基于學習通平臺的SPOC教學對急診實習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影響,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20年5月-2022年12月急診科40名實習生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觀察組各20例。觀察組:男4例,女16例,年齡23-27歲,平均(25.81±2.24)歲,大專5例,本科15例。對照組:男5例,女15例,年齡22-27歲,平均(24.98±2.05)歲,大專4例,本科16例。兩組一般資料無統(tǒng)計學差異,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的一對一帶教模式:實習生入科后,由帶教老師進行課堂教學,指導實際臨床操作,在急診治療知識傳授方面,帶教老師以傳統(tǒng)理論和講課方法進行總體教學,其教學內容包含急診疾病知識、多發(fā)疾病以及疑難病例等[3]。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增加基于學習通平臺的SPOC教學,具體內容如下:(1)教學前,帶教老師需要接受學習通平臺的SPOC教學模式培訓,提前接受課堂功能培訓,熟練掌握各種教學方法,根據(jù)急診教學大綱要求進行備課,制作相關教學課件[4]。(2)教學過程中,分為線上自主學習和線下教學階段:①線上自主學習階段,當急診實習生入科前,帶教老師需利用課堂平臺創(chuàng)建相關課程,急診實習生需要掃描二維碼進入課堂學習,老師需按照4周教學計劃,在每周一將本周學習資料通過課堂平臺推送給實習生,學習資料包含教學視頻、課件、圖片、測試題等[5],涵蓋常規(guī)急診疾病操作視頻以及急性腦卒中、急性心肌梗死、血濾等教學課件,給急診實習生布置課前任務,帶教老師也可利用線上課堂了解實習生課前任務完成情況[6];②線下教學階段,SPOC教學模式強調線上教學的同時,也要充分發(fā)揮線下教學的課堂優(yōu)勢,利用翻轉課堂方法,讓實習生積極參與,帶教老師進行線上教學時也要分析線上教學存在的問題,在線下教學時進行問題整改,利用面對面授課的方法演示急診相關操作步驟,指導學生進行操作練習。針對理論知識方面,以實際案例為向導,讓學生自主學習,讓其親自參與臨床急診疾病搶救過程,充分了解急診急救知識以及操作方法[7]。
1.3 觀察范圍 ①考核評分:包含實踐操作、理論知識、教育溝通三個維度,理論知識主要考核基礎知識,實踐操作主要考察病例分析、臨床操作,教育溝通考察急診溝通技巧,三項滿分為100分。②教學方式滿意度:內容包含教學內容、教學模式,每項5分制,非常滿意記5分,滿意記4分,基本滿意記3分,不滿意記2分,極不滿意記1分。③實習生工作態(tài)度:利用工作積極性量表進行分析,采用10分制評分,超過8分則表示實習生職業(yè)幸福感較高,工作態(tài)度積極;5-7分則代表職業(yè)幸福感良好,工作積極性略高;低于5分則表示工作積極性不高。④自主學習能力:采用自主學習能力分析表評估,量表內容包括自我管理能力、信息能力、學習合作能力,三個維度共28條目,計分方式為1-5分,分數(shù)越高則表示自主學習能力越高。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本研究中的計量資料選擇t檢驗,用(±s)表示,而對于計數(shù)資料選擇用χ2檢驗,用(%)表示,所有數(shù)據(jù)均選擇SPSS25.00軟件進行統(tǒng)計,P<0.05則表示有統(tǒng)計學差異。
2.1 考核評分 觀察組考核總評分及各維度評分均遠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實習生考核評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實習生考核評分比較(±s,分)
組別 例數(shù) 實踐操作 理論知識 教育溝通 總成績觀察組 20 38.11±1.16 95.03±1.25對照組 20 31.28±1.42 38.55±1.03 17.21±0.31 90.02±1.03 t - 6.89 7.23 7.02 9.23 P - 0.00 0.00 0.00 0.00 32.04±1.61 12.93±1.29
2.2 教學方式滿意度 觀察組對教學方式的滿意度評分遠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對教學方式的滿意度對比(±s,分)
表2 兩組對教學方式的滿意度對比(±s,分)
組別 例數(shù) 教學內容 教學模式觀察組 20 4.76±0.13 4.77±0.16對照組 20 4.09±0.11 4.22±0.19 t-30.48 17.15 P-0.00 0.00
2.3 工作態(tài)度 觀察組工作態(tài)度評分遠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工作態(tài)度比較(±s,分)
表3 兩組工作態(tài)度比較(±s,分)
組別 例數(shù) 積極性分值對照組 20 6.21±0.42觀察組 20 8.66±0.74 t-12.88 P-0.00
2.4 自主學習能力 觀察組自主學習能力總分及各維度評分均遠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自主學習能力比較(±s,分)
表4 兩組自主學習能力比較(±s,分)
理能力 信息能力 學習合作能力 總分觀察組 20 33.26±2.17組別 例數(shù) 自我管70.25±2.86對照組 20 25.24±2.73 21.56±2.83 16.88±2.61 56.33±2.73 t - 10.28 3.63 4.30 15.74 P - 0.00 0.00 0.00 0.00 18.64±2.21 13.59±2.21
基于學習通平臺的SPOC教學模式融合了線上和線下教學的優(yōu)勢,為實習生提供了靈活的學習環(huán)境,讓學生能夠根據(jù)自身需求以及時間合理安排學習[8]。SPOC教學模式應用在急診實習生教學過程中,通過學習通平臺,實習生可以隨時隨地訪問學習資源,并按照自己的節(jié)奏進行學習,具有靈活的特點,為實習生提供更多學習機會以及自主選擇空間,有助于激發(fā)其學習興趣以及主動性,更好地適應自己學習節(jié)奏以及學習需求,提高學習效果和效率,此外,學習環(huán)境靈活性還能夠激發(fā)實習生的學習動力,增強其學習自信心和自律能力[9]。
本次研究中,觀察組考核總評分及各維度評分遠高于對照組,證實基于學習通平臺的SPOC教學可提高實習生的綜合能力,這是由于SPOC教學通過學習通平臺提供了豐富多樣、個性化學習資源,包括課程視頻、教材資料、在線討論等,同時還可根據(jù)急診實習生學習需求以及水平進行匹配和定制,滿足學習興趣以及學習目標[10]。此外,觀察組對教學方式的滿意度評分遠高于對照組,這是因為SPOC教學模式通過學習通平臺提供了豐富的互動性學習方式,如在線討論、小組合作、問題解答等,可促進急診實習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激發(fā)思維,提高其學習興趣,實習生能夠與他人進行學術交流和經驗分享,拓寬視野并增加學習廣度和深度,此外,互動性學習方式還能夠培養(yǎng)實習生的團隊合作能力以及溝通能力[11]。觀察組自主學習能力總分及各維度評分遠高于對照組,說明基于學習通平臺的SPOC教學模式可提高其自主學習能力,這是由于學習通平臺可提供靈活的學習環(huán)境、個性化學習資源和互動性學習方式,使實習生得到了更多學習機會以及學習支持,激發(fā)其主動學習以及自主思考能力,通過參與線下SPOC教學,急診實習生可在臨床實踐中提高整體能力,并在線上以及線下的學習過程中表現(xiàn)出更強的學習自覺性以及學習動機,還能培養(yǎng)其主動尋找學習資源、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與此同時,該模式能夠及時調整實習生的學習方式,使其及時進行反思,不斷提升自身學習效果以及學習能力[12]。
綜上所述,基于學習通的SPOC教學對急診實習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影響較高,通過提供靈活的學習環(huán)境、個性化學習資源和互動性學習方式,能促進實習生主動學習以及自主思考能力的發(fā)展,為急診醫(yī)學教育提供了一種新型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值得進一步推廣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