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景麗,王雪清,鄭建中
陸河縣人民醫(yī)院內(nèi)二科,廣東汕尾 516700
隨著我國老年人口比例的逐年增長,我國已逐步步入老齡化社會,臨床上各種慢性病、基礎病確診率也呈逐年上升趨勢,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炎作為呼吸道常見慢性疾病的一種[1],主要由慢性咳嗽、咳痰等呼吸道癥狀久治不愈所致,此疾病急性加重期的典型癥狀表現(xiàn)為咳嗽、咳痰、氣促、憋悶等[2],嚴重者可能會出現(xiàn)呼吸抑制、慢性肺源性心力衰竭、肺栓塞等嚴重病癥[3],而此疾病雖為慢性疾病但可防可治,臨床上主要以氧療方式使患者快速擺脫缺氧狀態(tài),及時抑制病情進展,給予其身體組織器官充足血氧維持基本功能,因此氧療對于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病情轉(zhuǎn)歸意義重大,臨床上應重視氧療工作[4]。經(jīng)了解,常規(guī)氧療干預下,氧流量、氧濃度均較低,致使部分患者干預后缺氧情況改善速度緩慢,總體干預效果不理想[5]。而經(jīng)鼻高流量氧療屬于較為先進的氧療方式,可通過鼻塞管道將氧氣加溫、加濕輸送至患者呼吸道,且氧濃度、氧流量普遍較高,有助于提高患者肺通氣量,減少鼻咽部解剖死腔,促進患者改善缺氧狀態(tài)[6]。為此,本研究選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陸河縣人民醫(yī)院收治的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72例為研究對象,探討經(jīng)鼻高流量氧療的應用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本院收治的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72例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shù)表法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36例。對照組中女15例,男21例;年齡57~83歲,平均(70.46±7.18)歲;慢阻肺病程2~14年,平均(8.23±2.65)年;急性加重期病程4~16 h,平均(10.45±2.88)h。研究組中女13例,男23例;年齡55~85歲,平均(70.51±7.21)歲;慢阻肺病程1~15年,平均(8.19±2.67)年;急性加重期病程2~18 h,平均(10.51±2.91)h。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颊呔炇鹬橥鈺?,研究經(jīng)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批號:2018年審(22)號]。
納入標準:符合《內(nèi)科學(第9版)》中對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診斷標準[7];臨床表現(xiàn)為明顯的咳嗽、咳痰、氣促、憋悶等癥狀,經(jīng)血氣分析結(jié)果顯示,二氧化碳分壓(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aCO2)>45 mmHg、動脈血氧分壓(arterial oxygen partial pressure, PaO2)<80 mmHg、血氧飽和度(pulse oxygen saturation, SpO2)<90%,存在慢阻肺病史,經(jīng)本院診斷為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患者。
排除標準:存在肺結(jié)核、肺部腫瘤、哮喘等其他呼吸道疾病的患者;罹患惡性腫瘤、自身免疫系統(tǒng)疾病、呼吸道結(jié)構(gòu)異常、精神類疾病、全身感染性疾病等嚴重病癥,處于心腦血管疾病急性發(fā)作期的患者。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氧療。給予患者文丘里面罩吸氧(型號:YF-XL),吸氧濃度控制在40%及以下,吸氧流量通常不超過2 L/min,每日吸氧時長共10 h,持續(xù)干預1周,查看患者血氧及肺功能水平,若仍存在缺氧狀況則需繼續(xù)干預,直至患者擺脫呼吸困難、缺氧狀態(tài)。
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經(jīng)鼻高流量氧療。①系統(tǒng):使用經(jīng)鼻高流量濕化氧療系統(tǒng)(型號:H-80M);②操作:設置儀器參數(shù),吸氧濃度控制在40%~50%,吸氧流量為60 L/min,吸入氧氣溫度控制在37℃左右,吸氧時長共10 h/d,連續(xù)干預1周,查看患者血氧及肺功能水平,若仍存在缺氧狀況則需繼續(xù)干預,直至患者擺脫呼吸困難、缺氧狀態(tài)。
①干預前后抽取各組靜脈血液(約5 mL),比較兩組PaCO2、PaO2、SpO2等血氣分析指標水平。
②干預前后,對比兩組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the first second, FEV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 FVC)、第1秒最大呼氣率(FEV1/FVC)等肺功能指標水平。
采用SPSS 23.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以()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干預前,兩組血氣分析指標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研究組PaCO2水平低于對照組,PaO2、SpO2指標水平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血氣分析指標水平對比()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血氣分析指標水平對比()
組別對照組(n=36)研究組(n=36)t值P值PaCO2(mmHg)干預前54.52±3.41 54.56±3.39 0.050 0.964干預后50.98±3.13 46.71±2.94 5.966<0.001 PaO2(mmHg)干預前71.23±4.98 71.19±5.14 0.034 0.973干預后78.62±3.88 83.25±3.59 5.255<0.001 SpO2(%)干預前83.41±4.19 83.36±4.23 0.050 0.960干預后93.45±2.67 96.98±2.51 5.780<0.001
干預前,兩組肺功能指標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研究組肺功能相關指標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肺功能指標水平對比()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肺功能指標水平對比()
組別對照組(n=36)研究組(n=36)t值P值FEV1(L)干預前1.12±0.24 1.11±0.27 0.166 0.869干預后1.38±0.39 1.79±0.61 3.398 0.001 FVC(L)干預前1.38±0.31 1.33±0.36 0.631 0.530干預后1.54±0.44 1.88±0.53 2.962 0.004 FEV1/FVC(%)干預前55.49±5.24 55.42±5.21 0.057 0.955干預后74.08±4.39 79.79±4.04 5.742<0.001
研究表明,慢阻肺急性加重期重癥率高,干預難度較大,患者干預周期相對較長,氧療可加快患者癥狀消退、肺功能水平的恢復,故臨床上應加強對此疾病氧療工作的重視程度[8]。而常規(guī)氧療雖應用廣泛、臨床推廣時間較長,但總體氧療效果難以滿足當下臨床的干預需求[9]。經(jīng)調(diào)查,經(jīng)鼻高流量氧療在常規(guī)氧療基礎上提高氧流量、氧濃度,且利用鼻塞導管方式輸送氧氣,有利于形成氣道正壓,促進肺泡開放,提高氧氣利用率、通氣量[10]。因此,研究經(jīng)鼻高流量氧療的應用效果,對于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意義深遠。
經(jīng)學者研究顯示,相比于傳統(tǒng)氧療方式,高流量氧療可加快慢阻肺患者缺氧狀態(tài)的改善,提高其血氧水平,促進其肺功能的恢復[11]。為進一步驗證學者的觀點,本研究選取本院收治的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探討經(jīng)鼻高流量氧療的應用效果,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干預后,研究組PaCO2水平低于對照組,PaO2、SpO2指標水平均高于對照組(P<0.05),這表示使用經(jīng)鼻高流量氧療患者的血氣指標水平改善效果優(yōu)于常規(guī)氧療患者,經(jīng)鼻高流量氧療下,患者血氧狀況更優(yōu)。與柴書坤等[12]實驗結(jié)果較為相似,其結(jié)果顯示兩組患者氧療前PaCO2[對照組(56.84±6.57)mmHg vs 試驗組(57.62±6.07)mmHg]、PaO2[對照組(54.28±4.87)mmHg vs 試驗組(55.42±4.95)mmHg]、SpO2[對照組(58.04±1.95)%vs 試驗組(58.01±2.01)%]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PaCO2水平(50.23±2.18)mmHg低于對照組的(52.87±3.14)mmHg,PaO2(67.85±2.54)mmHg高于對照組的(61.31±4.26)mmHg,SpO2(97.31±0.45)%高于對照組的(93.01±4.20)%(P<0.05)。原因在于:患者血氣分析指標水平的改善與其對氧氣的攝入量、利用率有關,當患者同樣時間段內(nèi)氧氣攝入量更多,攝入的氧氣濃度更高,肺泡通氣量增加,則其輸送至血液中的氧含量相應升高,導致PaO2、SpO2指標水平提升,PaCO2水平降低;而對照組采用的常規(guī)氧療方式,雖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患者肺部對氧氣的攝入量,但攝入的氧氣濃度在40%及以下,濃度偏低,且供氧流速最高不超過2 L/min,氧氣流速較為緩慢,致使患者一段時間內(nèi)攝入的氧氣量、氧氣濃度相對更低,故其肺泡通氣量較低,血氧等相關指標水平改善幅度不顯著;與對照組不同,研究組主要采用經(jīng)鼻高流量氧療,作為相對先進的氧療方式,其吸氧流速在6 L/min,氧濃度控制在40%~50%,可見,此干預方式對于患者的氧氣攝入量、攝入的氧氣濃度明顯更高,進而使得患者一段時間內(nèi)肺泡通氣量更高,使其輸送至全身血液中的氧分子含量增加,有利于改善其SPO2等血氣分析指標水平。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研究組肺功能各項指標恢復優(yōu)于對照組(P<0.05)。與趙艷歌[13]的研究選取83例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分為兩組進行研究,對照組使用常規(guī)低流量氧療,試驗組使用經(jīng)鼻高流量氧療,治療后,實驗組FVC、FEV1、FEV1/FVC%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的結(jié)果一致。表明使用經(jīng)鼻高流量氧療對肺功能改善情況更佳。這是因為:肺功能指標的提升與患者肺部自主通氣能力的增強密切相關;對照組采用的常規(guī)氧療使用文丘里面罩吸氧,使得部分患者難以充分利用供應的氧氣,使部分氧氣在患者鼻咽部死腔中滯留,導致總體供氧效果不理想,患者肺功能改善速度緩慢,肺功能指標水平提高幅度不顯著;而研究組接受的經(jīng)鼻高流量氧療,通過鼻塞導管將高濃度、高流量的氧氣輸送至患者在呼吸道,有利于直接減少患者鼻咽部解剖死腔,且高流量氧氣更易形成氣道正壓,對其鼻腔進行機械性支撐,降低吸氣阻力、難度,促使肺泡開放,提高患者肺部氧氣通氣量,并為患者提供較為穩(wěn)定、濃度較高的氧濃度,有助于促使其肺部功能的恢復,進而增強其肺部自主呼吸能力,改善肺功能指標水平[14]。
相關研究顯示,在經(jīng)鼻高流量氧療下,高流量、高濃度的氧氣供應可使患者盡快擺脫缺氧狀態(tài),提高并穩(wěn)定其血氧水平,促使其身體組織器官獲取充分的血氧供給,加快其呼吸系統(tǒng)組織器官功能的恢復速度,促進肺功能的恢復,加速自主呼吸能力的提升,進而縮短呼吸機使用時長,隨之干預時間的推移,患者肺功能得到顯著改善,致使因肺功能障礙所致的咳嗽、咳痰、氣促、憋悶等癥狀逐漸消退,有利于提高其病情轉(zhuǎn)歸速度,縮短其住院時長[15]。
綜上所述,給予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鼻高流量氧療,可較好地改善其血氣分析指標水平,提高其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