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中飛
時序已進入隆冬季節(jié),對于我這個出生于黃河岸邊,成長于黃河岸邊的北方人來講,目睹黃河千里冰封的壯觀,無疑是一件極為莊重的盛事。
黃河萬里奔流,直瀉而下,到了數(shù)九寒天,一河活漾漾的水,驟然間,凝結為一河華美之冰,你若要目睹了這一過程,該有多么慶幸。
然而,2022年12月29日那天,我的朋友,文化學者、小說家、詩人、攝影家王建中,大清早就給我打來電話,居然邀我去黃河岸邊看天鵝,而不是看冰封的黃河。
一時疑惑,我在黃河岸邊生活數(shù)年,對黃河也算了解,你要在冬季的冰層上,鑿個窟窿,釣個魚,捕個蝦,或許是手到擒來之事,而要看天鵝,這未免也太天方夜譚了吧?尤其是隆冬季節(jié),看天鵝,有這可能嗎?
常識告訴我們,天鵝乃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它們每年三四月間,大群地從南方飛到北方,居于我國北方邊疆地區(qū),每當十月時節(jié),全體遷徙,飛向我國華中及東南沿海地區(qū)越冬。
我對他的這一提議持懷疑態(tài)度。建中說,他前幾天在十二連城下面的黃河段上拍到了天鵝。去龍口電站的下游,依他的經驗判斷,肯定能看到天鵝。我不敢全信,但建中的為人、學識,以及他的文化情懷和他深厚的文學功底,不得不讓我對他產生信任。
于是,我們急急準備,匆匆而行,驅車到了龍口地域。
龍口,過去稱作馬柵,龍口水電站的所在地。這個地方,于我,于建中來說,并不陌生。
長長的瘦街,斑斕的砒砂巖,起起伏伏的山脊,悠悠的碧水長河,剎那間,展現(xiàn)在我們眼前,讓我們的心胸多了幾分親切。一時間,我們都無語。但我分明感到,我們期待著一種我們共同期望的景象出現(xiàn)。
那天,或許是入冬以來最冷的一天。雖然陽光明媚,晴空萬里,然而那干冷的寒凍,仍然讓人難以忍受。
一走下車,不需幾分鐘,就使人瑟瑟發(fā)抖。在這樣的天氣,去拍天鵝,看天鵝,的確是需要一些勇氣的。
開車的小李師傅說,真是自找罪受。建中說,你說這話為時過早,等一會,當你見到了天鵝,你就一定不會這樣說了。
小李師傅不再言語,我們默默無聲,都期待著天鵝早早地出現(xiàn)。
最先撲入我們視野的是一群鴻雁,大約有一百余只,靜靜地棲于冰面上,像散落的棋子,井然有序。
建中見狀,急忙讓小李師傅停車,建中走下車來,下了河灘。小心翼翼,接近鴻雁,舉起相機,從各個角度拍了起來。鴻雁也坦然,悠閑自得。正當他拍得盡興,鴻雁振翅,齊刷刷地飛離冰面,向北飛翔而去。藍天里,留下了一行行“人”字造型。
待建中走上公路,來到車邊,那群鴻雁已不見蹤影。建中說,那群鴻雁或許飛去十二連城了。我對他的這一判斷,深信不疑。
我們又上了車,沿黃河邊的油路,向西而去。建中說,天鵝肯定在那片黃漫漫的玉米茬地中。
我說,何以見得?建中說,天冷,天鵝要覓食,水中的食物不如地面上的食物容易覓到,天鵝肯定要去玉米地尋食。
果不其然,車子沒走多遠,就看到河床中的一片玉米茬地的邊畔,一群數(shù)百只天鵝,像珍珠一樣灑落其間。
我們一下子興奮起來,眼睛緊緊地盯著這片天鵝,生怕它展翅一飛,離我們而去。建中說,這片天鵝,愛上了這方土地,鐘情于這條河流,不會飛走了。
為了拍照,我們從油路拐下了沿河的防洪堤。建中早早下車,守在黃河邊上,等待天鵝的飛臨,以便理想拍照。
小李師傅小心翼翼地開著車,慢慢地接近那群白天鵝。我坐在車里,早已準備好手機,按下?lián)躏L玻璃,對準白天鵝一張一張拍了起來。拍著拍著,我忽然感到,內心涌起了一層深深的感動。天鵝,在動物界有著多么高的地位。中國人又把多少美麗高貴的象征,美好善良的傳說,寄賦于它的身上。天鵝,在中國人眼中就是美麗的化身,高貴的代名詞。能這樣欣賞天鵝,確是讓人有一種美滋滋的榮光。
車子越來越接近白天鵝,就在我眼前不過二十米的地方,足足有百十多只。我是從未見到過的,那心情自然就不一樣了。以前看天鵝,距離很遠,又是天空中飛翔的樣子,感覺天鵝很小。即便在動物園,看到的也就那么孤零零的幾只,死壓壓地,也激發(fā)不出多少美的感覺。這次近距離一觀,哎喲,那感覺真的就大不一樣了。
這天鵝大得驚人,比羊都高,美得叫人深深感嘆。它們潔白的羽毛,光滑整潔,長長的紅腿,走起路來,靈活自若。腳掌紅紅的,踩在黃土上,顯得十分有力,像在練習芭蕾舞站立的動作。它們不停地擺動著頭勢,引頸鳴叫,甩頸嬉戲,一副悠然怡樂的樣貌。就好像一幅絕美的百鵝圖。
我凝神不動,越看心里越美,忽聽小李師傅低聲說,這天鵝真是美得沒說了。難怪王老師剛才說,見了天鵝會令人高興無比。
他話音剛落,就見那群天鵝像得到了什么命令,調整好姿態(tài),先后聳了聳身子,打開了翅膀,向后伸展了那兩條長腿,貼著地面,突然間就奔跑了起來,眨眼工夫,已飛入空中,隨后就傳來了一片悅耳的鳴叫聲。面對這突如其來的一幕,我沒有絲毫準備,只好用目光追隨高飛的天鵝。
正像建中判斷的那樣,這片天鵝并沒有遠飛,在天空盤旋了幾圈,就落在距我們不遠的黃河邊上。
此時的建中,早已等候在那里,小心隱蔽著自己,躡手躡腳靠近這群天鵝,他要把最美的畫面拍下來。
我和小李師傅也悄悄地跟了過去。
在一灣碧水涌流處,我看到剛才落下的那片天鵝。它們有的三五成群蹲在冰上,像似小巧玲瓏的冰雕;有的游走在河岸上,輕松自如,像似觀光者一般;有的瀟灑地游于水中,時而揚頭,時而又將頭潛入水中,靈敏有趣,有著道不盡的韻味;有的又輕飄飄地飛貼在水面上,一會兒高,一會兒低,扇起一長串水珠,像表演雜技,花樣百出,令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
看著這些天鵝的各種造型,我不由得想到,人們喜歡天鵝,不僅因為它的潔白高大,有著純潔、忠誠、高貴的象征,其實更多的是因為它的多才多藝,具有完美的藝術表現(xiàn)天賦。這一點,或許正好滿足了人們的審美需求。
此時,我看到建中已處在一個較佳的位置,正在搶拍天鵝的各種姿勢。那天鵝不像鴻雁,一有響動就飛走了。盡管建中離她們很近,它們也不驚不瀾,好像很通人性,知道它們遇到一位大攝影家,要把自己最美好的一面,展現(xiàn)于他,讓他盡情地拍攝,從而使它們能夠揚名天下。
天鵝恰到好處的配合,這讓建中大為感動,他拍的得心應手,深情于膺,拍出了很多張令人滿意,意境高遠的作品。
此刻,我把目光投向遼闊的長河,遠遠地望著那片星星點點的天鵝、鴻雁,一種宏大近乎于絕美的景色呈現(xiàn)于我的眼前。
朗岸闊河,群山相雍;凜凜清冰,流水湯湯;斜陽映河,暉光無垠;黃草搖曳,殘?zhí)锬x。這些風光,已將這段黃河裝點得分外妖嬈?;蛟S正是因為這些風光的盈盈鋪陳,大氣描繪,才使這里有了靈美之氣,讓天鵝、鴻雁這些高貴的鳥類,不肯高飛遠去,而棲息于這里。
這樣看來,這是一方風水寶地。她的成因,完全得益于生態(tài)建設的成就。
當我們將要離開那些美麗的天鵝、鴻雁時,我不禁想到,隆冬,也不是處處寒冷。只要人們能夠發(fā)現(xiàn)美,欣賞美,溫暖就在你的眼前。
這群天鵝,留戀這條長河,鐘情這方水域,不愿南飛,溫暖壯美的不僅僅是長河,還有人的心靈。
鄉(xiāng)村振興,是新時代偉大的戰(zhàn)略舉措,中華民族的復興,離不開它生動而具體的實踐。
一個村莊的振興,讓我們看到了希望,令我們激動而充滿信心。
——題記
一
李家坪,一個小小的山村,雋秀靈逸,迷人鮮活,滿目綠色,層林盡染,繪就了一幅優(yōu)美的生態(tài)畫卷。
二百多年的歷史風云煙雨,浸潤著這個小山村,少了浮華,多了厚重,積淀了勃發(fā)的底蘊。
我是伴隨著時光老人,邁著閑逸的步伐,今天姍姍而來。紛繁,沉浮,神秘,滄桑,探尋……這些打著嬗變烙印的字眼,撥動著我的情緒,讓我張目四望,泛著難抑的激情,開始了一次躬身的叩訪……
到龍口鎮(zhèn)那些天,炎熱虐天,如火燃燒。在太陽下行走,不需幾分鐘,臉面灼烤,大汗就淋漓而下。
然而,龍口鎮(zhèn)黨委劉書記與馬柵村黃支書,將我們帶到了他們鎮(zhèn)村所轄的李家坪社,穿行在綠蔭叢中,頓覺涼意盈身,通體透爽。
李家坪,這個三面環(huán)山,一面臨河的小山村,長河,豐盈了它的容貌,大山,壯美了它的體魄,綠色,勾勒出了它的清秀。
一色清秀,是它生命的底色。它像是一個村姑,站在你面前,總是讓你欣賞到的是她自然質樸,端莊秀麗的姿貌。
你看,在李家坪,到處是綠,綠得像鋪了一張大地毯,綠得讓人心生感動,綠得讓人浮想萬千。
山坡上的綠,綠得層次有韻,綠得溫馨含情。桃樹妖美,杏樹盈意,梨樹曼舞,李樹娉婷,棗樹挺身,蘋果樹端莊,但都沒有離開綠顏綠容。它們相互交錯纏綿,盈滿了山坡的生動,敲響了山坡的音律。而那些槐樹,高高地挺立于山坡高粱,把綠色亮在了天空,燦然高舉,已是傾天傾地的生機美色。
山溝里的綠,綠得如云,綠得似水,綠得遮天蓋地,綠得詩情畫意。那些粗壯的楊樹、柳樹,聳天攀云,更顯凌云壯志。
在濃密的綠蔭下,蓊蓊郁郁一片,你不得不仰望這些葳蕤高大的楊樹、柳樹,不得不去觸摸它們粗糙飽經歲月滄桑的皮膚。這些樹木,普遍高挺,一如英雄,渾身散發(fā)著一股豪氣。村里的黃支書說,這樹不是生長于同一年代,有的是先人栽下的,最高的樹齡,已近百年。百年之樹,怎能不讓人心生敬意。
人類似乎與生俱來,就是與樹木同呼吸共命運的,樹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有樹的地方,就預示著興旺與繁盛。
在李家坪的樹蔭下漫步,你會深深地體會到這一點。
多少代李家坪人,都有一個綠色的夢想。植樹成為他們生活的希望,生存的支柱。
一條條盤山小道,將一片片樹林連接起來,你若閑庭信步,走入其中,就會情不自禁,想到《西游記》里的花果山,想到《圣經》里的伊甸園,想到陶淵明描繪的那個世外桃源。美麗,浪漫,理想的世界,與你相隨相伴,既實實在在,又夢幻般展現(xiàn)在你的眼前。
這些綠色,妝美了李家坪,讓李家坪的生態(tài)變得生機盎然,如云似畫。
李家坪,森林覆蓋率幾近95%,已成為名副其實的綠色氧吧,旅游打卡地。好多游人,帶著憧憬,來到這里休閑度假,享受著獨特的自然風光的怡養(yǎng)。
樹,生長在李家坪,是生命的抒情,是煙火氣息的親近,是一道點亮人眼睛的風景。
二
夜幕降臨,李家坪,在朦朦朧朧中,又現(xiàn)一景。
濃黑的樹蔭中,閃爍著一簇簇明亮的燈光,高高低低,層層疊疊,深邃莫測,讓人在幽靜中,萌生了一種心情放松,精神釋然的感動。
來到休閑小木屋景區(qū),更見一番熱鬧的景象。那些居住于這里的游客,仿佛找到歡樂的勝地。你看他們有的在起舞弄影,有的吃燒烤,飲美酒,有的放聲歌唱,他們親近大自然,親近鄉(xiāng)村的熱情,匯聚出歡樂的氣氛,讓人十分羨慕。
如此典雅之處,原來竟是一條臭水溝,污水橫流,垃圾充斥,一片狼藉,令人作嘔。
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實施以來,龍口鎮(zhèn)黨委立足實際,創(chuàng)新構筑,制定了生態(tài)優(yōu)先的鄉(xiāng)村振興實施方案,馬柵村黨支部一班人,積極響應,務實發(fā)力,帶領李家坪人,硬是將它打造成獨具特色的文化旅游休閑度假小區(qū)。
他們緊扣此地山美水清的特點,以看美,賞美,品美,畫美為主題,將山水文化,生態(tài)文化、田園文化有機融合,有效銜接,把樹、草、花與木屋、雕塑、水池打造得魅力十足,驚艷亮相,展現(xiàn)于此處。
這里已成為鄂爾多斯市美術家協(xié)會寫生創(chuàng)作基地,清華大學高研班路天遠國畫創(chuàng)作寫生基地。
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山村,突然間,有了文化的氣象,藝術的氛圍,李家坪的鄉(xiāng)親們,做夢也沒有想到。看著那些從北京來的青春靚麗的大學生,在這里進進出出,寫生作畫,他們俊俏的模樣,活潑自信的風采,小村里的人們就感到特別親切,特別舒心。他們說,我們這山溝溝里飛來金鳳凰了。見此,你就不得不說,這里有了脫胎換骨的變化,這里自然風光的吸引力,人文環(huán)境的提升力,遠遠超出了人們的想象。
這里縈繞著山水的情懷,舒卷著文化的氣息,連接著城市與鄉(xiāng)村的互動,發(fā)掘著藝術的源泉。
你看,那面文化景觀墻,輻射著兩千多年前文字的靈魂,仁德思想,在這里默默地彰顯著力量。
那支雕塑的毛筆,有力地聳于那幅曲水流觴,盡善盡美,流傳千古的書法作品前,告訴你永和九年的會稽山,那是中國歷史上文學與書法不可或缺的一座山峰。
那個花池里的花,開得正艷,正美,正旺。一朵朵鮮花,像一張張笑臉,迎接你的到來。
那棧橋,連著屋,依著樹,傍著草,纏著山坡,帶你走進一個個賞心悅目的去處。
那山坡上雕塑的大象,自在嫻靜,神態(tài)悠然。伴你放松身心,一任舒愉,陶冶情操。
那水池,有水清靈,無水靜謐。讓你在清凈與有無之中,領略人生的真諦。
那涵洞,本是普通,可它通著大境,自然不凡。過洞,即是壯美萬里的大黃河。清水柔波,漫漫長涌,母親河柔美的容貌,就親切地展現(xiàn)在你的面前。
那幾個小木屋,依山而建,造型各異,將這個小小的山村盆地,裝點得美氣典雅,古色古香,儼然散著靈氣,含著秀色,叫你一看,一種質樸自然的文化品味,就漫溢如水,美美地滋潤著你的心扉。
這里,既是游客休閑的居所,也是他們靈魂安放的驛站。當然也是李家坪人幸福生活的家鄉(xiāng)。
不錯,李家坪,是一個小山村,可是這個小山村,在鄉(xiāng)村振興中,繪就了一幅大畫卷!
三
在李家坪的山坡上,小徑上,樹林里,你常常會不期而遇,一位長髯拂面,道骨仙風的智者。
你看他,一會兒,專心致志看著山坡上那一草一木,一會兒,又仰望天空,沉思不語。他的這些舉動,常常讓一些游客感到不可思議。
此人便是董長日,李家坪人親切地稱其為長胡子董老師。
這長胡子李老師,濃眉大眼,雙耳碩大,寬展的臉盤,飄拂的長髯長須,一看便讓人肅然起敬。他家居遼寧沈陽,來李家坪已愈四年。他是個畫家,也是一個園林設計者,他現(xiàn)在的身份是龍口鎮(zhèn)文化旅游藝術顧問,常年住于李家坪。
我見到他,是在一間藝術氛圍頗濃的農家小屋。說其藝術氛圍頗濃,是因為一腳踏入,撲面的就是藝術的墻面,藝術的字畫,藝術的茶具。整個小屋,上下兩層,下層可待客,上層可住人,盥洗設施齊全。屋頂鋪了一層稻草,鄉(xiāng)土風格明顯。坐下與其攀談,才知,這農家小屋原是村民廢棄舊房,經他設計改造,現(xiàn)已成為李家坪接待游客的地方。
站在二層向前一望,遠處,清清亮亮的黃河映入眼簾,長長的像一條綢帶,從東向西飄入高山大嶺之中。近處,樹木參差,綠蔭蓋地,間或可見農戶隱入其中,更顯其純樸幽靜之妙。
李家坪,能有如此之文化藝術精彩之貌,發(fā)生如此巨大的變化,其實,董長日是有一份功勞的。李家坪所有的文化旅游藝術設計,都出自于他的手。
董長日住在李家坪,用他的智慧構建著這個村以及龍口鎮(zhèn)的美好的文化旅游藝術圖景。
鎮(zhèn)黨委書記說,鎮(zhèn)里將要開始著手打造黃河旅游、西口文化、丹霞地貌地質公園三大主題文化旅游產品,都離不開董老師的支持。
村支部書記說,過去李家坪,一年四季也來不了幾個人,產下的農產品很難賣出去?,F(xiàn)在搞起了鄉(xiāng)村文化旅游,一年四季,來人不斷,村里一下子熱鬧了起來,有遠處的,也有近鄰的,農產品一產下,就被游客帶走了。我們有這樣好光景,當然要感謝董老師了。
我與董長日交談了半天,深深被他的文化情懷所打動。
他說,他已是六旬之人,一生結緣鐘情于文化藝術,早年他在部隊干過放映員,當過攝影記者,后來又癡心學畫,成為了畫家。退休后,本可安居大城市,享受天倫之樂??伤褪欠挪幌滦闹械奈幕榻Y。
一個偶然的機會,他來到了鄂爾多斯。這座暖城,暖了他的心,更激發(fā)了他施展才華的動力。
他之所以能在李家坪這個地方住四年,是因為他看到了龍口地區(qū)的發(fā)展?jié)摿εc前景。這里的自然環(huán)境,厚重歷史,人文故事,都深深地縈繞于他的心間,感動著他,催促著他。他說,這里是可以做大旅游,大文化的地方。他愿意把自己的一切都貢獻于這里。
龍口鎮(zhèn)的領導,眼光是獨到的。振興鄉(xiāng)村,必須要引進人才,留住人才,為鄉(xiāng)村的持續(xù)發(fā)展發(fā)揮作用,這才是人才振興的根本。
我要告別董長日時,太陽正紅,天空無一絲云彩,一股微風輕輕地拂來,李家坪沐浴在了一片美麗的祥和寧靜之中。
當我緊緊握住董長日那雙創(chuàng)造美麗的手,一股暖流涌上我的心頭,我覺得這是一雙辛勞的手,一雙能描繪美景的手,一雙能為大眾創(chuàng)造幸福的手,一雙鄉(xiāng)村振興需要的手。
龍口,緊緊握住了這雙手!李家坪,離不開這雙手!
旺盛泉渡槽,一個別具特色的名稱,你可能沒聽說過。但是,我若要告訴你,它是龍口鎮(zhèn)大圐圙梁村的一個水利設施,你或許仍然不以為然。然而,我要告訴你,它可是當年轟動鄂爾多斯大地的一個大水利工程,你就不可能不關注,無動于衷了。
一
大圐圙粱村,南臨黃河,近在咫尺。
此村有一處五級提水的高灌水利工程,我很多年前就聽說過,只是未曾見過。直到2019年,大圐圙梁村搞起一個村史室,我應邀參加,才從村史展覽中,了解到了這個水利工程的龐大。
今年八月,正是驕陽似火的日子里,我冒著酷熱,與龍口鎮(zhèn)的兩位鄉(xiāng)干部,還有幾位作家朋友,專程去看了這處工程的一些遺存。其中,旺盛泉渡槽,完好無損保留至今。
我駐足于旺盛泉渡槽的下方,翹首望著,距離地面高處有十多米,低處有五六米,它似橋梁凌空而飛,翔于這片高臺上,心里就別有一番滋味。
這座渡槽,建于20世紀70末期,距今已有三十余載。今日看上去,也看不出一點失顏破敗,似乎像新建的一樣,依然宏大高峻,氣勢不凡,沒有留下歲月的滄桑痕跡。反而,倒好像專門打造的一道獨特的景觀。
現(xiàn)在的渡槽下邊有一條水泥路,是村里的一條主要交通道路,連接著各個農社。渡槽的周邊,樹木茂盛,農田翠綠,一派好景象。
望著這條渡槽,看著這些景致,再聯(lián)想到旺盛泉這個地名,我想,當年這里一定有一泓很旺盛的泉水,否則這里無論如何,也起不出這樣一個漂亮好聽的名字。
這個猜想是對的。之所以把這個渡槽稱之為旺盛泉渡槽,是因為這個渡槽的位置,正好在旺泉盛社的地盤上。熟悉這里情況的人告訴我,曾經這里的確有過一個水泉,一年四季流水不斷。
一晃四十多年過去了,大圐圙梁早已物是人非,然而,這座見證當年火紅歲月的旺盛泉渡槽,仍然像一個健壯的小伙子,站在這片土地上,展示著自己的體魄,讓人贊賞不已。
曾經在這片土地上,流過汗水的人,看著這個渡槽,總是泛起對這片土深深的感情。特別是從這片土地上走出去的人,他們更是情深義重,終生難忘。
二
出于一種好奇,也出于一種感動,更是出于一種工作,我對這個水利工程,作了一個全方位的了解。
大圐圙梁村是革命老區(qū),隸屬原馬柵人民公社,現(xiàn)屬于龍口鎮(zhèn)人民政府。它的自然條件相當不好,是丘陵溝壑區(qū),干旱少雨,坡多溝深,水土流失嚴重,農業(yè)生產條件極差。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村,20世紀60年代中期,全大隊開展了聲勢浩大學大寨運動。發(fā)揚大寨人的精神,埋頭苦干,艱苦奮斗,硬是把全村的坡地,85%修成了梯田。同時,修筑大中小壩20余座,攔洪澄地250畝。從而被當時的伊克昭盟盟委評為全盟學大寨先進集。成為了全盟、全旗學大寨的先進典型,盟、旗兩級,還在這里召開過現(xiàn)場交流會。
它能成為農業(yè)學大寨的典型,就是因為這里的干部群眾,不怕困難,敢于奮斗,有一股改造山河的雄心壯志,改變了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取得突出的成就。
現(xiàn)在,你上了大圐圙梁上,就能看到一座座山頭上,一層層梯田,盤旋織錦,如詩如畫。這些就是那個時代,大圐圙梁人奮斗出來的。
公元1975年全國農業(yè)學大寨會議召開后,馬柵公社為了落實全農會議精神,時任公社黨委書記的鄔存保,與領導班子成員開會研究,決定在大圐圙梁村上一個五級揚水高灌工程,以解決全村土地的灌溉問題。
此消息一出,大圐圙梁人奔走相告,感動萬分,他們朌水想水用水的愿望,終于要實現(xiàn)了。
這個水利工程,就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誕生的。
工程開工后,全村有七百多人投入了這項工程。當時,全村總人口是一千四百多人,也就是說,有一半以上的人參加了這項工程。由此可知,這項工程的浩大。
據(jù)參加這項工程的兩位當事人,向我介紹說,當時建設的場面十分宏大,全大隊八個小隊的社員參加這項工程,他們都一門心思投入到工地上,白天早早上工地,晚飯后有時還要加班。他們不知苦,也不怕累,想的就是早日建成這個水利工程。
當年十八歲的女青年王美英,是大圐圙梁小隊的鐵姑娘隊長,她回憶說,當時她帶領她們小隊二十多個姑娘,都是妙齡如春,卻不知打扮,穿一身勞動布工作服,戴一頂黃布帽子,中午集體起伙,每人定量喝一碗菜湯,吃一塊窩頭,忍饑挨餓,不分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撲在工地上,做河工,建水池,架渡槽,修梯田。干一整天,只能掙八分工,一分工分紅最多也就三、四分錢,就這樣一干就是五年。她說,她把最美好的年華和青春,貢獻給了這項水利工程。
像她這樣的女青年,全大隊有一百多人,都為這個工程貢獻出了青年年華,最美韶顏。而今她們都已年過花甲,當問起那段歲月,很多人都陷入沉思,待平靜之后,才慢慢地說,那時雖然苦累,但心里卻甜,總感到有希望,讓人有盼頭。
看來,這項工程,不僅僅是一個水利工程,它還是一個希望工程,更是一個民心工程。
這項工程,歷時五年??偼顿Y65萬元。共投工日31.56萬個,動用土石方160萬立方米。
從榆樹灣引黃河水而上,相對高度560米,所建高灌工程為五級,總揚程450米,每級配備兩臺100千瓦電動機,8寸雙管上水,流量為0.5立方米每秒,可灌溉農田3500畝。
整個工程修建坡式石拱橋120米,輸水涵洞140米,盤山石渠240米,架設管道3800米,輸水渡槽120米,10千伏輸電高壓線6公里。
從以上這些數(shù)字可以看出,在當時生產力低下的情況下,要實施這樣一個工程,不可謂不大。僅說投資65萬元這一項,這在當時來講,近乎天文數(shù)字。一個農民勞動一天,僅可得到2角錢的收入,最多也不過四、五角。一個工人,一個干部,大多數(shù)的人,收入一天也就一塊錢稍多一點。65萬元,若按一個農民全年勞動360天,每天收入2角錢計算,就是7738個農民一年的所得。
因此,這項工程讓大圐圙梁人感到了沉重的分量。
工程竣工,剪彩放水的主場地就設在旺盛泉小隊。據(jù)說,那天旺盛泉隊里,人山人海,全大隊的人幾乎都去了,盟里的領導,旗里的領導,也來了不少。這讓大圐圙梁的父老鄉(xiāng)親著實高興了一陣。當時,《卾爾多斯報》報道過這一盛況。
但是,僅僅是那一天那一陣。從此,用五年時間,700多人耗費了巨大心血的工程,卻悄然無聲,沉默于山梁上,再也沒有一絲動靜。
大圐圙梁人,陷入了長久的翹首以盼之中。期待,讓他們幾乎耗盡了近半個世紀的時光。
三
往事如煙,又現(xiàn)波瀾。
今天,我們不去評論這項工程的長短,單說修這項工程的魄力,全體村民的凝聚力,向心力,戰(zhàn)斗力,就足以使我們感動萬分。
是的,這個工程,似乎是失敗了。失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成本太大,電力不足,設計缺陷等等。但是它的初衷,它的出發(fā)點沒有錯。
更為重要的原因是,工程后期,當時正逢包產到戶這樣的形勢,土地都到戶了,這個集體的大工程,怎還能運作起來呢?
及至后來,一些設備,設施,疏于管理,逐漸也不翼而飛了。
因此,這個工程充滿了曲折,融入了辛酸,讓人們有一種無可奈何與牽腸掛肚的感覺與惦念。
這次,我去龍口鎮(zhèn),與鎮(zhèn)里的領導,村里的干部談論起這個水利工程,他們都流露出懷念之情。
他們說,當年上這個水利工程確實必要。全村那么多人去參與這項工程的建設,就可想見他們急切的盼水心情,建設家鄉(xiāng),發(fā)展家鄉(xiāng)的美好愿望是多么真摯與強烈。
他們說,他們現(xiàn)在正在做調研論證,如若可行,想借助振興鄉(xiāng)村的東風,恢復這一項目,讓大圐圙梁村的群眾真正受益,重圓40年前的夢想。
我聽了此設想,十分感動。我想,他們是一批有擔當?shù)母刹?,他們既重視了解過去的歷史,也著眼未來的謀劃,更重視當下的發(fā)展,大圐圙梁村的明天可期。
如今,這里在鄉(xiāng)村振興的大潮中,鎮(zhèn)里有規(guī)劃,村里有抓手,從實際出發(fā),多業(yè)并舉,養(yǎng)殖業(yè),種植業(yè),釀酒業(yè),十分興旺。
村里,彌漫著一股蓬勃的朝氣。
四
風雨過后,彩虹放艷。
旺盛泉渡槽,今日的存在,在我看來,現(xiàn)在已不是單純的一個水利設施的舊物體,因為它彰顯出來的強大力量,足以讓一個時代的人感到震撼!并且,為此而感到感動與驕傲!
因此,它應當是老區(qū)人民的一座精神豐碑。說其是精神豐碑,是因為五年的建設水利工程中,所有參加者都保持著不怕困難,不怕艱苦,不屈不撓,勇往直前的拼搏精神。這種精神,不可磨滅,值得頌揚,更值得傳承發(fā)揚!
它應當是一代人的情感依托!700多大圐圙梁人參與這項浩大工程,他們的汗水灑在了這里,他們希望、追求、信念融進了這里,他們的喜怒哀樂也在這里。他們豈能斷了與這座渡槽的感情紐帶!
它應當是激勵下一代人奮發(fā)前行的不竭動力源泉!一個家庭要有好的家風,一個村莊也要有好的品格。把好的家風傳承下去,家庭才有希望。把村莊好的品格發(fā)揚光大,村莊才會前途無量!
因此,我建議村干部,要保護好這一設施,要在此處,立一石碑,以示紀念這一偉大水利工程。
在離開萬盛泉渡槽的那一刻,我的心情沒有絲毫失落感,反而無限美好,一種希望與憧憬仿佛在我面前,已經變?yōu)楝F(xiàn)實。
一個時代過去了,一個新的時代開啟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往往能夠成大事。
我想,大圐圙梁在新時代的旋律中,總會找到一個合拍的音符,奏出一曲動聽的時代新歌!
龍口鎮(zhèn),有個大口村。大口村,清流村前過,綠樹滿山坡,丹霞似蓮花,瓜甜伴果香。眾人皆說,這是一個浸潤過厚重歷史,呈現(xiàn)著美麗,散發(fā)著芳香,具有魅力的地方。
一
大口,一個有歷史的地方。
走進大口,你最好奇的可能就是,為何叫這樣一個村名。這村名的名字,卻是因山而得。
大口有一座山,像似一個人張開的口,大口人就住于這口下,于是,有人因形而起名叫大口。
大口這名字看似簡單,實則在這里有著諸多的人文歷史印記。它與人類文明史,中國近代移民史密切相關。
這里有一個叫元岇的地方,距大口村委會一公里左右的距離。從地名就可以看出,這是比較特殊的一座山體。就是這個元岇山上,它卻深藏著深厚的歷史文化,人類文明的遺跡。
1970年,1972年,內蒙古考古隊,曾兩次到這里進行考古發(fā)掘,發(fā)現(xiàn)了大量的石斧、骨針、陶罐等一大批文物,曾轟動一時。考古的專家們確認,這里屬于龍山文化晚期遺存,距今3000至4000年,是史前黃河流域的重要的考古發(fā)現(xiàn)。
公元1997年7月1日,準格爾旗人民政府,在石岇的山坡立了一塊石碑,碑記云:經專家考證,遺址為龍山晚期至夏階段遺存,距今約三千至四千年前,是研究史前人類社會發(fā)展史有價值的遺存?,F(xiàn)為準格爾旗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斗轉星移,時空變幻。幾千年前,人類能在此處生存發(fā)展,足以證明,此地絕非一般之地。如今大口人,能生活在這樣一個地方,也實感榮幸。因此,保護人類文明的遺存,大口人,心心念念不忘。
當然,這地方更為直觀顯赫的是,在它的西山梁上,有一段古長城蜿蜒而臥,讓山梁上有了不一般的風景。盡管古長城已無完體,坍塌衰落,然而它的風華不退,筋骨尚存,仍然是力量的象征,精神的旗幟。高高的烽火臺至今不到,依然彰顯著它的不凡與歷史的壯闊。
長城不語,靈魂不朽。有多少代大口人,從小到大,目睹著它,心卷風云,志立四方。
據(jù)考證,這段長城,屬延綏長城,是明代修建的,距今也有五百多年歷史。2013年,被內蒙古自治區(qū)列為文物保護單位。
大河西流,浩蕩千古。大口總會有故事發(fā)生。在大口的黃河邊上,有一古渡口,至今猶在,這就是聞名遐邇的西口古渡。
中國歷史上,有三次移民大潮,走西口,下南洋,闖關東。而走西口移民發(fā)在明朝中期至民國初期。走西口,就是關內的人向西經過某一個口,走向關外,也就是現(xiàn)在的內蒙古一帶,安家落戶,故稱為走西口。廣義的西口,有好幾處,比如河北赤城縣的獨石口,陜西府谷縣的府谷口,山西右玉縣的殺虎口等。而大口,無疑也是西口中重要的一口。
西口古渡,這里的口,就是指的大口,至于古渡,歷史就更為漫長了,有可能漢代就有了,故稱其為古渡,也就名副其實了。西口古渡,是部分晉陜之民,出西口,入草地的必經之地。
想想當年有多少人經此落入他鄉(xiāng)?又有多少人,在此心旌搖曳,駐足觀望,心事重重,向西而去?這里留下了多少人的鄉(xiāng)愁?這里又留下多少人揮之不去的深刻記憶!
西口古渡,承載的歷史文化,已載入中華民族的史冊。大口,作為一個小小的村落,能在這樣的大事件中,成為一個重要的節(jié)點,參與其中,做出如此重大的貢獻,當屬是一種榮耀。
西口古渡今猶在,不見當年西口人!
然而,熟知中國歷史的人,誰能不了解那多少代走西口的人的辛酸與苦楚?誰又能忘記大口這一古渡蒼茫與顫動?!
二
大口,一個有溫度的地方。
我曾三次來過這個地方。每次來,時間不同,心境也不同。然而每次走進“馬柵地區(qū)革命活動展廳”,那種崇敬之情,敬仰之情,感動之情,騰然而起,如同熊熊燃燒的烈火,久久難以熄滅。
大口是革命老區(qū)。這里曾涌現(xiàn)出一大批共產黨人。是他們激活了這個僻壤的小山區(qū),使之生機盎然,活力無窮,有了轟轟烈烈的風雨煙云。
抗日戰(zhàn)爭期間的1938年,這里就成立了中國共產黨的大口、塔深墕、公蓋梁三個黨支部,有多名共產黨人在河曲、馬柵一帶從事黨的地下工作。
解放戰(zhàn)爭期間,這里的黨組織,積極發(fā)動組織群眾,協(xié)助解放軍,開展武裝斗爭,為晉西北地區(qū)、準格爾旗的解放做出了重大貢獻。
歷史已翻開嶄新的一頁,然而那段紅色斗爭史,已然鮮紅透亮,直照人們的心房,成為教育后代人奮發(fā)向前的生動教材。
走進展廳,觀看著那些共產黨人不怕犧牲,敢于斗爭的光輝事跡,無不令人動容。
胡栽根,肖三倉、李智章這些早期共產黨人,他們開展革命斗爭的事跡,早已名揚準格爾大地,雖然他們已離開了人世,然而,他們的革命情懷,依然溫暖著后來者,他們的革命精神,依然成為激勵后代的一面旗幟。
是的,這里已成為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各級黨組織開展黨員教育的紅色大課堂。
黃河水滔滔,初心長存在。每年,這里已成為附近黨組織開展黨課黨員教育活動的首選地。
村支書說,每當看到那些不辭勞苦的黨員干部、青少年,前來這里參觀接受教育,他就難抑激動之情,他就暗暗下決心,一定要把這塊紅色基地保護好,利用好,發(fā)展好。他深深感到,這是一份寶貴的紅色精神財富。
鎮(zhèn)黨委書記說,把老區(qū)發(fā)展好,建設好,是我們的責任。講好老區(qū)故事,充分利用紅色資源,帶動鄉(xiāng)村振興,建設美麗鄉(xiāng)村,做好鄉(xiāng)村產業(yè)、鄉(xiāng)村旅游這篇大文章,是我們當下必抓必落實的一件大事。
為了提供優(yōu)質的接待服務,近兩年,在鎮(zhèn)黨委的領導下,村黨支部與當?shù)仄髽I(yè)家,聯(lián)合創(chuàng)建培訓基地,從住宿到餐飲,從培訓到旅游,一條龍?zhí)峁┓?,深得學員與游客的歡迎。
夏季,你若來到這個培訓基地,你將被這里的美麗所感動。東邊懸長河,南面聳高山,西面立長城,北面開蓮花,山清水秀,風光無限。夜晚,星河搖曳,涼風習習,靜謐溫馨,意韻盈心,基地內燈火通明,歌聲繞天,這里實在是一處學習休閑旅游觀光的好去處。
栽下梧桐樹,飛來金鳳凰。如今,每年來這里參觀與接受黨史學習教育的黨員干部、青少年,以及紅色旅游的群眾不下十萬人次。旺季的時候,這里人如潮涌,十分熱鬧。
大口,已成為紅色教育旅游新的打卡地。
三
大口,一個美麗的地方。
蓮花有韻,桃杏成林,瓜甜果香,勝景宜人。
如今,你來到這塊老區(qū)土地上,你會被這塊土地上的自然風光,林果業(yè)的蓬勃發(fā)展,瓜果飄香的濃郁氣味,折服吸引。
這里有一處景觀,叫蓮花辿,屬于丹霞地貌。蓮花辿這一名稱,據(jù)說是康熙皇帝所賜。
這蓮花辿,已是風景旅游區(qū)。站在北山的觀景臺上,向南一望,起伏跌宕,大小不一,斑斕壯美,猶如朵朵蓮花盛開的景觀就呈現(xiàn)于你的面前了。
這時的你,就會有無限的感慨生發(fā)出來,或驚嘆,或感動,或情不自禁放聲吶喊!而我看到這一景觀時,內心卻滾起一股熱流,深深為大口有這么美麗的景致而祝福!
蓮花辿,這名字里,除了大氣莊重,文雅漂亮,給人以美好感覺之外,它所包含的佛意也盡蘊其中,不得不讓人肅然起敬。
它,已成為大口的一個旅游勝地。
清風送香,滿目景怡。
大口的林果產業(yè)十分了得。這里的山坡溝洼,遍植了蘋果、梨、桃、棗、杏、葡萄等樹木,總面積達600多畝,年收入可達300萬元。
你若夏秋兩季來到這里,山坡溝畔的花果樹映入你的眼簾,綠色蔥蘢,果實綴枝,猶如畫卷一般美麗。若是開花季節(jié),你看到的是萬紫千紅,若是收獲季節(jié),你看到的是碩果累累。大口人,在這兩個季節(jié),總是笑意掛臉,盈盈甜蜜。你若走入農家,總能嘗到新鮮的水果。這個品種一盤,那個品種一盤,總能擺上七八盤,仿佛是舉行水果品嘗會一般。
水果成為大口人的待客之品,更是待客之道。他們的質樸,他們的謙遜,他們的熱情,往往令你感動,讓你難以忘懷。
大口,還有一個重要的產業(yè),那就是西瓜。西瓜種植,在大口可謂是歷史悠久。但是,只有近幾年,才使大口人真正嘗到了種西瓜的甜頭。
村黨支部一班人,把種植西瓜作為壯大村集體經濟的抓手,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的一項工程??茖W種植,分期種植,合理種植,打時間差,爭提前上市量,搶價格制高點,他們把這些作為,增產創(chuàng)收的秘訣,應運到實際生產銷售中,一畝西瓜,可獲益3萬元。今年村集體種植20畝西瓜,收入達到60萬元。
大口,氣候溫潤,日照時間長,是天然的西瓜種植地。大口的西瓜,多屬本地瓜,特別是“三白瓜”,沙甜醇香,口感極好,深受消費者的歡迎。如今,大口全村,種植西瓜1000多畝,形成了規(guī)模效應,年收入600多萬元,為群眾增收做出了貢獻。
你如今來到大口,一定會讓你神清氣爽,美意戀身。大口的歷史,大口的文化,大口的生態(tài),大口的產業(yè),大口的旅游,都能深深打動你的心靈。
大口,在鄉(xiāng)村振興的大道上,書寫了下了令人贊美的精彩篇章!
——選自西部散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