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曉美,張紫陌
(北方民族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寧夏 銀川 750021)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加強基礎學科、新興學科、交叉學科建設,加快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學和優(yōu)勢學科”[1]。新時代思政專業(yè)教學改革要充分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突破“小文科”思維,構建“大文科”視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課程教學改革在新文科建設背景下充分融合了OBE教學理念。OBE (Outcomes-based Education)又稱成果導向教育,是一種以成果輸出為導向的反向設計的教學思維,強調以學生為中心,注重在實施過程中通過教學診斷持續(xù)改進,據此探索出以“專題講授+日常生活”“問題意識+時政熱點”“全程監(jiān)測+階段量化”“經典選讀+現場參觀”五大關鍵環(huán)節(jié)的深化為核心,以“教學設計體系、教學更新體系、教學評價體系、教學實踐體系、教學管理體系”五大教學體系的運行為內容,以學生的“學術力、創(chuàng)新力、應用力、領悟力、學習力”五種專業(yè)能力的培養(yǎng)為抓手的“5+5+5”教學模式。
高校要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持續(xù)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入腦入心。2019年3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親自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并發(fā)表重要講話,隨后全國重點馬院和北京、天津、上海、吉林等地開設“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課。2020年6月23日,寧夏回族自治區(qū)黨委辦公廳印發(fā)《關于深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師生頭腦工作實施方案》。北方民族大學立足于自治區(qū)重點馬院的站位,快速投入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課程建設中,把握培養(yǎng)專業(yè)人才的目標導向,聚焦時代重點、熱點、難點問題,破解學生思想困惑,探索構建有效教學模式,推動學生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核心要義、精神實質、豐富內涵、實踐要求。
遵循學生成長成才規(guī)律重視學生專業(yè)發(fā)展需求是上好思政專業(yè)核心課的前提。當前高校大學生一般在2000年前后出生,面對世界上最大的獨生子女群體和網民群體,破解教育對象難題,就要讀懂學生、了解學生所想所需,把握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從學生感興趣的網絡渠道入手關心并深入了解教育對象。全面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保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全面推進,思想政治學科至關重要。因此全國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必須承擔起培養(yǎng)高質量思政專業(yè)人才的重任,必須深入探索課程建設的閃光點、創(chuàng)新點,構建出符合社會需求的專業(yè)教學模式,培養(yǎng)具有國際視野和國際競爭力的專業(yè)人才,為落實科教興國戰(zhàn)略、加強現代化建設、參與全球治理提供堅強有力的人才支撐[2]。
隨著2019年教育部、科技部等13個部門聯合啟動“六卓越一拔尖”計劃2.0,“新文科”概念浮出水面。新文科建設逐漸引起國內學者的注意,針對其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學路徑等進行探索。熊昌茂、陳麗娟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優(yōu)化“形勢與政策”課教學改革設計路徑,從研究教學內容、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提高教學實效入手,致力于綜合提升育人水平;李曉華認為思政課的改革要以新文科建設為契機,大膽嘗試交互式、翻轉式課堂,線上式、直播式等與新技術相結合的教學方法;武敬杰從教學理念、教學內容、話語體系、教學模式著眼,探索應用型本科高校思政課教學改革與創(chuàng)新路徑;另有學者依據習近平總書記的“八個相統(tǒng)一”,在遵循高校思政課教學規(guī)律的前提下探索新文科視野下多學科交叉融合的教學模式,構建教學實施路徑。
梳理OBE理念下思想政治理論課現有研究成果,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一是探究教學改革路徑。如古煉輝、許麗紅從目標、需求、過程、評價、改進五個核心問題出發(fā),探索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路徑[3];劉曉妍從定義學習產出、實現學習產出、評估學習產出、應用評估產出四個方面入手實施情景模擬教學,進行教學方法的革新。二是注重教學理念的融合。高雅通過探索如何融入OBE理念來實施思想政治理論課混合式教學,并力求“以成果為導向”“以學生為中心”來持續(xù)改進混合式教學,提高教學的實效性[4];劉中燕[5]認為OBE教學理念在思政理論課的教學滲透中應堅持成果導向、學生中心、持續(xù)改進的原則,增強學生的獲得感、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教學吸引力。三是注重改革教學模式。楊洋、張?zhí)N堅持把“目標導向”與“問題導向”相結合,將OBE理念運用于高校思政課課堂教學、實踐教學、網絡教學“三位一體”的教學模式改革。
梳理該課程教學改革的資料,研究方向大體可分為以下幾個:一是提出以學生為主體的課程建設思路。劉佳、劉夢迪從學生主體視角進行課程評價,進而提出“加快補齊教材體系短板”“增強政策概念的教學能力”“以組織化思維推進課程建設”“打造實踐教學實施體系”四大課程建設著力點[6]。二是探索教學實施方法。周璐從理論基礎、理論空間與現實意義出發(fā),探索出該課程教學實施“三步法”[7];李冉、李國泉提出需要多向發(fā)力,并明確解決師資供求不平衡的矛盾、明確教學的根本原則、向教學創(chuàng)新要動力三大基本思路[8]。三是深入改進教學模式。劉媛對該課程進行“一三四”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9]。四是注重要素融入。秦宣提出將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融入課程教學[10];魏琰探究紅松精神融入課程的方法和途徑[11]。
通過對文獻的梳理和分析可以知道,“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課程教學模式必須加強整體性、系統(tǒng)性研究,重視從整體把握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著力探索內部各環(huán)節(jié)之間的內在關聯,相互融通,發(fā)揮最大效力。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課程在新文科建設目標和原則的指導下充分利用學科交叉的特點,綜合歷史學、政治學、經濟學等學科內容開展探究式教學,深度融合OBE理念,構建“5+5+5”教學模式,如圖1:
圖1 “5+5+5”教學模式示意圖
3.1.1 “5+5+5”教學模式橫、縱雙向設計的系統(tǒng)性
在橫、縱兩個大方向上精巧構思,以系統(tǒng)化的構建思路創(chuàng)造性提出“5+5+5”教學模式[12]。首先在橫向上,通過“專題講授+日常生活”“問題意識+時政熱點”“全程監(jiān)測+階段量化”“經典選讀+現場參觀”五大關鍵環(huán)節(jié)相互配合形成“教學設計體系、教學更新體系、教學評價體系、教學實踐體系、教學管理體系”五大教學體系,通過系統(tǒng)性教學體系的實踐應用培養(yǎng)學生“學術力、創(chuàng)新力、應用力、領悟力、學習力”五種專業(yè)能力。其次在縱向上,通過打通橫向三個維度間的壁壘形成更為嚴密的“3+3+3+3+3”組合模塊。具體而言即通過“專題講授+日常生活”打造教學設計體系,鍛造學生學術力;通過“問題意識+時政熱點”構建教學更新體系,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力;通過“全程監(jiān)測+階段量化”完善教學評價體系,提升學生應用力;通過“經典選讀+現場參觀”創(chuàng)新教學實踐體系,增強學生領悟力;通過“線上督學+線下指導”搭建教學管理體系,開拓學生學習力。最后“5+5+5”是系統(tǒng)性的教學模式,不僅在橫向上形成單向度聯結,而且在縱向上同步形成多維度聯結,通過橫、縱雙向發(fā)力,共同實現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育人宗旨。
3.1.2 “5+5+5”教學模式橫、縱雙向設計的必要性
通過橫向構建五大教學環(huán)節(jié)、五大教學體系,縱向聯結兩大維度的內部教學因子形成能力的定向培養(yǎng),一方面有力保證了高校馬院更好地為社會持續(xù)輸送符合要求、勇于作為的思政專業(yè)人才,為高校發(fā)揮育人功能提供新導向,另一方面為學生發(fā)展提供明確的指引,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從“5+5+5”教學模式設計思路來說,橫、縱雙向設計不僅使教學反饋更加完整,全面、清晰地反映出教學環(huán)節(jié)、具體教學板塊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便于進行教學矯正,是適應新文科建設與教學質量提升的必要舉措。整個教學模式環(huán)環(huán)相扣,內部各個教學因素內外聯動橫縱交錯,為進一步開展體系化的教學改革探索新出路,為推動學生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核心要義、精神實質、豐富內涵、實踐要求提供新方案。
“5+5+5”教學模式由五大教學環(huán)節(jié)推動形成五大教學體系,最終達到五種能力的提升。
3.2.1 “專題講授+日常生活”打造教學設計體系,強化學生學術力
教學設計是教學模式構建的指南針,決定著整體思路和總體布局?!傲暯叫聲r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課從專題講授和日常生活兩方面合力打造教學設計體系,利用新文科多學科交叉的特點,集合優(yōu)勢教學資源打破學科壁壘,實現教學內容的重構與整合,強化學生學術力,在宏觀上形成結構健全的教學模式。專題授課的基礎是理論教學。理論教學過程中教學內容的制定堅持以成果為導向,關注知識重點、社會熱點、理解難點問題,進一步深耕教材內容,根據不同專題的特點精心設計教學內容,個性化設計知識點。生活化的教學思維是對傳統(tǒng)教學模式進行改革的有效手段,更是中國思政專業(yè)課教學領域發(fā)展的趨勢。在開展生活化教學的過程中注重以日常為基礎,從中尋找新的教學契機,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從關照學生的常態(tài)化活動逐步滲透到教學活動,借用生活中的熱門事件進行案例引導,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達到把道理講活、講深、講透的目的,由日常的行為訓練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再由價值觀念提煉學術觀點,層層遞進實現學生學術能力的磨煉。
3.2.2 “問題意識+時政熱點”構建教學更新體系,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力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課程通過為學生答疑解惑、解讀當下熱點話題,將重大會議精神等時政內容融入教學各環(huán)節(jié),培養(yǎng)學生問題意識,將黨的二十大報告等時政熱點與課程相關知識點有效結合,聚焦熱點、難點、疑點問題,提升課程的實效性、針對性,精心設計課堂研討互動教學活動,讓學生通過對會議精神、重要講話的解讀,深入了解黨和國家的最新思想、理論動態(tài),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使學生掌握最新的馬克思理論成果,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自信,進而活躍學生思維有效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力。
3.2.3 “全程監(jiān)測+階段量化”完善教學評價體系,提升學生應用力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學評價發(fā)揮著重要的導向、激勵作用,不僅能有效提升教學監(jiān)管效率,而且還能改進教學方法、改善教學效果。因此做好教學模式改革必須在完善教學評價體系上下功夫?!傲暯叫聲r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課程尤其注重教學考評工作的全面性、階段性、客觀性和指導性,基于課程教學評價目標創(chuàng)造性提出“全程監(jiān)測”結合“階段量化”完善教學評價體系,不斷提升思政人才培養(yǎng)質量,促進學生成果產出。具體而言,一方面通過課堂-期中-期末三階段進行全程監(jiān)測,另一方面通過設置不同考核任務構建“考勤及課堂表現-隨堂測驗-小組匯報+論文-期末考試”四維綜合考評制度,實施階段量化。
課程通過實施全程監(jiān)測、階段量化兩種教學評價手段完善教學評價體系,不僅對教師十分具有指導意義,而且有效提升學生的應用力。在課程中期考核中設置小組匯報作業(yè),采用開放的題目類型,讓學生從所學專題中任選一個知識點進行拓展延伸,形成PPT進行線上匯報,除此之外還通過課程論文引導學生展開自主探究,一方面提高學生對知識、技術的應用,另一方面較為準確地反映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為教師課堂教學找準發(fā)力點。
3.2.4 “經典選讀+現場參觀”創(chuàng)新教學實踐體系,增強學生領悟力
教學實踐成效是衡量教學模式的關鍵指標,因此“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課程堅持從創(chuàng)新教學實踐體系入手做好教學實踐工作。本課程高度重視多學科聯動,強調協同發(fā)展,以豐富學生實踐經驗、增強學生領悟力為目標,堅持用“經典選讀”聯合“現場參觀”創(chuàng)新教學實踐體系。在經典選讀環(huán)節(jié),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拓展閱讀,在專題授課過程中為學生推薦經典讀本、引用習語金句,利用學習通平臺云空間為學生建立“電子文獻閱覽庫-教學資源庫-四史資料庫”的線上閱讀資源庫,通過選取經典篇章、運用經典理論聯系現實,從國家、社會、個人、國內、國外、當前利益和長遠利益等多主體、多角度、多層次辯證剖析,增強學生的領悟力,使學生發(fā)自內心地理解和支持黨和國家的政策方針,同時開闊學生理論視野。在實踐參觀環(huán)節(jié),一方面積極探索校內實踐體驗教學形式,如異位教學、讀書活動、網絡實踐、知識競賽、辯論比賽、課堂展示等,另一方面積極探索校外實踐體驗教學形式,打造高校與地方協同共建實踐基地,借助寧夏本土紅色資源拓展課外社會實踐空間,讓學生深入社會、深入基層內化教育成果,提升學生實踐能力,進一步增強學生的領悟力,豐富學生的成長體驗。
3.2.5 “線上督學+線下指導”搭建教學管理體系,開拓學生學習力
在教學模式探究過程中,教學資源、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整合與協調是一項極其重要的內容,因此“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課程通過“線上督學”配合“線下指導”搭建教學管理體系,通過合理配置線上、線下各種資源、優(yōu)化管理流程,努力強化學生的學習效率、開拓學生的學習力,為教學成果產出提供全面支持。線上督學主要基于學習通教學平臺開展教學監(jiān)督工作。一方面通過學習通平臺發(fā)布專題教學任務點,通過監(jiān)測教學視頻觀看以及相關文件閱讀的情況及時發(fā)布任務提醒,另一方面根據課堂內容在學習通平臺同步進行線上拓展,不定時發(fā)布線上討論了解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在線上督學過程中在學習通教師端記錄教學反饋,發(fā)現問題、厘清思路,給出對策,有序調整線下課堂進度,進行課堂答疑,實現師生一對一指導,解決學生的疑惑,在教學管理中真正做到線上督學與線下指導相結合。
本文立足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課堂的時代要求、思政專業(yè)學生成長成才需求與社會對青年發(fā)展期待,在新文科背景下運用OBE教學理念構思形成“5+5+5”教學模式。緊緊圍繞以學生為本,知識、能力、素質全面發(fā)展的教學宗旨,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課程的創(chuàng)新應用中積極探索、不斷優(yōu)化,為該教學模式持續(xù)完善提供了現實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