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君燕
母親是個會過日子的女人,這一點是全家人的共識。
母親與父親結(jié)婚時,父親一無所有,連住的地方都沒有。當時兩位伯父才剛?cè)⑦^媳婦,家里僅有的兩間屋分給了大伯和二伯,奶奶帶著最小的姑姑住在原先的小土房里。父親問一個親戚借了一間空屋,才把母親娶進了門。
父親并不懶,只是家里負擔重,爺爺很早就去世了,奶奶獨自撫養(yǎng)幾個子女長大,其中的艱辛可想而知。父親成家后,奶奶就讓他們弟兄幾個各自過各自的。父母當時家徒四壁,不過隨后的短短幾年間,父母就從親戚家出來,搬進新蓋的三間大瓦房里,隨后又陸續(xù)添了家具、家電,直至有了“家”的模樣。等到我和哥哥上學時,家里的條件已經(jīng)得到了很大改善,吃穿都不比同學們差。
父親不止一次夸贊母親會持家,母親總是笑著說:“多虧你勤快,掙來了辛苦錢?!备赣H擺手:“沒有你持家,賺再多的錢也存不住,況且我也沒賺來多少錢。”
父親說得誠懇,也確實是事實。父親把錢交給母親,母親會認真規(guī)劃、分配,哪些地方該花錢,哪些地方不該花錢,這里該花多少,那里該花多少,母親都安排得明明白白。母親認為有必要花的錢,花再多她也不眨眼,但她覺得沒必要花的錢,一分錢也不會多花。
日常生活里,母親過得很節(jié)儉。廚房門后掛了一個大袋子,里面裝了很多小的塑料袋子,都是平時攢下來以備不時之需的。諸如紙箱、油壺、穿舊的衣物鞋子等物品,母親都不肯輕易扔掉,她另有妙用。就連爐子里掏出來的煤渣,母親也會積攢起來,雨后墊在門后的小路上,或者種菜時,在土壤上面薄薄地鋪上一層。因為家里時常有“庫存”,母親省去了很多需要花錢的地方。
有段時間,村里人都開始翻新房子,給外墻貼上瓷片,看起來美觀又氣派。父親也動了心,誰不愿意讓人看一眼就羨慕呀!母親卻不同意,她說房子住著舒服就行了,外觀什么樣并不重要。為此,父親還跟母親生了很長時間的氣。后來奶奶生病住院,母親二話不說,取了錢就去醫(yī)院。當時,母親是第一個趕到醫(yī)院的,也是父親兄弟幾個家庭里拿錢最多的。父親站在一旁,一聲不吭,眼睛里卻蓄了淚。
母親常說:吃不窮,喝不窮,算計不到就受窮。這里的算計,其實就是計劃的意思。說到計劃,很多人想到的都是大的事情,但其實小事更需要規(guī)劃。《紅樓夢》里,探春代為管理賈府事宜,才曉得“一個破荷葉,一根枯草根子,都是值錢的”,在小事里算計,收獲到的遠比我們想象的多得多。
其實,我們的人生正是由一件件的小事累積起來的。正常的吃喝不會使一個人變窮,如果學會計劃財富,計劃生活,計劃人生,那我們應該會獲得豐盈而從容的一生。
(編輯 吹優(yōu)/圖 雨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