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四周,賴世忠
作者單位:維生原(廈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福建 廈門361028
多替拉韋(dolutegravir,DTG)是一種抗逆轉(zhuǎn)錄病毒藥物,可特異性抑制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蛋白酶[1]。DTG屬于生物藥劑學(xué)分類系統(tǒng)(BCS)Ⅱ類藥物,其溶解度約為50 mg/L(pH1.0~7.0)[2],此外,DTG又是外排轉(zhuǎn)運P-糖蛋白酶(P-gp)和藥物代謝酶(P-450)的底物,不利于藥物吸收利用[3],導(dǎo)致DTG的口服生物利用度較低,其臨床治療效果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4]。自微乳化藥物釋藥系統(tǒng)(self-microemulsifying drug delivery systems, SMEDDSs)是由天然或合成油、乳化劑和助乳化劑組成各向同性混合物,在與水性介質(zhì)接觸后會自發(fā)形成水包油型納米級微乳液(粒徑一般為50~500 nm)[5-7],由于SMEDDSs的增溶性較強,且形成的納米級微乳能夠通過淋巴系統(tǒng)直接吸收進入體內(nèi),避免肝臟首過代謝,因此可有效提高難溶性藥物的溶解和口服生物利用度[8-9]。2021年6月至2023年3月本研究制備多替拉韋自微乳化藥物釋藥系統(tǒng)(DTG-SMEDDSs),并通過大鼠口服給藥方式評估了DTG-SMEDDSs的大鼠體內(nèi)藥動學(xué)特征,為多替拉韋的新型給藥系統(tǒng)研究提供實驗基礎(chǔ)。
1.1 儀器與試藥
1.1.1 儀器 DF-101SZ數(shù)顯轉(zhuǎn)速集熱式恒溫加熱磁力攪拌器(上海凌科實業(yè)發(fā)展有限公司);Malvern Zetasizer Nano S90納米粒度電位儀(英國馬爾文公司);TGL16A臺式高速冷凍離心機(鹽城市凱特實驗儀器有限公司);Tecnai G20型透射電子顯微鏡(德國賽默飛公司);RC810G型藥物溶出度儀(寧波新芝藥檢科技有限公司);CLS-30型水浴振蕩器(江蘇新春蘭科學(xué)儀器有限公司)。
1.1.2 試藥 多替拉韋原料藥(上海源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多替拉韋對照品(實驗室自制);中鏈甘油三酯(Labrafac),丙二醇雙癸酸酯(Labrafac PG),油酸聚乙二醇甘油酯(Labrafil M 1944 CS),丙二醇單辛酸酯(Capryol 90),辛酸/癸酸聚乙二醇甘油酯(Labrasol),單油酸甘油酯(Peceol),單亞油酸甘油酯(Maisine),二乙二醇單乙基醚(Transcutol HP),辛酸/癸酸甘油酯(Capmul MCM)均由嘉法獅貿(mào)易有限公司惠贈;聚氧乙烯氫化蓖麻油RH 40(Cremophor RH 40),聚氧乙烯蓖麻油EL(Cremophor EL)均由巴斯夫應(yīng)用化工有限公司惠贈;吐溫20,吐溫80,聚乙二醇400(PEG 400)和丙二醇均由南京威爾化工有限公司惠贈;玉米油、蓖麻油、花生油和大豆油均購自于湖南爾康制藥股份有限公司。
1.2 方法
1.2.1 方法學(xué)驗證
1.2.1.1 色譜條件 色譜柱:Cosmosil C18柱(250 mm×4.6 mm,5 μm),流動相:0.2%甲酸水溶液∶乙腈∶甲醇(20∶40∶40,V/V/V),流速:1.0 mL/min,檢測波長:260 nm,進樣量:20 μL,柱溫:35 ℃。
1.2.1.2 線性考察 精密稱取DTG對照品15.0 mg置于100 mL棕色容量瓶中,加入少量乙腈并超聲溶解,加乙腈定容,搖勻,既得DTG對照品儲備溶液,濃度為150.0 mg/L。用流動相稀釋對照品儲備液,配制成濃度依次為1.5、3.0、7.5、15.0、30.0、75.0 mg/L對照品溶液,按照“1.2.1.1”項下的色譜條件進高效液相色譜法(HPLC)檢測,以峰面積(A)與藥物濃度(C)進行線性回歸,得回歸方程為:A=9.15×103C+1.25×102(r=0.999 9),表明DTG濃度在1.5~75.0 mg/L范圍內(nèi)與峰面積的線性關(guān)系良好,符合測定要求。
1.2.1.3 精密度考察 配制濃度為15.0 mg/L的DTG對照品溶液,重復(fù)進樣6次檢測,記錄峰面積,計算精密度相對標準差(RSD)值。結(jié)果顯示,RSD值為0.67%,精密度良好,符合測定要求。
1.2.1.4 檢測限與定量限 將“1.2.1.2”項下配制的對照品儲備液用流動相逐步稀釋后進樣檢測,記錄色譜圖,當信噪比約為3/1時確定為檢測限,當信噪比約為10/1時確定為定量限。結(jié)果顯示,DTG的檢測限濃度為0.15 mg/L,DTG的定量限濃度為0.3 mg/L。
1.2.1.5 穩(wěn)定性考察 配制濃度為15.0 mg/L的DTG對照品溶液,室溫放置,分別在0、3、6、12、24 h取樣檢測,記錄峰面積,計算RSD值。結(jié)果顯示,進樣5次檢測的RSD為0.94%,說明對照品溶液在室溫下放置24 h內(nèi)穩(wěn)定。
1.2.2 DTG平衡溶解度測定 輔料篩選中油選擇Capryol 90、Maisine、Capmul MCM、Peceol、Labrafac PG、Labrafac、玉米油、蓖麻油、花生油和大豆油,乳化劑選擇Labrafil M 1944 CS、Labrasol、吐溫20、吐溫80、Cremophor RH 40和Cremophor EL,助乳化劑Transcutol HP、PEG 400和丙二醇。將過量的DTG原料藥分別加入到1.0 g上述各輔料中,渦旋混合后放置在搖床中,在37 ℃持續(xù)振搖48 h,樣品經(jīng)5 000 r/min轉(zhuǎn)速離心10 min,取上清液采用0.45 μm濾膜過濾,取適量稀釋定容后經(jīng)“1.2.1.1”項下色譜條件測定藥物濃度,計算藥物平衡溶解度。
1.2.3 配伍相容性實驗 根據(jù)溶解度測定結(jié)果,選擇Maisine作為油相、吐溫80作為乳化劑,Transcutol HP作為助乳化劑,將乳化劑(吐溫80)和助乳化劑(Transcutol HP)分別以1∶1、2∶1和1∶2的比例混合形成乳化劑混合物(Smix),再按照重量比例為10∶90、20∶80、30∶70和40∶60稱取油相和Smix至玻璃瓶中,密封后渦旋混合5 min,共制備12組SMEDDSs樣品;各取制備好的SMEDDSs各0.5 mL滴加到50 mL(37.0±0.5)℃純化水中,并以100 r/min轉(zhuǎn)速持續(xù)攪拌,觀察形成乳液的外觀以及離心后的相分離情況,并測定其粒徑和多聚分散系數(shù)(PDI),確定乳化劑和助乳化劑的比例。
1.2.4 偽三元相圖的繪制 通過偽三元相圖法繪制自發(fā)形成微乳區(qū)域,確定DTG-SMEDDSs中油、表面活性劑和助表面活性劑的處方配比[10-11]。按照質(zhì)量比為1∶1稱取乳化劑和助乳化劑,混合均勻,取該混合物以1∶9至9∶1的重量比與油相混合均勻,取不同比例的混合物各0.5 mL,使用(37.0±0.5)℃純化水進行滴加,并以100 r/min轉(zhuǎn)速持續(xù)攪拌,直至形成透明狀微乳液,分別記錄每種成分的質(zhì)量分數(shù),使用Origin 12.0軟件繪制偽三元相圖。
1.2.5 DTG-SMEDDSs制備 分別稱取Maisine 3 g,Labrasol 3.5 g,Transcutol HP 3.5 g加入到玻璃瓶中,渦旋混合,得到透明油狀溶液,另稱取DTG 100 mg加入到上述混合物中,攪拌至藥物完全溶解,即得DTG-SMEDDSs。將樣品裝入到小瓶中,密封保存,用于進一步研究。
1.2.6 DTG-SMEDDSs性質(zhì)評價
1.2.6.1 自乳化時間 自乳化時間是考察SMEDDSs與水性介質(zhì)接觸后形成乳液所需的時間,可通過目視評估自乳化性能。取500 mL純化水加入到溶出杯中,加熱至(37.0±0.5)℃,攪拌槳速度為50 r/min,將DTG-SMEDDSs按照1∶100重量比滴加到純化水中,觀察自乳化現(xiàn)象,記錄完全乳化所需時間,實驗重現(xiàn)3次,取平均值。
1.2.6.2 熱力學(xué)穩(wěn)定性 采用離心、加熱-冷卻循環(huán)和凍融循環(huán)評價DTG-SMEDDSs的熱力學(xué)穩(wěn)定性[12]。①取DTG-SMEDDSs按照1∶100重量比加純化水稀釋,攪拌形成透明狀乳液,取該乳液在離心半徑為8 cm,5 000 r/min離心20 min;②另取上述乳液在5 ℃和40 ℃進行3次加熱-冷卻循環(huán),每個循環(huán)存放48 h;③再取上述乳液在-20 ℃和25 ℃進行3次凍融循環(huán),每個循環(huán)存放48 h。觀察三種實驗條件下是否出現(xiàn)藥物沉淀析出、相分離現(xiàn)象。
1.2.6.3 曇點測定 曇點是評價的SMEDDSs的重要參數(shù),當曇點高于37 ℃時確保其在胃腸道中穩(wěn)定,藥物不會析出[13]。將DTG-SMEDDSs按照1∶100重量比滴加到純化水中,形成乳液,將該乳液在水浴中勻速加熱升溫,溶液變渾濁時的溫度為曇點,實驗重復(fù)3次,取平均值。
1.2.6.4 粒徑分布及Zeta電位測定 采用Malvern Zetasizer Nano S90納米粒度電位儀測定DTGSMEDDSs形成乳液的粒徑分布和Zeta電位。將DTG-SMEDDSs按照1∶100重量比滴加到純化水中,形成乳液,加入到聚苯乙烯樣品池中測定粒徑分布,設(shè)置檢測參數(shù):氦氖激光器,檢測波長為633 nm,散射角為90°,檢測溫度為25 ℃;另取上述乳液加入到電位樣品池中測量Zeta電位,實驗重復(fù)3次,取平均值。
1.2.6.5 微觀形態(tài) 采用透射電鏡觀察DTGSMEDDSs形成乳液的微觀形態(tài)。將DTG-SMEDDSs按照1∶100重量比滴加到純化水中,形成乳液,取乳液滴加到碳涂層銅網(wǎng)格上,鋪展后用濾紙排除掉多余的液體,再滴加2%磷鎢酸水溶液對樣品染色5 min,用濾紙排除掉多余的液體,干燥后在透射電鏡下觀察并拍攝照片。
1.2.6.6 差示掃描量熱法(DSC)分析 分別稱取DTG原料藥、DTG與SMEDDSs物理混合物以及DTG-SMEDDSs各約5~7 mg,裝入鋁盤中,密封,并用密封的空鋁盤作對照,使用DSC對上述樣品進行熱分析。開通氮氣,流量設(shè)置為50 mL/min,以5 ℃/min的升溫速率將樣品從25 ℃加熱到250 ℃。
1.2.6.7 稀釋穩(wěn)定性考察 稱取DTG-SMEDDSs分別用純化水(37 ℃)稀釋50、100和200倍,并在稀釋后的0、6、12 h取樣,觀察性狀,同時測定粒徑分布,以評估其分散穩(wěn)定性。
1.2.6.8 藥物溶出研究 通過體外透析法比較DTG-SMEDDSs與DTG原料藥在pH 1.2鹽酸溶液(含0.2%吐溫80)中的體外溶出速率,介質(zhì)體積為500 mL,水浴溫度為(37±0.5)℃;稱取DTG-SMEDDSs 5.0 g(含DTG為50 mg)加入到經(jīng)水浸泡過夜的透析袋(截留分子量12~14 kDa)中,兩端系緊,并固定到攪拌槳上,開啟攪拌槳,轉(zhuǎn)速為50 r/min,分別在5、10、20、30、45、60、120 min取5 mL溶出介質(zhì),經(jīng)適當稀釋后進樣檢測藥物含量,計算藥物累計溶出度;另取DTG原料藥50 mg直接加入到溶出杯中,操作同上。比較DTG-SMEDDSs與DTG原料藥的體外溶出速率。
1.2.7 藥動學(xué)研究
1.2.7.1 血漿處理 將血漿樣品100 μL轉(zhuǎn)移至2 mL圓底離心管中,加入乙酸乙酯500 μL,渦旋混合15 min沉淀蛋白質(zhì),放在冰浴中保存15 min,5 000 r/min離心15 min,分離有機層至另一離心管中,在40 ℃氮氣流下?lián)]干乙酸乙酯,殘留物加入100 μL流動相渦旋混合2 min,10 000 r/min離心5 min,收集上清液,通過HPLC法測定藥物含量。
1.2.7.2 標準曲線 取大鼠空白血漿180 μL,分別加入不同濃度的DTG對照品溶液20 μL,渦旋5 min,得到含DTG濃度為0.5,2.0,5.0,10.0、50.0 mg/L的血漿樣品,按照“1.2.7.1”項下血漿處理方法以及“1.2.1.1”項下色譜條件進行藥物含量檢測,以峰面積(A)與藥物濃度(C)進行線性回歸,得線性方程為:A=8.35×103C+1.87×102(r=0.999 2),表明線性關(guān)系良好。
1.2.7.3 檢測限與定量限 按照“1.2.7.2”項下“標準曲線”配制方法分別配制DTG對照品濃度依次為0.1、0.2、0.3、0.4、0.5、0.6、0.8 mg/L血漿樣品,進樣檢測,記錄色譜圖,當信噪比約為3/1時確定為檢測限,當信噪比約為10/1時確定為定量限。經(jīng)測定,DTG在血漿中的檢測限濃度為0.2 mg/L,DTG在血漿中的的定量限濃度為0.4 mg/L。
1.2.7.4 精密度和提取回收率 取含DTG濃度分別為2.0 mg/L(低)、10.0 mg/L(中)、50.0 mg/L(高)的3種血漿樣品,每個濃度各3份,按照“1.2.7.1”項下血漿處理方法以及“1.2.2.1”項下色譜條件進行藥物含量檢測,考察方法精密度和提取回收率。結(jié)果顯示,低、中、高三種對照品濃度的血漿樣品,其方法精密度RSD值依次為4.5%,3.6%和3.9%,提取回收率依次為95.3%,96.2%和93.7%,說明該方法的精密度和提取回收率均較好,符合測定要求,可用于血漿樣品分析。
1.2.7.5 藥動學(xué)研究 采用Wistar大鼠評價DTGSMEDDSs的口服生物利用度,取Wistar 12只大鼠,雌雄各半,體質(zhì)量為(250±20)g,實驗前禁食12 h,可自由飲水。將其隨機分為兩組,A組通過灌胃針口服給予DTG混懸液(以0.5%聚維酮K30溶液分散),B組通過灌胃針口服給予DTG-SMEDDSs,給藥劑量均為10 mg/kg,每組大鼠在給藥前以及給藥后的0.5、1、2、3、4、8、12、24 h從眼眶后靜脈叢穿刺取血0.3~0.5 mL,并轉(zhuǎn)移至肝素化的EP管中,5 000 r/min離心10 min,按照“1.2.7.1”項下血漿處理方法以及“1.2.1.1”項下色譜條件進行藥物含量檢測。使用DAS 2.0藥動學(xué)軟件計算了達峰時間(Tmax)、達峰濃度(Cmax)、半衰期(T1/2)、血藥濃度-時間曲線下面積(AUC0-∞)等藥動學(xué)參數(shù)。
1.3 統(tǒng)計學(xué)方法 采用SPSS 19.0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用表示,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對兩組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
德博拉·利維:我想要那些可以要了我的命的音樂;我不想要那些放松的音樂,它一定要配得上我內(nèi)心的悲傷,配得上孩提時代在蒸籠般的孤兒院里偷偷哭泣的那些年。貝多芬的音樂有時候能表達出這種情緒。
2.1 DTG平衡溶解度測定 應(yīng)選擇對DTG溶解能力最大的油、乳化劑和助乳化劑設(shè)計制劑處方,以最大限度提高處方對藥物的溶解能力,避免在儲存期間藥物析出[14]。分別測定了DTG在油、乳化劑和助乳化劑中的溶解度,結(jié)果如表1所示,油類中Maisine對DTG的溶解度最大,為(10.25±0.32)mg/g,其次是玉米油(6.49±0.09)mg/g;DTG在乳化劑吐溫20和吐溫80中的溶解度最大,分別為(9.26±0.37)mg/g和(10.76±0.42)mg/g;在助乳化劑中,Transcutol HP對DTG的溶解度最大,為(15.89±0.65)mg/g,根據(jù)平衡溶解度測定結(jié)果,本研究初步選擇Maisine作為油相、吐溫80作為乳化劑,Transcutol HP作為助乳化劑進行處方。
表1 多替拉韋在不同種類油、乳化劑和助乳化劑中的平衡溶解度/
表1 多替拉韋在不同種類油、乳化劑和助乳化劑中的平衡溶解度/
類別油乳化劑助乳化劑輔料名稱丙二醇單辛酸酯單亞油酸甘油酯辛酸/癸酸甘油酯單油酸甘油酯丙二醇雙癸酸酯中鏈甘油三酯玉米油蓖麻油花生油大豆油油酸聚乙二醇甘油酯辛酸/癸酸聚乙二醇甘油酯吐溫20吐溫80聚氧乙烯氫化蓖麻油RH 40聚氧乙烯蓖麻油EL二乙二醇單乙基醚聚乙二醇400丙二醇平衡溶解度/(mg/g)0.74±0.09 10.25±0.32 3.44±0.21 0.52±0.07 2.16±0.08 0.95±0.04 6.49±0.09 0.42±0.06 3.76±0.16 2.68±0.21 3.96±0.32 6.85±0.25 9.26±0.37 10.76±042 5.53±0.17 6.89±0.23 15.89±0.65 5.63±0.32 7.36±0.41
2.2 配伍相容性實驗 配伍實驗結(jié)果見表2,由結(jié)果可知,當乳化劑(吐溫80)和助乳化劑(Transcutol HP)的質(zhì)量比(Smix)為1∶2和1∶1時,形成的乳液粒徑及PDI均較大,Smix為1∶1時形成的乳液粒徑及PDI均較小,說明乳化劑和助乳化劑的比例在控制乳液粒徑方面都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因此,接下來本研究按照乳化劑(吐溫80)和助乳化劑(Transcutol HP)1∶1的比例通過偽三相圖進一步確定各輔料用量范圍。
表2 配伍相容性評估結(jié)果
2.3 偽三元相圖的繪制 通過考察處方中油、乳化劑和助乳化劑的處方比例,構(gòu)建三元相圖,確定自乳化區(qū)域,見圖1。圖1中灰色區(qū)域為DTG-SMEDDSs能夠自乳化形成微乳的區(qū)域,結(jié)果表明,在較高濃度的乳化劑混合物(Smix),即吐溫80和Transcutol HP占比達到70%以上;較低濃度的油,即Maisine占比小于30%,均可形成具有納米級液滴的透明乳液,這可能是由于吐溫80較高,能夠有效降低油水界面張力以產(chǎn)生熱力學(xué)穩(wěn)定的納米乳液[15],同時,助乳化劑通過滲透到乳液的乳化劑表面薄膜中,在乳化劑分子之間形成空隙,增加了界面流動性[16]。因此,最終確定DTG-SMEDDSs的處方組成為:Maisine為油相,吐溫80為乳化劑,Transcutol HP為助乳化劑,配比為30∶35∶35。
圖1 油(O)/表面活性劑混合物(Smix)/水(W)構(gòu)成的偽三元相圖
2.4 DTG-SMEDDSs性質(zhì)評價
2.4.1 自乳化時間 結(jié)果顯示,DTG-SMEDDSs可以在(46±3)s內(nèi)完成自乳化,自乳化時間<1 min,自乳化性能較強。
2.4.2 熱力學(xué)穩(wěn)定性 結(jié)果顯示,DTG-SMEDDSs形成的乳液經(jīng)離心、加熱-冷卻循環(huán)和凍融循環(huán),均未出現(xiàn)相分離和沉淀的跡象,這表DTG-SMEDDSs的熱力學(xué)穩(wěn)定性良好。
2.4.4 粒徑分布及Zeta電位測定 測定結(jié)果顯示,DTG-SMEDDSs形成乳液的平均粒度為(176.3±5.4)nm,PDI為(0.176±0.006),Zeta電位為(-8.7±0.2)mV,見圖2。
圖2 多替拉韋自微乳化釋藥系統(tǒng)(DTG-SMEDDSs)形成乳液的粒徑分布和Zeta電位圖:A為粒徑分布直方圖;B為Zeta電位圖
2.4.5 微觀形態(tài) 透射電鏡照片(圖3)顯示,DTGSMEDDSs形成的乳液呈類球形,分散性較好,粒徑大部分在100~250 nm范圍內(nèi)。
圖3 多替拉韋自微乳化釋藥系統(tǒng)(DTG-SMEDDSs)形成乳液的透射電鏡照片(滴加2%磷鎢酸水溶液對樣品染色×100 000)
2.4.6 DSC分析 由DSC熱分析譜圖結(jié)果可知,DTG原料藥、藥物與SMEDDSs物理混合物均在190.2 ℃處出現(xiàn)特征吸熱峰,該特征峰為藥物熔點;而DTG-SMEDDSs中在190.2 ℃附近未檢測到藥物特征吸熱峰,這可推測DTG是以非晶態(tài)形式分散在SMEDDSs中。見圖4。
圖4 多替拉韋(DTG)差示掃描量熱圖
2.4.7 稀釋穩(wěn)定性考察 表3結(jié)果顯示,DTGSMEDDSs經(jīng)不同倍數(shù)純化水稀釋后,存放12 h溶液均為透明狀,未出現(xiàn)相分離或藥物沉淀析出,粒徑也未出現(xiàn)明顯變化,說明DTG-SMEDDSs經(jīng)不同倍數(shù)純化水稀釋后形成的乳液的粒徑分布基本一致,穩(wěn)定性良好。
表3 多替拉韋自微乳化釋藥系統(tǒng)(DTG-SMEDDSs)稀釋穩(wěn)定性結(jié)果
2.4.8 藥物溶出研究 圖5溶出曲線結(jié)果顯示,DTG-SMEDDSs中藥物溶出較快,在10 min時已有約75%藥物溶出,在30 min時藥物溶出完全;相比之下,DTG原料藥溶出速率緩慢,在30 min時僅有約30%藥物溶出,在120 min時藥物溶出才達到85%左右。
圖5 多替拉韋自微乳化釋藥系統(tǒng)(DTG-SMEDDSs)與多替拉韋(DTG)原料藥在pH1.2鹽酸溶液中的溶出曲線(n=6)
2.5 藥動學(xué)研究 藥動學(xué)結(jié)果(表4)顯示,與DTG混懸劑相比,大鼠口服DTG-SMEDDSs后的Cmax顯著提高(P<0.05),是DTG混懸劑的2.46倍,大鼠口服DTG-SMEDDSs后的AUC(0-∞)是DTG混懸劑液的2.52倍,說明DTG-SMEDDSs能夠顯著提高藥物的口服生物利用度(血藥濃度-時間曲線圖見圖6)。
圖6 多替拉韋(DTG)血藥濃度-時間曲線圖(n=6)
表4 DTG-SMEDDSs和DTG混懸劑經(jīng)大鼠口服給藥后的藥動學(xué)參數(shù)/
表4 DTG-SMEDDSs和DTG混懸劑經(jīng)大鼠口服給藥后的藥動學(xué)參數(shù)/
注:DTG-SMEDDSs為多替拉韋自微乳化釋藥系統(tǒng),DTG為多替拉韋,Cmax為達峰濃度,Tmax為達峰時間,T1/2為半衰期,AUC(0-∞)為血藥濃度-時間曲線下面積。
AUC(0-∞)/(mg·L-1·h-1)152.8±26.7 385.6±43.2 9.93<0.001類別DTG混懸劑DTG-SMEDDSs t值P值重復(fù)次數(shù)6 6 Cmax/(mg/L)16.1±4.6 39.6±7.7 6.42<0.001 Tmax/h 3.4±0.4 2.8±0.2 3.29 0.008 T1/2/h 5.6±0.3 7.8±0.4 10.78<0.001
為了提高DTG的口服生物利用度,國外學(xué)者已將其制備成殼聚糖納米粒[3]、固體分散體[17]、納米乳劑[18]等多種新型給藥系統(tǒng),然而上述給藥系統(tǒng)存在物理穩(wěn)定性差、制劑不易長期儲存、病人用藥順應(yīng)性差等缺點,因此上述研究成果只處于實驗研究階段。自微乳化藥物釋藥系統(tǒng)能夠不僅在提高藥物溶解度、增加藥物生物利用度方面存在優(yōu)勢,而且其理化性質(zhì)穩(wěn)定,可長期存放而不改變藥物的溶出狀態(tài);另外將自微乳化藥物釋藥系統(tǒng)進一步制備成軟膠囊、顆粒劑或者是片劑等劑型,可改善病人用藥的順應(yīng)性,目前已有自乳化軟膠囊產(chǎn)品上市。因此本研究將DTG制備成自微乳化藥物釋藥系統(tǒng),有望應(yīng)進一步應(yīng)用于臨床研究。
油、乳化劑和助乳化劑的種類及用量是影響自微乳化藥物釋藥系統(tǒng)制劑性質(zhì)的關(guān)鍵因素,因此本研究首先測定了DTG在不同油、乳化劑和助乳化劑中的平衡溶解度,并根據(jù)輔料配伍相容性以及偽三元相圖結(jié)果,確定了DTG-SMEDDSs的處方組成及配比,即:Maisine為油相,吐溫80為乳化劑,Transcutol HP為助乳化劑,配比為30∶35∶35。
自微乳化藥物釋藥系統(tǒng)的體外評價主要包括自乳化時間、熱力學(xué)穩(wěn)定性、曇點測定、粒徑、Zeta電位、微觀形態(tài)、DSC分析、稀釋穩(wěn)定性,以及體外藥物溶出等。本研究對DTG-SMEDDSs的理化性質(zhì)進行了評價,結(jié)果顯示,DTG-SMEDDSs的自乳化時間較短,熱力學(xué)穩(wěn)定性好,曇點溫度高,形成的乳液粒徑分布均勻,稀釋穩(wěn)定性良好,藥物溶出速度快,為開展動物內(nèi)藥動學(xué)評價奠定了藥學(xué)基礎(chǔ)。
藥動學(xué)結(jié)果顯示,大鼠口服DTG-SMEDDSs后,其Cmax和AUC(0-∞)均明顯提高,分別是口服DTG混懸劑大鼠的2.46倍和2.52倍(P<0.05),推測一方面是由于DTG-SMEDDSs有效增加藥物溶解度,提高了藥物溶出速率;另一方面是由于DTG-SMEDDSs在腸道內(nèi)自乳化形成粒徑極小的乳液后直接通過淋巴系統(tǒng)吸收進入體循環(huán),避免肝臟首過代謝,提高了口服生物利用度[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