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圓
把自己活成一束光,周圍的人也會被照亮。
在綜藝節(jié)目《朋友請聽好》中,何炅曾提到:“我從不在朋友圈宣泄情緒,因為我覺得那個東西,你說給別人聽也沒用,別人誰也幫不了你。所以我從不說,我的朋友圈就是個笑話集錦?!?/p>
生活實難,成年人都有情緒上的垃圾。與其向他人傾倒或發(fā)泄,不如學會獨自消化。畢竟人生中所有的難,都要靠自己買單。
1
有一則小故事。
一個女子因傷心至極,忍不住對身邊的陌生婦人哭訴:“我的命實在太苦了,人到中年,被丈夫背叛,還丟了工作,受盡了苦,這世上還有我這么不幸的人嗎?”婦人聽后,若有所思地說:“我丈夫早死,前不久,唯一的兒子死在了戰(zhàn)場,兒媳改嫁。昨天下暴雨,老房子也塌了?!边@位女子驚訝地說:“那您怎么看上去這么平靜呀?!眿D人淡淡地說:“因為抱怨也沒用,總還是要活下去的?!?/p>
作家太宰治說過一句話:“我仍然認為向人訴苦,不過是徒勞,與其如此,不如默默承受?!蔽覀冊詾橄蛩吮г?,能減輕身上的重擔。但后來你終將明白,人生就是一場擺渡。任何人都愛莫能助,唯有自己渡過彼岸。
在小說《我的前半生》中,羅子君剛離婚,好朋友唐晶陪在她身邊。有一天下午,她與唐晶出去找房子。兩個人在一起時,羅子君忍不住抱怨起孩子在學校打人,差點被校長開除,前夫卻不管等煩心事。正當她滔滔不絕發(fā)著牢騷時,唐晶突然打斷她說,“超過十分鐘了。”羅子君一臉茫然,唐晶解釋道:“你不能把沉湎在痛苦中當為一種享受,朋友的耳朵忍耐力有限,請原諒?!绷_子君頓時啞口無言,唐晶繼續(xù)說道:“天下不幸的人要多少有多少,你不是特權(quán)分子?!?/p>
是啊,這個世界上沒有不帶傷的人,無論什么時候,你都要相信,真正能治愈你的只有自己。在生活中,每個人心里都有一座山。坎坷也好,低谷也罷,都要靠自己去邁。有時,不抱怨并不是心里不委屈,而是清醒地知道,沒人可以成為你的拐杖。
2
在這個世上,各人有各人的心事。也許你心里很苦,卻不必向他人訴苦。畢竟不是所有情緒,都適合展現(xiàn)在人前。
《奇葩說》中,有一個辯題“成年人的崩潰要不要藏起來?!碑敃r主持人蔡康永提到一個觀點,如果在朋友面前崩潰了,他們也幫不上忙,你只是把煩惱帶給了一個無辜的人,讓他做一件他做不到的事情。因為當你把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時,也在無形中給他人出了難題。既然知道別人也無能為力,又何必要去為難他人?有時,藏起來的崩潰,是一種替他人著想的善良。畢竟你的無助,他人也愛莫能助。
中國女排前隊長惠若琪,曾被問到一個問題:“是不是頂級的運動員都不會緊張呢?”惠若琪卻說,臺下的觀眾會緊張,但比賽者反而不緊張。她們在比賽時,會控制自己的情緒,盡量不給其他隊員增加心理壓力。因為一個消極的表情或動作,會影響到團隊的整體氣勢,但如果是傳遞積極的信號,整支隊伍也會變得更有信心和力量。甚至在她們輸球時,也會相互擊掌,以表示鼓勵和不放棄。
《整理人際關(guān)系》中有一句話:“能量是寶貴的資源,損友會像水蛭一樣附在你身上,慢慢吸走你的能量?!北3忠粋€好的情緒,是對他人的關(guān)照和體諒。因為人與人之間的情緒,是會互相傳染的。對自己的情緒擔責,就是對他人負責。
3
有一位年輕人,逢人便訴說自己的苦。明明滿身才華,卻得不到領(lǐng)導賞識;明明心里委屈,卻得不到他人理解。于是,年輕人找到一位師傅,尋求解決的辦法。師傅告訴他:“從現(xiàn)在開始,你要按我說的做,三年之后,你一定脫胎換骨?!蹦贻p人連忙點頭,答應(yīng)照做。師傅說:“有一個很厲害的原則,就是不說喪氣話,你只要把這一點踐行到底,定有所成?!蹦贻p人雖然半信半疑,也嘗試著去做。想向人傾訴自己的煩惱時,立馬打住;想要發(fā)出嗟嘆時,立馬收住。三年后,年輕人豁然開朗。
有句話說得很在理:“快樂不在于外在的環(huán)境,而在于你自己的心境?!蹦阆蛩吮г乖蕉?,生活就會變得越糟糕。只要你的心態(tài)正了,人生就不那么累了。
在蔡瀾的書《江湖老友》的序中,金庸先生曾形容:“蔡瀾是一個真正瀟灑的人,他不抱怨食物不可口,不抱怨汽車太顛簸……他教我怎樣喝最低劣辛辣的意大利土酒,怎樣在新加坡大排檔中吮吸牛骨髓……我會皺起眉頭,他始終開懷大笑……”最后他還總結(jié)道:“蔡瀾是一個真正瀟灑的人,率真瀟灑而能以輕松活潑的心態(tài)對待人生,尤其是對人生中的失落或不愉快遭遇處之泰然,若無其事,不但外表如此,而且是真正的不縈于懷,一笑置之。”
跟樂觀的人在一起,是治愈人生最好的解藥。一個正能量的人,他的磁場會帶動萬事萬物變得有序和美好。沒有誰的人生,是一帆風順的。但當你選擇了陽光的那一面,也就避開了陰影。沒有人可以預(yù)知風向的好壞,卻也可以改變心情的好壞。
把自己活成一束光,周圍的人也會被照亮。
蔡康永說:“我的情緒從不發(fā)表在朋友圈,是因為我怕會麻煩到大家。”
在這個世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辛酸和委屈。不把朋友圈當情緒的垃圾桶,是成年人最基本的教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