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林強 王美蘭 陳進燕 胡敬獻
東陽市中醫(yī)院 浙江 東陽 322100
慢性阻塞性肺疾?。–OPD)簡稱慢阻肺,是一種慢性呼吸系統(tǒng)疾病,其患病人數(shù)多,病死率高。隨著環(huán)境污染及人口老齡化影響,該病發(fā)病率和病死率呈逐年上升趨勢,據(jù)估計,2030 年將成為全球第三位致死原因。筆者近年來在臨床中對慢阻肺患者采用黃芪膏聯(lián)合縮唇-腹式呼吸訓練療法治療,效果理想,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就診于我院呼吸內科門診的慢阻肺穩(wěn)定期分級屬于中重度的患者為研究對象。共選取符合納入標準的COPD 穩(wěn)定期患者90 例,其中男62 例,女28 例;年齡40~85 歲,平均67.92 歲;病程3~30 年,平均病程19 年。其中重度患者42 例,男性30 例,女性12 例;中度48 例,男性32 例,女性16 例。將該90 例患者隨機分成3 組,A 組:男性19 例,女性11 例;年齡40~81 歲,平均66.81 歲;給予西藥常規(guī)治療。B組:男性22例,女性8例;年齡42~82歲,平均67.6歲;在西藥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服用黃芪膏。C組:男性21 例,女性9 例;年齡49~85 歲,平均69.35 歲;西藥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服用黃芪膏及行縮唇-腹式呼吸訓練。3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診斷標準:分述如下。
1.2.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斷標準:①存在患慢阻肺的危險因素;②有慢性咳嗽、咳痰、呼吸困難等癥狀;③存在不完全可逆性氣流受限,吸入支氣管舒張劑后,一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用力肺活量(FVC)<70%;④排除哮喘、肺癌、肺結核等氣流受限疾病。
1.2.2 慢阻肺穩(wěn)定期定義:患者咳嗽、咳痰、胸悶和呼吸困難等癥狀較為穩(wěn)定或癥狀輕微,病情得到良好控制,處于較為穩(wěn)定的狀態(tài)。根據(jù)氣流受限嚴重程度的肺功能分級,屬于中、重度的慢阻肺患者。
1.2.3 慢阻肺肺腎氣虛型中醫(yī)診斷標準:主癥:喘息、氣短,動則加重,神疲乏力,腰膝酸軟,易感冒,舌質淡、舌苔白,脈細。次癥:①喘息、氣短,動則加重;②乏力或自汗,動則加重;③惡風,易感冒;④腰膝酸軟;⑤耳鳴,頭昏或面目虛浮;⑥小便頻數(shù),夜尿多,或咳而遺溺;⑦舌質淡、舌苔白,脈沉細或細弱。具備①、②、③中的2項加④、⑤、⑥、⑦中的2項即可診斷為肺腎氣虛證。
1.3 納入及排除標準:納入標準:①符合慢阻肺西醫(yī)診斷標準及中醫(yī)證候診斷標準者。②病情處于穩(wěn)定期者。③嚴重程度分級屬于中重度者。④年齡85歲以下者。⑤意識清晰可進行獨立判斷者。⑥自愿參加試驗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不符合診斷和納入標準者。②精神、智力或思維異常無法配合者。③需要輔助性氧療的患者。④局限性肺大皰、氣胸,嚴重心、腎、肝、神經系統(tǒng)疾病及惡性腫瘤者。⑤哺乳期和妊娠期婦女。⑥不能耐受縮唇-腹式呼吸訓練法的患者。
1.4 觀察指標:觀察每組患者在入組之前及6 個月后肺功能的改變、中醫(yī)證候積分變化,以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評估測試量表(CAT)評分變化。
1.5 統(tǒng)計學方法:運用SPSS 20.0 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用(±s)表示,計數(shù)采用卡方檢驗。若符合正態(tài)分布,運用t檢驗,不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及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A組:A組為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西藥治療。布地奈德福莫特羅粉吸入劑(規(guī)格320μg×60 吸),1 次1 吸,每日2次。
2.2 B 組:在常規(guī)西藥治療的基礎上服用黃芪膏。黃芪膏(我院制劑室制備)組方如下:黃芪350g,黃精210g,炒白術105g,陳皮35g。上四味,加水煎煮3次,每次2小時,合并煎液,濾過,加入輔料濾液加熱濃縮即得。每日1次,每次20g,沖服或含服,療程為6個月。
2.3 C 組:在常規(guī)西藥治療基礎上服用黃芪膏及縮唇-腹式呼吸訓練??s唇-腹式呼吸訓練:首先由專業(yè)人員教會患者縮唇-腹式呼吸訓練的步驟、動作要領和注意事項,患者情緒安定后進入訓練,平靜呼吸,呼氣時嘴唇縮攏,腹肌收縮,腹壁下陷,使肺內氣體徐徐呼出,切勿用力呼氣;然后經鼻吸氣,吸氣時腹肌放松,盡量使腹壁鼓起,開始訓練時,可以一手放在前胸,一手放在腹部,感知胸廓起伏變化。確?;颊哒_掌握,每天訓練2~3次,每次20~30min,觀察周期6個月。
3.1 3組FEV1比較:見表1。
表1 3組FEV1比較(±s,%)
表1 3組FEV1比較(±s,%)
注:與A組比較,*P<0.05。
組別A組B組C組治療后54.07±4.72 56.82±6.15*59.41±6.22*例數(shù)30 30 30治療前55.08±4.36 54.76±5.08 55.84±5.15
3.2 3組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見表2。
表2 3組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s,分)
表2 3組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s,分)
注:與A組、B組比較,*P<0.05。
治療后14.72±4.32 10.68±2.15 6.88±3.23*組別A組B組C組例數(shù)30 30 30治療前15.05±4.82 14.44±3.90 14.87±3.93
3.3 3組CAT評分比較:見表3。
表3 3組CAT評分比較(±s,分)
表3 3組CAT評分比較(±s,分)
注:與A組、B組比較,*P<0.05。
治療后15.55±1.71 13.73±2.53 12.57±1.68*組別A組B組C組例數(shù)30 30 30治療前16.02±2.82 14.25±2.51 15.23±2.2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種進展性、反復發(fā)作性的慢性呼吸系統(tǒng)疾病?;颊叻喂δ茉诩毙园l(fā)作后會惡化,最終產生各種心肺并發(fā)癥,因此加強對慢阻肺穩(wěn)定期患者的管理及治療顯得極為重要[1]。研究表明,長時間的縮唇-腹式呼吸訓練可有效改善肺功能,降低呼吸困難評分指數(shù),明顯提高慢阻肺患者的生活質量[2]。然而不少患者在訓練過程中,會有不同程度的喘憋癥狀,出現(xiàn)心率加快,耐力下降,從而影響肺康復訓練的堅持。
中醫(yī)學認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屬“肺脹”范疇,以久病體虛為主,由于反復感邪,病情進行性加重?!端貑枴ご谭ㄕ摗氛f“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慢阻肺的發(fā)病也必然與機體正氣虛損有關,增強人體正氣是預防疾病的首要措施。慢阻肺穩(wěn)定期患者咳痰喘癥狀尚為穩(wěn)定,病變首先在肺,久咳及腎,病久腎虛多見,最終導致肺腎氣虛,治療當以扶正為主,故多采用補益肺腎、納氣平喘的方法。如鄭裕潞等認為肺腎兩虛型病人往往以氣喘為主癥,對于此類病人常用益肺補腎法治療[3]。黃芪膏由黃芪、黃精、炒白術、陳皮4味中藥組方而成,制成膏劑后,方便患者攜帶與服用。方中黃芪為君藥,專顧補脾肺氣,增強人體正氣,黃精補益肺氣、滋腎填精,陳皮、白術健脾化痰理氣。全方從補益肺腎出發(fā),使氣有所主,氣有所歸,聯(lián)合縮唇-腹式呼吸訓練可減輕患者氣喘及乏力等不適癥狀,使肺氣得降,喘息自平,療效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