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樹云
(棗莊市立醫(yī)院,山東 棗莊 277100)
品管圈是以全體員工為活動主體,運用科學的工作方法,圍繞中心主題開展工作的一種群眾性質量管理活動。耳鼻喉科病房作為特殊科室,病人病情復雜,護理難度大。近年來,耳鼻喉科病人數量逐漸增加,耳鼻喉科護理工作量也不斷增加。因此,建立一個有效的品管圈團隊,提升病房護理質量成為了當前耳鼻喉科護理工作中亟待解決的問題。棗莊市立醫(yī)院于2015年1月組建了以護士長為圈長的品管圈小組?,F對品管圈在耳鼻喉科護理中的應用效果進行分析和總結,以期為耳鼻喉科護理工作提供參考依據。
選取選取棗莊市立醫(yī)院耳鼻喉科的60例護理人員及2020年1月— 2022年1月收治的100例患者,其中男41例,女59例,年齡24 ~ 81歲,平均年齡(50.6±4.2)歲。其中慢性中耳炎、慢性鼻竇炎、鼻息肉、鼻腔腫瘤等患者居多。
1.2.1 品管圈活動雛形的組建
(1)確定主題:以“耳鼻喉護理工作”作為活動主題,選定品管圈活動小組成員。
(2)選定課題:在組會上討論選定的主題,并填寫《課題申報書》。
(3)擬定目標:我們將“耳鼻喉護理工作”作為品管圈活動課題,通過調查問卷的形式,了解目前我院耳鼻喉科護理人員對患者病情的掌握情況,主要包括:① 對患者病情的了解和溝通能力;② 對患者的病情掌握情況;③ 對患者的健康宣教。
1.2.2 制訂合理、科學的護理計劃
(1)提高護士的專業(yè)技術能力及溝通能力:成立專業(yè)技術指導小組,組長為科室護士長,由資深護士擔任,對護士進行定期培訓及考核。將專業(yè)技術指導小組的作用發(fā)揮出來,對護士進行專業(yè)技術指導;組織科室內護理人員學習相關知識;對護理人員進行相關知識培訓[1]。對于工作中的突發(fā)事件,及時、正確地進行處理。
(2)健康教育:針對耳鼻喉科患者的特殊性,在護理過程中要注重健康教育。首先,護士在患者入院時就應向患者及家屬介紹醫(yī)院的環(huán)境、規(guī)章制度及病房的布局;其次,護士在患者病情平穩(wěn)后,要對其進行相關知識的宣教;最后,護士還應對患者的心理問題進行分析,對于一些疾病比較嚴重或出現并發(fā)癥的患者,應及時向醫(yī)生反映并采取措施[2]。
(3)提高工作積極性和責任心:在護理過程中要多鼓勵醫(yī)護人員與患者進行交流;對于一些病人表現出來的不配合行為,應及時地向醫(yī)生反映,由醫(yī)生決定是否采用相應的治療措施;在護理過程中,要保證醫(yī)療設施及設備充足、完善;對護理人員要加強監(jiān)督和管理[3]。
1.2.3 開展品管圈活動
(1)組建品管圈小組。在耳鼻喉科病房中,護理人員通過討論、分析、總結出問題后,可成立品管圈小組。小組成員由科護士長、護士長助理、責任護士、醫(yī)生和患者代表組成。通過深入研究,挑選出4名護士作為圈員。圈員每人選定1個課題,圍繞耳鼻喉科護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展開研究,通過頭腦風暴法分析原因,確定解決辦法并形成計劃。
(2)制訂品管圈活動計劃。為保證品管圈活動的順利開展,須制訂品管圈活動計劃,明確目標和步驟。首先確定主題,由圈員根據醫(yī)院對護理工作的要求進行討論,以“提高患者滿意度”為主題展開品管圈活動。其次要在前期做好準備工作,通過學習相關法律法規(guī)和規(guī)章制度、制訂品管圈活動方案、開展小組活動等方式對護士進行培訓和指導[4]。
(3)確定活動主題:根據對醫(yī)院耳鼻喉科護理工作的調查和分析,以及對患者的問卷調查結果發(fā)現,本研究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有:① 住院時間長;② 患者住院期間無法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③ 護理工作繁雜、工作量大;④ 護理人員數量少,護理人員配備不足;⑤ 護理人員缺乏工作熱情;⑥ 工作質量有待提高等。
(4)尋找問題根源:根據耳鼻喉科病房護理工作存在的問題,圈成員通過頭腦風暴法、魚骨圖分析法等方式進行問題根源的分析。然后從人力、設備、流程等方面進行原因分析和總結。最終圈員達成共識:① 在人力方面:醫(yī)院應配備足夠的護理人員;② 在設備方面:應配置先進設備和檢查儀器;③ 在流程方面:應建立完善的流程制度和工作制度。通過以上措施解決了存在的問題,制訂了相應的品管圈活動計劃[5]。
1.2.4 針對手術患者 , 需要積極預防術后感染情況的發(fā)生
(1)術前要積極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并告知手術的目的,取得患者的配合。
(2)注意患者的飲食情況,保證其營養(yǎng)充足,使其能順利完成手術。
(3)對手術患者要做好安全教育,讓患者認識到手術的必要性及危險性。
(4)對于一些老年患者要密切觀察他們的術后反應,對于呼吸困難、疼痛等癥狀及時進行處理。
(5)對那些不能配合的患者進行約束及護理,保證其安全。
(1)品管圈活動實施前后護理人員護理工作能力。見表1。
表1 品管圈活動實施前后護理人員護理工作能力
(2)品管圈活動實施前后患者護理滿意度評價。見表2。
表2 品管圈活動實施前后患者護理滿意度評價
(3)品管圈活動實施前后治療依從性。見表3。
表3 品管圈活動實施前后治療依從性[n(%)]
護理人員的護理工作能力主要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1)規(guī)范護理行為,提高護理質量通過開展品管圈活動,建立護理質量評價機制,根據評價結果,定期檢查,并給予相應的獎懲,使護士認識到護理工作的重要性。同時,護士會主動參與到相關活動中來,加強與患者之間的溝通交流,規(guī)范護理行為。通過開展品管圈活動,不僅規(guī)范了護理行為,還提高了護士工作效率和質量[6]。
(2)提高工作積極性與主動性通過開展品管圈活動,使護士認識到品管圈活動是一種集體活動,是一種團隊活動。在開展品管圈活動中,每個護士都有參與的機會。通過對不同的護理問題進行分析與改善后,護士們都能主動參與到相關活動中來。
(3)加強護患溝通交流通過品管圈活動的開展及運用品管圈管理方法對患者進行科學有效的管理與服務后,患者對醫(yī)護人員的滿意度提高。通過與患者之間的溝通交流,護士不僅能了解患者病情變化及心理變化情況等相關信息,而且還能及時解決患者出現的問題和不良情緒。通過與患者之間的溝通交流可以有效縮短醫(yī)患之間的距離。通過開展品管圈活動使護理人員學會了溝通交流的方法和技巧,促進了護患之間的相互理解與信任[7]。
通過對比60例實施品管圈前后護理人員的工作能力評分來看,其中實施前基礎護理、整體護理及病房護理評分均低于實施后,這表明品管圈活動對于耳鼻喉科護理人員的工作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根據患者滿意度調查表對本科室患者進行滿意度調查,結果顯示,在品管圈活動實施后,提高了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也得到了患者的認可。通過品管圈活動的開展,提高了護理人員對臨床護理工作的認知程度和專業(yè)技能,增強了團隊合作意識。同時也改變了科室工作模式和管理方法,提高了護理質量和護理安全。在品管圈活動實施后,耳鼻喉科病房患者滿意度得到了提高(P<0.05)[8]。
臨床研究表明,應用QCC方法對耳鼻喉科病房管理進行護理質量管理后,患者治療依從性得到顯著提升。治療依從性(RR)=(依從人數–不依從人數)/總人數,RR 越高,說明患者對治療的依從性越好;從表2 可以看出,在應用QCC方法后,患者的治療依從性有明顯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在統(tǒng)計學上具有顯著意義(P<0.05)[9]。
經過臨床研究和分析,本次研究采用品管圈管理方法后,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了心理輔導和健康宣教,有效地提高了患者對治療的依從性。同時全面提升了護士的綜合素質。通過對護理質量進行管理,促進了護理質量的提高。同時還對護理人員進行了專業(yè)技能培訓和教育,加強了醫(yī)護人員之間的溝通與協(xié)作。通過品管圈管理方法的實施和護理質量管理的持續(xù)改進,促進了護理質量的持續(xù)提升,提高了患者滿意度[10]。
綜上所述,品管圈是一種新型的管理工具,通過小組成員的集思廣益,從患者護理角度出發(fā),分析和改善醫(yī)療護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達到提高護理質量、改善服務態(tài)度、提高患者滿意度的目的。實施品管圈管理后,病房環(huán)境得到改善,醫(yī)療安全得到保障,護士職業(yè)認同感得以提升。此外,通過對患者滿意度評價指標進行計算和分析,結果顯示品管圈管理可有效提高患者滿意度(P<0.05)。因此在耳鼻喉科護理中應用品管圈管理方法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