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新教育》期刊社三亞市八一小學小記者 肖 遙
海風輕輕地吹著,海水碧藍,成片的珊瑚礁生長在這里,成群的海洋動物居住在這里,岸邊有柔軟細膩的金色沙灘,大片的紅樹林,還有婆娑的椰林,美極了。
有一天,小敏來到海邊,她卻看見了另一種景象:海水又臟又臭,水中漂著各種垃圾;岸上,紅樹林被破壞了,沙灘的顏色變成了黑色,上面堆滿了惡心的垃圾,還有擱淺的魚、蝦、鯨等,它們的尸體散發(fā)出一陣陣惡臭……
小敏呆呆地望著沙灘和大海,她憤怒、痛心、惋惜,她情不自禁地從包里拿出了照相機,拍了幾張照片,懷著五味雜陳的心情回了家。
小敏有兩個好朋友——清鳳和娟兒。她們也都喜歡大海,她們經(jīng)常一起探討一些關于海洋的話題。
今天,還沒等小敏開口,清鳳就搶著說:“小敏,你又有什么新聞了?”小敏嚴肅地說:“我看了今天的《海洋日報》,報紙上說‘近日,我省海洋污染較為嚴重’,我希望我們也能為大海做點兒什么?!?/p>
“小敏,‘六水共治’就有一條,叫‘優(yōu)海水’?!鼻屮P說。
“對,”娟兒說,“我希望全世界的人能共同努力,優(yōu)化海水!”
小敏說:“說得好,娟兒!那么我們就從撿海洋垃圾開始吧!我們要做保護海水的衛(wèi)士!我們分頭行動,帶上大桶和專門撿垃圾的長夾子去撿海洋垃圾,完成任務后在我家匯合”
“小敏!我撿了兩大桶垃圾!”清鳳提著裝滿垃圾的兩個大桶,沖進了小敏家。
“我也撿了一桶?!本陜阂舶蜒b垃圾的桶提過來了。
“好的,都來了?!毙∶舾吲d地說,“我也撿了一桶,在這兒!”
娟兒問:“下一步,我們該怎么處理這些垃圾?”
小敏說:“用這些垃圾做一頭因為吞下了很多海洋垃圾而擱淺的鯨吧!”
小敏接著說:“做好后,我們把‘鯨’送到海洋博物館展覽吧!”
幾天后,博物館館長看見了一頭用海洋垃圾做成的擱淺的“鯨”,擱淺的原因就藏在它那大張著的嘴里——它是因吞食垃圾過多而被擱淺的。
從此這頭“鯨”就成了海洋博物館的“保護海洋展示區(qū)”最搶眼的展示物,游客們邊看邊議論:“啊!好可憐的‘鯨’呀!”
“是呀,是用海洋垃圾做的!”
“是怎么做出來的呀?”
“海洋垃圾竟然這么多!”
“我以后一定要好好保護大海!”
“我也是!”
十個月后的《海洋日報》上出現(xiàn)了一個大標題:近來,我省海洋污染的情況有所好轉,情況十分樂觀。
聽說小敏、清鳳和娟兒還制作了“垃圾海龜”“垃圾鯊魚”……
希望全世界被污染的海洋都能盡快恢復到以前的美麗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