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爽
“在我年紀(jì)還輕,閱歷不深的時候,我父親教導(dǎo)過我一句話,我至今還念念不忘?!慨?dāng)你想要批評任何人的時候,他對我說,‘你就記住,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人,并不是個個都有過你擁有的那些優(yōu)越條件。”《了不起的蓋茨比》開篇寫的這段話時常浮現(xiàn)在我腦中,不時鞭打我那過分活躍的嘲諷欲。
“厭蠢癥”正是基于這段言論的反面。說實在的,我由衷地討厭蠢蛋,他們或由于見識短淺,或因為固執(zhí)己見,又或受限于天生的智商水平,總會做出或說出一些令人咋舌的事情和話語來。
但我們今天要討論的蠢,卻來自很多情有可原的情況。前段時間,“打工仔小張”分享了一系列“如何看電影”“如何坐公交車”“如何坐高鐵”的視頻后,引發(fā)了“厭蠢癥”的一次集中爆發(fā)。
“怎么會有人不會坐飛機?。课覅挻腊Y犯了。”“不會坐高鐵?中國孩子什么時候變得這么蠢了?”拋開這些不談,“小張”的視頻的確有重要的提醒作用。比如,在“如何坐飛機”中提到,沖馬桶一定要站起來,否則你有可能會被吸在馬桶上動彈不得。
2019年11月24日,體重400斤的俄羅斯鋼琴家盧卡在飛機上如廁時,坐在馬桶上沖廁所,導(dǎo)致整個人被馬桶吸住,最后在機組人員和乘客的幫助下,才被救離。在中國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沒通高鐵的地方還有很多。這意味著,部分人司空見慣的高鐵,有可能是很多人從未見過的新奇事物——飛機也是同理。基于這個角度,“小張”所做的事很有價值和意義,比如,她讓很多人消除了第一次坐飛機時的尷尬,了解到椅背是可以調(diào)整的,坐飛機時有需要是能按服務(wù)鈴的,而飛機上的餐食是免費的。
人們常說自己感受到了世界的參差,在感慨同樣為人卻生活得那樣不同的同時,不免忘卻了同情心的重要性。意大利作家皮耶爾喬治·奧迪弗雷迪在《人類愚蠢辭典》中寫道:“愚蠢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就是,當(dāng)以自身觀點評價其他人的所作所為時,我們無法設(shè)身處地地思考?!边@段言論正適合在“小張”視頻下留言的部分看客。
因為,他們?nèi)狈D(zhuǎn)換身份思考的能力,以為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足以被看作世人的生活經(jīng)驗。奧迪弗雷迪接著表示:“在希臘語中,‘白癡原本的意思是‘個人,指的是一個只生活在自己的世界而不是大眾的世界的人?!?/p>
這段“厭蠢”的言論一語道破了愚蠢的本質(zhì)——你跟我的做法、想法、看法不一樣?那說明你很愚蠢。而這種思維方式,恰好印證了愚蠢之徒思想的貧瘠。
不同于上文中提到的“蠢”,有些時候,蠢也表現(xiàn)為對錯誤行為的堅持。我們經(jīng)常會看到諸如“瘋狂粉絲接機藝人造成混亂事件頻發(fā)”“網(wǎng)紅高速路上步行打卡拍照”等社會新聞。在我看來,這種行徑被稱為“愚蠢”并不為過。其共同特點是,知錯犯錯,且堅持自我。
在這些人看來,他們的所作所為是正確的、有價值的、對自己有益的。但從客觀層面而言,這些行徑毫無理性,不僅會傷害自己和他人,甚至?xí)绊懻麄€社會的公序良俗。而僅僅是厭惡這種愚蠢,也稍顯無力。我們需要更多的引導(dǎo)、教育和社會層面的支持。比如,“瘋狂粉絲接機”隱藏著其他社會問題,像是對年輕人的教育是否遺漏了價值觀的正確導(dǎo)向——如何看待顏值、名利和社會秩序的維護等。
總而言之,愚蠢是人類文明誕生便有的問題,誰也無法從根源上解決它。但至少,我們能做到分辨出“蠢”與蠢的不同,不要用自己的蠢誤傷他人。
(摘自《新周刊》2023年第7期,蘿卜葉子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