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韜光
上個世紀末,隨著中國市場經濟的初步推進,適合市場經濟發(fā)展的新文化體系正在建立和亟待完善的同時,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正受到來自各方面文化體系的沖擊,促使我對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繼承和發(fā)揚進行思考。站在世紀之交,中華民族迫切需要從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中汲取營養(yǎng),為新時代文化與道德體系的建立和完善提供支撐。無疑,唐朝、唐詩的象征,也是中華民族文化重要象征的李白、杜甫、白居易及其詩歌的光芒將照耀我們,喚醒我們對祖國、親人、朋友,對自然山川的深情厚誼,喚醒我們對中華民族文化的重新思考。
在2003年的首屆艾青詩歌節(jié)上,我將自己對唐詩的思考和認識與著名詩人、翻譯家、出版家屠岸先生交流,不想竟引起他的高度重視和激賞。接連三天,我?guī)缀跖c他形影不離,聽他講唐詩、吟唐詩,聽他對郭沫若《李白與杜甫》、馮至《杜甫傳》等作品的精準點評。當時,我剛好試著以文學化敘事來創(chuàng)作唐詩小說,就拿出兩篇尚不成熟的樣章給他審閱,引起了他強烈的共鳴。迄今,我還記得他的發(fā)問:“李白、杜甫的詩歌是中國乃至世界文化瑰寶,在他們身上又承載著大唐渾厚的歷史和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及精神的象征。翻開文學史,幾乎沒有大部頭全面揭示他們人生及詩歌的東西。你怎么敢寫?”
他讓我不要急于回答,讓我靜心寫下思考。于是,我在他回京后,給先生寫了一封長信,信中寫道:
我內心也曾這樣想過,同時也知道自己的知識水平、文學素養(yǎng)與大家相比,乃螢火與皓月也。但我卻欲罷不能,使我苦心追求并持之以恒寫作的動力在于:首先,我為李白、杜甫等許多為中華民族文化做出巨大貢獻的偉人沒有得到應有的宣傳和憶念而鳴不平!當我看到法國作家雨果誕辰之日,數(shù)百萬法國人結隊默默走過雨果故居,表達敬意之時,心中就充滿惆悵??礉M天的洋文化侵襲,看當時的不少傳媒不吝版面大肆宣揚的明星丑聞,看不少電視電影不惜拷貝地制造垃圾……歷史告訴我們,一個民族的衰敗從文化衰敗開始。其次,李白、杜甫都是文人,有著中國文人共同的特質:激憤敏感,充滿愛心,有著凌駕于自然萬物之上的大悲憫。即使我不能夠完全把握和理解他們博大的文化、深邃的思想,但通過一些故事的描述,努力地把他們的詩章介紹給讀者,就算是對唐詩另外一種解讀方式,相信也能為我們人生提供一份健康的文化滋養(yǎng)。再次,文化源遠方能流長,精神亦然。為使中華兒女了解李白、杜甫和他們的詩章,弘揚民族文化精粹,打造民族時代精神,以翔實的歷史資料為基礎,源于史料又不拘泥史料,注重詩章而不沉湎于詩章。以“大文化、大思想、大傳承”為要旨,究其一生,將詩仙、詩圣回歸人間,肯定具有一定的現(xiàn)實意義。
就創(chuàng)作思路而言,我將以李白、杜甫人生經歷、詩文創(chuàng)作為經緯,糾結著國難家仇,個人情愛;穿插著人文趣事,宮廷紛爭;輝映著名山大川,秀麗風光……以恢宏浪漫的大唐盛世為時代背景,以新力量和舊結構間的沖突為文化背景,以歷史史料和傳奇故事為線索,全面揭示大唐詩人孤獨浪漫、彷徨流離、傳奇悲烈、憂國憂民、輝煌奮斗的一生。以大思想、大藝術、大傳承的要旨,推進新生活、促發(fā)新文化,振奮中華民族精神,構建和諧盛世之音!
就創(chuàng)作的風格而言,《太白醉劍》一書,我以激情華美的詞語,釀酒氣與劍魂于詩境,集文學史料、瑰奇故事于一身,重塑李白形象,鑄就李白新說。在恢宏的大唐盛世背景之下,全面揭示李白昂揚向上、傲岸不羈、獨立自由、不懈求索的精神實質;《詩圣杜甫》一書,我以蒼涼、沉重的筆觸,以史詩為依托,以新舊文化沖突和大唐盛世轉向激烈矛盾沖突的歷史為背景,將置身亂世之中的杜甫精神世界和文學成就進行全面的描述:勇于面對困難挫折、追求自由與平等;倡導民族和諧團結、反對戰(zhàn)爭、維護和平;超越財富與權力,探索生命真諦;以詩歌來塑造民族精神,以詩歌來承載歷史;由己推人、憂國憂民的巨人意識。杜甫博采眾長、包羅萬象、沉郁頓挫、鏗鏘凝重的詩歌,以其堅實而強大的思想體系,為中華民族精神的重塑提供了土壤;杜甫真實樸素、表里如一、憂國憂民、大濟蒼生的人生經歷,為我們今天的生活樹立了榜樣?!跋伞笔巧臓顟B(tài),“圣”是精神的境界。通過對李白和杜甫的文學化敘事,我想揭示一個主題:一個朝代和一個民族的衰落是因文化的迷失和道德的墮落所引起的,文化的倒退必將引起國家的動蕩不安,甚至滅亡。從李白時代的大唐盛世,到杜甫時代“安史之亂”引發(fā)的動蕩不安,最后到白居易時代的無可奈何的嘆息,讓我們從中可以品味出文化的凝重和苦澀,品味出文化的滲透和力量。以期表達一個思想:文化繼承和發(fā)展是再次實現(xiàn)一個國家振興的必由之路。
沒有想到,這樣一封充滿著青澀甚至大話的信,得到了先生熱情的鼓勵,并讓我完成每一個章節(jié)后,寄他審讀。尤其是在我的《詩圣杜甫》的初稿中,被先生修改的地方竟達六百余處,甚至連標點符號也給予匡正。如今,展閱他的回信,仍因感動而潸然:
為歷史人物立傳,乃“經國之大業(yè),不朽之盛事”。人物傳記,有的是嚴格意義上的歷史著作?!妒酚洝分械谋炯o、列傳屬于這一類。司馬遷被稱作偉大的史學家和偉大的文學家,他的著作被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但還不能認為是“紀實文學”。
以真實的歷史人物為主角的文學作品,現(xiàn)代有,古代也有?;蛴蒙⑽?,或用詩歌,或用戲劇。白居易寫李隆基和楊玉環(huán),用詩體,成《長恨歌》。洪昇寫李、楊用戲劇體,成《長生殿》。他們并不嚴格按照歷史事實?!堕L恨歌》中有句:“楊家有女初長成,養(yǎng)在深閨人未識。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把玄宗奪媳的丑行掩蓋了!羅貫中的《三國演義》與陳壽的《三國志》之間,差距有何等大!
今人寫古人傳記有的是歷史著作,有的是文學作品。前者如《唐高宗李治》,如吳晗的《朱元璋傳》;后者如郭沫若的劇本《蔡文姬》,如臧克家長詩《李大釗》。兩種著作,主旨分明,并有交叉:前者要求真實性,后者必具文學性。文學需要虛構,傳記文學的虛構必須限制在歷史真實的框架內。
歷史的存在,是第一真實。第一真實是不能復制的,即使科技發(fā)展到今天,有了錄音錄像的手段,也不可能全部重現(xiàn)歷史的第一真實。史書所記載的,是第二真實。李斯臨刑前對兒子說,不可能再帶著黃犬到東門外散步了。當時誰聽見這話的?韓信摒除左右,與人密謀謀反,誰又聽見了?《史記》所記載的是根據(jù)當時所能收集到的史料,其可靠性如何證實?然則《史記》千百年來被公認為信史。這個信史,已經是第二真實。而作為文學作品的人物傳記,滲入了更多的虛構成分,它們只能是第三真實。郭沫若在劇作《屈原》中丑化了宋玉,真是委屈了這位被杜甫譽為“風流儒雅亦吾師”的戰(zhàn)國詩人了。又創(chuàng)造了一個女子:嬋娟,這個人物在歷史上從未存在過。雖然這類作品所反映的只是第三真實,但傳記文學并不因為這一點而降低它的價值。
今人創(chuàng)作的傳記文學,特別是近些年來,大多集中在寫帝王將相。二月河為封建王朝的最高統(tǒng)治者皇帝寫了不止一部傳記。此外,張居正、曾國藩、張之洞等人的傳記一一問世,流傳甚廣。
為什么為詩人立傳的作品不多見呢?中國歷史上誕生過許多偉大的詩人,除了郭沫若寫過《屈原》外,我們還沒有看到以三曹、王楊盧駱、小李杜、蘇辛、李清照、陸游等為主人公的文學作品。
令人十分高興的是,你完成了《太白醉劍》《詩圣杜甫》的寫作,還在寫白居易,合成《大唐詩人三部曲》的大工程。我向你致以誠摯的祝賀!你做了一件意義重大的開創(chuàng)性工作!
最近,我讀了你的《詩圣杜甫》樣章,被深深地吸引了。我讀過聞一多的《杜甫》,那是學術研究著作。我讀過馮至的《杜甫傳》,那是一部歷史著作。我涉獵過肖滌非、傅更生、朱東潤等有關杜甫的專著,他們在杜甫研究上都做出了貢獻。我還讀過郭沫若的《李白與杜甫》,這部書令人失望。郭沫若任意褒貶李杜,做出一些使人不能接受的論斷。這不是嚴肅的治學態(tài)度。
你的《詩圣杜甫》,以長篇小說形式出現(xiàn),是一部有分量的傳記文學作品。我讀后,覺得你這部書有四個特點:
一、忠于歷史真實。杜甫(712-770)生活在一千二百多年前的唐代,今人寫杜甫,只能根據(jù)歷史上傳下來的史料,僅靠新舊《唐書》上的杜甫本傳當然是不夠的。你參閱了大量其他史料,包括對杜甫的研究著作,不僅參閱而且做了深入研究。另外,更重要的,是你閱讀并學習了杜甫本人的全部詩歌作品。杜甫的詩被稱作“詩史”。因為杜詩從多個側面反映了他所處的時代,也同時塑造了他本人的偉大形象。杜詩寫自己從少年到暮年,可以說鑄就了一部卓異的自傳。你以杜詩為主要依據(jù)來為杜甫立傳,是最準確,最明智的選擇。有一種評價作品的說法,叫“無一字無來歷”。這未必是褒獎,因為這樣做,也會扼殺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但寫傳記文學,必須重視真實的史料。你的這部書,幾乎做到了“無一字無來歷”,這句話對你來說是褒不是貶。
二、適當?shù)奶摌?。這里我著重“適當”二字。你占有的史料,極為豐富,畢竟有限。在有限的史料的基礎上,發(fā)揮合理的想象,補充史料的不足。這里我又著重“合理”二字。沒有想象和虛構,便只有史料的復述,必定干巴、枯燥,只有點,沒有線,或者只有線,沒有面。通過想象,進行虛構,便有了生動和活潑,便有了線,有了面,甚至有了立體。但想象必須合理,虛構不能“向壁”。你的這部書,正是按照上述原則創(chuàng)作的,從而把杜甫塑造成一個有血肉、有生命、有思想、有靈魂的、呼之欲出的偉大詩人形象。
三、反映時代。你通過杜甫的個體,反映了他所處的時代;通過對那個時代的描述,烘托了杜甫這個偉大詩人的性格和命運。明人胡震亨指出:“以時事入詩,自杜少陵始?!边@里所說的“時事”即當時的社會現(xiàn)實,人民生活,時代風貌。杜甫所經歷的,是一個大變動的時代,他經歷了歌舞升平、矛盾激化、安史之亂的大動蕩、大苦難,經歷了顛沛流離的日日夜夜。杜甫詩作反映了這一切。你根據(jù)杜詩,自然、客觀地反映了那個時代。但客觀并非冷漠。你的描述,有選擇、有重點、有安排。杜甫從侍奉皇帝轉到走向人民,你強調了后者。杜甫歷盡艱辛,始終關心國家的前途,同情民間的疾苦,堅持清明政治的理想??鬃釉环Q為“圣之時者”,你筆下的詩圣杜甫,是一位“圣之時者”。
四、運用淺近文言。你這部書作為一部古人的傳記,用淺近文言寫出,能使讀者感到更貼近古代和古人。你的淺近文言,有時已達到運用自如的程度。如60頁有一段文字:“粉墻頂部繪著數(shù)位仙姬,彩帶飛舞,云裙飄飄;四周山花爛漫,鮮艷奇特。此花傳聞乃維摩詰以法力使仙姬自天庭撒下,暗溢芬芳。粉壁正中為維摩詰像,容貌清瘦羸弱,神態(tài)欲言又止;手持蒼耳團扇,若有清風徐來;雙眸明亮,包含睿智與慈悲;其眼珠仿佛隨杜甫身影轉動,似有深意?!边@段文字,流暢兼精煉,狀物寫神,不僅色彩繽紛,且富有動感和立體感,充分發(fā)揮了漢語的潛能,可作為你掌握淺近文言的標本。你也有可議之處,如209頁“家父”,210頁“家兄”的用法,似不合常規(guī)。其他用語也有一些不盡妥帖之處。
你這部樣書中排印錯字較多,特別是在引用杜甫詩時有錯,應予注意。
僅舉數(shù)例:370頁“坐覺妖氣豁”中“氣”應為“氛”;420頁“魂來楓葉青”中的“葉”應為“林”;421頁“寄書長不避”中的“避”應為“達”;475頁“西山白雪三奇戍”中“奇”應為“城”;531頁“文彩風流猶尚存”中“猶”應為“今”;“先帝一馬玉花驄”中“一”應為“御”;555頁“奉使虛隨八月查”中的“查”應為“槎”;“一日江樓坐翠微”中“一”應為“日”;“幾回青瑣照朝班”中“照”應為“點”;“朱簾繡柱圍黃鶴”中“鶴”應為“鵠”,如此等等。
有些可能版本不同,但有些是明確的錯誤。其他可能還有。由于校對不認真,致使所引杜詩中錯字多多,使你的這部佳作蒙受了損失,更使杜甫蒙冤,這是對詩圣的不敬。我作為讀者,希望這部書在出版時能改正。
先生在信中,展現(xiàn)著世紀老人、一代大家的學問深厚及嚴謹治學、精于耕讀、激勵后進、實事求是的人格魅力、人格精神。對我、對讀者的讀書學習及建設、發(fā)揚傳統(tǒng)文化,都具有一定的意義。足見其“道德文章,雪里梅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
從此,我牢記先生“真實,是歷史小說創(chuàng)作的基石”的教誨,在創(chuàng)作出版《詩仙李白》和《詩圣杜甫》(上下卷)之后,又接連出版了《碧霄一鶴——劉禹錫》《醫(yī)圣張仲景》等,以此向先生致以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