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力 周子玉 王建
有學者提出,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和進步,福利院需要適當改革,簡單的物質生活已經(jīng)無法滿足兒童的成長需求,還需要豐富他們的精神世界,引導他們形成健全人格。有學者指出,對于福利院的兒童來說,最迫切的問題是個體對身份的確認及個體對群體的情感歸屬。還有學者提出,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兒童福利院的職能出現(xiàn)了顯著變化,不僅要保障兒童的基本生活需要,還要教育好兒童,從情感上幫助兒童形成積極向上的人生觀,這凸顯了福利院兒童情感教育與管理的重要性。當前,諸多學者關注情感支持對于福利院兒童健康成長的重要意義,但是針對少數(shù)民族聚居地兒童福利院的調查相對較少?;诖?,筆者對延吉市兒童福利院進行了為期一個月的非參與式觀察,在了解福利院兒童實際需求的情況下,試圖探索出對福利院兒童進行情感支持的對策。
一、情感支持對福利院兒童的重要意義
(一)提高福利院兒童的個人綜合能力
對福利院兒童給予情感支持,有利于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動手動腦、人際交往等多方面的能力。例如,志愿者及護工團隊組織福利院兒童參與畫畫、手工等娛樂活動,既能豐富這些兒童的空閑時光,又能提高他們的想象力和動手能力,激發(fā)他們的潛能。由于長時間生活在福利院內,大多數(shù)兒童對外面的世界充滿好奇。志愿者組織的“以物換物”活動可以滿足福利院兒童對外面生活的向往,提高他們與人溝通、和人交往的能力。此外,志愿者隊伍中包括一些朝鮮族人員,他們可以與朝鮮族兒童進行交流,幫助朝鮮族兒童學習了解本民族語言文化。
(二)促進福利院兒童的心理健康發(fā)展
筆者通過調查發(fā)現(xiàn),延吉市兒童福利院中80%的兒童為孤兒,20%的兒童患有個人疾病,他們對自己不自信,不愿表達自己內心的真實情緒。志愿者給兒童發(fā)放便利貼,讓他們互訴煩惱心聲、暢想職業(yè)生涯等,從而了解這些兒童的內心世界,促進他們的心理健康。通過分享自己的內心世界,福利院兒童可以更好地關愛自我、了解自我、接納自我,從而提高自尊心。在給予福利院兒童情感支持時,志愿者團隊會在游戲中向他們分享一些解決煩惱的方法,這有利于兒童學習正確的情緒表達方式,改正自己的非理性情緒行為,實現(xiàn)心理的健康發(fā)展。
(三)提高福利院兒童的社會適應能力
通過開展游戲的方式給予福利院兒童情感支持,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他們對社會的適應能力。福利院兒童在情感發(fā)展和社會適應方面可能面臨一些挑戰(zhàn),如情緒管理困難、人際交往問題和自我認同困惑等。志愿者與福利院兒童建立親密的情感連接,可以讓他們感受到被重視和被接納,這些積極的情感體驗能夠為他們在社會中建立健康的人際關系奠定堅實的基礎。同時,在各類游戲體驗中,福利院兒童可以認識到自己在社會中的角色和責任,意識到幫助他人和為社會做出貢獻的重要性。
二、給予福利院兒童情感支持的對策
(一)建設長期陪伴型志愿者隊伍
延吉市兒童福利院應建設長期陪伴型志愿者隊伍,為兒童的成長和發(fā)展創(chuàng)造更多的機會和可能性。例如,福利院可以通過社交媒體、志愿者組織、學校和社區(qū)等渠道廣泛宣傳,吸引有志于為福利院兒童提供情感支持的志愿者,并對其進行技能培訓,包括兒童保護、心理支持技巧、溝通與傾聽技巧。同時,福利院應為志愿者提供明確的服務計劃和任務,包括定期的陪伴時間、心理支持會話、參與兒童教育和娛樂活動。福利院還應針對兒童的需求和志愿者的特長、興趣、特點進行個性化匹配服務,確保每個兒童都能夠在志愿者隊伍的幫助下建立良好的情感連接。此外,福利院應與社區(qū)建立有機聯(lián)系,為招募更多的志愿者做好準備。為了激勵志愿者積極參與和長期投入,福利院可以設立志愿者獎勵機制,如表彰優(yōu)秀志愿者、發(fā)放志愿者證書、提供參與培訓和學習的機會等,以增強志愿者的歸屬感和自豪感,吸引他們長期參與和投入。
(二)提升社會工作者的專業(yè)素養(yǎng)
從社會工作的視角來看,社會工作者需具備良好的專業(yè)素養(yǎng)和道德品質,應充分發(fā)揮自身能力,幫助福利院兒童解決各種問題。但是由于福利院兒童這一群體的特殊性,很多陪伴福利院兒童的社會工作者并不具備專業(yè)素養(yǎng)。在筆者看來,社會工作者應提升自己的專業(yè)素養(yǎng),在不斷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學習一些專業(yè)技能,從而為福利院兒童提供更好的服務,如學習心理治療、情緒安撫方法,學習康復治療技術,等等。
(三)設計游戲活動
筆者對延吉市兒童福利院47名兒童進行問卷調查,回收有效問卷42份。其中,對于問題“你希望多舉辦一些活動嗎?”,有30名兒童選擇了“希望”,占比為71.4%;有12名兒童選擇了“不希望”,占比為28.6%。對于問題“你對職業(yè)知識感興趣嗎?”,有32名兒童選擇了“感興趣”,占比為76.2%;有10名兒童選擇了“不感興趣”,占比為23.8%。對于問題“你期待能夠開展哪些游戲?”,兒童的回答包括制作手工、寫心愿便利貼、畫畫、踏青、職業(yè)扮演、參觀景點、以物換物等。筆者認為,為了給予福利院兒童情感支持,可以開展不同的游戲活動。
1.針對福利院兒童設計未來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游戲。筆者通過田野調查和深度訪談得知,延吉市兒童福利院內許多兒童對未來自己的謀生問題感到焦慮和迷茫。由于福利院兒童缺乏一定的社會經(jīng)驗和學習經(jīng)驗,如果教師一味照本宣科講授與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有關的內容,這就會使兒童感到枯燥,甚至對學習相關知識失去興趣。教師應將“教”與“學”相結合,在課堂前半段,講授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的相關知識;在課堂后半段,組織兒童進行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游戲。以霍蘭德職業(yè)興趣類型為理論基礎,讓兒童進行霍蘭德職業(yè)興趣測評,當他們通過測評得到大致的結果后,鼓勵兒童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將自己未來傾向的職業(yè)表演出來。這樣不僅可以幫助兒童探索自己真正的興趣所在,還能讓兒童對社會上的職業(yè)類型有更加具象化的了解。
2.開展美學教育并鼓勵兒童進行以物換物。美學教育是引導兒童感受美、認識美和創(chuàng)造美的教育活動,可以達到陶冶兒童情操、提高兒童思維能力的效果,有利于促進兒童的全面發(fā)展。延吉市兒童福利院可以招募美術學院大學生作為志愿者,讓他們對福利院兒童進行美學教育。來自美術學院不同專業(yè)的大學生要先向福利院兒童講述一些基礎知識,再鼓勵兒童進行實際操作。在繪畫活動中,可以讓兒童從身邊的人和事物入手,畫一畫自己身邊的人物和風景;在陶藝活動中,可以讓兒童從最簡單且可以自然風干的軟陶入手,鼓勵兒童制作一些可愛的小動物軟陶,然后教導他們制作泥陶;在剪紙活動中,先讓兒童欣賞一些我國民間剪紙藝人的優(yōu)秀作品,然后鼓勵他們模仿和創(chuàng)作一些具有對稱之美、圓融之美的剪紙作品。以上美學教育成果可以由兒童自己保存,對于一些極具美感的作品,福利院工作人員和社會工作者可以積極聯(lián)系社會公益組織進行拍賣活動。
3.舉辦“說說心里話,講講煩心事”活動。長期處于封閉環(huán)境的福利院兒童內心存在一些成長的煩惱,在福利院內舉辦“說說心里話,講講煩心事”活動可以幫助兒童疏解壓力,鍛煉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人際溝通能力。福利院可以每個月選擇一天作為“煩惱訴說日”,以茶話會的形式把福利院所有兒童和相關工作人員聚集在一起,鼓勵有表達欲望的兒童講述自己的煩惱與心事。對于不想直抒煩惱的兒童,可以在福利院內專門設置一處“心事墻”,即選擇室內一處較為寬敞的地方安裝一個欄板,在欄板旁邊放置一些便利貼和碳素筆。兒童可以把自己的煩惱、自己遇到的困難寫在便利貼上,然后粘貼在墻上,他們可以選擇匿名,也可以留下自己的名字。每到“煩惱訴說日”這一天,通過相關工作人員的幫助和孩子們的互相交流,兒童的煩惱和心事便能得到解決。
4.開展其他有利于福利院兒童成長和發(fā)展的游戲活動。除了上述游戲,福利院可以開展一些其他的游戲活動,以增加兒童的生活樂趣和情感慰藉,如開展與朝鮮族文化深度結合的民俗文化體驗活動,讓兒童聆聽朝鮮族民謠音樂,欣賞朝鮮族服飾創(chuàng)作;借助朝鮮族聚居地的語言環(huán)境優(yōu)勢,開展朝鮮語興趣開發(fā)游戲;圍繞延邊朝鮮族自治州開展紅色旅游;將思政課融入兒童的游戲活動和日常生活;等等。
(四)注重激發(fā)兒童的自信心
社會工作者是接觸福利院兒童最主要的群體,對福利院兒童有著深刻的影響。從社會服務的視角來看,筆者認為,使兒童擁有健康快樂的情感,是福利院志愿服務中的一個關鍵目標,也是活動介入開展的一個重要角度。福利院內部分兒童患有身體或者精神上的疾病,并且他們長期處于封閉性較強的教養(yǎng)環(huán)境內,這些因素容易導致兒童在心理情感方面存在困擾,不利于兒童長遠發(fā)展。社會工作者需要引導兒童發(fā)現(xiàn)自身的優(yōu)點,幫助他們正確認識自我,培養(yǎng)他們的自信心,從而幫助他們成長為一個正常的社會人。
(作者單位:延邊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