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僧
熱,真熱!今年入夏以來,許多國家的氣象觀測站的最高氣溫突破歷史極值,氣象學家表示2023年可能會成為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年。
闊別幾年的厄爾尼諾現象也透露出越來越強的回歸信號,世界氣象組織預計全球氣溫將在未來五年內不斷刷新紀錄。
世界好像變得越來越熱了,而地球的熱量大部分都來自太陽。為了降溫,能不能給地球擋住一部分太陽光呢?這樣的“腦洞”似乎很瘋狂,但還真有科學家想出了不少奇異的點子。
方案一
在大氣層打把傘
火山噴發(fā),是自然給地球打的一把傘
1991年菲律賓皮納圖博火山爆發(fā),噴射出的火山灰迅速擴散,把天空遮蔽起來,就像給地面打上一把巨大的太陽傘,大大減少了到達地表的太陽光,還能把太陽輻射的能量向太空反射回去。這場火山爆發(fā),意外使得北半球的平均溫度在隨后的15個月里下降了約0.5℃。
1906年—2005年,大氣層中的硫酸鹽氣溶膠讓地表附近的溫度下降了0.54~0.22℃。
同一時期由于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排放,使大氣的保溫作用增強,地表溫度上升了0.87~1.22℃。
LINK
火山灰里有什么:火山噴出的物質里面含有大量二氧化硫等揮發(fā)物質。硫化物沖上20千米的高空,會被氧化成硫酸鹽小顆粒,變成漂浮的氣溶膠狀態(tài)。
也就是說,一百年間,地球上的大型火山爆發(fā)向大氣平流層注入的氣溶膠,部分抵消了同一時期的溫室效應。但火山爆發(fā)是偶爾發(fā)生的自然事件,而且造成的災害很大,所以不能依靠火山噴發(fā)來達到給地球降溫的目的。
人為模仿火山噴發(fā)的效果,可以嗎?
既然氣溶膠遮擋陽光可以降溫,那么我們可以往大氣層里人工注入氣溶膠嗎?
早在2017年,哈佛大學的一個研究團隊就啟動了一個科研項目,想搞清楚利用高空氣球主動往大氣的平流層播撒顆粒物,會產生什么樣的作用,又有哪些潛在危害。
而最引人矚目的,要屬歐盟發(fā)起的“太陽地球工程”。他們設想在距離地面約20千米的高空,用噴氣式飛機將少量碳酸鈣或硫酸鹽氣溶膠顆粒物播撒到大氣中,就如同火山噴發(fā)產生的霧霾一樣。
方案分析
優(yōu)點
無論氣溶膠顆粒物還是投放的載具,成本都不算高昂。
抵達平流層的難度不高,花費時間少,還能快速起效。
可以在特定地區(qū)的上空進行,顆粒物停留時間有限,不會造成永久遮蔽。
缺點
人為操縱遮擋陽光,可能引起氣候惡化,改變風向和降雨量。
在被遮擋陽光的地區(qū),農作物或許會遭遇減產。
飄浮在空氣中的氣溶膠粒子可能被吸入肺中,對人類健康構成威脅。
方案二
在外太空打把傘
比氣溶膠計劃更瘋狂的,是“地球盾計劃”。
所謂“地球盾計劃”,就是往宇宙中發(fā)射一個類似于盾牌的東西,擋在太陽與地球之間,減少太陽對地球的照射。
地球盾要放在哪里?
這個盾牌必須在地球圍繞太陽公轉時,依然保持在地球與太陽之間,與地球和太陽保持相對靜止。天體物理學家通過計算得出,這個盾牌只能放在唯一一個被稱為“拉格朗日點L1”的地點。這個點位于太陽和地球的連線上,距離地球約150萬千米。
在這一點上,盾牌可以幾乎不消耗燃料,自動保持在太陽與地球的連線之間,并隨地球一起公轉。這就像在太空中給地球打了一把遮陽傘。
盾牌會擋住什么地方?
我們并不需要遮擋所有太陽光,只需要遮擋其中一部分,使地球接收的太陽輻射保持在一個合理范圍內。考慮到盾牌放置在地球和太陽之間,因此它遮蔽的區(qū)域應該是在赤道附近,隨著太陽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移動。
盾牌需要造多大?
假設盾牌是一個圓形,想讓地表平均溫度下降5℃,它的直徑要達到1400多千米,相當于從哈爾濱到廣州的距離。它的面積將達到650萬平方千米,比一半中國國土的面積還要大。
這樣的盾牌有多重?
要把這么巨大的人造物運到太空中去,最可行的辦法是用最輕最薄的材料去制造它,但透光率又不能太高,否則效果就會打折扣。同時這種材料還要能承受太空的嚴寒和高溫,并且在微小隕石的攻擊下也不會變形。
詹姆斯·韋布望遠鏡用來遮陽的結構,用的是只有頭發(fā)絲那么厚的聚酰亞胺薄膜,上面還加上了硅和鋁的涂層。假設地球盾也采用類似的設計,那么它的質量將至少在1000噸以上,相當于160多個韋布望遠鏡。要把如此的龐然大物發(fā)射到遙遠的拉格朗日點組裝起來,是不敢想象的巨大工程,這個“腦洞”十分昂貴。
方案分析
優(yōu)點
地球盾在安裝好以后,將會長期有效,除了維修不需要再次大規(guī)模操作。
可以通過遙控改變盾牌上各個反射面的角度,主動調節(jié)到達地球的陽光。
缺點
要將如此巨大的工程安裝到遠離地球的太空中,單是材料的運送就要很多次,建造和發(fā)射成本非常高,后期維護也十分昂貴。
工程實施的難度很高,不是哪一個國家能獨自負擔的,需要國際合作。
由于遮擋的陽光會對地球許多地區(qū)造成影響,可能引起國際糾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