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通市如東洋口港經濟開發(fā)區(qū)港城幼兒園 張麗娟
虞永平教授曾說:“從幼兒園到小學,不是翻山越嶺,不是跳躍大溝深壑,也不是進入天壤之別的生活,而是童年生活的一種自然延伸和過渡?!比雽W準備則是讓幼兒充實感性經驗、提升學習能力、養(yǎng)成學習習慣、調整情緒情感,為進入小學后的學習生活打好基礎。而計劃的制定對于幼兒步入小學來說是一個關鍵步驟——計劃是做事之前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計劃讓我們回到課程的源頭,回到課程的本質,也回到幼兒成長的源頭與本質。
為了做好幼小銜接工作,把銜接的“陡坡”變成“緩坡”,在學期初,我們通過采訪、調查等方式,了解幼兒的心聲、家長的困惑,聽取小學教師的建議,以幼兒的身心、生活、社會、學習為切入點,生成幼小銜接課程“一切從計劃開始”。
培根曾經說過:“合理安排時間就等于節(jié)約時間,時間的碎片拼接起來就是促進成功的名單。”首先,我們在線觀看了關于小學生一日生活的視頻,孩子們發(fā)現(xiàn)小學和幼兒園很不一樣?;丶液?,他們變身小記者采訪了哥哥姐姐,了解了小學生的一日生活。依依則回家采訪了身為小學教師的媽媽,第二天,她帶來一張課程表向同伴介紹?!笆裁词钦n間十分鐘?”“課間十分鐘可以做些什么?”通過調查與訪問,孩子們對“課間十分鐘”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認識?!罢n間十分鐘,你準備做些什么?”當這樣的問題拋出后,孩子們便討論起來。為了讓幼兒能夠合理安排課間十分鐘,我鼓勵他們嘗試制定課間十分鐘計劃。當美妙的下課鈴聲響起,孩子們迫不及待地沖到教室外,跳繩、猜拳、老鷹捉小雞……玩得不亦樂乎。當上課鈴聲響起時,孩子們開始陸續(xù)往教室走去,草坪上還有兩個歡快的小身影追來追去?!耙阋?,浩浩,上課了!”在老師的提醒和催促下,兩個人才慢悠悠地走進了教室。
集體活動開始了,“老師,我要上廁所?!薄袄蠋?,我要喝水?!薄粫r間,教室里變得忙碌起來。“小學生的課堂是這樣的嗎?我們應該怎么做?”帶著這樣的問題,我們又觀看了相關視頻。接下來,孩子們重新制定課間十分鐘的計劃。當下課鈴聲再次響起,有的孩子走向公共衛(wèi)生間,有的去喝水,漸漸地,戶外場地上的孩子越來越多?!澳銇硖襾頂?shù)?!薄皝G手絹、丟手絹,輕輕地放在小朋友的后面……”教室里,幾個孩子圍在一起閱讀繪本。當上課鈴聲再次響起時,孩子們紛紛走向教室,兩個小身影也在其中。開始上課了,教室里頓時變得安靜下來,孩子們都在認真地跟著老師學本領。
現(xiàn)在,孩子們不僅學會了充分利用課間十分鐘,而且開始嘗試制定離園前十分鐘的計劃,喝水、上廁所、收拾整理自己的物品,忙中有序——他們不僅學會了收拾整理,而且逐步養(yǎng)成了良好的生活習慣。
一天下午放學的時候,留守兒童寧寧的奶奶對我說:“寧寧天天放學回家看電視,上小學了該怎么辦?”看著寧寧奶奶焦急的眼神,我不免為將要升入小學的孩子們有一絲擔憂,隨即決定從調查入手,了解孩子們放學后的活動情況。通過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我班有10%的幼兒放學回家后會幫助家人做力所能及的事;25%的幼兒會玩游戲;40%的幼兒會看電視;25%的幼兒會做其他事情。
“凡事欲則立,不欲則廢”。為了幫助幼兒學會合理安排放學后的時間,我組織他們交流討論,鼓勵他們嘗試制定回家任務計劃。第二天來園后,我發(fā)現(xiàn)孩子們基本完成了任務計劃,說明他們已具備初步的任務意識。而家長的評價大多比較簡單、敷衍,基本都是兩三句甚至幾個字。
為了培養(yǎng)幼兒的時間觀念,我鼓勵他們制定十分鐘任務計劃?;丶液?,孩子們便根據自己的計劃表忙開了——給花澆水、洗碗、收衣服……來園后,孩子們議論紛紛?!皨寢屨f我真厲害,五分鐘就把地掃好了?!薄白蛱煳?guī)蛬寢屪隽撕芏嗍虑??!薄拔抑煌瓿闪说谝粋€任務?!薄诘谝淮蔚摹笆昼娙蝿沼媱潯敝?,我發(fā)現(xiàn)孩子們的任務意識還不強,缺乏時間觀念,于是我引導他們發(fā)現(xiàn)問題所在,鼓勵他們嘗試解決問題。在家長評價環(huán)節(jié),我發(fā)現(xiàn)家長們的評價還是有些敷衍——幼小銜接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家園校協(xié)同不僅體現(xiàn)在教育理念達成共識,還體現(xiàn)在家長作為合作伙伴深度參與到幼小銜接的工作中來。于是,我組織年級組討論,決定在班級群里展示優(yōu)秀家長評價,每天給認真評價的家長獎勵小紅花,促使他們意識到家園配合對于幼小銜接的重要性。
第二次的“十分鐘計劃”拉開了帷幕,孩子們計劃著、行動著。而我也驚喜地發(fā)現(xiàn)家長們的評價有了量和質的飛躍。在他們的評價中,我發(fā)現(xiàn)有的孩子完成任務的時間遠遠超過十分鐘,有的則兩三分鐘就完成了。于是,我與孩子們一起回顧、討論,鼓勵他們根據自己的已有經驗重新制定計劃表。
第三次,孩子們帶著自己的計劃表開始行動了。凡凡還使用計時器記錄了每個任務完成的時間。“算一算,正好十分鐘?!薄笆昼娢乙呀浲瓿闪怂腥蝿铡!焙⒆觽冇涗浿?、分享著。家長們也認真地記錄下孩子們的點滴成長,同時欣喜于他們的收獲。
為了讓幼小銜接工作更深入、更細致地開展,在家長群里,我再次與家長們進行了交流,聽聽他們此時的想法與建議。幾個二胎孩子也在交流著自己的發(fā)現(xiàn),“老師,我哥哥每天晚上要跳繩打卡?!薄拔医憬慊丶液筮€看書?!薄鎸议L提出的問題、幼兒的發(fā)現(xiàn),我與幼兒再次展開討論,制定出每天必打卡的任務,包括運動、閱讀、繪畫或手工、整理房間,并將時間調整為半小時。
現(xiàn)在,孩子們又開始自選任務、制定計劃表。回到家后,他們第一個完成今天的首要任務,剩余的時間則按照計劃完成。第二天來到幼兒園,孩子們分享著昨天的任務完成情況,這時我發(fā)現(xiàn)其中有兩個孩子沒有完成繪畫和閱讀的任務。通過與孩子的交流以及家長的評價,我了解到一個孩子沒有繪畫完就去做其他的事情,另一個孩子則看了兩眼書就跑開了。為了培養(yǎng)他們的專注度與堅持性,我利用物質獎勵鼓勵他們堅持完成任務。根據接下來的打卡情況,我發(fā)現(xiàn)所有的孩子每天都能自覺地完成任務。
餐前閱讀時間,孩子們拿著思維導圖津津有味地講述著昨晚的閱讀小故事;戶外活動時間,孩子們自信地展示鍛煉的技能,一幅幅漂亮的美工作品也成了區(qū)域里的另一道風景,同伴們互相欣賞、互相評價??粗⒆觽兊某砷L,我們也毫不吝嗇地給予評價與鼓勵。瞧!這是我們的評價欄,每周都會評選出“任務小能手”。每個孩子都在努力著、成長著。
課程進行到這,孩子們似乎已經準備好了一切,但這幾天,有幾位家長給我發(fā)來這樣的信息:“我家孩子每天早上都是被提溜著起床,上小學以后可怎么辦?”“雖然放學后孩子能夠按計劃完成任務,但是早上起床后比較拖拉?!薄拔医ㄗh早上也有任務計劃。”……當這樣的提議得到其他家長的贊同后,我與孩子們展開討論,沒想到他們非常樂意,拿起筆便開始制定計劃,家長們也為孩子準備鬧鐘,“叮鈴鈴”,當鬧鈴聲響起,美好的一天便開始了。
“老師,明天周六,我準備七點鐘起床,八點鐘跳繩,八點半去爺爺奶奶家……”無意中,孩子們竟然悄悄地學會了安排周末時間。
一天、兩天、三天……現(xiàn)在的他們已經學會了安排一周計劃,家長們也見證著孩子們的成長歷程,分享著他們的喜悅。
計劃是前進的路線圖,志向是前進的驅動力。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關鍵在于持之以恒。在課程開展的過程中,我們以計劃為指引,以幼兒興趣為基石,挖掘幼兒系統(tǒng)計劃的潛能,以計劃特性為載體增強幼兒自主計劃的意識,以正面評價為手段提高幼兒的執(zhí)行能力。我們始終堅持“兒童為本、聯(lián)動共育、系統(tǒng)推進”的原則,幫助幼兒建立規(guī)則意識、任務意識、自主意識、時間觀念,使其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
花開有時,銜接有度,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幼小銜接不僅是孩子的銜接,更是家長和老師的銜接。相信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孩子們將邁著自信、從容的步伐,走進小學,開始新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