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泠
“跟你說過多少回了,不要亂扔東西?!边M門看見客廳亂七八糟,我邊沖兒子嚷邊趕緊收拾。他無所謂地跳上沙發(fā),當小米喊他的時候,他還俏皮地眨眨眼睛。
小米是我的同事,和我一起來家里拿充電寶。我禁不住向她抱怨:“每次周末從他姥姥家把兒子接回來,我都要崩潰。因為兒子在姥姥家被慣壞了,回到家不是亂扔東西、吃零食,就是看電視,說什么都不聽,急得我喋喋不休,大發(fā)雷霆,甚至教育他,他還生氣、耍賴?!?/p>
就在我和小米說話時,兒子進了廚房,緊接著“砰砰砰”的聲音響起。我大驚道:“不要亂動,鑫鑫?!彼呀浬狭艘巫?,我進來抱他下椅子時,餐桌上的水杯被他推下來,幸虧是個塑料杯?!澳愀嬖V過他杯子不能碰嗎?”小米問我。看我沒反應,她又笑著說:“直接告訴他廚房不能進來玩?!蔽覠o奈道:“他根本就不聽?!?/p>
“試試吧,就像小時候抓周那樣,他只能選擇放他面前的東西。”小米的話讓我陷入沉思。孩子的抓周大家都知道,就是在他周歲生日時,給他面前放些物品:書、筆、錢、玩具槍、手機等,讓他抓。我記得兒子過周歲抓的是玩具槍,愛人興奮地說:“鑫鑫長大以后要當警察。”姥姥還在旁邊慫恿他:“快再拿一個,再拿一個呀!”拋開老人們所謂的抓周能預示孩子未來的迷信成分,我們都知道,孩子抓的物品,一定程度上顯示了孩子的心理特征,比如對物品本身的喜好,鑫鑫就喜歡舞槍弄棒。我知道了,小米的意思是用選擇來約束孩子。
次日上午,太陽出來后,我說領鑫鑫去外面玩,他一聽,立刻就往外跑。我一把抓住他,“把外套穿上!”他很不情愿地嘟著嘴,勉強伸胳膊穿上外套,然后跑去穿球鞋。“不要穿球鞋,穿靴子?!蔽夷贸鰜硌プ印K麊枮槭裁??!巴饷嫦卵┝耍彀亚蛐瑩Q了。”他緊抿著嘴,一臉“偏不”的反抗情緒。我一怔,繼而想起小米的“抓周”,便微微一笑,問他:“你是現在把靴子穿上,還是到樓下再換?”他雖然噘著嘴,還是坐下來重新換上了靴子,這讓我不禁竊喜。
中午喚他回家,他坐在滑梯上不肯下。旁邊還有另外一位小朋友,被家長拉扯著也不肯下來,直到家長說去買零食給他,才開心地下來。這時,兒子就看我,我笑了笑,對他說:“要么你下來,要么我抱下你?!彼沧欤骸昂?,我也要零食?!薄昂醚?。”我笑著說,“但是和你下來沒關系,如果你想要咱們去買?!彼宦牳吲d地滑下來,拉著我的手,樂得一蹦一跳。
第二天,我故技重施。以前管孩子,總是患得患失,嚴了怕壓抑孩子,讓他失去活力,松了怕孩子少規(guī)矩,惹是生非。如今,讓孩子在選項中自己選擇,他眉睫飛揚,像一只風箏飛向蔚藍的天空,盡情翱翔嬉戲,得意的笑聲響叮當,聽得我歡喜又放心。這個周末,我們過得從未有過的輕松和愉悅。
不僅如此,我發(fā)現孩子一旦來選擇,頓時變得神采奕奕,積極主動而振奮。事實上,所有的自由都存在于秩序之中,如果沒有秩序,沒有選擇,盲目的孩子會沖動,會有無盡的欲望,會從懸崖上墜落而不自知。
心理學家維克多.弗蘭克曾說:“在刺激與反應之間,有一片空間。在那片空間里,我們有能力選擇自己的反應。在選擇性反應中,我們獲得了成長與自由?!痹狡肺对揭饬x深遠,讓孩子來“抓周”,抓的是思考,是目標,是秩序,是人生。在抓的過程中不斷成長,才能抓住美好的未來,擁有屬于自己的幸福與快樂。
編輯|龍軻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