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唐代州縣等第的時空變化及其地理意義

    2023-11-08 07:19:44龔勝生肖克梅
    歷史地理研究 2023年3期
    關(guān)鍵詞:開元人口

    龔勝生 肖克梅

    (1. 華中師范大學(xué)城市與環(huán)境科學(xué)學(xué)院,湖北武漢 430079;2. 華中師范大學(xué)可持續(xù)發(fā)展研究中心,湖北武漢 430079)

    行政區(qū)劃是國家政治、行政體制與地域空間耦合的結(jié)果。政區(qū)等第劃分受人口、政治形勢、經(jīng)濟狀況影響(1)王豐龍、劉云剛: 《中國行政區(qū)劃調(diào)整的尺度政治》,《地理學(xué)報》2019年第10期;謝元魯: 《試論中國歷代政區(qū)制度變遷的特點》,《西南民族學(xué)院學(xué)報(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2000年第2期。,有利于提升國家治理能力,促進地方經(jīng)濟發(fā)展(2)李一飛、王開泳、王甫園: 《縣市分等方法及中國縣市等第特征的分異規(guī)律》,《地理研究》2020年第4期。,是反映中央—地方關(guān)系、區(qū)域開發(fā)過程、行政制度演變和城鎮(zhèn)體系發(fā)展的重要途徑。

    翁俊雄、羅凱、賴青壽、陳志堅、郭聲波等對唐代州縣等級制度演變進行過全局性探討,許正文、李方、齊子通等則對個別州縣等級設(shè)置做過分析(3)全局性探討如翁俊雄: 《唐代的州縣等級制度》,《北京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1991年第1期;賴青壽: 《唐代州縣等第稽考》,《中國歷史地理論叢》1995年第2輯;陳志堅: 《唐代州郡制度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第1—10頁;周振鶴主編,郭聲波著: 《中國行政區(qū)劃通史·唐代卷》,復(fù)旦大學(xué)出版社2017年版;羅凱: 《從官品到俸秩: 關(guān)于唐五代縣之等第的考察》,《歷史地理研究》2021年第2期。個別州縣分析如許正文: 《唐代我國西部政區(qū)的演變》,《中國歷史地理論叢》2002年第4輯;李方: 《試論唐西州高昌縣的等級》,《西域研究》2006年第3期;齊子通: 《孝道與悖逆之間: 唐肅宗設(shè)立南京與南京改置》,《中華文史論叢》2015年第2期;齊子通: 《武則天設(shè)置北都時間及其背景考辨》,《中國歷史地理論叢》2015年第4輯;齊子通: 《次赤、次畿縣的成立與唐宋府制變遷》,《魏晉南北朝隋唐史資料》2015年第31輯;齊子通: 《次赤縣與唐宋之際皇陵屬縣管理制度變遷》,《江西社會科學(xué)》2020年第3期。。還有研究根據(jù)唐代州縣等第變化考察了城市體系演變和城市格局變化,如李映濤研究了唐代巴蜀地區(qū)的城市體系及其空間分布(4)李映濤: 《唐代巴蜀地區(qū)城市等級結(jié)構(gòu)與空間分布特征研究》,《社會科學(xué)研究》2009年第3期。,林立平分析了唐宋之際城市分布重心的南移(5)林立平: 《試論唐宋之際城市分布重心的南移》,《暨南學(xué)報(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1989年第2期。,藍勇研究了唐宋和明清時期西南地區(qū)的城鎮(zhèn)分布變化(6)藍勇: 《唐宋時期西南地區(qū)城鎮(zhèn)分布演變研究》,《中國歷史地理論叢》1993年第4輯;藍勇: 《明清時期西南地區(qū)城鎮(zhèn)分布的地理演變》,《中國歷史地理論叢》1995年第1輯。等。但是從時空融合視角對唐代州縣等第時空演變做全時段、全空域定量分析還不多見,為此,運用歷史計量方法和地理信息系統(tǒng)(GIS)對州縣等第定量賦值,通過地圖表達其空間分異,以探討其時空變遷和地理意義,希能為歷史地理學(xué)與現(xiàn)代地理學(xué)接軌提供一個案例。

    一、 時空范圍與數(shù)據(jù)來源

    (一) 時空范圍

    (1) 時間范圍。研究時段從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到唐昭宣帝天祐四年(907),受州縣等第記載所限,主要探討開元年間、元和年間和唐朝末年3個時間斷面的州縣等第分布及變化。

    (2) 空間范圍。唐朝疆域遼闊,統(tǒng)治區(qū)域遠超今國土版圖,但唐廷所置州縣基本可在今版圖內(nèi)反映,故本研究范圍以今國界為限(圖1)。其中用到“北方地區(qū)”和“南方地區(qū)”概念,依淮河—秦嶺—西藏自治區(qū)北界一線劃分。

    圖1 741年唐朝疆域政區(qū)

    (二) 數(shù)據(jù)來源

    (1) 唐代州縣等第數(shù)據(jù)。隋朝鼎盛時共190州(郡)1 255縣,鼎革之后,唐初州縣激增,武德末年、貞觀初年陸續(xù)省并,到貞觀十三年(639)有358州(府)1 551縣,此后屢有建置,至開元時極盛,共328州(府)1 573縣,而邊疆所置羈縻州縣尚未包括在內(nèi)(7)顧頡剛、史念海: 《中國疆域沿革史》,商務(wù)印書館1999年版,第134頁。。學(xué)者們對文獻中所記州縣等第的時間判定不同。例如,吳震以為《唐天寶初年地志殘卷考釋》(8)王仲犖著,鄭宜秀整理: 《唐天寶初年地志殘卷考釋》,《敦煌石室地志殘卷考釋》,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第1—75頁。相關(guān)內(nèi)容是天寶初年(9)吳震: 《吳震敦煌吐魯番文書研究論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第2—3頁。數(shù)據(jù),賴青壽則認為是開元四年至開元二十六年(716—738)數(shù)據(jù)(10)賴青壽: 《唐代州縣等第稽考》,《中國歷史地理論叢》1995年第2輯。。賴氏指《舊唐書·地理志》(11)《舊唐書》卷三八至卷四一,中華書局1975年版,第1383—1781頁。為景云二年至開元二十三年(711—735)數(shù)據(jù),而郭聲波以為是乾元初年(758)(12)周振鶴主編,郭聲波著: 《中國行政區(qū)劃通史·唐代卷(上)》,第4頁。的。賴青壽認為《元和郡縣圖志》(13)〔唐〕 李吉甫撰,賀次君點校: 《元和郡縣圖志》,中華書局1983年版。所記是元和六年(811)州縣等第,《新唐書·地理志》(14)《新唐書》卷三七至卷四三,中華書局1975年版,第959—1093頁。所記則在唐末,齊子通以為《新唐書·地理志》至少在《元和郡縣圖志》之后(15)齊子通: 《次赤、次畿縣的成立與唐宋府制變遷》,《魏晉南北朝隋唐史資料》第31輯,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版,第267頁。。而《唐會要》(16)〔宋〕 王溥: 《唐會要》卷七〇,中華書局1955年版,第1231—1242頁。記載的是開元以后的州縣等第升降情況,這點殆無疑義。本研究依《郡縣公廨本錢簿》《舊唐書·地理志》所記州縣等第在開元年間,《元和郡縣圖志》在元和年間,《新唐書·地理志》在唐朝末年劃分,從三個時間斷面分析唐代州縣等第的時空變遷。

    (2) 唐代經(jīng)濟社會數(shù)據(jù)。研究用到人口數(shù)據(jù)、城市數(shù)據(jù)、交通數(shù)據(jù)。開元年間人口數(shù)據(jù)主要依據(jù)梁方仲《中國歷代人口、田地、田賦統(tǒng)計》甲表26(17)梁方仲編著: 《中國歷代人口、田地、田賦統(tǒng)計》,中華書局2008年版,第121—133頁。,缺少數(shù)據(jù)的政區(qū)參照龔勝生等《中國人口疏密區(qū)分界線的歷史變遷及數(shù)學(xué)擬合與地理意義》(18)龔勝生、陳云: 《中國人口疏密區(qū)分界線的歷史變遷及數(shù)學(xué)擬合與地理意義》,《地理學(xué)報》2019年第10期。一文的方法補全;元和年間數(shù)據(jù)參照費省《論唐代人口分布》(19)費省: 《論唐代人口的分布》,《中國歷史地理論叢》1988年第2輯。、凍國棟《中國人口史·隋唐五代時期》(20)葛劍雄主編,凍國棟著: 《中國人口史》第2卷《隋唐五代時期》,復(fù)旦大學(xué)出版社2002年版,第212—283頁。、《中國人口》(21)元和時期吐蕃、南詔、流求、契丹、渤海人口數(shù),據(jù)中國財政經(jīng)濟出版社1988—1990年出版《中國人口》之《西藏分冊》《新疆分冊》《青海分冊》《云南分冊》《吉林分冊》《黑龍江分冊》等補充。內(nèi)容統(tǒng)計。人口重心以州級進行地理單元劃分。城市數(shù)據(jù)與縣級政區(qū)數(shù)據(jù)匹配,一個縣級政區(qū)算作一個城市,非行政建置的少數(shù)部族政權(quán)所在區(qū)將其國都算作唯一城市。道路數(shù)據(jù)綜合嚴耕望《唐代交通圖考》(22)嚴耕望: 《唐代交通圖考》,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藍勇《中國歷史地理》(23)藍勇編著: 《中國歷史地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第290頁。及李文龍(Wenlong Li)(24)Wenlong Li et.al.,Historical transportation accessibility of Chinese Sui-Tang Period and its socioeconomics influence: A transportation general, Journal of the Eastern Asia Society for Transportation Studies, 2022, Vol.14, pp.145-157。等的成果在ArcGIS10.7中矢量化得到。

    (3) 唐代及現(xiàn)代地圖數(shù)據(jù)。政區(qū)圖據(jù)《中國歷史地圖集》開元二十九年(741)行政區(qū)劃圖及《中國行政區(qū)劃通史》相關(guān)內(nèi)容矢量化得到(25)譚其驤主編: 《中國歷史地圖集》第5冊《隋唐五代十國時期》“唐時期全圖(二)”,中國地圖出版社1982年版1996年印制,第40—73頁;周振鶴主編,郭聲波著: 《中國行政區(qū)劃通史·唐代卷》。。唐代339個州治、1 603個縣治的地理坐標采用ArcGIS 10.7軟件提取繪制?,F(xiàn)代地圖通過自然資源部標準地圖服務(wù)系統(tǒng)(26)自然資源部標準地圖服務(wù)系統(tǒng): http://bzdt.ch.mnr.gov.cn/,中國地圖和世界地圖。獲取。

    二、 唐代州與縣等第的劃分及量化

    (一) 唐代州縣等第的劃分

    (1) 州等第劃分。唐開元時有輔、雄、望、緊、上、中、下七級,其中輔、雄、望、緊據(jù)政治地位劃分,上、中、下?lián)艨诙喙讯āi_元時規(guī)定:“太平時久,戶口日殷,宜以四萬戶為上州,二萬五千戶為中州,不滿二萬戶為下州。其六雄、十望州、三輔等及別敕同上州,都督及畿內(nèi)州并同上州,緣邊州三萬戶以上為上州,二萬戶為中州,其親王任中州、下州刺史者亦為上州,王去任后仍舊?!?27)〔宋〕 王溥: 《唐會要》卷七〇《量戶口定州縣等第例》,第1231頁。開元以后于京都所在和皇帝駐蹕之州置府,府又可視為州之最高等第。唐代共10州稱過府,包括雍州京兆府、華州興德府、岐州鳳翔府、洛州河南府、陜州興唐府、蒲州河中府、并州太原府、荊州江陵府、梁州興元府、益州成都府。又,都督府和都護府不以“府”視之。都督府是設(shè)于內(nèi)地行政區(qū)域的軍事管轄區(qū),常管轄數(shù)州乃至十數(shù)州的軍事,安史之亂后其漸成與州平級的統(tǒng)縣政區(qū),故將之視同駐在州之等第(28)按: 今本《元和郡縣圖志》所載“某州,上(或中、下)都督府”或為句讀錯誤,實為“某州,上(或中、下),都督府”。依體例所有州都該注明等第,因此凡有都督駐扎之州,其言上、中、下,均是指都督駐在州的等級,而非都督府的等級。。都護府是設(shè)于沿邊各道專管民族自治地方的軍政合一機構(gòu)(29)周振鶴主編,郭聲波著: 《中國行政區(qū)劃通史·唐代卷(上)》,第31—32頁。,本文視都護府直轄地區(qū)為統(tǒng)縣政區(qū),等第以下州視之。

    (2) 縣等第劃分。各縣等第因地理區(qū)位、戶口多寡、資地美惡而異。開元時規(guī)定:“六千戶以上為上縣,三千戶以上為中縣,不滿三千戶為中下縣。其赤、畿、望、緊等縣不限戶數(shù),并為上縣。去京五百里內(nèi)并緣邊州縣戶五千已上亦為上縣,二千已上為中縣,一千已上為中下縣?!?30)〔宋〕 王溥: 《唐會要》卷七〇《量戶口定州縣等第例》,第1231頁?!扒粢严隆钡鹊跊]有明確,應(yīng)該為下縣。若是,則上述之后再加一級。后來在上都以外的京都又設(shè)次赤、次畿,縣之等第演變?yōu)槌?、畿、次赤、次畿、望、緊、上、中、中下、下十級?!对涂たh圖志》還有“上中”“中上”等第(31)《元和郡縣圖志》載連州桂陽縣為“上中”,桂州理定縣為“中上”,應(yīng)當分別句讀為“上、中”和“中、上”。,或為“上、中”“中、上”之訛,則該縣等第變動不居,時為上等,時為中等,筆者將前者歸“上”等、后者歸“中”等。

    (3) 羈縻州縣等第。貞觀末年以降,羈縻州“貢賦版籍,多不上戶部”(32)周振鶴主編,郭聲波著: 《中國行政區(qū)劃通史·唐代卷(下)》,第1076頁。,羈縻州縣“雖有州、縣之名稱,而刺史、縣令皆以其酋長渠魁為之,其內(nèi)部之行政中央殆少加以過問,后世之土司制度仿佛似之”(33)顧頡剛、史念海: 《中國疆域沿革史》,第144頁。??傊?羈縻州縣地處邊陲,經(jīng)濟相對落后,雖也有升為正州、正縣的可能,但本文將其視為下等州縣中之最低級。

    (二) 唐代州縣等第的量化

    無論是八級州等第還是十級縣等第,都是對政區(qū)等級的定性描述。為了定量分析州、縣等第的時空演化,筆者依中國古代常見規(guī)則將州縣等第定量劃分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的“三等九級”。并適當擴大等級差異,以十進制賦值,最低等賦10分,最高等賦100分,以便觀察各等級空間差異。

    “上”視為上等三級平均,賦80分之“上中”值,州之輔、雄、望、緊,縣之赤、畿、次赤、次畿、望、緊,均為“上上”級,賦值90以上而各有差;“中”為中等三級平均,賦50分之“中中”值,“中下”賦值40分;“下”為下等三級平均,賦20分之“下中”值。羈縻州縣最低,賦10分之“下下”值,而“沒吐蕃”“陷云南”“沒夷獠”及被省廢州縣均賦0分(表1)。

    表1 唐代州縣等第劃分標準及賦值

    三、 唐代州縣等第的時空變化

    (一) 唐代州縣等第的時間變化

    1. 唐代州等第的時間變化

    綜合上述史籍及前人成果,結(jié)合唐代行政區(qū)劃變遷(34)周振鶴主編,郭聲波著: 《中國行政區(qū)劃通史·唐代卷》。,得到唐代三個時間斷面州等第情況(表2)。唐代反映政治地位的府及輔、雄、緊州數(shù)量較少,約占州總數(shù)四分之一;以戶口多寡劃分的上、中、下州數(shù)量眾多,約占四分之三。府在唐開元只有3個,唐中葉增至8個,岐州、蒲州原為輔州,分別于至德二載(757)、上元元年(760)升為鳳翔府、河中府,益州、梁州因皇帝駐蹕遷幸分別升為成都府、興元府,荊州作為江南財賦運往關(guān)中的中轉(zhuǎn)站和管控東南半壁的重要據(jù)點,被肅宗升為江陵府。三階段比較,雄、望、上等州之數(shù)量有所增加,中、下等州之數(shù)量有所減少。

    表2 唐代各等第州數(shù)量統(tǒng)計

    綜計唐代三個時間斷面存有之州共339個,唐末與開元比,205州(60.47%)等第相同,但其中11州在元和時出現(xiàn)了等第升降,至唐末又回歸開元時的等第。終唐一代等第始終不變的州共194個(57.23%),說明唐代州之等第總體穩(wěn)定。圖2a中線條向上表示等級上升,線條向下表示等級下降,可見州等第變化主要發(fā)生在中州、下州上。

    圖5 唐代府、輔、雄州和赤、次赤、畿、次畿縣分布

    開元至元和年間,60州升等,56州降等。升等州包括2個輔州、2個上州、1個中州升京府,2個上州、1個下州升雄州,1個緊州、3個上州升望州,4個上州升緊州,16個中州、10個下州、4個新置或復(fù)置州升上州,7個下州、2個新置州升中州,新置3個下州,2個羈縻州升為下州。降等州中除9個緊州、3個中州等第下降,3個下州被廢,另有10個下州降為羈縻州,31個下州沒于外藩。無論升降,州等第變化主要發(fā)生在上、中、下諸等第中,升等州中的46個(約77%)和降等州中的44個(約79%)發(fā)生在這三個等第,說明戶口變化是其間州等第變化的主要原因。

    元和至唐末,升等州43個,降等州7個,升遠多于降。在50個變化州中,僅25個(50%)為上、中、下等,說明只半數(shù)州因戶口變化使然。升等州中包括2個望州升雄州,4個緊州、1個上州、1個中州、1個復(fù)置州升望州,3個上州、2個中州升緊州,7個中州、4個下州升上州,1個下州升中州,2個中州收復(fù)、3個中州新置,3個羈縻州升下州,5個下州收復(fù)、2個下州新置,2個州收復(fù)后為羈縻州。降等州中包括1個雄州降望州,1個上州、2個中州降下州,1個下州降羈縻州,1個下州沒外藩,1個中州被省廢。

    唐末與開元相比,134州有等第變化(上升者84州,下降者50州),其中100個(約75%)屬于上(15個)、中(27個)、下(58個)諸等第。下州沒于外藩或降羈縻州是降等的主因;升等大多是中、下州向上州,或上州向緊州、望州升等。可見,唐后期州等第變化主要是戶口變化的反映和體現(xiàn)。

    2. 唐代縣等第的時間變化

    開元年間,全國共1 552縣,其中赤、畿、望、緊縣299個,占19.27%;上、中、中下、下縣1 250個,占80.54%;羈縻縣3個,占0.19%。元和年間全國共1 477縣,其中赤、次赤、畿、次畿、望、緊縣367個,占24.85%;上、中、中下、下縣1 082個,占73.26%;羈縻縣28個,占1.90%。至唐末,全國共1 482縣,其中赤、次赤、畿、次畿、望、緊縣390個,占26.32%;上、中、中下、下縣1 070個,占72.20%;羈縻縣22個,占1.48%(表3)。這說明戶口多寡也是有唐一代縣等第劃分的主要依據(jù),但唐代后期受政治影響的縣數(shù)比例略有增加,受戶口影響的縣數(shù)比例略有下降。

    表3 唐代縣等第類別及其縣數(shù)統(tǒng)計

    開元至元和年間,全國1 596縣,其中1 066縣等第穩(wěn)定不變(67%),320縣上升(20%),210縣下降(13%),升多于降。升等縣中,畿縣升赤、次赤6個,望縣升次赤、次畿30個,緊縣升次赤、望縣35個,上縣升次畿、望、緊縣54個;此外,還有64個中縣、40個中下縣、43個下縣、3個羈縻縣上升,45個復(fù)置或新置縣在各等第中均有分布。降等縣中,上縣、中縣降等類型多樣,下縣降等數(shù)量最多,其中15個上縣降中縣(2個)、下縣(4個),或沒于外藩(7個)、被省廢(2個);59個中縣降中下縣(11個)、下縣(22個),或沒于外藩(16個)、被省廢(10個);58個中下縣降下縣(17個),或沒于外藩(35個)、被省廢(6個);70個下縣或降為羈縻縣(28個),或沒于外藩(28個),或被省廢(14個);此外,還有1個赤縣降次赤縣、6個望縣降緊縣、1個望縣被省廢。

    元和至唐末年間,全國1 582縣,其中1 274縣穩(wěn)定不變(81%),187縣上升(12%),121縣下降(7%),同樣升多于降。升等縣中,1個次赤縣升赤縣、1個畿縣升次赤縣、1個望縣升次畿縣、18個緊縣升望縣;108個上、中、中下、下縣上升;收復(fù)28個外藩所沒縣,升為上、中、中下、下、羈縻縣;新置19個縣,等第主要為上、中、中下縣;還有11個羈縻縣升下縣。降等縣中,11個赤、次赤、畿、次畿縣下降,9個望縣、14個緊縣下降,87個上、中、中下、下縣下降。

    唐末與開元相比,共649縣發(fā)生等第變動,其中升等縣403個,降等縣246個,升大于降。如圖2b所示,縣升降主要發(fā)生在上、中、中下、下諸等第中,升等縣的267個、降等縣的219個出自這些等第,兩者合占等第變動縣總數(shù)的76%。

    3. 唐代州縣等第變化的特點

    綜上所述,唐代州縣等第變化有三個特點。一是州縣等第總體保持穩(wěn)定,只有約四成州縣的等第有升降變化,約六成始終不變;二是升等州縣數(shù)多于降等州縣數(shù);三是州縣等第變化主要發(fā)生在以戶口多寡為標準的等第中,所以戶口增減是唐代州縣等第變化的主要原因。

    (二) 唐代州縣等第值的空間分異

    1. 唐代州等第值的空間分異

    受人口分布格局影響,唐代州級政區(qū)主要分布于“山蘭防弧線”之東南半壁(37)龔勝生、陳云: 《中國人口疏密區(qū)分界線的歷史變遷及數(shù)學(xué)擬合與地理意義》,《地理學(xué)報》2019年第10期。該文認為:“山蘭防弧線(山海關(guān)—蘭州—防城港弧線)”與海岸線構(gòu)成的區(qū)域是中國自古以來的“國家核心區(qū)”,自秦以后絕大部分的郡(州)級、縣級行政區(qū)都集中在這一區(qū)域。,受此影響,州等第值的東南—西北分異也很明顯,呈“北高南低”格局(圖3)。具體而言,“緊”及以上高等第州主要分布于關(guān)中平原和伊洛平原,至唐后期南方太湖流域、兩湖平原、成都平原才有分布;“上”州主要在黃河中下游、江淮之間和長江中下游地區(qū),唐后期南方地區(qū)增加顯著;“中”“下”州主要在嶺南、西南地區(qū),該區(qū)域相對落后,是瘴疫流行和流放犯人之地(38)龔勝生: 《2000年來中國瘴病分布變遷的初步研究》,《地理學(xué)報》1993年第4期。。分階段看,開元年間(圖3a)關(guān)中平原和伊洛河平原州等第值最高,黃河中下游成為“上”以上高等第州集中區(qū),南方僅江浙地區(qū)、成都平原有少量“上”州;江淮之間、長江中游、四川盆地多為“中”州集中區(qū)。元和年間(圖3b)較之開元年間,關(guān)中平原新增2府1雄(鳳翔、河中、寧),仍是州等第值最高地區(qū);黃河下游新增4望(汾、趙、貝、青),仍是“上”以上州集中區(qū);南方地區(qū)新增3府(成都、江陵、興元)、2雄(洋、蘇)、2緊(鄂、常)、6上(宿、郢、饒、袁、虔、泉)、1中(楚),幾乎全在長江流域,江淮地區(qū)、太湖流域成為新的州等第高值區(qū),其余大抵同開元年間。西北諸州因陷于吐蕃致使下州大量減少,州等第值顯著下降。唐朝末年(圖3c)相較元和年間,北方地區(qū)新增1望(孟)、2緊(徐、鄆)、3上(景、兗、沂),黃河流域依然是上等州縣集中區(qū),關(guān)中平原、伊洛河平原也還是州等第值最高區(qū);南方地區(qū)人口、經(jīng)濟發(fā)展迅速,新增4望(潤、宣、越、常)、3緊(楚、壽、梓)、5上(郴、洪、信、澧、池),長江三角洲、江淮之間、成都平原成為州等第高值區(qū)。

    比較開元、元和、唐末三個時間斷面州等第均值的變化(表4)可見唐后期“北降南升”特點明顯。根據(jù)等第值升降幅度將變化區(qū)域分為顯著降等區(qū)(≤-30)、一般降等區(qū)(-30—-10)、基本穩(wěn)定區(qū)(-10—10)、一般升等區(qū)(10—30)、顯著升等區(qū)(≥30),可以直觀展示其升降變化。開元至元和年間(圖3d)一般升等區(qū)、顯著升等區(qū)廣泛分布于南方,南方36個升等州(3府、2雄、3緊、18上、6中、4下)等第總值增加1 270,均值提升35.28,全部州等第均值從35.22增至41.72,提升了18.46%;北方24個升等州(2府、1雄、4望、1緊、12上、3中、1下)等第總值增加793,均值提升33.04,全部州等第均值從18.42增至67.41,提升15.39%。可見,南方地區(qū)發(fā)展較北方迅速,因為“安史之亂”的破壞主要集中在北方,且河西地區(qū)陷于吐蕃導(dǎo)致州等第值下降。元和至唐末(圖3e),南方23個升等州(5望、3緊、8上、1中、6下)等第總值增加585,均值提升25.43,全部州等第均值從41.72增至43.91,增長5.25%;北方18個升等州(2雄、2望、2緊、3上、5中、4下)等第總值增加520,均值提升28.89,但全部州等第均值從67.41降到65.27,降低3.17%,一升一降更證明唐后期南方發(fā)展較北方迅速。通覽開元時期至唐末(圖3f),升等州北方少于南方、降等州北方多于南方,州等第均值北方上升11.73%,南方上升24.67%,南方增幅是北方的2.19倍。從空間演化來看,唐后期州等第值提升區(qū)域主要在江淮之間和長江中下游,說明這兩個地區(qū)人口、經(jīng)濟發(fā)展迅速。盡管如此,終唐一代,北方州等第均值始終高于南方,即使唐朝末年,北方等第均值也比南方高21.36,相差約兩級。這是由于北方乃政治中心所在,以政治地位劃分的府及輔、雄、望等高等第州絕大部分在北方地區(qū)(表4)。

    2. 唐代縣等第值的空間分異

    縣的情況與州一樣,縣等第值也呈“北高南低”格局(圖4)。開元年間,高等第縣集中在黃河中下游,分布著7赤、54畿、81望、67緊、244上縣,南方地區(qū)則大多(69%)是中縣及以下,890個縣中,有中縣202個、中下縣190個、下縣217個,僅成都平原、兩湖平原、太湖流域零星分布著少量望、緊、上縣(圖4a)。元和年間,黃河流域高等第縣分布與開元年間差相仿佛,但南方地區(qū)則有顯著增加,高等第縣從開元時的281個增至元和時的342個,增加61個,增幅達21.71%,其中57個分布于長江流域的成都平原、兩湖平原、鄱陽湖平原、太湖平原(圖4b)。唐朝末年,華州、陜州一度升府,屬縣亦升次赤、次畿,但不久即復(fù)舊,故北方情況與元和時差別不大;南方地區(qū)鄱陽湖平原、太湖平原又增加不少望、緊、上縣,但總體情形與元和時比也差不多,其高等第縣數(shù)僅從142個增至144個,凈增2個;高等第縣占比也僅從42.07%升至43.27%,上升1.20%(圖4c)。

    唐代南北方縣等第平均值的變動趨勢與州等第平均值的趨勢一致,但縣等第值南北之比總體保持穩(wěn)定(表4),表明縣等第較州等第更加穩(wěn)定。開元—元和之間,因吐蕃、云南等部族的侵占,整個西部半壁的縣等第值顯著下降,與此形成鮮明對比,黃土高原西北部、長江中游地區(qū)的縣等第值顯著上升。其間,北方地區(qū)有138個縣等第上升,全部縣等第均值從71.60提升至77.80,提升了8.66%,等第值大幅上升(>30)的縣有35個,其中8個分布在黃土高原西北的會、靈、鹽三州,包括連升兩等4縣(靈武、溫池、保靜、五原由中下升上),連升三等4縣(烏蘭、鳴沙、白池由下升上、懷遠由中下升緊),其余27縣散布于黃河中下游的18個府州(主要是原州、鳳翔府、虢州、河中府、幽州、潞州等)。同期南方地區(qū)亦有35縣等第值大幅上升,其中27個為新置縣或復(fù)置縣,長江中下游地區(qū)池州之青陽縣、宣州之旌德、太平、寧國三縣,信州之貴溪縣、饒州之上饒縣、虔州之安遠縣,婺州之浦陽縣、越州之上虞縣,揚州之天長縣,鄂州之唐年縣、江陵府之荊門縣等第值的上升幅度超過80(圖4d)。元和—唐末間,縣等第值變化不大,顯著升降區(qū)域呈灶狀分布,只有河西走廊因為部分州縣的收復(fù),縣等第值上升明顯(圖4e)??v觀整個唐代,全國絕大部分地區(qū)的縣等第值保持不變,西北、西南邊疆地區(qū)為縣等第下降區(qū)域,長江中下游地區(qū)為縣等第上升區(qū)域,這也反映了唐后期長江中下游地區(qū)的崛起(圖4f)。

    3. 唐代州縣等第值的時空特征

    綜上所述,如圖3、圖4所示,唐代州縣等第的時空變化具有以下兩個特征。其一,唐代州縣等第值在空間分異上呈顯著的“北高南低”格局,無論是開元年間、元和年間,抑或是唐朝末年,都是如此。其二,唐后期大部分州縣等第保持穩(wěn)定,州縣等第值變化總體上呈“北降南升”態(tài)勢,即南方地區(qū)州縣等第均值不斷上升,北方地區(qū)州縣等第均值不斷下降,南北之間的差距不斷縮小,清晰反映出唐后期南方地區(qū)的經(jīng)濟發(fā)展相對北方地區(qū)迅速。

    四、 唐代州縣等第時空特征的形成原因

    (一) 政治格局是中原地區(qū)州縣等第最高值區(qū)形成的主要原因

    都城是國家的政治中心,都畿戰(zhàn)略地位重要,城市人口眾多,是州縣等第最高值區(qū)域。唐廷在京都、皇帝駐蹕州或地理位置極重要的州置府,號稱“京府”。唐代京兆、河南、太原三京府地位穩(wěn)固,其余鳳翔、成都、河中、江陵、興元、興德、興唐諸府均為安史之亂后因皇帝駐蹕巡幸和地理位置特殊而置。如岐州是扼守川蜀、隴右的咽喉;益州是弱可自固、強可伐人的要地;梁州是關(guān)中通往巴蜀、荊楚的鎖鑰;華州、陜州地當長安、洛陽兩京孔道;荊州四方舟車輳聚,為長江中游重鎮(zhèn);蒲州地處上都長安、東都洛陽、北都太原之要沖。唐代還在京府兩翼設(shè)輔州和雄州以拱衛(wèi)朝廷,因此輔、雄之州亦多分布在長安、洛陽兩京之間。州的政治格局決定縣的政治格局,“京都所治”的赤縣(萬年、長安、洛陽、河南、太原、晉陽),“陵寢所奉”的赤縣、次赤縣(奉先、醴泉、富平、三原),“京之旁邑”的畿縣、次畿縣,這些高等級縣也都集中分布在兩京之間,所以關(guān)中平原和伊洛平原始終是唐朝州縣等第值最高的地區(qū)。

    (二) 軍事斗爭是邊疆地區(qū)州縣等第變化劇烈的主要原因

    唐代管治國土,還在邊疆設(shè)置都護府進行軍事管理。都護府是設(shè)置在沿邊地區(qū)的專門管轄民族自治地方的機構(gòu)(39)周振鶴主編,郭聲波著: 《中國行政區(qū)劃通史·唐代卷(上)》,第31—32頁。,用以防制少數(shù)部族侵擾、鞏固邊疆國防。唐朝先后設(shè)8個都護府,大致相當于內(nèi)地的州,等第有“大”“上”之別。(40)《唐六典》卷三〇載:“大都護府,大都護一人,從二品……上都護府,都護一人,正三品?!眴斡?、安北、北庭、安南等大都護府都設(shè)有正縣,其長官與州刺史無異(41)周振鶴: 《中國地方行政制度史》,第308—332頁。,唯安西大都護府沒有轄縣,但它是中原王朝經(jīng)營歷史最長的都護府,軍事地位十分重要。安東都護府鎮(zhèn)撫高句麗,但因唐代對東北地區(qū)的經(jīng)略并不穩(wěn)固,安東都護府持續(xù)時間不長,治所不斷內(nèi)遷,由平壤撤至平州,最后降為羈縻府。保寧都護府設(shè)置時間最短,漢化程度不深,僅持續(xù)八年就為吐蕃侵占而廢。北庭、安西都護府也于貞元六年(790)陷于吐蕃。

    內(nèi)地除了設(shè)置州縣進行行政管理,還設(shè)置了都督府進行軍政合一管理。都督府主要設(shè)置于沖要之州,負責以都督所治州為中心的若干軍事設(shè)施(包括兵員)建設(shè)及管理、保養(yǎng)及巡防工作以及駐在州的民政事務(wù)(42)周振鶴主編,郭聲波著: 《中國行政區(qū)劃通史·唐代卷(上)》,第28—29頁。。據(jù)統(tǒng)計,唐代共設(shè)43個都督府,主要分布在關(guān)內(nèi)、隴右、劍南、嶺南諸道,這與唐代戰(zhàn)爭威脅主要來自西北、東北、西南少數(shù)部族有關(guān)。關(guān)內(nèi)道北部豐、勝、靈、夏、延、慶、原諸州都督府主要是防止突厥南下;隴右道之秦、鄯、洮、涼、瓜、西諸州都督府主要是防御突厥、吐谷渾、回紇從西北進犯;劍南道之益、松、茂、雅、黎、嶲、戎、瀘、姚諸州都督府主要是防范吐蕃、南詔威脅;嶺南道之廣、桂、容、邕四州都督府和安南都護府主要是維護南部邊疆穩(wěn)定(43)羅凱: 《唐代容府的設(shè)置與嶺南五府格局的形成》,《中國邊疆史地研究》2015年第2期。。都督駐治州往往軍事地位重要、水陸交通便利,其等第也很高。開元年間有大都督府6個(潞、并、幽、益、荊、揚)(44)《中國疆域沿革史》言開元十七年有潞、益、并、荊、揚五個大都督府,不確。一是并州開元十一年升為北都后罷了都督府,二是《舊唐書·地理志》載幽州開元十三年升了大都督府。,至元和年間又新增靈、魏、恒、陜、鄆、襄6個大都督府(45)靈、魏、恒、陜、鄆、襄州六州,《元和郡縣圖志》均載為大都督府,但《中國行政區(qū)劃通史·唐代卷》言靈州武德九年升大都督府,魏、陜、鄆、襄4都督府置于貞觀年間,恒州無都督府設(shè)置。,這些大都督府之治所都地處交通孔道,位置沖要。其余各級都督府駐治之州也都是交通干線上的節(jié)點城市,只是軍事地位比大都督府稍遜(圖6)。安史之亂后,腹地都督府的軍事管理權(quán)被方鎮(zhèn)奪去,都督府有名無實。至德后,都督或被罷廢,或只領(lǐng)羈縻州。被罷的有原、豐、并、代、安、越、黔、夔、洮、瓜、西、姚12州;淪為虛職的有勝、兗、潞、幽、營、揚、福、洪、潭、荊、梁、益、廣、容14州;只領(lǐng)羈縻州的有慶、延、靈、夏、秦、鄯、涼、雅、瀘、茂、戎、嶲、松、黎、桂、邕16州。當然,由于軍事斗爭形勢變化,至德以后仍有鹽、沙、遂、辰、登、昌、利、龍、峰、驩10州都督府新置(46)《唐會要》載唐后期新升都督府有: 關(guān)內(nèi)道鹽州永泰元年十一月升,河南道登州大歷九年五月升,山南道利州大歷十四年十一月升、龍州長慶四年十月升,隴右道沙州永徽(疑為“永泰”之誤)二年五月升,江南道辰州大歷四年六月升,劍南道遂州大歷二年二月升、昌州大歷十三年六月升,嶺南道峰州、驩州并貞元七年四月升。。都督府新置或都督的治駐可使駐州等第發(fā)生變化,如鹽、昌、辰三州均因新置都督府等第由“下”升“中”,沙州等第更是隨都督興廢而升降,起初沙州本為下州,都督駐扎后升為中州,后都督移治瓜州,沙州便復(fù)為下州,后沙州又為都督治駐,再升中州。(47)劉安志: 《關(guān)于唐代沙州升為都督府的時間問題》,《敦煌學(xué)輯刊》2004年第2期。甘州情況與沙州類似。(48)李并成: 《唐代甘州“中府”鉤沉》,《中國歷史地理論叢》2009年第4輯。因而,都督駐扎是唐后期藩鎮(zhèn)割據(jù)背景下內(nèi)地州等第上升的一個重要原因。

    圖6 唐代都護府、都督府分布

    (三) 經(jīng)濟發(fā)展是南方地區(qū)州縣等第持續(xù)上升的主要原因

    戶數(shù)是唐代州縣等第的剛性指標。貞觀年間全國戶數(shù)不足300萬,天寶元年(742)戶數(shù)達897萬,人口總數(shù)達5 097萬。此時,黃河中下游平原、長江下游三角洲和成都平原為人口最稠密區(qū)。(49)龔勝生、陳云: 《中國人口疏密區(qū)分界線的歷史變遷及數(shù)學(xué)擬合與地理意義》,《地理學(xué)報》2019年第10期。安史之亂后,北方地區(qū)遭到戰(zhàn)爭破壞,人口大規(guī)模減少,州縣等第也因之下降。元和二年(807)全國納稅戶只有天寶十四載(755)的四分之一。(50)劉麗、張劍光: 《唐代后期江南戶數(shù)新論》,《上海師范大學(xué)學(xué)報(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2011年第2期。戰(zhàn)亂所致人口減少主要發(fā)生在黃河流域(51)李孝聰主編: 《唐代地域結(jié)構(gòu)與運作空間》,上海辭書出版社2003年版,第193頁。,有些州縣因戶口凋敝降等甚至省廢,如齊州之豐齊、全節(jié)、亭山三縣因“戶口凋耗,計其稅錢,自供官吏不足”于元和十五年(820)請廢,分別并入長清、歷城、章丘三縣(52)〔宋〕 王溥: 《唐會要》卷七〇《州縣改置上·河南道·齊州》,第1253—1254頁。;兗州萊蕪縣亦因“人戶絕少”被并入乾封縣(53)〔宋〕 王溥: 《唐會要》卷七〇《州縣改置上·河南道·兗州》,第1254—1255頁。。相比之下南方戰(zhàn)亂較少,接受了大量北方移民,人口穩(wěn)步增加。當時江南、江西、淮南諸道和蜀中、福建地區(qū)都是北方移民的重要遷入地。(54)葛劍雄主編,吳松弟著: 《中國移民史·隋唐五代時期》,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251—260頁。李白言“三川北虜亂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55)《全唐詩》卷一六七《永王東巡歌十一首》,中華書局1979年版,第1724—1725頁。,高適言“比日關(guān)中米貴,而衣冠、士庶頗亦出城,山南、劍南道路相望”(56)《全唐文》卷三五七《請罷東川節(jié)度使疏》,中華書局1983年版,第3627—3628頁。,就是這方面的反映。長江上、中、下游都接納了不少北方移民,長三角地區(qū)尤多,有顧況所謂“天寶末,安祿山反,天子去蜀,多士奔吳為人海”(57)《全唐文》卷五二九《送宣歙李衙推八郎使東都序》,第5370—5371頁。,又有《吳縣令廳壁記》言“當上元之際,中夏多難,衣冠南避,寓于茲土,參編戶之一”(58)《文苑英華》卷八〇四《吳縣令廳壁記》,中華書局1966年版,第4254頁。。

    人口是封建社會反映經(jīng)濟水平最綜合的指標(59)龔勝生、肖克梅: 《兩千年來中國經(jīng)濟重心變遷的量化分析——基于人口和城市數(shù)據(jù)的代用分析》,《地理科學(xué)》2021年第9期。,唐后期人口發(fā)展的南北差異其實反映了南北經(jīng)濟水平的變化。南方地區(qū)經(jīng)濟地位提升是致使唐后期南方州縣等第提升的根本原因。唐前期北方地區(qū)的河南道、河北道、河?xùn)|道是國家主要財賦區(qū),天寶八載(749)這三道正倉、義倉、常平倉儲糧共6 193萬余石,占全國儲糧總量的68%以上(60)據(jù)梁方仲《中國歷代人口、田地、田賦統(tǒng)計》乙表5《唐天寶八年各色米糧總數(shù)》計算。。安史之亂后,江淮之間和江南地區(qū)逐漸成為國家財政收入主要來源區(qū)(61)史念海: 《唐代歷史地理研究》,中國社會科學(xué)出版社1998年版,第257頁;程民生: 《中國北方經(jīng)濟史——以經(jīng)濟重心的轉(zhuǎn)移為主線》,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233—235頁。,時有“軍國費用,取資江淮”(62)《全唐文》卷六三《上尊號赦文》,第675—679頁。,“賦出天下而江南居十九”(63)《全唐文》卷五五五《送陸歙州詩序》,第5612頁。的說法。戶口增多和經(jīng)濟發(fā)展的結(jié)果,一是州縣等第上升,二是新的州縣設(shè)置。唐后期,全國共升等州84個,新置州14個;升等縣403個,新置縣57個(圖7);其中,南方地區(qū)分別占59.5%、35.7%,58.3%、59.6%。這也說明唐后期南方地區(qū)經(jīng)濟發(fā)展快于北方地區(qū)。

    表5 唐代州等第變化與人口、城市、經(jīng)濟當量的聯(lián)系

    圖7 唐代新置州縣分布

    (四) 交通聯(lián)系是干線沿線州縣等第高值帶形成的主要原因

    國家財賦依賴水陸交通轉(zhuǎn)輸,國家政令憑借水陸交通暢達,國家權(quán)力需要水陸交通維系,因此,水陸交通發(fā)達的地方往往成為都督軍事駐地或者財賦轉(zhuǎn)輸據(jù)點,這就使得交通沿線州縣等第相對較高。而唐代交通干線確實串連起了大多數(shù)高等第州縣,形成了串珠狀高等第值帶。寶應(yīng)以降,“轉(zhuǎn)運使”成為固定官職,唐廷在全國建立巡院經(jīng)管大部分地區(qū)的鹽鐵、漕運等事(64)何汝泉: 《唐代轉(zhuǎn)運使成為固定職官考》,《西南師范大學(xué)學(xué)報(人文社會科學(xué)版)》1982年第1期。。據(jù)《新唐書·食貨志》載,唐后期全國有揚州、陳許(駐許州)、汴州、廬壽(駐壽州)、白沙(駐揚子縣)(65)《太平寰宇記·淮南道·建安軍》載:“本揚州白沙鎮(zhèn)地……是揚州大江入京口之岸。”《李太白詩集注·南奔書懷》“自歸白沙上,鼓噪丹陽岸”注曰:“真州,本唐揚州揚子縣之白沙鎮(zhèn)?!薄⒒次?駐蔡州)、甬橋(駐宿州)(66)按: 甬橋即埇橋,埇橋原屬徐州,位于符離縣南部,處汴水之濱,是江淮漕運的咽喉之地,因位置重要,唐廷新置宿州,甬橋?qū)僦?。、浙?駐潤州)、宋州、泗州、嶺南(駐廣州)、兗鄆(駐兗州)、鄭滑(駐滑州)13處巡院,巡院駐所均是交通沖要城市。安史之亂后,唐廷財賦倚重南方地區(qū),南北交通重要性更加突出,漕運線上的州縣等第都有顯著提升。開元年間“上”以上州97個,全部位于重要交通節(jié)點,“上”以上縣719個,其中595個(82.75%)分布在交通干線上。如圖8所示,唐代最顯著的州縣等第高值帶有四條,它們都是交通干線帶。

    圖8 唐代道路交通與高等第州的分布

    (1) 大路驛高值帶。長安至洛陽的驛路被稱為“大路驛”,是當時全國最重要的交通干線,也是北方、東南財賦抵達黃河后向西運入長安的重要路線,沿途幾乎都是府及輔、雄、望、緊、上等高等第州。作為兩京間的京畿重地,該高值帶的形成是交通與政治、軍事、經(jīng)濟多方面因素綜合作用的結(jié)果。

    (2) 大運河高值帶。大運河(江南河—山陽瀆—永濟渠—通濟渠)沿線自隋朝以降即是重要城市帶,唐代進一步發(fā)展,堪稱唐廷生命線,沿線分布大批“上”等以上州,唐后期也有不少州縣升等。唐廷財賦所倚的東南50州(67)陳峰: 《試論唐宋時期漕運的沿革與變遷》,《中國經(jīng)濟史研究》1999年第3期。中,28個州等第上升;16個州雖然等第沒有上升,但屬縣有升等者,包括9個新置縣、7個緊縣升望縣、9個上縣升緊縣、3個上縣升望縣、5個中縣升上縣、3個中下縣升中縣、1個中下縣升上縣、1個下縣升中下縣,共39個縣(湖州3個、杭州3個、睦州2個、衢州2個、處州1個、婺州4個、臺州1個、福州4個、漳州1個、揚州4個、安州1個、歙州5個、潭州5個、永州1個、道州1個、吉州1個);僅6個州及屬縣等第均無上升。等第上升州縣大多位于大運河沿線,如蘇州由“上”升“雄”,常州由“緊”升“望”,潤州由“上”升“望”,徐州由“上”升“緊”,楚州、壽州由“中”升“緊”。

    (3) 次路驛高值帶。長安由藍田關(guān)越秦嶺、過武關(guān)經(jīng)商州、鄧州、襄州至荊州的驛路稱“次路驛”(68)龔勝生: 《唐代南陽地區(qū)驛道考述》,《陜西師范大學(xué)學(xué)報(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1991年第3期。,地位僅次于“大路驛”。當江淮漕運因戰(zhàn)亂受阻時,江南物資即由此條路線輸送至關(guān)中。唐后期該路干、支沿線襄、商、復(fù)、鄂、隋、房諸州升等,就是因為交通地位提升。如房州為“鄧宛、襄漢入蜀之捷徑”(69)嚴耕望: 《唐代交通圖考》第4卷《山劍滇黔區(qū)》,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第1023頁。,唐末由“下”升“上”;鄂州因地處長江、漢水交匯處而為漕運樞紐,連升三級由“下”升“緊”(70)翁俊雄: 《唐代區(qū)域經(jīng)濟研究》,首都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2001年版,第232—233頁。。

    (4) 金牛道高值帶。金牛道是唐代西線的南北大通道,四川盆地的財賦從成都府運出,經(jīng)漢州、綿州、劍州至興元府,或經(jīng)梓州、閬州至興元府,然后由褒斜道入長安。劍南道“上”等以上州不多,但位于金牛道上的成都府及漢、綿、劍、梓、閬諸州等第均列“上”等以上。

    五、 唐代州縣等第時空變遷揭示的地理意義

    (一) 反映唐代政治地理重心的變化

    “山蘭防弧線”是中國過去兩千年人口疏密區(qū)和國家核心區(qū)的重要分界線(71)龔勝生、陳云: 《中國人口疏密區(qū)分界線的歷史變遷及數(shù)學(xué)擬合與地理意義》,《地理學(xué)報》2019年第10期。,唐代州縣建置基本分布在這條弧線的東南半壁。如圖9所示,唐代三個時間斷面的州等第值標準差橢圓始終在“山蘭防弧線”東南側(cè),且略向東南移動,反映了唐后期政治重心的遷移趨勢。京府、輔州、雄州的變遷最能反映政治重心的變化,天寶以前,所有“雄”及以上等第州均在關(guān)中平原和伊洛平原;安史之亂后南方地區(qū)新增3京府(成都、江陵、興元)、2雄州(蘇、洋),北方增2京府(鳳翔、河中)、1雄州(寧州)。

    圖9 唐后期州縣等第值重心與人口重心、城市重心、經(jīng)濟重心變遷

    州縣平均等第值變化也能反映政治重心的變遷。如表4所示,開元年間,北方/南方州等第均值比為1.66,縣均值比為1.40;元和年間,州均值比降至1.62,但縣均值比略升至1.45;唐朝末年,州均值比降至1.49,縣均值比降至1.39。這說明,唐后期北方與南方州縣等第值的差距逐漸縮小,進而說明全國政治重心有顯著南遷趨勢。

    (二) 反映唐代人口分布重心的變化

    戶口多寡是劃分州縣等第的重要指標,州縣等第值的分布變化也能反映人口分布重心的變化。唐代以前,黃河中下游平原一直是我國人口最為稠密地區(qū)。唐初(639)全國人口約1 231萬。(72)翁俊雄: 《唐初政區(qū)與人口》,《貞觀十三年州縣、戶口統(tǒng)計表》,第275頁。唐中葉(742)時人口增至5 810萬,黃河中下游地區(qū)雖然人口依舊稠密,但南方地區(qū)人口增長顯著,成都平原的成都府人口密度更是超過了200人/平方千米,超過長安成為該時期人口密度最高地區(qū)(73)龔勝生、陳云: 《中國人口疏密區(qū)分界線的歷史變遷及數(shù)學(xué)擬合與地理意義》,《地理學(xué)報》2019年第10期。。安史之亂后,河南、關(guān)內(nèi)、河北道人口大量外徙,江南、江西、淮南和蜀中接受大量移民。(74)葛劍雄主編,吳松弟著: 《中國移民史·隋唐五代時期》,第269頁。由于人口增加,南方州縣等第提升明顯,開元至元和年間全國60個升等州中南方占35個,州等第值上升幅度亦高于北方(表4),州等第值重心由開元時的鄧州(32.77°N,111.93°E)向東南移至唐州(32.59°N,112.75°E)。與此相對應(yīng),南方人口在全國占比由41.23%升至65.67%,全國人口分布重心也從汝州(33.67°N,112.52°E)向東南遷移至隋州(32.08°N,113.14°E)。

    (三) 反映唐代城市分布重心的變化

    縣級政區(qū)增設(shè)是地域開發(fā)臻于成熟的標志。(75)譚其驤: 《長水集(上)》,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404頁。雖然唐代州縣等第平均值都是北方高于南方,但南方地區(qū)州縣均值持續(xù)上升,與北方差距逐漸縮小(表5),這是唐代經(jīng)濟重心南遷的表現(xiàn)和結(jié)果。經(jīng)濟重心南遷牽引著城市分布重心南移。唐代版圖內(nèi)縣級城市分布重心與其縣等第值重心的移動方向大體一致(圖8)。開元至元和年間,縣級城市分布重心從房州(31.75°N,111.30°E)向東南移至襄州(31.67°N,112.00°E),縣等第值重心也從鄧州(32.76°N,112.21°E)向東南移至唐州(32.800°N,112.65°E);元和至唐末,縣級城市分布重心由襄州向西北折回房州(31.76°N,110.89°E),縣等第值重心略向西北遷移,但仍在唐州境內(nèi),遷移幅度沒有城市分布重心大,這是唐后期東南地區(qū)經(jīng)濟發(fā)展相對較快,經(jīng)濟水平提升相對較大的緣故。一般而言,州縣等第值越高,城市化程度也越深,唐后期南方地區(qū)州縣等第值的提升,也反映了其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四) 反映唐代經(jīng)濟重心的變化

    人口和城市都是反映經(jīng)濟水平的指標。通過地區(qū)人口和城市數(shù)量測度地區(qū)經(jīng)濟總量,基于筆者之前的研究范式(76)龔勝生、肖克梅: 《兩千年來中國經(jīng)濟重心變遷的量化分析——基于人口和城市數(shù)據(jù)的代用分析》,《地理科學(xué)》2021年第9期。,得出經(jīng)濟總量中人口、城市的權(quán)重在開元年間為0.79、0.21,元和年間為0.71、0.29,這說明唐代人口的經(jīng)濟當量在經(jīng)濟總量中占主導(dǎo)地位(圖9)。開元年間中國經(jīng)濟重心位于鄧州(32.62°N,111.88°E),元和年間向東南移至襄州(32.01°N,112.12°E)。這與州縣等第值的重心遷移基本一致,兩者變動一致性值達0.56。

    關(guān)于中國古代經(jīng)濟重心變化的探討甚多,測度指標和方法亦多種多樣?;蛞陨a(chǎn)發(fā)展的廣度和深度、持久和穩(wěn)定性、政府倚重程度為標準(77)鄭學(xué)檬、陳衍德: 《中國古代經(jīng)濟重心南移的若干問題探討》,《農(nóng)業(yè)考古》1991年第3期。,或參考戶口、人丁、墾田、租賦數(shù)據(jù)(78)寧志新: 《中國古代經(jīng)濟重心南移問題淺論》,《河北師院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1994年第3期。,或利用人口、土地、勞動力素質(zhì)、自然環(huán)境、商品經(jīng)濟指標(79)程民生: 《中國北方經(jīng)濟史——以經(jīng)濟重心的轉(zhuǎn)移為主線》,第18—21頁。,或以人口、城市數(shù)量為替代指標計算經(jīng)濟當量和經(jīng)濟總量(80)龔勝生、肖克梅: 《兩千年來中國經(jīng)濟重心變遷的量化分析——基于人口和城市數(shù)據(jù)的代用分析》,《地理科學(xué)》2021年第9期。。州縣等第高低關(guān)乎政治、軍事和交通,更關(guān)乎人口、城市和經(jīng)濟水平。本文研究表明,州縣等第值的時空變化是經(jīng)濟重心變遷的重要表征,等第值顯著提升的區(qū)域,經(jīng)濟發(fā)展也較速,其重心變遷與人口重心、城市重心、經(jīng)濟重心的變遷有較高一致性。

    六、 結(jié) 論

    研究唐代339個州、1 609個縣的等第時空變遷,分析其形成原因和地理意義,可得到幾點認識。

    (1) 唐代約六成州縣等第維持不變,總體保持穩(wěn)定;等第發(fā)生變化的州縣中,升等州縣多于降等州縣,戶口增減是其變化的主要原因。

    (2) 唐代州縣等第值在空間分布上總體呈“北高南低”格局,唐后期在時間變化上呈“北降南升”態(tài)勢。南方州縣等第均值不斷上升,北方州縣等第均值不斷下降,南北差距逐漸縮小。長江中下游地區(qū)的兩湖平原、鄱陽湖平原、太湖平原州縣等第值在唐后期顯著提升,反映了人口、經(jīng)濟的相對快速發(fā)展。

    (3) 唐代州縣等第的時空變化受多因素共同作用。政治地位使關(guān)中平原和伊洛平原州縣形成等第最高值區(qū),軍事斗爭導(dǎo)致邊疆地區(qū)州縣等第變化劇烈,經(jīng)濟發(fā)展促進南方地區(qū)州縣等第持續(xù)上升,交通聯(lián)系是大驛路、大運河、次驛路、金牛道沿線州縣等第高值帶形成的主因。

    (4) 唐代州縣等第是州縣政區(qū)政治、人口、城市、經(jīng)濟狀況的“指示器”,唐后期州縣等第值的重心變化揭示了同期政治重心、人口重心、城市分布重心、經(jīng)濟重心的變化。它們互相牽引,互為因果,并向東、向南遷移。

    由于唐代州縣等第僅開元、元和、唐末三個斷面記載較多,本文對其時間變化探討局限于唐后期,如果能補充一、二唐前期的時間斷面,可以更好反映整個唐代州縣等第值的時空演化。繼而,若將歷代各行政單元等第計量化、序列化、網(wǎng)格化,開展長時段州縣等第的時空演化規(guī)律探討和地圖可視化表達,相信能更好地接軌現(xiàn)代地理學(xué)與歷史地理學(xué)的研究。

    [致謝]感謝匿名評審專家對論文提出的寶貴修改意見!感謝2016級碩士研究生康懷佳、齊曉鈺和陳慕琳、周晴雨分別對《元和郡縣圖志》《唐會要》、州縣等第數(shù)據(jù)的初步整理。

    猜你喜歡
    開元人口
    《世界人口日》
    人口轉(zhuǎn)型為何在加速 精讀
    英語文摘(2022年4期)2022-06-05 07:45:12
    段開元:擁抱健康產(chǎn)業(yè) 增進百姓財富
    《從“貞觀之治”到“開元盛世”》教學(xué)課件
    人口最少的國家
    看看你是哪種隱形人口
    遵義(2018年11期)2018-06-21 03:19:06
    1723 萬人,我國人口數(shù)據(jù)下滑引關(guān)注
    人口健康信息化支撐醫(yī)改
    立足地標,志高中央空調(diào)入駐開元名都大酒店
    機電信息(2014年16期)2014-02-27 15:52:40
    江森自控打造“還木開元·源”環(huán)保計劃
    機電信息(2014年1期)2014-02-27 15:51:25
    国产成人av教育| av国产久精品久网站免费入址| 久久国产精品影院| 男女无遮挡免费网站观看| 成年人免费黄色播放视频| 男的添女的下面高潮视频| 老司机午夜十八禁免费视频| 99九九在线精品视频| 欧美亚洲日本最大视频资源| 熟女av电影| 最近最新中文字幕大全免费视频 | 久久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久| 国产无遮挡羞羞视频在线观看| 两个人免费观看高清视频| 日韩熟女老妇一区二区性免费视频| 青草久久国产| 精品第一国产精品| 999精品在线视频| 熟女av电影| 婷婷色麻豆天堂久久| 亚洲精品国产一区二区精华液| 精品卡一卡二卡四卡免费| 性色av一级| 国产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 | 91国产中文字幕| 欧美另类一区| 一边摸一边做爽爽视频免费| 免费在线观看完整版高清| 久久天躁狠狠躁夜夜2o2o | 高清视频免费观看一区二区| 免费高清在线观看视频在线观看| 黄色a级毛片大全视频| 国产亚洲av高清不卡| 午夜免费观看性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无人区| 久久久久国产一级毛片高清牌| 一本久久精品| 国产野战对白在线观看| 在线看a的网站| 精品久久蜜臀av无| 777久久人妻少妇嫩草av网站| 亚洲国产毛片av蜜桃av| cao死你这个sao货| 国产视频首页在线观看| 丰满饥渴人妻一区二区三| 蜜桃在线观看..| 天天躁夜夜躁狠狠久久av| 午夜久久久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网色| 国产精品国产av在线观看| a级毛片在线看网站| www.精华液| 久久久久网色| 国产精品国产av在线观看| 大香蕉久久网| 久久天堂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王馨瑶露胸无遮挡在线观看| 美女国产高潮福利片在线看| 亚洲专区国产一区二区| 成年av动漫网址| 亚洲国产成人一精品久久久| 在线观看人妻少妇| 人妻人人澡人人爽人人| 丝袜脚勾引网站| 亚洲国产看品久久| 免费看十八禁软件| 国产高清videossex| 国产精品99久久99久久久不卡| 日韩 欧美 亚洲 中文字幕|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黑人| 国产精品欧美亚洲77777|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精品电影小说| 一个人免费看片子| 免费看十八禁软件| 高清不卡的av网站| 一个人免费看片子| 婷婷色麻豆天堂久久| 成人18禁高潮啪啪吃奶动态图| 一级黄片播放器| 亚洲精品一二三| cao死你这个sao货| 在线观看国产h片| 一级黄色大片毛片| 日韩,欧美,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观看a级毛片全部| 久久青草综合色| 欧美成人精品欧美一级黄| 在线天堂中文资源库| 视频区图区小说| 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乱码| 欧美97在线视频| cao死你这个sao货| 校园人妻丝袜中文字幕| 男女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天天躁夜夜躁狠狠久久av| 亚洲欧洲精品一区二区精品久久久| 亚洲三区欧美一区| 99精国产麻豆久久婷婷| 黑人猛操日本美女一级片| 亚洲熟女毛片儿| 99国产精品免费福利视频| 免费在线观看黄色视频的| 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乱码| av欧美777| 中国美女看黄片| 久久综合国产亚洲精品| 亚洲国产成人一精品久久久| 最近最新中文字幕大全免费视频 | 涩涩av久久男人的天堂| 电影成人av| 国产片内射在线| 国产精品一二三区在线看| 99国产精品免费福利视频| 国产成人av教育| 午夜福利影视在线免费观看| 午夜福利一区二区在线看| 免费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亚洲国产欧美网| av在线老鸭窝| 免费高清在线观看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最新在线播放| 欧美在线黄色| 欧美日韩成人在线一区二区| 少妇猛男粗大的猛烈进出视频| 精品人妻1区二区| 男女免费视频国产| 亚洲欧美日韩高清在线视频 | 亚洲欧美激情在线| 国产成人精品在线电影| 国产精品人妻久久久影院| 欧美精品亚洲一区二区| 久久av网站| av福利片在线| 一本大道久久a久久精品| 精品人妻在线不人妻| 免费看十八禁软件| netflix在线观看网站| 欧美av亚洲av综合av国产av| 视频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丝袜美足系列| 国产免费又黄又爽又色| 免费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免费一级毛片在线播放高清视频 | 日韩制服丝袜自拍偷拍| 伊人亚洲综合成人网| 欧美久久黑人一区二区| 午夜福利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日韩av在线免费看完整版不卡|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欧美 | 亚洲av电影在线进入| 777米奇影视久久| 免费日韩欧美在线观看| 欧美久久黑人一区二区| 香蕉国产在线看| 国产成人av教育| 高清不卡的av网站| 一区二区三区激情视频| 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躁| 91麻豆精品激情在线观看国产 | 电影成人av| 亚洲情色 制服丝袜| av线在线观看网站| 麻豆av在线久日| 看免费av毛片| 国产精品香港三级国产av潘金莲 | 91成人精品电影| 精品福利永久在线观看| 午夜福利视频精品| 国产精品国产av在线观看| 美女主播在线视频| 欧美精品亚洲一区二区| 久久国产精品大桥未久av| 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 丰满饥渴人妻一区二区三| 国产成人精品在线电影| 亚洲情色 制服丝袜| 十八禁高潮呻吟视频|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大奶| 亚洲中文日韩欧美视频| 国产不卡av网站在线观看| 一区二区av电影网| 日韩 亚洲 欧美在线| 欧美日本中文国产一区发布| 成年女人毛片免费观看观看9 | 电影成人av| 高清不卡的av网站| 1024香蕉在线观看| 婷婷丁香在线五月| 性色av一级| 香蕉丝袜av|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不卡| 午夜福利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青草久久国产| 欧美日韩精品网址| 免费观看人在逋| 久久午夜综合久久蜜桃| 日本欧美视频一区| 新久久久久国产一级毛片| 人成视频在线观看免费观看| 精品卡一卡二卡四卡免费| 成年动漫av网址| av福利片在线| 亚洲成人免费电影在线观看 | 老司机在亚洲福利影院| 欧美激情极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欧洲日产国产| 免费黄频网站在线观看国产| 一区在线观看完整版| 国产1区2区3区精品| avwww免费| 女警被强在线播放| 妹子高潮喷水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久久| 校园人妻丝袜中文字幕| 国产又色又爽无遮挡免| 国产精品人妻久久久影院| 亚洲av综合色区一区| 少妇裸体淫交视频免费看高清 | 久久 成人 亚洲| 波多野结衣av一区二区av| 91国产中文字幕| 一本大道久久a久久精品| 高清视频免费观看一区二区| 丰满人妻熟妇乱又伦精品不卡| 好男人电影高清在线观看| av网站免费在线观看视频| 免费一级毛片在线播放高清视频 | 久久狼人影院| 老司机午夜十八禁免费视频| 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 大陆偷拍与自拍| 亚洲欧洲精品一区二区精品久久久| 涩涩av久久男人的天堂| 18禁黄网站禁片午夜丰满| 欧美精品亚洲一区二区| 大话2 男鬼变身卡| 国产成人a∨麻豆精品| 国产精品久久久人人做人人爽| 老司机午夜十八禁免费视频| 在线亚洲精品国产二区图片欧美| 亚洲精品日韩在线中文字幕| www日本在线高清视频| 国产欧美日韩精品亚洲av| 中文精品一卡2卡3卡4更新| 亚洲精品国产av蜜桃|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大奶| 日本欧美国产在线视频| 女人久久www免费人成看片| 夫妻午夜视频| 亚洲欧美色中文字幕在线| 美女主播在线视频| 欧美日韩黄片免| 精品福利永久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最新在线播放| 久久精品人人爽人人爽视色| 久久久久久久精品精品| 91麻豆精品激情在线观看国产 | 手机成人av网站| 女性生殖器流出的白浆| 国产高清videossex| 无遮挡黄片免费观看| 久9热在线精品视频| 一级a爱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午夜福利免费观看在线| 丁香六月欧美| 一二三四社区在线视频社区8| 国产成人91sexporn| 国产无遮挡羞羞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人妻精品电影 | 国产成人系列免费观看| cao死你这个sao货| 久久精品亚洲熟妇少妇任你| 亚洲九九香蕉| 中文字幕高清在线视频| 亚洲中文av在线| 国产高清videossex| 国产在线观看jvid| 成人国产av品久久久| 丝袜美足系列| 性高湖久久久久久久久免费观看| av在线播放精品| 免费看不卡的av| av又黄又爽大尺度在线免费看| 18禁观看日本| 亚洲天堂av无毛| 97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精品| 成年美女黄网站色视频大全免费| 国产成人免费无遮挡视频| 免费看不卡的av| av网站在线播放免费| 涩涩av久久男人的天堂| 亚洲av男天堂| 亚洲国产精品国产精品| 国产一区二区在线观看av| 国产一级毛片在线| 后天国语完整版免费观看| 亚洲欧美日韩另类电影网站| 母亲3免费完整高清在线观看| 无限看片的www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二区激情视频|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乱码 | 精品亚洲成国产av| 天天添夜夜摸| 中文字幕色久视频| 少妇 在线观看| 欧美激情极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一区二区av电影网| 手机成人av网站| 精品人妻熟女毛片av久久网站| 99久久精品国产亚洲精品| 欧美日韩av久久| 黄片小视频在线播放| 欧美日韩一级在线毛片| 欧美人与性动交α欧美软件| 国产91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 99re6热这里在线精品视频| 亚洲免费av在线视频| 一级a爱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www.av在线官网国产| 国产亚洲欧美精品永久| 美女视频免费永久观看网站| 国产免费福利视频在线观看| 我的亚洲天堂| 另类亚洲欧美激情| 丰满人妻熟妇乱又伦精品不卡| 欧美97在线视频| 国产成人欧美在线观看 | 丰满人妻熟妇乱又伦精品不卡| 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 av片东京热男人的天堂| 男女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成国产人片在线观看| 97在线人人人人妻| 成人国产av品久久久| 九色亚洲精品在线播放| 麻豆av在线久日| 97人妻天天添夜夜摸| 大型av网站在线播放| 99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一级毛片黄色毛片免费观看视频| 91九色精品人成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99| 免费一级毛片在线播放高清视频 | 后天国语完整版免费观看| 秋霞在线观看毛片| 免费高清在线观看视频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超薄肉色丝袜足j| 1024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精品少妇一区二区三区视频日本电影|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专区第一集| 久久国产精品影院| 国产精品偷伦视频观看了| 久久人人爽人人片av| 一级,二级,三级黄色视频| 国产精品99久久99久久久不卡| 精品福利永久在线观看| 下体分泌物呈黄色| 日韩一本色道免费dvd| 老司机在亚洲福利影院| 免费高清在线观看日韩| 丰满迷人的少妇在线观看| 国产又色又爽无遮挡免| 日本猛色少妇xxxxx猛交久久| 国产高清视频在线播放一区 | 欧美大码av| 国产91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国产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午夜免费男女啪啪视频观看| 精品第一国产精品|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综合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高清在线视频| 国产有黄有色有爽视频| www日本在线高清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无人区| 美女国产高潮福利片在线看| 免费看十八禁软件| 婷婷色av中文字幕| 亚洲人成电影免费在线| 日本五十路高清| 亚洲免费av在线视频| 波多野结衣av一区二区av| 狂野欧美激情性xxxx| 久久国产精品男人的天堂亚洲| 可以免费在线观看a视频的电影网站| 免费黄频网站在线观看国产| 亚洲精品国产一区二区精华液| 久久亚洲精品不卡| 黑人欧美特级aaaaaa片| 久久鲁丝午夜福利片| av在线播放精品| 女人久久www免费人成看片| 精品少妇内射三级| 欧美日韩亚洲综合一区二区三区_| 国语对白做爰xxxⅹ性视频网站| 久久中文字幕一级| 丝袜脚勾引网站| 免费看十八禁软件| 国产成人欧美| 日韩伦理黄色片| 男人舔女人的私密视频| 一级毛片 在线播放| 国产在线观看jvid| av一本久久久久| 欧美激情 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人人澡人人妻人| 日本黄色日本黄色录像| 精品高清国产在线一区| 成年美女黄网站色视频大全免费| 九色亚洲精品在线播放| 亚洲美女黄色视频免费看| 黄色 视频免费看| 操出白浆在线播放| 无遮挡黄片免费观看| 午夜激情久久久久久久| 久久天堂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久久精品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99精国产麻豆久久婷婷| a 毛片基地|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专区第一集| 国产无遮挡羞羞视频在线观看| 在线观看免费午夜福利视频| 97在线人人人人妻| 日韩av免费高清视频| 热99久久久久精品小说推荐| 久久99热这里只频精品6学生| 国产在线免费精品| 女人爽到高潮嗷嗷叫在线视频| 大话2 男鬼变身卡| 午夜两性在线视频| 18禁黄网站禁片午夜丰满| 男女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欧洲日产国产| 亚洲久久久国产精品| 中文字幕av电影在线播放| 天天添夜夜摸| 9热在线视频观看99| 免费看十八禁软件| 亚洲精品国产av蜜桃| 桃花免费在线播放| avwww免费| 在线观看国产h片| 亚洲国产日韩一区二区| 亚洲欧美清纯卡通| 视频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久人人人人人| 爱豆传媒免费全集在线观看| 国产午夜精品一二区理论片| 精品少妇久久久久久888优播| 亚洲成色77777| 久久精品亚洲熟妇少妇任你| 十八禁人妻一区二区| 人妻 亚洲 视频| 国产成人啪精品午夜网站| 免费看不卡的av| 亚洲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最近中文字幕2019免费版| 一本大道久久a久久精品| 电影成人av| 亚洲av综合色区一区| 日韩制服骚丝袜av| 国产主播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 香蕉丝袜av| 欧美精品亚洲一区二区| 美女主播在线视频| 欧美av亚洲av综合av国产av| 久久午夜综合久久蜜桃| 90打野战视频偷拍视频| 亚洲一区中文字幕在线| 制服诱惑二区| 免费黄频网站在线观看国产| av天堂久久9| 欧美激情极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av不卡在线播放| 最新的欧美精品一区二区| 黄色 视频免费看| 国产97色在线日韩免费| 免费看不卡的av| 真人做人爱边吃奶动态| 51午夜福利影视在线观看| 少妇 在线观看| 精品熟女少妇八av免费久了| 国产日韩欧美在线精品| 91老司机精品| 国产精品av久久久久免费| 丝袜脚勾引网站| 日本色播在线视频| 波多野结衣av一区二区av| 伦理电影免费视频| 色94色欧美一区二区| 女性被躁到高潮视频| 久久精品亚洲av国产电影网| 国产日韩欧美亚洲二区| 久久ye,这里只有精品| 亚洲中文av在线| 五月天丁香电影| 国产精品成人在线| 在线观看人妻少妇| 国产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不卡| 国产高清不卡午夜福利| 精品少妇一区二区三区视频日本电影| 一区二区av电影网| 考比视频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高清在线视频| 天天躁夜夜躁狠狠久久av| 久久久久久人人人人人| 欧美日韩亚洲国产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中国美女看黄片| 亚洲专区中文字幕在线| 亚洲国产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国产三级黄色录像| 水蜜桃什么品种好| 日本一区二区免费在线视频| 午夜福利乱码中文字幕| 久久国产亚洲av麻豆专区| 天天操日日干夜夜撸| 蜜桃国产av成人99| 久久久久国产一级毛片高清牌| 人人妻人人爽人人添夜夜欢视频| 婷婷色综合www| 一区二区三区精品91| 亚洲国产精品国产精品| 国产高清videossex| 久久女婷五月综合色啪小说| 一级a爱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看| 十八禁高潮呻吟视频| 在线av久久热| 黄网站色视频无遮挡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香港三级国产av潘金莲 | 秋霞在线观看毛片| 久久人妻福利社区极品人妻图片 | 日韩,欧美,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制服人妻中文乱码| 亚洲男人天堂网一区| 国产一区二区 视频在线|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毛片微露脸 | 韩国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av一本久久久久| 男女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9色porny在线观看| 国产免费福利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欧美日韩在线播放| 一边亲一边摸免费视频| 人人妻人人爽人人添夜夜欢视频| av在线播放精品| 夫妻性生交免费视频一级片| 亚洲精品国产av成人精品|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樱花| av电影中文网址| 香蕉丝袜av| 色婷婷久久久亚洲欧美| 久久99一区二区三区| 手机成人av网站| 婷婷色麻豆天堂久久| 国产日韩欧美视频二区| 亚洲国产欧美一区二区综合| 一区二区三区乱码不卡18| 美女脱内裤让男人舔精品视频| 女人爽到高潮嗷嗷叫在线视频| 黄频高清免费视频| 亚洲精品国产av成人精品| 国产精品九九99|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网在线观看 | av福利片在线| 一边摸一边做爽爽视频免费| 天天躁夜夜躁狠狠久久av| 天堂俺去俺来也www色官网|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小说| 久久精品熟女亚洲av麻豆精品| 久久国产亚洲av麻豆专区| 免费看十八禁软件| 在线观看人妻少妇| 久久99热这里只频精品6学生| 亚洲av欧美aⅴ国产| 乱人伦中国视频|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不卡| 国产高清不卡午夜福利| 五月天丁香电影| 一区二区三区精品91| 午夜91福利影院| 欧美av亚洲av综合av国产av| 日韩av免费高清视频| 久久天堂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久久久久久久久免费视频了| 日韩熟女老妇一区二区性免费视频| 最近手机中文字幕大全| 又大又爽又粗| 久久人人97超碰香蕉20202| 啦啦啦在线观看免费高清www| a级片在线免费高清观看视频| 久久 成人 亚洲| 大话2 男鬼变身卡| 男人爽女人下面视频在线观看| 麻豆av在线久日| 久久久久久免费高清国产稀缺| 操出白浆在线播放| 亚洲成人免费av在线播放| av网站在线播放免费| 国产伦理片在线播放av一区| 国产成人免费无遮挡视频| 国产av精品麻豆| a 毛片基地| 如日韩欧美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韩国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2018国产大陆天天弄谢| 人人妻人人爽人人添夜夜欢视频| 王馨瑶露胸无遮挡在线观看| 香蕉丝袜av| 一边摸一边做爽爽视频免费| bbb黄色大片| 国产xxxxx性猛交| 久久久久久久久免费视频了| 午夜福利在线免费观看网站| a 毛片基地| 美女主播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