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利芳
三尺講臺育桃李,一支粉筆寫春秋。湯暉暉自踏上講臺,就一直擔任班主任工作,近三十載扎根鄉(xiāng)村教育一線,從沒動搖過自己對教育事業(yè)的初心。
1995 年,剛剛畢業(yè)的她被分配到衡陽縣渣江鎮(zhèn)中心小學任教。這所學校地處偏遠,乘坐每天僅一趟的固定班車到鎮(zhèn)上后,還要步行半個小時,才能到達學校。為了不耽誤上班,她每周提前一天返校,查資料、做筆記,周日的辦公室總會出現(xiàn)她埋頭工作的身影。盡管所在學校條件艱苦、交通閉塞,但她始終甘于清貧、知足常樂,以滿腔的熱情教書,憑一身正氣育人。一年下來,學校的領導、教師都紛紛為她豎起了大拇指,孩子們更是對她喜愛有加,親切地叫她“湯姐姐”。
她至今還記得剛上班接手的二年級,整個班40 多人,一百以內的加減法沒幾個算得準,寫的字仿佛一條條蟲子爬上了本子,有幾個學生甚至寫不全10個數(shù)字。
面對這種情況,她沒有氣餒,向同事請教方法,在書中尋找答案,課間找孩子們談心,假期有時間就去家訪。一天、一周、一個月、一年過去了,這個班發(fā)生了奇跡般的變化:孩子們的作業(yè)本工工整整,計算能力普遍提升,更值得一提的是,經(jīng)過她的不懈努力,這個班在期末考試中,語文、數(shù)學成績均在全學區(qū)名列前茅,一舉成為學校的“明星班級”,湯暉暉也成為大家心目中的“明星老師”。
2015 年,是她最艱難的一年。在衡陽縣樟木鄉(xiāng)中心小學任教數(shù)學并擔任班主任,還兼任學校的少先隊輔導員和教研組長,每天都有一大堆工作等著她。一天,湯暉暉的女兒騎自行車摔斷了腿,脛腓骨錯位性骨折。出院后好幾個月行動不便,需要貼身照顧。面對困難,她沒有退縮,像一臺加滿油的機器,不知疲倦地高速運轉:提前到學校備課,按時上課并安排好各項事務,下午趕回家照顧女兒,幾個月來兩點一線,風雨無阻……白發(fā)悄悄爬上了她的鬢角,滄桑漸漸浮于她的面龐,但湯暉暉從未因為家庭讓孩子們落下一節(jié)課。
有人問她:“這么辛苦,值嗎?”也有人暗地里笑她傻,她總是一笑了之,因為她知道:自己從心里深深愛著這份職業(yè),這份熱愛是任何困難都無法動搖的。
扎根鄉(xiāng)村守初心,循夢前行擔使命。湯暉暉始終牢記教書育人的職責,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燃燒自己的青春年華,在奉獻與守望中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