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克錫
【寫法點津】
平時,在老師評講作文時或者在作文批語中,我們常常聽到或見到“欲揚先抑”“抑揚有致”等說法。那么,什么是“抑揚”呢?抑,就是“按下,收束”的意思;揚,是“振發(fā),放開”的意思?!耙謸P”是指在作文表達過程中,對所寫的人和事物進行褒貶或渲染,使所寫的人和事物的某些方面前后形成反差,從而掀起波瀾,收到強烈的藝術效果。抑揚的寫法通常是:本想正說,卻從反說開始;或者本想反說,卻從正說開始。這樣,以抑顯揚,就揚得更高;以揚墊抑,就抑得更深,從而達到突出重點的目的。同時,文章也形成跌宕曲折、搖曳多姿、波瀾起伏之勢,大大增強藝術效果。
抑揚法最常見的有欲揚先抑、欲抑先揚。此外還有未揚先抑、揚中有抑、抑中有揚、明揚實抑等幾種。對于剛學寫作的我們來說,可以先學習最常見的兩種。
一、欲揚先抑
欲揚先抑,也就是想褒揚某個人物或事物,卻不從褒揚處落筆,而是先按下,從相反的貶抑處落筆。運用這種方法,能使情節(jié)多變,出現(xiàn)波瀾起伏的效果,造成鮮明對比,使讀者在閱讀過程中產(chǎn)生恍然大悟的感覺,留下比較深刻的印象。
如一位同學寫《擺渡的老啞巴》,“我”先是看不起老啞巴,認為他長得非常丑,而且很“傻”,所以總不愿意接近他,甚至連坐船的時候也要坐到船尾去,以免看到老啞巴的樣子。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人,卻幫“我”撈回了掉進河中的拖鞋;也正是這樣一個平凡的人英勇地跳進了河里,救了一個兒童的命,而他自己卻終因體力不支而永遠安息在那條他辛苦了一輩子的河里。文章是要歌頌擺渡的老啞巴,但作者先運用“抑”的手法,寫自己看不起老啞巴,而后用“揚”的筆調,詳寫老啞巴撈鞋、救人兩件事,兩相對比,形成極大的反差,老啞巴的崇高品質因此更令人敬佩。
一般來說,在作文中采用欲揚先抑的寫作手法時,先是表達對所寫人的不滿之情,然后在一兩件小事中突然轉變看法,流露作者充沛的情感,從而引起讀者的共鳴。
二、欲抑先揚
欲抑先揚,也就是本來要批評、貶斥某一個人或者事物的不良之處,但不是一開始就直接指責,而是以贊美頌揚的口氣,先說其“好處”。在讀者心存疑惑的時候,作者再由所謂“好處”轉而揭示其壞處,由“贊美”轉為指責,給人出乎意料或恍然大悟的感覺,從而更深刻地暴露其弱點或丑惡的一面。這種寫法所產(chǎn)生的效果就是:被抬得越高,摔下來就越痛!
比如有人在大會上向人們揭示吸煙的危害。他并不像一般人那樣,一開口就直接說吸煙的害處,而是理直氣壯地述說吸煙的三大好處:其一,吸煙的人可以不用拐杖;其二,吸煙的人不易失盜;其三,吸煙的人永遠年輕。這時聽眾會滿懷疑惑地議論:這不是在鼓勵人們吸煙嗎?他在讓聽眾充分發(fā)表觀點以后,滑稽而不失幽默地解釋說,吸煙確實有三大好處:一是吸煙多了易引發(fā)咳嗽,進而引起駝背,身體變矮了可能就用不著拄拐棍了;二是吸煙者常??人?,當有小偷來犯時,聽到咳嗽聲,會以為主人醒了而退避三舍;三是吸煙會損害健康,影響壽命,如還年輕就去世了,豈不永遠年輕?聽了他的解釋,大家才恍然大悟:原來如此!這樣一來,吸煙的危害便深深地烙在聽眾的心里了,誰還不為吸煙者捏一把汗呢?又還有誰加入吸煙的行列呢?說吸煙的危害的文章很多,但很少有能收到這位演講者的說理效果的,這就是欲抑先揚所發(fā)揮的作用!
當然,對于“抑、揚”兩方面,不可等量齊觀,而應該有主有次,重點突出。哪兒是目的,哪兒是襯墊,各自比例和分量的把握,只能通過不斷的寫作實踐去細細地體會、揣摩。
【范文示例】
“熱心”的帶路人
趙楊明
那是好些年前的事了,但我到現(xiàn)在還記得。
那年暑假,我和媽媽一起來到廣州,到爸爸那里度假。我們和爸爸約好了車快到站時多聯(lián)系。
我們按爸爸的電話指點,下了火車轉公共汽車,可下了公共汽車連東南西北也分辨不出。媽媽連忙掏出手機和爸爸聯(lián)系,恰巧爸爸開會不能離開,便向媽媽描述路線(那時還沒有手機導航)。由于對地方不熟,媽媽聽路線也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最后爸爸干脆叫我們別動,等他散會后再來接我們。這時,旁邊有個中年婦女說:“我知道那地方,我可以領你們走?!蔽液蛬寢屨媸乔笾坏茫B聲道謝。
走了十多分鐘,我說要上廁所。那帶路的人領著我們七彎八拐東找西尋,終于找到了廁所。那天驕陽似火,我走得頭昏眼花喉嚨冒煙。我說:“媽,我渴死了!”“來,我有礦泉水?!蹦?/p>
人從小挎包里掏出半瓶水,我不管三七二十一,咕咚咕咚一口氣喝完。嗨,大城市里的人到底比鄉(xiāng)下人好,待人熱情!
約莫過了半個小時,我們終于到了爸爸單位。爸爸正準備去接我們呢,一見我們,喜出望外,連忙把我們連同帶路人迎進屋。媽媽向爸爸介紹了帶路人,并贊揚了她。爸爸也感謝她:“多虧你熱心!”但當爸爸聽說我們下車后走了半小時才找到時,感到奇怪:“只要十分鐘不到呀,你們怎么走的?”
爸爸從冰柜里拿出冰激凌、冷飲等表達對帶路的人的謝意。不料她說:“這點意思?”這分明是嫌少。爸爸說:“您要多少?”對方伸出一只手。爸爸問:“五元?”她搖搖頭。我們明白了,她要價五十元!媽媽氣極了,于是和她爭了起來??伤齾s說她走了半個多鐘頭,領著我上廁所,還供應礦泉水,還有……拾垃圾也要這價呀。說著,她露出猙獰狡詐的面目。無奈,爸爸給了二十元才將她打發(fā)走。
看著她遠去的背影,我一陣惡心,幾乎要把喝進去的水全嘔出來!
點評:文章本來要揭露帶路人奸詐的丑惡嘴臉,但前半部分并沒道出帶路人是什么角色,而是極力描寫帶路人的熱情、主動,使“我”、媽媽甚至爸爸深受感動。后文帶路的人剝去了偽裝,讓人真切地看到這一切都出自她的私心—為了撈錢,而且這種賺錢的手段已近乎敲詐勒索了!當我們將前文的熱情主動(先揚)與后文的丑惡骯臟(后抑)進行對比時,那種憤怒便與小作者的情感產(chǎn)生了共鳴—“看著她遠去的背影,我一陣惡心,幾乎要把喝進去的水全嘔出來”。這就是欲抑先揚所發(fā)揮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