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義】
信誓:誠懇的承諾。表明誓言誠懇可信。
【辨析】
“誓”字經(jīng)常被寫錯,“誓”由“折”和“言”組成,《說文解字》將其解釋為“以言約束也”,因此是言字底。
【起源與演變】
“信”從人從言,《說文解字》把“信”說解為“誠也”。人說話應(yīng)該誠實,“言”的本義是誠實?!暗┑北玖x是天天,如《莊子·外物》中有“投竿東海,旦旦而釣”。由“天天” 引申為誠懇的樣子,如信誓旦旦。后來也將盟誓稱為“旦旦”,如清代蒲松齡《聊齋志異·薛慰娘》中有“君欲老夫旦旦耶”,意思是說,你想讓老夫我立下誓約嗎?
【例句】
對于那些經(jīng)常信誓旦旦,發(fā)誓許愿的人,反而應(yīng)該提高警惕。
【字里字外】
“信誓旦旦”出自《詩經(jīng)·衛(wèi)風(fēng)·氓》“總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詩經(jīng)·衛(wèi)風(fēng)·氓》是一首棄婦自訴婚姻悲劇的長詩。
在古代,有一位美麗溫柔的女子,她滿懷對婚姻的期待,嫁作人婦。“自我徂爾,三歲食貧”,自從她嫁給丈夫之后,就一直過著貧苦的生活。但是她心甘情愿,勤勞付出?!叭龤q為婦,靡室勞矣;夙興夜寐,靡有朝矣”,早起晚睡,操持家務(wù)。
但是,“桑之落矣,其黃而隕”,時間飛逝,沒幾年,女子的容顏就和桑葉一般日趨衰敗,人老珠黃。她的丈夫變了心。女子想起當(dāng)初婚前的誓言,說道:“總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碑?dāng)時我們兩小無猜,在一起多么快樂。你發(fā)誓說要和我白頭到老,如今卻變心。既然已經(jīng)這樣,這場婚姻就算了吧。
后人用“信誓旦旦”指誓言說得極其誠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