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細菌耐藥監(jiān)測網(wǎng)
風濕免疫科涉及眾多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診治,患者發(fā)病周期長且病情進展緩慢,患病后免疫系統(tǒng)發(fā)生紊亂,臨床在對患者的救治過程中涉及糖皮質(zhì)激素及免疫抑制劑的使用,使其機體免疫功能受到抑制,極易導致感染性疾病的發(fā)生,從而引起累及多系統(tǒng)、多臟器的感染,甚至引發(fā)膿毒癥等全身性感染,嚴重影響患者預后與生命安全。監(jiān)測風濕免疫科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藥性,可為臨床抗感染經(jīng)驗治療提供依據(jù),從而提高感染患者生存率。本研究分析全國細菌耐藥監(jiān)測網(wǎng)(China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Surveillance System,CARSS)成員單位2021年風濕免疫科來源的病原菌分布和對常見抗菌藥物的耐藥情況。
1.1 菌株來源 收集2020年10月—2021年9月CARSS成員單位風濕免疫科臨床分離株,剔除同一患者分離的重復菌株。
1.2 細菌鑒定 采用質(zhì)譜鑒定系統(tǒng)、自動化鑒定系統(tǒng)、API系統(tǒng)等,將細菌鑒定到種或?qū)佟?/p>
1.3 藥敏試驗 采用紙片擴散法、最低抑菌濃度(MIC)法或E-test法,按照2021年美國臨床實驗室標準化協(xié)會(CLSI)標準和《全國細菌耐藥監(jiān)測網(wǎng)技術(shù)方案》進行藥敏試驗操作及結(jié)果判讀[1-2],藥敏試驗質(zhì)控菌株為大腸埃希菌ATCC 25922、銅綠假單胞菌ATCC 27853、流感嗜血桿菌ATCC 49247、金黃色葡萄球菌ATCC 25923、糞腸球菌ATCC 29212和肺炎鏈球菌ATCC 49619。
1.4 數(shù)據(jù)分析 應用WHOENT 5.6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菌株數(shù)量不足30株,不進行藥敏結(jié)果分析。藥敏結(jié)果采用耐藥(R)、中介(I)和敏感(S)表示,但文中未列出I結(jié)果。
2.1 菌種分布 2021年CARSS成員單位風濕免疫科患者分離菌株28 863株,其中革蘭陰性菌占72.0%,革蘭陽性菌占28.0%。居前5位的菌種分別為大腸埃希菌(34.0%)、肺炎克雷伯菌(11.2%)、金黃色葡萄球菌(10.4%)、銅綠假單胞菌(6.2%)、糞腸球菌(3.0%),見表1。標本來源主要為尿(46.8%)、痰(26.3%)、血(8.3%)、膿液(4.3%),見表2。
表1 2021年CARSS風濕免疫科患者分離的主要細菌構(gòu)成情況
表2 2021年CARSS風濕免疫科細菌標本來源構(gòu)成情況
2.2 革蘭陽性菌對抗菌藥物的藥敏情況
2.2.1 葡萄球菌 葡萄球菌屬細菌中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檢出率為22.8%,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MRCNS)的檢出率為67.2%。MRCNS對利奈唑胺耐藥率為0.1%,未見對萬古霉素和替考拉寧耐藥的葡萄球菌。見表3。
表3 2021年CARSS風濕免疫科葡萄球菌屬對抗菌藥物的藥敏試驗結(jié)果
2.2.2 腸球菌屬 腸球菌屬細菌共計1 800株,其中糞腸球菌和屎腸球菌分別占48.1%(866株)、46.6%(838株),糞腸球菌對多數(shù)抗菌藥物的耐藥率均低于屎腸球菌,但對高濃度慶大霉素及利奈唑胺的耐藥率高于屎腸球菌。耐萬古霉素屎腸球菌和糞腸球菌檢出率分別為1.3%、0.2%,耐利奈唑胺的屎腸球菌和糞腸球菌檢出率分別為0.4%、4.0%;糞腸球菌對替考拉寧均敏感,屎腸球菌對替考拉寧耐藥率為2.7%。見表4。
表4 2021年CARSS風濕免疫科糞腸球菌和屎腸球菌對抗菌藥物的藥敏試驗結(jié)果
2.2.3 鏈球菌屬 全國成員單位風濕免疫科未從腦脊液標本中分離出肺炎鏈球菌,非腦脊液標本分離的596株肺炎鏈球菌中,耐青霉素肺炎鏈球菌(PRSP)檢出率為2.8%。草綠色鏈球菌對青霉素的耐藥率為4.7%,β溶血鏈球菌對青霉素的耐藥率為0.8%。所有鏈球菌屬細菌均未發(fā)現(xiàn)對萬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藥的菌株。見表5。
表5 2021年CARSS風濕免疫科鏈球菌屬細菌對抗菌藥物的藥敏試驗結(jié)果
2.3 革蘭陰性菌對抗菌藥物的藥敏情況
2.3.2 非發(fā)酵革蘭陰性桿菌 銅綠假單胞菌對亞胺培南和美羅培南的耐藥率分別為9.6%、7.1%,對頭孢他啶/阿維巴坦耐藥率為4.5%(1/22);鮑曼不動桿菌對亞胺培南和美羅培南的耐藥率分別為20.2%、25.4%,但未進行頭孢他啶/阿維巴坦的藥敏試驗。嗜麥芽窄食單胞菌與洋蔥伯克霍爾德菌對米諾環(huán)素耐藥率均≤2%。見表7。
表7 2021年CARSS風濕免疫科非發(fā)酵革蘭陰性桿菌對抗菌藥物的藥敏試驗結(jié)果
2.3.3 其他革蘭陰性桿菌 679株流感嗜血桿菌對氨芐西林的耐藥率為69.4%,對頭孢曲松、頭孢噻肟、亞胺培南、美羅培南、左氧氟沙星以及氯霉素均高度敏感,耐藥率<6%。見表8。
表8 2021年CARSS風濕免疫科流感嗜血桿菌對抗菌藥物的藥敏試驗結(jié)果
本次監(jiān)測結(jié)果顯示,2021年CARSS風濕免疫科來源細菌共28 863株,其中革蘭陰性菌(72.0%)和革蘭陽性菌(28.0%)所占比率與2020年CARSS結(jié)果[3]類似。風濕免疫科分離細菌居前5位的分別為大腸埃希菌(34.0%)、肺炎克雷伯菌(11.2%)、金黃色葡萄球菌(10.4%)、銅綠假單胞菌(6.2%)、糞腸球菌(3.0%),與全國細菌耐藥監(jiān)測結(jié)果[3]相比,風濕免疫科前4位菌種排名與全國住院與門診菌種分離排名一致,而糞腸球菌占比高于全國水平,可能與該科室尿標本占比較高有關(guān);流感嗜血桿菌在革蘭陰性菌中檢出率排名第5。與CARSS結(jié)果[3]中患者標本來源主要不同的是風濕免疫科尿標本(46.8%)居第1位,而全國痰標本排名第1,占40%以上;風濕免疫科痰標本(26.3%)排名第2位,而全國尿標本排名第2,占17.8%;血液(8.3%)與膿液(4.3%)標本排名與全國一致。2021年風濕免疫科患者標本來源主要為尿,分離細菌居首位的是大腸埃希菌,與2014—2019年CARSS尿標本分離居首位的細菌一致[4]。
革蘭陽性菌細菌耐藥方面,風濕免疫科金黃色葡萄球菌中MRSA檢出率為22.8%,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中MRCNS檢出率為67.2%,低于2020年全國平均水平[3]。近年來全國MRSA及MRCNS檢出率呈現(xiàn)下降趨勢,MRSA檢出率由2014年的36.0% 緩慢降至2020年29.4%;MRCNS檢出率也由2014年的79.8% 緩慢下降至2020年的74.7%[3,5]。本研究中風濕免疫科MRCNS對利奈唑胺耐藥率為0.1%,低于2020年全國水平[3]。我國從2019年開始出現(xiàn)利奈唑胺耐藥的MRCNS,臨床各個科室對此應高度重視[4]。本次監(jiān)測中雖然風濕免疫科耐萬古霉素的糞球菌和屎球菌的檢出率<1.5%,但二者檢出率高于2020年全國平均值[3],且糞腸球菌對利奈唑胺耐藥率高達4.0%,而2020年全國糞腸球菌對利奈唑胺耐藥率的平均水平為1.8%[3]。糞腸球菌對氨芐西林耐藥率較低,但屎腸球菌對氨芐西林耐藥率已達93.7%。新入院患者耐萬古霉素腸球菌屬細菌(VRE)攜帶率為3.8%,住院患者VRE攜帶率可達32%[6],風濕免疫科患者存在免疫功能低下,臨床侵入性治療以及泌尿道留置導尿管等風險因素,可能是導致風濕免疫科VRE檢出率較高的原因。肺炎鏈球菌作為呼吸道主要致病菌之一,風濕免疫科非腦脊液標本中PRSP檢出率為2.8%,高于2020年全國0.9%的水平[3]。596株肺炎鏈球菌對莫西沙星敏感性良好,對第三代頭孢菌素耐藥率<10%。肺炎鏈球菌主要感染人群為兒童及老年人群,但老年人群分離的肺炎鏈球菌耐藥性高于兒童,通常此兩類人群免疫力較低,容易導致嚴重的肺部感染,風濕免疫科應重視對此兩類人群肺部感染的管理[7-8]。β溶血鏈球菌對青霉素的耐藥率為0.8%,所有鏈球菌屬細菌中均未出現(xiàn)對萬古霉素及利奈唑胺耐藥的菌株。
革蘭陰性菌細菌耐藥數(shù)據(jù)中,風濕免疫科患者分離的大腸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奇異變形桿菌、陰溝腸桿菌、弗勞地檸檬酸桿菌及黏質(zhì)沙雷菌對第三代頭孢菌素耐藥率均低于全國水平[3]。對碳青霉烯類抗生素的敏感性,陰溝腸桿菌對美羅培南的耐藥率(5.5%)高于2020年全國水平(5.2%)[3]。腸桿菌目細菌對第三代頭孢菌素(頭孢噻肟或頭孢曲松)耐藥的主要機制為產(chǎn)超廣譜β-內(nèi)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 β-lactamase,ESBLs),雖然除奇異變形桿菌之外,近年來腸桿菌目細菌產(chǎn)ESBLs檢出率呈現(xiàn)緩慢下降趨勢,但對產(chǎn)ESBLs細菌感染患者的治療無疑會增加耐碳青霉烯類腸桿菌目(CRE)產(chǎn)生的風險[9]。耐碳青霉烯類革蘭陰性桿菌感染是臨床最為關(guān)注的問題,使臨床抗感染治療面臨重大挑戰(zhàn)。風濕免疫科CRE中最應關(guān)注耐碳青霉烯類肺炎克雷伯菌(CRKP),目前全國CRKP的檢出率處于上升的趨勢,特別是在老年患者中,更應受到臨床重點關(guān)注[10]。銅綠假單胞菌對相關(guān)抗菌藥物的耐藥率均低于2020年全國水平[3],對亞胺培南和美羅培南的耐藥率分別為9.6%、7.1%。鮑曼不動桿菌對亞胺培南和美羅培南的耐藥率分別為20.2%、25.4%,且對其他大多數(shù)抗菌藥物的耐藥率<30%,各項抗菌藥物耐藥率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3]。
綜上所述,2021我國風濕免疫科患者臨床分離菌主要來自尿標本,病原菌中革蘭陽性菌腸球菌的耐藥性值得臨床關(guān)注。風濕免疫科作為特殊的臨床科室,應加強細菌耐藥性監(jiān)測,嚴格遵守醫(yī)院感染預防控制的各項措施,以遏制多重耐藥菌的流行播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