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大慶(宿遷市宿豫區(qū)實驗高級中學/江蘇省宿遷市)
高中語文知識點繁雜,主要體現(xiàn)在內容的豐富性和知識的拓展性。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文化源遠流長,而語文就是當代的歷史寶庫,學好語文不僅僅是完成學習任務,更是對歷史文明的傳承與致敬。有鑒于此,作為語文知識的傳道解惑者,教師首先要提升專業(yè)素質、開動腦筋、發(fā)散思維,主動探索教學的新思路、新模式,構建多元化、多樣化的教學體系,以新《課標》政策為核心,營造出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改善以往單一的、片面的教學方法,提升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進而讓其逐漸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好習慣。
了解語文教學多元化的內涵和價值,對分析多元化教學的實際作用和工作效果意義重大,其中內涵指的是多元化自身的定義,價值則主要體現(xiàn)在功能方面,具體如下:
教學多元化是全新的教育理念,是指在教學系統(tǒng)中由單一性結構向多樣性結構的過渡、轉變。從適配性來說,多元化廣泛存在于教育理念之中,如教學策略多元化、教學管理多元化,學習方法多元化等等,其都是當代語文教學求變、求新、求精的一種象征。在具體教學中,單一的、片面的教學體系不再適用,多樣的、新穎的、變通的教學理念已成為主流。誠然,任何一種教學方法都曾起到積極作用,但是運用多元化思維,更容易促使學生積極思考、主動學習,有了興趣便有了提升的空間,如此才能幫助學生了解語文、熱愛語文,掌握語文的實際應用技巧。
多元化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打破了長期以來禁錮教學思維的精神枷鎖,使教師和學生均能清晰意識到傳統(tǒng)教學理念存在的種種弊病,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通過多種渠道設立不同的教學情景,使學生身在其中從而產(chǎn)生深切體會。長此以往,師生之間消除了可能存在的隔閡,彼此加強了互動與交流。其實,很多教師擔心的不是學習效果好不好,也并非分數(shù)能不能上去,真正擔心的是自己與學生近在咫尺卻無法洞悉他們內心的真實想法。師生欠缺溝通、沒有反饋是在教學中,特別是語文課堂上容易存在的問題。多元化理念的運用即可有效解決上述問題,因為它強調的是理論與實際的結合。反映到教學中,首先在教學設計方面多元化理念注重人性化因素,讓教師能夠設身處地從學生角度分析設計安排,立足于本班學情選用最為合理的教學方法,并在此基礎上對目前的教學模式進行更新、鞏固、補充。其次,多元化教學經(jīng)過運用、延伸,也為學生學習模式的多元化提供了建設條件,讓學生不再受限于課本、課堂。對學生來說,課外讀物、人際交往、親近自然都是學習知識的好方法、好途徑,同時知識應該運用于生活、服務于生活,在語文教學中應積極改良教學方法,由此提升學生的應用能力,增強他們的信心。
在新《課標》政策不斷推進落實的過程中,語文教學也在謀求革新與調整,但就目前來看,語文課堂教學仍然存在著一些不足,導致教學質量與實際要求存在差距。語文教學的問題具體如下:
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最為典型的例子就是教學的單一性。即便素質教育理念已經(jīng)推行多年,但是目前我國高中語文教學仍然存在著傳統(tǒng)教育的影子。比如在課堂上,教師滔滔不絕地講解課文,講到關鍵之處便有所停頓,學生此時馬上從聽課轉換為記錄要點,有些同學生怕記錯一句話、漏記一個字,經(jīng)常就一種問題反復提問,筆記本上密密麻麻了記錄了一堆知識點。這種教與學之間的關系逐漸形成了一個固定模式,幾乎每節(jié)課都會按照如此程序進行。教師的主動性太強,授課占據(jù)了大部分時間,導致學生的學習地位被嚴重削弱,留給自主思考的時間很少。長此以往,學生的學習興趣逐漸被消磨淡化,更難以掌握合理的學習方法,如此學生不會學習也不愛學習,又何談思維方面的發(fā)展與提升呢?今天的教育應該與新時代精神相符,培養(yǎng)人才要注重多面性、復合性。思維上的欠缺一是體現(xiàn)在對事物思考的不切實際;二是對人際交往、日常溝通等方面的影響。這些表現(xiàn)在學生時期可能不會太過明顯,然而一旦走出校園、步入社會,這些曾經(jīng)不被重視的缺陷就容易引發(fā)更為嚴重的問題。
如果教師的教學方法比較守舊,可能會對學生造成難以想象的深遠影響。以生為本的理念早已滲透多年,但部分教師仍未踐行、實施,反倒加重了授課篇幅。長此以往,學生將缺乏自主學習意識,其性格特點、個性需求也會被忽視,而這就容易造成心理上的不自信,甚至會使其產(chǎn)生更加消極的情緒。而隨著學生年齡的成長,這種負面影響愈加嚴重。同時,有效的師生交流應該是互相提問、彼此作答,而這種教師主導、學生服從的氛圍顯然并不滿足這一要求,即沒有一個好的課堂環(huán)境,語文教學同樣不會起到實質效果。另外,有些學生沒有學習上的主見,存在著跟風、盲從心理,一旦沒有教師帶領、沒有同學幫助,自己就不會學習了,面對密密麻麻的記錄本,自己也不知道哪個是重要知識點,哪個僅僅需要稍微理解,無形中還給自己增添了作業(yè)負擔。
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勢必會遇到各種阻力與阻礙。就目前來看,基于各種客觀因素層層堆積,應試教育仍然是主要體系,高考也是當下最為正確、合理的人才選拔制度。但在如此背景下,所有與教學相關的政策、措施全都指向一個目標,即高考分數(shù)?;谖覈鴩椋呖纪ǔ1恍稳轂椤扒к娙f馬過獨木橋”,正是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導致許多教師都只有一個想法,那就是幫助學生考高分,即只有分數(shù)能決定他們的命運。雖然目的是好的,但其產(chǎn)生的負面效果也十分令人擔憂,有些學生不堪學習重負、身心疲憊,有些學生因為分數(shù)低而在班里“低人一等”,還有很多學生披星戴月一整年,最后名落孫山、心灰意冷......好的學生不應該僅僅是成績好,品學兼優(yōu)、身心健康才應該是最終的標準。
隨著新《課標》的大力推進和實施,語文教學改革勢在必行。多元化教學的要領是恢復學生的主體地位,始終圍繞學生的個性需求制定教學方案,在某種程度上減少授課時間,輔以教師對課堂節(jié)奏的引導、控制,由此來完成教學。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通過提出問題來促進學生思考,使其掌握舉一反三的能力,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情景,呈現(xiàn)生動的教學畫面,增強學生的切身感受,還可以使用多媒體技術增強視聽體驗,烘托作品氣息,幫助學生強化理解??傊?,多元化教學形式不一、功能齊全,是語文教學工作順利開展的有效助力,具體表現(xiàn)在以下內容:
在多元化教學課堂中,學生的主體地位提升,課堂時間更多,教師從過去的“一言堂”管理轉變?yōu)橐龑浇逃摺H欢?,師生均要正確理解多元化教學的含義,時間多不意味著可以隨意學習,更應該把握住每一分、每一秒實現(xiàn)高效學習。有鑒于此,教師應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讓學生學會從自己的角度出發(fā)去尋找答案,而后再回到課堂中與教師進行互動,逐漸提升自主學習能力。
比如教學《鴻門宴》時,項羽、劉邦等人分賓主落座,教師就可以此為切入點向學生發(fā)問:眾人座次為何如此安排?這體現(xiàn)了什么?由于在課前教師已經(jīng)進行了相關鋪墊,因此學生在課堂上完全有能力回答。通過學習交流,大家明白了古代座次安排是有道理的,是“長幼尊卑”的一種表現(xiàn)。再如學習“六國論”這節(jié)課時,讓學生帶著問題開展自學:國家強盛的根本在于什么?小組討論后提交答案,而教師最后給出總結:一個國家的強盛在于萬眾一心、精誠團結,如果六國能夠不計前嫌開展合作,而不是一味向秦國諂媚獻禮,歷史將很有可能改寫。通過這樣的教學,讓學生從自主思考中獲取答案,不僅能夠收獲學習的快樂,還可教會學生為人處世的道理。
語文教材中有不少散文和小說,有的辭藻華麗、美不勝收,有的內容豐富且貼近生活,但這些作品都有一個共性,那就是都做到了對情感的訴說與呈現(xiàn)。教師應擅于挖掘出這些信息,對其進行拓展、延伸,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進而引導他們思考人生、回顧過去。
比如教學《背影》時,朱自清先生對父親的感情深厚,令大家動容。對此,教師可安排一次活動,讓學生上臺演講即興發(fā)揮,講述一些自己與父親經(jīng)歷過的事情,可以是兒時的玩鬧,可以是父子的爭吵,也可以對自己的父親說一些心里話,讓大家暢所欲言地表達父子之間的情感。又如在教學《雷雨》時,教師可將截取好的網(wǎng)絡視頻在課堂中播放,話劇演員深厚的表演功底給學生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過這種方式讓學生直接感受作品的中心思想。
學生的知識應達到學以致用的水平,教師的教學工作同樣要靈活運用。如果只是課本上講什么教師就教什么,那么學生的知識結構必然是僵化的、單一的。因此在教學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作品呈現(xiàn)出來的內容,而后要求學生主動設問、反問,再由教師進行回答,學生再根據(jù)教師給出的答復深度理解作品信息。二者之間的角色互換,對師生而言都是一次新的嘗試、新的成長,不僅有利于整體教學水平的進步,在語文學科的課題研究、學術研討等領域內也起到了助推的作用。
如學習《竇娥冤》時,教師引導學生邊閱讀、邊思索,并形成問題向教師請教。有學生舉手發(fā)言:竇娥臨刑前為何會向天地立誓,而不是通過官府途徑解決呢?這表明當代學生具有法律意識,但是還尚未了解作品中的故事背景。教師以此為契機進行答復:張驢兒勾結官員暗中下絆造成冤案,竇娥不明事由哭訴無門只得“驚天動地”,內心的憤怒、無奈交織成結,最終只能以此種方式證明自己的清白。通過這種方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可以幫助他們繼續(xù)學習后續(xù)知識,而且對學生的思維啟發(fā)也大有裨益。
高中的課業(yè)任務繁重,各科知識點逐漸增多,難度也相對增加。面對時間的緊迫和學業(yè)的壓力,高三的學生更容易感到焦慮和困擾,但這種消極的情緒一旦蔓延開來不僅不利于個人學習,對整個班級的影響也是巨大的。多元化方法不僅針對教學,更應該運用到其他領域方面,比如運用不同的方式關注學生的身心健康問題。俗話講身體是革命的本錢,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tài)才能解決學生和家長的后顧之憂,從而幫助學生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來。
首先,在每次考試后,如果有些學生成績降低了也不要過分苛責,有些教師太過看重成績,特別是對那些平時學習優(yōu)異的學生,一旦考不好就會當著全班同學的面批評,但這樣會對學生的自尊心造成非常不利的影響,所以教師應該采用鼓勵、激勵的方式,讓學生卸去負擔,將易錯的類型統(tǒng)一整理,找時間進行針對教學。其次,學生在學習上大多各有所長,有些擅長文科,有些愛好數(shù)理化,而這其中也有差生、優(yōu)生之分,但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對學生必須一碗水端平,優(yōu)生考出好成績要表揚,差生有了進步更要向他們“豎起大拇指”。雖然高中生相比小學生或初中生要成熟不少,但是他們畢竟還是學校里的一分子,是主體學習者,既然今天的教育提倡尊重學生,那么這個“尊重”就不應該局限于成績之中,在生活方面也要加大投入,讓學生感受到被重視、被關注,只有這樣學生的自信心和積極性才能被調動起來,而這無論對教學工作、還是對學生學習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最后,教師應構建團結互助的學習氛圍。教師的精力和時間也是有限的,不可能對全體學生進行一對一教學,而且在身心疲憊的狀態(tài)下,更無法保證切實有效的教學指導,所以教師應發(fā)動生生之間的協(xié)作互動,前期實施“優(yōu)帶差”的教學對策,將班級的整體成績提高上來,在減少差生數(shù)量之后,教師可酌情處理,或是親自利用閑暇時間輔導教學,或是采用“多優(yōu)對一差”的方法,引導學生培養(yǎng)互助意識,進而提升學習成績。
綜上所述,多元化教學是一種全新的教學理念,它符合新《課標》“以生為本”的教育思想,從教學的單一性向多樣性逐漸轉變,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在具體教學過程中,還望教師不斷提升個人專業(yè)素質,開拓進取、深入鉆研,與其他教師共同深入探討多元化教學的可行性、有效性,進一步對學生的個性特征展開分析,充分發(fā)揮語文教學的育人、育才功能,并切實提高語文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