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 仲
鹿 毅/圖
一人置身書房,散淡安逸,隨手翻閱閑書,又看到了宋代才女朱淑真的《書窗即事》?!盎浯簾o語,春歸鳥自啼。多情是蜂蝶,飛過粉墻西”,短短的四句話,一幅妙趣橫生的水墨畫,讓人回味無窮。我不禁抬頭,凝神望向了書窗??上?,書窗沒有剪裁出美景,只有幾只飛鳥倏忽間掠過,帶著微風緩緩拂過窗欞。
歷史的風也曾吹過唐代武元衡的書窗,被他留在了《春日偶作》一詩中。那是一個晚春,離家在外的武元衡有些許惆悵、些許離愁,“飛花寂寂燕雙雙,南客衡門對楚江。惆悵管弦何處發(fā)”,道出了他的心緒,但是只要有書讀,就如沐浴春風,憂傷煩惱都會被帶走,所以武元衡用一句“春風吹到讀書窗”收束了詩篇。這句“春風吹到讀書窗”,清新雅致,深得后人喜愛。清代畫家沈蒼曾經(jīng)據(jù)此作畫,并在畫上題寫全詩。清代篆刻家周芬也刻有“春風吹到讀書窗”白文閑章一枚,印在紙上,極像鏤空的木窗。唐代李賀的書窗也曾涌動著盎然的春意,那生機勃勃的景色與書房渾然一體,書自然讀得舒心愜意,所以他提筆寫下了南園十三首中的“春水初生乳燕飛,黃蜂小尾撲花歸。窗含遠色通書幌,魚擁香鉤近石磯”。
歷代文人筆下的書窗,多是自賞,而唐代戎昱的《霽雪· 韓舍人書窗殘雪》則是例外?!帮L卷寒云暮雪晴,江煙洗盡柳條輕。檐前數(shù)片無人掃,又得書窗一夜明?!贝嗽姴粌H畫面感很強,還有電影蒙太奇效果,從全景到近景渲染了環(huán)境的清幽,贊嘆韓舍人又能度過映雪讀書的一夜。韓舍人是誰?有人推測是唐代政治家、畫家,曾任太子通事舍人的韓滉,這自然是一位愛讀書的人。其實韓舍人是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又得書窗一夜明”映照著讀書人,明媚千年。
文人墨客熠熠生輝的詩意書寫,不僅讓書窗浸染了“鳥吟檐間樹,花落窗下書”的清幽淡然,也讓我們得以眺望那些“五經(jīng)勤向窗前讀”的身影?!皫组w積群書,時來北窗閱”,有唐代韋應物在炎炎夏日端坐書房的身影。“檐間點滴新春雨,窗下青熒半夜燈”,有宋代陸游在正月初一讀書到半夜的身影?!伴e坐小窗讀周易,不知春去幾多時”,有宋代葉采忘我讀《周易》的身影。相比之下,宋代王禹偁讀書的身影還透著局促清苦,他在《清明》中寫道:“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昨夜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睍?,在清明節(jié)的拂曉就被燈火點亮,開啟了王禹偁讀書的新一天。即使在踏青時節(jié),他也沒有外出,像山野僧人般清心寡欲,專心讀書。
在燦若星斗的文字里,書窗還是文人超然物外的情感寄托。宋代韓淲詩云:“詩案自應留筆硯,書窗誰不對梅瓶。”這書窗,透出了讀書人的清閑風雅。魯迅在小說《懷舊》的開篇寫道:“吾家門外有青桐一株,高可三十尺,每歲實如繁星,兒童擲石落桐子,往往飛入書窗中,時或正擊吾案,一石入,吾師禿先生輒走出斥之。”這書窗,讓魯迅的童年趣意盎然,怎么能不懷舊?明代陳繼儒的書窗,更是被人津津樂道。那扇書窗,讓他看到了自然風物的變遷,參透了紛繁復雜的世事。所以他將傳世之作取名《小窗幽記》,希望這部書能夠像他的書窗一樣,帶給讀者一份人間清醒。
“萬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曉送流年?!睍白屪x書的日子有了萬千變化的風情意趣,文人不吝筆墨的抒寫,說到底,彰顯的是一份對待讀書的態(tài)度和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