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良強
泉州市第一醫(yī)院 (福建泉州 362300)
乳腺癌是一種發(fā)病率較高的惡性腫瘤,臨床常采用外科手術進行治療[1]。臨床醫(yī)師在術中需切除乳腺癌病灶及周圍組織,從而達到延緩或阻礙疾病進展的目的。外科手術中合理選擇切割工具可對乳腺癌患者治療有效性、安全性產(chǎn)生影響。電刀屬于外科手術中常用的切割及止血工具。隨著臨床外科醫(yī)療器械的不斷發(fā)展,超聲刀成為新的切割止血工具。且有研究表明,相較于電刀,超聲刀更具有臨床應用價值[2]?;诖耍狙芯窟x取2021 年12 月至2023 年1 月于我院行改良根治術的82 例乳腺癌患者為研究對象,進一步探討超聲刀應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術中的應用價值,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21 年12 月至2023 年1 月于我院行改良根治術的82 例乳腺癌患者為研究對象,以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試驗組與對照組,各41 例。試驗組年齡24~74 歲,平均(52.33±0.71)歲;腫瘤最大直徑3.10~5.07 cm,平均(3.99±0.81)cm;臨床分期[TNM 分期,其中T 指腫瘤(Tumor)、N 指淋巴結(Node)、M 指轉(zhuǎn)移(Metastasis)]:T1N0M027 例、T2N0M014 例;發(fā)病部位:左側(cè)20 例、右側(cè)21 例。對照組年齡26 ~73 歲、平均(52.29±0.76)歲;腫瘤最大直徑3.13~5.06 cm,平均(3.96±0.77)cm;臨床分期:T1N0M026 例、T2N0M015 例;發(fā)病部位:左側(cè)19 例、右側(cè)22 例。兩組性別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符合《赫爾辛基宣言》。
納入標準:術前病理檢查符合《中國女性乳腺癌篩查指南》[3]相關診斷標準;單側(cè)乳腺病灶;需接受外科手術治療,對本研究中涉及的超聲刀、電刀乳腺癌改良根治術耐受性良好;具有清醒意識;臨床病歷資料完整。排除標準:合并其他惡性腫瘤;復發(fā)性、轉(zhuǎn)移性乳腺癌;心、肝、腎等臟器功能不全;處于女性特殊生理時期(如圍產(chǎn)期、哺乳期、妊娠期等);合并精神系統(tǒng)疾?。缓喜⑷硐到y(tǒng)性疾?。ㄈ缑庖呦到y(tǒng)、血液系統(tǒng)等);年齡在18 周歲以下、75 周歲以上;臨床資料不全;雙側(cè)乳腺病灶;非自愿參與本研究。
1.2.1 儀器設備
(1)高頻電刀:德國愛爾博電子醫(yī)療儀器公司,型號為VIO 300S;(2)超聲刀:由美國強生公司提供的ULTRACISION HARMONIC SCALPEL GEN300 SYSTEM,主機型號GEN04,配置FUCOS 刀頭(工作面長度1.6 cm),參數(shù)包括輸入電壓100~240 V AC、頻率50/60 Hz、工作電流3 A、刀頭振動幅度50 ~100 μm、刀頭振動頻率55 500 Hz。
1.2.2 手術方法
兩組均由同一名具有高年資、高級職稱的臨床醫(yī)師完成乳腺癌改良根治術。
對照組術中應用高頻電刀實施切割止血操作:常規(guī)全身麻醉并予以Stewart 橫行、梭形切口,將皮瓣剝離后對部分皮下脂肪層予以有效保留;由胸大肌淺表將乳腺分離,對胸小肌做切除處理,腋下靜脈解剖后結扎胸肌穿支血管、較大血管(1 號絲線),將腋窩周圍淋巴組織、乳腺腫瘤組織徹底清除,注意有效保護對胸、肩胛下血管及胸背神經(jīng)。上述操作完成后行止血包扎。
試驗組術中應用超聲刀實施切割止血操作:麻醉方法、手術切口等均同對照組,將皮瓣分離后對腋窩進行解剖,腫瘤、淋巴組織等均利用超聲刀清除及凝扎,小功率鈍面鉗對血管分離切割,淋巴、小血管行大功率快速切割,術中結扎止血方法為波提法。
(1)手術指標:術中有效操作時間、術中出血量。(2)術后恢復指標:術后24 h 引流量、術后引流管留置時間、術后住院時間。(3)并發(fā)癥情況:兩組水腫、皮下積液、感染、出血、皮瓣壞死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
兩組均順利完成乳腺癌改良根治術。試驗組術中有效操作時間、出血量均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手術指標比較(±s)
表1 兩組手術指標比較(±s)
組別例數(shù) 術中有效操作時間(min)術中出血量(ml)試驗組41149.87±16.22 92.57±10.31對照組41168.39±17.84160.38±12.69 t 4.91865.556 P<0.001<0.001
試驗組術后24 h 引流量、術后引流管留置時間、術后住院時間均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術后恢復指標比較(±s)
表2 兩組術后恢復指標比較(±s)
術后引流管留置時間(d)組別 例數(shù)術后24 h引流量(ml)術后住院時間(d)試驗組 41 84.56±10.87 9.25±1.4611.23±2.54對照組 41 133.39±13.4513.37±1.9815.39±3.07 t 18.08010.724 6.685 P<0.001<0.001<0.001
試驗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比較[例(%)]
乳腺癌是一種嚴重威脅女性生活質(zhì)量與生命安全的惡性腫瘤。外科手術能夠有效阻礙或延緩乳腺癌進展,是目前臨床治療乳腺癌的主要方式之一[4]。隨著乳腺癌改良根治術的推廣普及,乳腺癌患者手術治療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得到了極大提高。隨著外科手術的不斷發(fā)展,眾多新型手術儀器、設備被應用于臨床。有研究認為,在乳腺癌改良根治術中應用不同手術器械可對手術及術后恢復情況等產(chǎn)生影響[5]。既往臨乳腺癌改良根治術中,高頻電刀是主要手術器械,其利用電極尖端高頻電壓、電流加熱機體局部組織達到切割、止血等目的[6]。高頻電刀雖能根據(jù)操作者實際需求靈活調(diào)節(jié)電流強度及切割效果,但電流通過機體將引發(fā)電凝擴展,會對周圍組織造成損傷;且使用過程中產(chǎn)生的煙霧及氣味可影響操作者術野、狀態(tài),不利于保障乳腺癌患者手術治療有效性及安全性[7]。超聲刀是近年來臨床手術治療領域推廣的新型切割、止血工具,其工作原理為將電能轉(zhuǎn)變?yōu)闄C械能,利用超聲頻率發(fā)生器使金屬頭產(chǎn)生機械振蕩并導致機體組織中的水分子氣化,從而達到切割、止血等效果[8]。有研究認為,超聲刀工作原理不同于電刀,應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術中可提高手術操作準確性及安全性[9]。
本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術中有效操作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24 h 引流量、術后引流管留置時間、術后住院時間、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均少于對照組。分析原因為,乳腺癌改良根治術中,超聲刀操作者能夠?qū)χ睆? mm 的血管、淋巴管實現(xiàn)安全有效的閉合操作,降低乳腺癌患者術后皮下積液發(fā)生風險,減少術后引流量及引流管留置時間[10];利用超聲刀的振蕩作用能夠促進周圍蛋白組織凝固,減少術中出血[11];超聲刀產(chǎn)生的能量向周圍組織擴散的距離一般控制在1.5 mm 以下,因此術后皮瓣壞死、感染等并發(fā)癥發(fā)生風險隨之下降[12];由于機體腋窩具有較為復雜的解剖結構,乳腺癌患者行腋窩淋巴清掃難度較大,利用超聲刀能夠有效避免電刀在清掃過程中產(chǎn)生的煙霧,為操作者提供清晰術野,可直觀觀察刀頭周圍組織結構,從而提高操作者手術操作精確性,有效減少手術時間及操作不當對周圍組織造成的損傷,有利于提高手術安全性[13];超聲刀在使用中可有效避免出現(xiàn)異味,對確保操作者身心狀態(tài)具有積極意義[14]。有研究認為,利用超聲刀對乳腺癌患者實施乳腺癌改良根治術治療可能對其遠期療效及預后也具有積極影響[15]。但本研究并未對兩組遠期療效及預后相關指標進行分析,因此還需今后實際工作中深入探討超聲刀的價值。
綜上所述,利用超聲刀對乳腺癌患者實施乳腺癌改良根治術治療效果顯著,有利于提高其手術及術后恢復指標,降低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