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博物館 韓曉雯
《三國演義》中有一個膾炙人口的故事,講的是三國時期的名將關羽在戰(zhàn)斗中手臂中了毒箭,四方尋訪名醫(yī)。一日,來了一個名叫華佗的醫(yī)者,他聽聞關羽中了毒箭,特來醫(yī)治。華佗看過關羽的箭傷后說:“君侯的手臂若再不治療,恐怕便要廢了!如果要根治,便得把君侯的手臂牢牢縛在柱上,然后我用刀把皮肉割開至見骨,刮去骨頭上的毒,再敷上藥,以線縫合,這才治得好,但恐君侯懼怕。”
關羽聽了,笑說自己不怕痛,更不用把手臂縛在柱上,并讓人先送上食物,說:“先生遠道而來,請先用酒菜!”接著,關羽伸出受傷的手臂,說:“現(xiàn)在就請動手,我照樣下棋、吃喝,請先生不要見怪!”華佗取出一把尖刀,氣定神閑地說:“我用刀把君侯骨頭上的毒給刮走,很快就好了!”華佗的手法嫻熟,不久,便把毒刮盡,敷上藥,并把傷口縫合。治療結束后,關羽大笑而起,謂眾將曰:“此臂伸舒如故,并無痛矣。先生真神醫(yī)也!”華佗曰:“某為醫(yī)一生,未嘗見此。君侯真天神也!”后人有詩曰:“治病須分內(nèi)外科,世間妙藝苦無多。神威罕及唯關將,圣手能醫(yī)說華佗?!?/p>
《三國演義》將這個故事寫得生動精彩,引人入勝,既夸獎了關羽的勇士氣概,又贊頌了華佗的醫(yī)術高明。不過,深究起來,華佗為關羽刮骨療毒其實只是一個演義故事。最早記載“刮骨療毒”的是《三國志》,其中并沒有說明為關羽治病的醫(yī)者是誰,同書《華佗傳》中也沒有記載華佗為關羽治過病。那么,為什么《三國演義》要把刮骨療毒的事記錄是華佗所為呢?
華佗,字元化,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是東漢末年著名的醫(yī)學家。他兼通內(nèi)、外、婦、兒、五官、針灸各科,而尤其擅長外科,被稱為“外科始祖”?!逗鬂h書·華佗傳》記載:“若疾發(fā)結于內(nèi),針藥所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既醉無所覺,因刳破腹背,抽割積聚。若在腸胃,則斷截湔洗,除去疾穢,既而縫合,傅以神膏,四五日創(chuàng)愈,一月之間皆平復?!庇纱丝梢姡A佗在外科手術方面造詣頗深,據(jù)說是世界上最早在全身麻醉下施行腹腔手術的醫(yī)者??上У氖?,麻沸散的配方,文獻并無記載,因此難以確知。
華佗既然發(fā)明了最早的麻醉劑“麻沸散”,自然不必讓患者經(jīng)受不麻醉就刮骨的痛楚。而羅貫中之所以將醫(yī)者寫成華佗,大概因為華佗是當時的名醫(yī)且擅長外科手術的緣故。作者運用了“名人效應”,再加上妙筆生花,把故事寫得栩栩如生,又有誰會質(zhì)疑“刮骨療毒”的真實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