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成員:段進,邵潤青,袁春橋,孫巖松,劉玉龍,王里漾,張克新,徐振興,衣元文,錢艷,焉峰銘,仇月霞,焦琦,巫義,安文,郭宜儀,等
項目面積:4432km2
設計時間:2018 -2020
Main Members: DUAN Jin, SHAO Runqing, YUAN Chunqiao, SUN Yansong, LIU Yulong, WANG Liyang,ZHANG Kexin, XU Zhenxing, YI Yuanwen, QIAN Yan, YAN Fengming,QIU Yuexia, JIAO Qi, WU Yi, AN Wen,GUO Yiyi, etc.
Project Area: 4432 km2
Design Period: 2018-2020
煙臺以仙境聞名全國:海滋奇景頻現(xiàn),海市蜃樓蜚聲中外。然而,如何將飄渺的仙境神韻落實在城市建設發(fā)展中,扭轉城市已經(jīng)出現(xiàn)的“去特色化”傾向,卻是一個難題。團隊通過在地性的仙境基因控制體系,放大煙臺的優(yōu)勢基因,將“虛”的仙境意境落入“實”的城市空間,科學構建具有鮮明煙臺地方特色的城市空間體系,并制定建設管控抓手(圖1)。
第一,通過剖析宏觀國土空間本底,提取“四百里仙境長卷”的仙境基因大格局,劃定城市南部山體生態(tài)保護屏障、嚴控北部涵養(yǎng)岸線圍填海項目、設立18 條分級管控的山海通廊,并提出“間隙式”組團建設框架。第二,解析煙蓬地區(qū)歷史變遷,提取“兩千載仙境海岸”的“人間、仙境”互動特點空間基因,提出擁抱大海形成城市中心、打造神秘海中仙島、貫通百里金沙大道、營造靈動的濱海天際線等一系列導控策略。第三,分析山海之間的城市腹地,提取“林中之城”的仙境人居特點空間基因,在景觀眺望、綠色開放空間、林蔭街道、風情山谷、建設高度方面制定優(yōu)化策略。第四,追溯地方文明“沖突—接納—互融”的發(fā)展脈絡,提取“多彩共生”的仙境風貌特點空間基因,制定“一區(qū)一基調(diào)”的風貌分區(qū)構架,進行主導色控制;對具有鮮明特征的風貌特質(zhì)區(qū),進行差異化培育與詳細引導;對標志性建筑,采取“一事一議”的方針,鼓勵發(fā)揮創(chuàng)意、增添城市名片(圖2、3)。
基于四大仙境基因的研究,形成了在地性的15 項空間管控抓手,并系統(tǒng)整合為一套煙臺自身特有的城市設計技術導則,保障仙境特色的落實、保護和傳承,項目由此獲得2019年度全國優(yōu)秀城鄉(xiāng)規(guī)劃設計一等獎。如今,18條山海通廊和海灣公共中心已成為國土空間規(guī)劃的重要參考,33 組視域條例與建筑風貌導則成為地方控規(guī)與城市設計編制的重要依據(jù),有效避免芝罘灣、夾河沿岸建設對城市特色風貌的破壞。隨著銜接總體城市設計的后續(xù)專項深化和總城市設計師制度的建立,煙臺市完善的城市設計制度全面建立(圖4-7)。□
2 總體形態(tài)格局
3 灣岬互眺導控圖
4 效果圖
5 現(xiàn)狀照片
7 現(xiàn)狀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