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浣瀾
短視頻是廣泛運用于互聯(lián)網的一種內容傳播形式,視頻長度以秒為單位,在傳播信息、引導輿論、發(fā)揮娛樂功能等方面都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據(jù)中國互聯(lián)網絡信息中心(CNNIC)第51 次《中國互聯(lián)網絡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數(shù)據(jù)顯示,截至2022 年12 月,我國網民規(guī)模達10.67 億,其中短視頻用戶規(guī)模達10.31 億,占網民整體的96.5%[1]。正如學者王曉紅所言,充當“日?;鄙罟ぞ叩木W絡視頻,已經變成了日常話語本身[2]。相較于傳統(tǒng)干枯死板的文字或圖片,當下流行的短視頻內容形式能貼合用戶碎片化、豎屏化的閱讀習慣,也更能引發(fā)裂變傳播效應[3]。
抖音是短視頻平臺中的佼佼者,它以豎屏為內容模式特征,以“記錄美好生活”為口號,吸引了大量年輕群體和中老年用戶。作為中央政法委的官方賬號,“中國長安網”穩(wěn)居政務抖音號總榜首位。截至2023 年4 月,“中國長安網”抖音號共發(fā)布了9577條視頻,粉絲數(shù)超3689萬,點贊量超過12億,30天內點贊增量超1471萬,其中不乏超過十萬和百萬點贊的短視頻。因此,“中國長安網”是在傳播法治新聞方面最為出色的抖音賬號之一,既具有典型性,又有一定的研究價值。
學者寧樹藩認為,新聞是經報道的新近事實的信息[4]。根據(jù)新聞“信息說”,法治新聞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下的形式在不斷更新和發(fā)展??紤]到時效性和平臺限流情況,本文選取了“中國長安網”抖音號在2023 年1 月至4 月發(fā)布的點贊量在7000以上的法治新聞相關短視頻作為研究樣本,共計102條,對這102條短視頻進行內容劃分可以得出“中國長安網”抖音號中與法治新聞相關的短視頻內容主要集中在新聞報道、普法宣傳、法治評論和執(zhí)法記錄四個類型。如圖1所示。
圖1 “中國長安網”抖音號2023年1月至4月點贊量超7000的法治新聞相關短視頻類型分布
根據(jù)圖1,樣本中法治新聞報道有56 條,占比約為54.9%;普法宣傳有14條,占比約為13.73%;法治評論有8 條,占比約為7.84%;執(zhí)法記錄有24 條,占比約為23.53%。它們的共性是在發(fā)布時會打上#安哥說法#和#安姐小課堂#的話題標簽,在視頻內容中會加入法律條款原文,依據(jù)法律法規(guī)進行普法??偟膩碚f,“中國長安網”抖音號發(fā)布的視頻類型多樣,在法治新聞傳播上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美國學者保羅·萊文森在《數(shù)字麥克盧漢》一書中提出了“補償性媒介”理論,他認為“人們選擇后一種媒介的原因是對之前某種媒介先天功能不足的一種補償?!盵5]與傳統(tǒng)媒體相比,短視頻運用在新聞傳播中具有表現(xiàn)力強、時長較短、碎片播放等特征[6],彌補了原有媒介的短處。這些特征不僅增強了法治新聞傳播的便利性和傳播效果,同時也為生產者降低了專業(yè)制作的門檻。
“中國長安網”抖音號中法治新聞的時長集中在10-20 秒,個別短視頻(如普法知識和法治評論)在1 分鐘左右。在標題上,常會使用網絡術語,包括當年流行語、網絡表情、網絡標點符號等,以富有“網感”的表達方式與受眾形成共通的意義空間。在內容上,多以情景劇改編、監(jiān)控視頻等為主,同時加以后期配音輔助還原整個事件,如《男子不甘心賭博輸10萬竟然跑到派出所干這事》,就是通過后期配音還原了報案時男子和警察的對話,不僅幽默風趣、富有新意,還把事件的來龍去脈講清楚了。而在《第一時間看抓捕毒販!現(xiàn)場繳獲毒品395.22 克》這一視頻中,直接使用了執(zhí)法記錄儀所記錄下的畫面,來展現(xiàn)緝毒警抓捕毒販的第一視角,十分具有代入感。另外,“中國長安網”抖音號還會以真人出鏡的形式打造人設進行普法,以自編自導的故事場景吸引用戶。如關于性侵話題的視頻,通過真人秀的形式呈現(xiàn)犯罪案例,取得了較好的警示意義。
短視頻傳播的主要特點是聲畫合一、生動形象、富有情感和趣味性,這些特點使得受眾可以快速了解作品內容,能夠在碎片化的時間里接受即刻的信息,得到即時報償?shù)臐M足感,并引起受眾的興趣來進行二次傳播[7]。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國長安網”抖音號上,每條視頻內容都會配發(fā)背景音樂,整個視頻的基調也多用視頻標題和背景音樂來奠定。法治新聞中的背景音樂多以憤怒、嚴肅、詼諧、舒緩為主,如《上海地鐵兩名乘客因座位擁擠互毆均被刑拘》搭配的是節(jié)奏相對急促的背景音樂,《深夜偷東西偏穿發(fā)光鞋想當“夜空中最亮的賊”?》搭配的是幽默風趣的背景音樂,《男子酒后扔廣告牌險砸中樓下小孩》《兩男子騙殘疾低保戶1.5 萬遭民警怒懟》則搭配節(jié)奏緩慢傷感的音樂,《一樣的肉體凡胎,這交警怎么敢的?!》搭配的是溫情舒緩的音樂。另外,蒙太奇拍攝方式也幫助人們了解當事人的情緒和當時的氣氛??偟膩碚f,恰當搭配適合畫面的音效,不僅能夠提升短視頻的傳播效果,還能夠深化受眾對視頻內容的認知。
當下,法治題材新聞作品在各大短視頻平臺和新媒體平臺上并不缺乏,但真正能夠被大眾廣泛傳播且耳熟能詳?shù)膮s并不多。究其原因,大部分作品存在內容同質化和單一的敘事方式的問題,很難激發(fā)觀眾的觀看興致。創(chuàng)作者應當明確,與傳統(tǒng)媒體“內容為王”的基因不同的是,新媒體是“以人為根基”的文化[8]。
在“中國長安網”抖音號發(fā)布的法治新聞短視頻中,常常會出現(xiàn)三類角色——政府官員、普通民眾、違法犯罪嫌疑人。視頻的敘事角度從執(zhí)法人員和犯罪嫌疑人的“對立”出發(fā),以現(xiàn)實生活中的實例為基礎,展現(xiàn)了政府部門為保護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真誠為民的工作內容。由于案例都來源于實際生活,貼近群眾,因此平民視角的敘事手法很容易被大眾理解、認可和接受??偟膩碚f,是國家和政府層面的宏觀敘事與個人的微觀敘事的結合,實現(xiàn)了專業(yè)媒體與普通用戶的聯(lián)動,激起大眾更普遍的情感共鳴,完成情感價值的傳播。同時,運用大眾喜聞樂見的方式“講故事”,也能激發(fā)觀眾的觀看意愿,滿足觀眾的媒介使用期待,使觀眾更有可能主動選擇觀看法治新聞短視頻,對主流價值觀的弘揚起到潤物細無聲的作用。
“意識形態(tài)的本質是為政治權力服務,政治話語在政治傳播中直接表達了這種為政治權力服務的意義?!盵9]新聞媒體是黨和人民的耳目喉舌,作為政治傳播的重要載體,媒體充分發(fā)揮議程設置功能來影響人們的認知。
“中國長安網”發(fā)布的短視頻具有引人入勝的情感效應,能夠快速影響人們的情緒。然而,其中一些短視頻的娛樂性強,導致公眾只關注到娛樂本身,而忽視了內容背后的意義。比如《“鬼火少年”對行人扔鞭炮還挑釁警方“來抓我?。 薄?,說海南多名青少年邊騎摩托邊扔鞭炮,公然挑釁特警,雖然敘事語態(tài)親和了,但該視頻配著搞笑的背景音樂,給受眾留下的是趣味性,用“鬼火少年”這種稱呼也不利于引導青少年的價值觀。還有諸如“點贊”“我太難了”“見光死”等網絡熱詞和幽默詼諧的背景音樂能增加短視頻的“喜劇”效果,更具“網感”,但過度使用容易把法治新聞娛樂化,可能會讓受眾處于一種娛樂化的心理狀態(tài),從而消解了議題的嚴肅性。
與有大量點贊不同的是,“中國長安網”的評論寥寥,且反饋狀況不穩(wěn)定。部分視頻的評論區(qū)有評論回復,但更多的卻沒有,且反饋量也不一。在有評論回復時,回復的語氣較為友好親切,但回復后就沒有下文了;一些比較晚發(fā)布但獲得大量點贊且有代表性的評論可能被忽略,這使得評論區(qū)沒能發(fā)揮思想碰撞和交流的作用。
正如英國文化研究學者斯圖亞特·霍爾在《編碼/解碼》一書中所提出的受眾對媒介信息的三種解讀方式,觀看短視頻的受眾會根據(jù)視頻內容的不同角度、片段和言論來進行優(yōu)先式解讀、協(xié)商式解讀或對抗式解讀,這種觀點的交鋒可以開創(chuàng)新的觀點,為原有的文本意義增光添彩[10]。因此,政務新媒體要重視信息反饋,及時與受眾進行互動和交流,尤其是一些有價值的觀點和意見應得到重視,不能停留在單向傳播模式。
發(fā)布一則具有新聞價值的政務短視頻并非簡單剪輯拼接即可,需要具備一定專業(yè)能力和職業(yè)素養(yǎng),但少數(shù)政府部門人員無法滿足這樣的需求。新媒體相較于傳統(tǒng)媒體而言是一種新生事物,但政務新媒體官方賬號在運營初期通常是部門人員兼職負責,這就往往面臨人手和能力不足的問題。政務短視頻對制作、推送和維護人員的業(yè)務素質提出了完全不同的要求,使得政府部門在短視頻的開通、維護和傳播方面都面臨較大挑戰(zhàn),也就導致了信息量淺薄、用戶黏性不足、運營管理機制不健全的問題[11]。
目前“中國長安網”發(fā)布的法治新聞短視頻,多為監(jiān)控畫面配上字幕說明或者配音,少部分為現(xiàn)場直接抓捕畫面、演繹案例改編故事,缺乏內容上深層次的剖析。尤其是對比長消息和深度報道來說,這種新形式不及傳統(tǒng)的法治新聞報道中文字描述有故事性和深度[12]。另外,一些法治新聞的短視頻分為上下集播出,缺乏連貫性,不能展示出新聞事件的全部發(fā)展過程,只是對其中一個片段進行呈現(xiàn)。
短視頻平臺具有開放性和共享性,在發(fā)布法治新聞相關短視頻時,不可避免地會涉及當事人的部分信息,包括姓名、肖像、職業(yè)、家庭情況等,一旦操作不當就有可能對當事人產生負面影響乃至出現(xiàn)侵權。《民法典》和《個人信息保護法》頒布后,媒體如何規(guī)范使用個人信息應得到重視。在短視頻平臺運營法治新聞相關賬號時,運營者要及時更新觀念、適應網絡時代的思維方式,建立高效明確、精細公開的運營管理制度和人才培養(yǎng)模式是必不可少的[13]。如在短視頻賬號開通前,需要提前準備足夠的、符合要求的內容,以免出現(xiàn)停更的情況;而在賬號正式上線運營后,則需建立健全的信息核查制度,確保所發(fā)布的內容具有專業(yè)性和權威性,以確保賬號的正常運營和用戶的滿意度。同時,要對現(xiàn)有能力水平高的人才給予重視,通過優(yōu)化待遇等方式留住人才,做好單位內部對于法律專業(yè)知識和短視頻新聞相關知識及技術的培訓,提升團隊的整體水平,為未來發(fā)展提供可持續(xù)性的人才保障。在招聘環(huán)節(jié),也應適當擴大法治新聞工作者選拔專業(yè)要求,優(yōu)先選擇具備專業(yè)素養(yǎng)和相關知識的人才,確保短視頻平臺的法治新聞宣傳工作能夠有效進行。
無論傳播的形式是什么,能決定其傳播效果的仍然是內容。在快節(jié)奏時代,一些輕松娛樂的信息迎合了受眾的需求。然而,需注意的是,作為短視頻平臺官方賬號,雖然傳播語態(tài)和運營理念的親和化值得肯定,但過度娛樂化可能會導致公眾對社會議題存在認知誤差,并可能影響對新聞事實的報道。所以,在創(chuàng)作法治新聞短視頻時,需要注意其中娛樂元素運用的度。在追求播放量和關注度之余,也要保持信息發(fā)布的嚴肅性和權威性,避免過度強調娛樂性而忽視新聞價值,陷入“泛娛樂化”的境地。為了避免輿論失焦之類的情況產生,運營人員需要加強審核工作,可以結合評論區(qū)的留言風向來判斷內容是否過于娛樂化,進行適當?shù)恼{整[14]。在內容創(chuàng)作上,除了豐富多元的表達形式,還要注重質量高的信息內容。為滿足受眾多樣化需求,法治新聞傳播者可以結合時事熱點和社會新聞,將其與公民日常生活問題聯(lián)系起來,利用短視頻的優(yōu)勢來增強內容的傳播調性,吸引更多的受眾關注和瀏覽。只有注重價值傳播,堅持內容為導向,創(chuàng)作出有深度的短視頻,并朝著高質量、專業(yè)化方向演進,才讓提升法治新聞在短視頻平臺的傳播力度。
優(yōu)質的法治新聞短視頻需要用戶的積極參與,傳播主體可以在評論區(qū)與用戶進行交流互動,以了解觀眾對法治新聞短視頻的評價,從而達到預期的傳播效果。官方賬號不可固步自封,應注重和受眾的雙向互動,及時回應值得關注的觀點、意見,才能更為準確地把握用戶需求,增強用戶黏性,為法治新聞的傳播增量和沉淀存量發(fā)揮重要作用[15]。在發(fā)布法治新聞短視頻產品后,運營者可以采取多種方式與用戶進行互動,例如點贊評論、回復評論區(qū)的高贊疑問、引導話題討論方向等。通過這些操作,可以吸引更多的流量和提高作品的熱度,加強傳播者和受眾之間的溝通交流。受眾也能通過平臺來發(fā)表對法治新聞短視頻的看法和觀點,加深對法律知識的認知和了解,豐富其觀看體驗。這樣的雙向互動既能收集和了解受眾的想法與建議,又能增強受眾的參與度,不斷調整法治新聞的傳播方式和內容。同時,還可以通過與內容供應商合作,獲取更多的短視頻新聞資源,提高自身的內容競爭力。通過面向社會征集法治新聞素材、舉行普法走進社區(qū)活動、組織開展法治題材短視頻優(yōu)秀作品評比等方式,增進視頻賬號與用戶之間的互動性和參與性[16],從而更好地滿足用戶的需求并提高傳播效果,真正讓法治新聞深入民眾的日常生活,增強法治新聞影響力,正確引導社會輿論。
隨著媒體融合進入下半場,加快媒體融合、強化媒體之間的聯(lián)動,是未來一段時間媒體的發(fā)展趨勢。從融合手段上來說,傳播法治新聞短視頻應順勢而為,注重大數(shù)據(jù)、算法技術、人工智能等技術的整合與應用,促使法治新聞傳播向智能化方向發(fā)展,以此來實現(xiàn)深度融合。在發(fā)展過程中利用新科技手段滿足大眾的視聽體驗。根據(jù)不同平臺的用戶偏好,可以對短視頻的呈現(xiàn)形式進行調整,以增強用戶的體驗感。例如抖音和快手等短視頻平臺可以運用豎屏的方式適配用戶的使用習慣,而在微博、B 站等平臺則可以用橫屏的方式進行呈現(xiàn)。根據(jù)不同平臺的調性也可以分配不同的呈現(xiàn)形式,例如可以在創(chuàng)作中加入4K+5G+AR/VR等新興技術手段,探索更多應用模式。從融合方式上來說,法治新聞短視頻是法治宣傳在新時代下的新產物,要獲得更廣泛的傳播,就要加強各種媒體之間的協(xié)作與聯(lián)動,并積極開拓傳播渠道,擴大其傳播影響力。例如四川省委政法委的抖音賬號“四川政法聲音”就聯(lián)合字節(jié)跳動、四川法治報社發(fā)起“平安在你身邊”主題抖音挑戰(zhàn)賽,取得了良好的傳播效果和社會認同[17]。
通過對“中國長安網”抖音賬號運營情況的分析,發(fā)現(xiàn)其發(fā)布的法治新聞種類和形式多樣,且傳播的感情色彩較為濃厚,敘事手法和內容貼合當下網絡熱點與大眾生活,兼顧親和力與“網感”,傳播效果得以增強。這些傳播技巧具備一定的借鑒意義,但也存在不足,通過分析其存在的問題進而探討短視頻平臺中法治新聞的傳播策略,如引進先進理念和人才、把握娛樂化的尺度、注重與受眾的互動反饋、不斷強化媒體間的聯(lián)動等。
隨著“互聯(lián)網+法治”時代的到來,短視頻的運用可以讓法治新聞傳播模式更為豐富,也有助于增強大眾法治觀念,對推進法治中國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注釋:
[1]第51 次《中國互聯(lián)網絡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R].中國互聯(lián)網絡信息中心,2023-03-02.
[2]王曉紅.論網絡視頻話語的日常化[J].現(xiàn)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3,35(02):133-136.
[3]曼紐爾·卡斯特爾.網絡社會的崛起[M].夏鑄九,王志弘等譯.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120.
[4]寧樹藩.信息觀念與新聞學研究[J].新聞界,1998(03):5-7.
[5]保羅·萊文森.數(shù)字麥克盧漢[M].何道寬譯.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1:02.
[6]王曉紅,任垚媞.我國短視頻生產的新特征與新問題[J].新聞戰(zhàn)線,2016(17):72-75.
[7]邵征鋒.抖音傳播的特征、挑戰(zhàn)及未來發(fā)展趨勢探析[J].現(xiàn)代教育技術,2018,28(12):80-86.
[8]李雁佳,曹晉敏.融媒時代法治題材短視頻的傳播策略[J].青年記者,2019(29):91-92.
[9]邵梓捷,戴遙遙,徐湘林.國際政治傳播中的議程設置——基于2003-2015年《新聞聯(lián)播》國際新聞文本分析[J].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16(04):29-34.
[10]陳力丹,林羽豐.繼承與創(chuàng)新:研讀斯圖亞特·霍爾代表作《編碼/解碼》[J].新聞與傳播研究,2014,21(08):99-112+128.
[11]王亞靜.政務短視頻的傳播特征、問題與發(fā)展策略[J].青年記者,2023(06):83-85.
[12]侯博.新媒體語境下法治新聞傳播理念和傳播方式研究[J].新媒體研究,2020,6(10):24-26.
[13]達佶.法治新聞傳播現(xiàn)狀與對策建議[J].采寫編,2021(11):89-90.
[14]張偉琨.媒體融合背景下法治新聞報道的提升策略[J].視聽界,2021(03):96-98.
[15]陳浩哲,黃崢.傳統(tǒng)媒體短視頻平臺傳播策略研究——基于《新京報》短視頻賬號的分析[J].新聞世界,2020(12):65-68.
[16]王芳.短視頻在法治宣傳中的應用分析——以“梨視頻”應用為例[J].法制與社會,2021(04):155-157.
[17]周琳.新媒體視域下法治新聞傳播路徑分析[J].新聞研究導刊,2022(22):133-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