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物品編碼中心 丁一 杜寒 謝小鷗
在中歐跨境的報關流程中應用GS1標準,支持在歐盟報關環(huán)節(jié)精準判斷每一件商品、每一批貨物的品類和價值信息,提升報關效率和準確率。
2020 年至今,中國物品編碼中心(以下簡稱編碼中心)、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中遠海運和京東物流四家中方單位參與了“物聯網與區(qū)塊鏈在泛歐運輸網與全球貿易物流網絡中的集成應用項目”,即歐盟“地平線2020”PLANET 項目,致力于共同開展區(qū)塊鏈、物聯網研究工作與應用試點。其中,編碼中心積極參與物聯網領域的研究,與GS1波蘭、波蘭郵政共同為該項目在中歐郵政系統(tǒng)跨境物流試點中提供GS1標準應用的支持,提升中歐跨境物流的標準化和數字化水平。
物聯網涉及感知識別層、網絡構建層、管理服務層和綜合應用層四個部分。GS1標準在感知識別層發(fā)揮著統(tǒng)一標準標識的關鍵作用。本項目中試點的中歐郵政和鐵路研究與實施對解決標識不統(tǒng)一所造成的物流信息不完整以及完善海關報關機制具有重要意義,GS1標準在中歐跨境物流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中波兩國在中歐鐵路試點以雙方2017 年以來在郵政領域的合作為基礎。2017 年9 月22 日,波蘭郵政與中國郵政簽署合作協議。協議規(guī)定,波蘭作為中國郵政鐵路運輸送往歐洲的“第一站”,將負責接收、集散中國郵政的包裹貨物并派送到歐洲其他國家。國際包裹業(yè)務是波蘭郵政發(fā)展戰(zhàn)略中的三大支柱產業(yè)之一,由于傳統(tǒng)書信郵寄業(yè)務的衰落,波蘭郵政開始尋找海外商機,嘗試通過采用全球統(tǒng)一的標準,建設能夠兼容中歐運輸網絡的物流系統(tǒng)和物流中心,在歐洲郵政服務市場占得一席之地。
然而,在郵政系統(tǒng)中,用戶只能查詢到有限的物流信息。例如,對于出境的郵政包裹,國內段在中國郵政平臺上只能查到從寄件人所在城市到承運商所在城市的時間表,如果是通過中歐班列鐵路運輸,承運商所在城市通常是指中歐班列首發(fā)站所在的城市;在國外段,同樣只能查到從班列到達站所在城市到收件人所在城市的時間表。而對于中歐班列運輸段的跨境物流部分,是無法在郵政系統(tǒng)中查詢到的。因此,國際件預計的到達時間偏差較大,且信息不透明、滯后性強,用戶難以通過公開的平臺查詢到及時有效的信息。
這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郵政系統(tǒng)采用的標識標準(萬國郵政聯盟UPU 標準)與班列承運商使用的標識標準(國際集裝箱局BIC 標準)不一致,導致貨物信息與物流信息無法關聯,從而出現信息脫節(jié)。消費者通常查詢到的郵政編碼UPU 是對快遞包裹的標識,或者說是對貨物的標識;而中歐班列承運商所使用的集裝箱BIC 編碼、班列的車號等編號是對運輸載具和運輸工具的標識。因為郵政系統(tǒng)和班列承運商系統(tǒng)是獨立的,沒有統(tǒng)一的標準對物流單元進行標識,也沒有統(tǒng)一的平臺或者系統(tǒng)進行信息共享。因此,郵政跨境的信息與物流運輸的信息是分開的,消費者無法掌握完整的反饋信息。
為了解決上述標識不統(tǒng)一及物流信息不完整的問題,需要通過統(tǒng)一的標準實現供應鏈不同層級對象之間的標識關聯以及不同參與方之間的信息互認。GS1擁有一套完整的編碼體系,對這個問題具有成熟的解決方案。GS1 編碼體系可對中歐跨境物流中的物體對象,包括貿易項目(商品、貨物)、物流單元(箱、包裹、托盤貨物、集裝箱貨物)、位置、資產(車輛、托盤、集裝箱等載具),以及所有參與方等進行編碼,形成了全鏈條的編碼解決方案,能夠有效解決供應鏈上標識和信息不統(tǒng)一、不兼容的問題。同時,這些標識代碼是信息系統(tǒng)查詢的關鍵字,是信息共享的重要手段,通過統(tǒng)一的標識體系可以為異構的系統(tǒng)搭建信息共享的橋梁,并提供查詢依據。
對于跨境物流來說,物流單元是其核心標識對象,這里的物流單元指的是托盤單元貨物和集裝箱單元貨物,是銜接貨物與運輸工具的中間對象。貨物與運輸工具這兩個層級的標準化對于實現貨運全鏈條的信息互通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在GS1 標準中,系列貨運包裝箱代碼(Serial Shipping Container Code,縮寫為SSCC)是專門用于標識物流單元的標準,可以對托盤單元貨物或集裝箱單元貨物進行唯一標識。把SSCC 與郵政包裹的UPU 進行關聯,同時與集裝箱的BIC 或班列車號進行關聯,便可以打通貨物單元與集裝箱單元或運輸單元的信息鏈,實現跨境全鏈條的標識信息互通互認,如圖1 所示。SSCC 通過GS1 物流標簽對物流單元進行唯一性標識,掃描GS1物流標簽上的SSCC條碼即可實現跨境物流的實物流與其信息流相匹配,以便供應鏈各參與方在整個跨境供應鏈中進行識別和跟蹤。
因此,本項目驗證的內容之一,就是通過GS1標準關聯不同的標識系統(tǒng),支持跨境供應鏈不同參與方,以掃描統(tǒng)一編碼的方式獲取信息,并記錄物流流轉節(jié)點的地點、時間、狀態(tài)、操作動作等信息,并以GS1標準為關鍵標識與供應鏈其他參與方分享數據,實現供應鏈全鏈條的相關信息都可以通過唯一的關鍵標識來定位并查詢,達到物流信息查詢的完整性。
近年來,海關和稅務為歐洲的經濟一體化和經濟增長奠定了基礎。目前,越來越多的歐洲國家正在推進海關系統(tǒng)的數字化應用。根據歐盟目前最新的增值稅(VAT)法規(guī),已于2021 年7 月1 日開始停止對低價值貨物(價值低于22 歐元的貨物)免征進口貨物增值稅,報關時需要根據貨物價值來計算稅率。這給低價值貨物VAT 計算帶來了一些變化,報關流程中需要對進口貨物的品類和價值進行判定。因此,作為海關系統(tǒng)數字化應用的關鍵要素之一,貨物的品類標識是不可或缺的。
在報關流程中,貨物的編碼標識可以幫助快速定位貨物分類,減少了人工文字填報,可以提高報關效率。通常海關報關采用世界海關組織制定的HS編碼,即編碼協調制度,其英文名稱為The Harmonization System Code(HS-Code),是對各種不同產品出入境應征、應退關稅稅率進行量化管理的制度。HS編碼是進出口貨物通用的身份證明,是各國海關和商品出入境管理機構確認商品類別、進行商品分類管理、審核關稅標準、檢驗商品品質指標的基本依據。
HS編碼是國際貿易商品分類體系,它規(guī)定的“類”是按照經濟部門劃分的,按商品原材料的屬性、商品用途或性能進行分類。國際通用的HS 編碼是通過六位數字把國際貿易商品分為了21 類97 章,章以下再分“目”和“子目”,第6 位之后的編碼由各國根據情況自行制定,我國目前采用10 位編碼。在傳統(tǒng)的海關報關流程中不需要精確確定貨物具體品類,只需填報貨物分類,因此HS 編碼可以滿足傳統(tǒng)報關需求。但是,在歐盟VAT 新規(guī)中,報關產品需要確定進口貨物具體的品類,以此來確定稅率。因此,僅憑海關的HS 編碼不能滿足上述要求,對同一分類的產品無法做到細化,需要基于SKU品類層級的標識標準來提供判斷依據。
對于GS1 標準來說,則可以標識到具體的貨物品類,可以精確到每一個產品的SKU。以本項目試點地區(qū)——義烏生產的毛絨玩具的分類編碼為例,毛絨玩具的HS 編碼為9503002100,不管是毛絨玩具熊還是毛絨玩具狗,都是采用統(tǒng)一的HS 編碼,對于貨物的價值是無法進行定位和判斷的。而GS1標準可以將編碼細化到具體的毛絨玩具品類,甚至是造型相同、顏色和尺寸不同的毛絨玩具熊,都可以細化到使用唯一的編碼來表示。
因此,GS1 標準在海關報關的應用是HS 編碼的一個有力補充,將海關進出口商品的管理由原來的“稅號級”細化到“商品級”,是提升我國產品出口歐盟的監(jiān)管效能、推進中歐跨境貿易效率化的一個重要手段。為此,在中歐跨境的報關流程中應用GS1標準,支持在歐盟報關環(huán)節(jié)精準判斷每一件商品、每一批貨物的品類和價值信息,提升報關效率和準確率。
為推動我國跨境貿易的高質量發(fā)展,編碼中心從2018 年就開始與海關建立戰(zhàn)略合作關系,推動商品條碼在貿易數字化治理上的應用。將GS1標準引入海關跨境電商管理,對商品識別提供新技術支撐,推動電商商城系統(tǒng)、倉庫系統(tǒng)和清關申報系統(tǒng)數據的串聯,提升商品分類識別效率,并通過“憑碼申報”有效提高企業(yè)申報的規(guī)范性和準確性,簡化申報手續(xù),有效提升報關效率。
今后,編碼中心將進一步做好GS1標準支撐工作,提供更加成熟的解決方案,以參與國際合作為契機,更好地為跨境物流和海關通關流程提供標準化服務,為全球供應鏈建設和國際貿易發(fā)展作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