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麗燕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統(tǒng)編教材注重將語文核心素養(yǎng)逐一落實在單元教學中,并通過單元習作訓練加以鞏固。在思維層面上,創(chuàng)作與表達屬于高層次的思維活動。在教學中,教師需要組織學生進行習作訓練,這恰恰是一種進行高層次訓練的方法?;诖?,筆者以統(tǒng)編教材三年級下冊習作單元教學為例,談談優(yōu)化習作教學的策略,助力學生思維發(fā)展。
在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注重講解,學生被動接受,主動意識不強,思維活動難以得到有效訓練。寫作訓練必須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才能有效訓練學生的思維。教師可以圍繞習作訓練的核心目標,借助任務式、輔助式學習路徑,采用小組合作的模式,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1.創(chuàng)設任務式學習路徑
針對任務式學習,學生是主動的,思維是活躍的。在具體教學中,教師應摒棄傳統(tǒng)教學中的講解、分析模式,巧妙設計一個個“闖關”學習任務,激發(fā)學生的探索興趣。具體來說,任務式學習路徑有很多,可以借助問題、表格,或者相應的掛圖,形式力求多樣,探索內(nèi)容要集中,不能分散。
比如,教學《我變成了一棵樹》,教師可以設計“闖關”學習任務。在學生合作探究文本內(nèi)容之前,教師結合課后習題“你覺得哪些想象特別有意思”,鼓勵學生借助小組合作的方式,圍繞想象的內(nèi)容進行自主探究。接著,教師鼓勵學生自主“闖關”,分別在課文中找出相應的句子或段落,闡述自己的理由。最后,教師指導學生開展隨文練筆活動。
2.創(chuàng)設輔助式學習路徑
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是課堂的主導。在教學中,教師需要根據(jù)學生的學情,采用輔助式策略加以點撥,鍛煉學生的思維。
比如,在三年級下冊想象習作的教學中,學生的思維有可能還沒有完全打開,仍局限在教材列舉的事例中。對此,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輔助式學習路徑,借助多媒體演示孫悟空的“七十二變”,激發(fā)學生進行天馬行空的想象;如有必要,教師可以通過發(fā)散思維、逆向思維等方式,對學生的思維進行點撥,鼓勵他們采用“嫁接”“糅合”等方式分析孫悟空的本領,獲得個性化的體驗,突破學習中的“障礙”,促進思維發(fā)展。
學生思維的發(fā)展,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不僅需要較多的文本資源作為支撐,還需要教師綜合各種人力資源,讓他們通過小組合作、交流等方式,獲取語文知識,激發(fā)思維活力。
1.優(yōu)化人力資源
在傳統(tǒng)教學中,學生被動學習,思維始終處于僵化狀態(tài)。要發(fā)展學生的思維,首要的是活躍他們的思維。教師可以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引導學生參與學習活動,激發(fā)他們的思維活力。
比如,教學三年級下冊習作單元的“初試身手”這一內(nèi)容時,訓練一要求學生在紙上按手印,發(fā)揮想象進行繪畫,看誰的想象最新奇。教師可以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組織學生進行競賽,可以在小組內(nèi)進行競賽,也可以由各小組推薦代表參加班級競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活躍學生的思維。
2.整合文本資源
相對而言,書本內(nèi)容較少,對于小學生來說,這些學習內(nèi)容是遠遠不夠的。如有必要,教師可以圍繞文本內(nèi)容,結合學生的需要,以點帶面,進行有效拓展,開展群文閱讀,引導學生的思維從淺層走向深刻,從零散走向整合。
比如,教學《我變成了一棵樹》,教師可以推薦學生閱讀一些想象類的故事片段,如《魯濱遜漂流記》《尼爾斯騎鵝旅行記》《變形記》等名著中的精彩片段,然后將這些內(nèi)容與文本內(nèi)容進行比較,從中找到想象類習作的寫作技巧,助推思維持續(xù)深入發(fā)展。如有可能,教師可以結合學習目標,讓學生從寫句子,到寫片段,再到寫故事,步步深入,在激活學生思維的同時,培養(yǎng)他們的全局意識。
在習作教學中,教師需要對學生習作進行評價,引導學生在反復修改中提升習作能力。
1.細化評價標準
教師可以細化習作評價方式,從找不足到找優(yōu)點,從全文評價到圍繞學習目標進行重點評價,等等。這樣的訓練有一定的深度,可以幫助學生明確訓練的重點。
比如,教學《宇宙的另一邊》,為了幫助學生掌握文本中的寫作技巧,教師可以采用學科融合的方式開展教學活動。具體來說,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采用“時間+顏色+人”的方式,對文本的寫作技巧進行“揭秘”。
2.突出展示評價
小學生生性活潑,喜歡表現(xiàn)自己。在傳統(tǒng)的習作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的習作往往采用逐字逐句加以批改的方式,指出其中的錯別字和病句,難以激發(fā)學生的習作興趣。教師應借助多種形式,給學生搭建展示習作的平臺。
比如,三年級下冊習作訓練五,本次習作訓練的目的主要是鼓勵學生進行大膽的想象。在學生完成習作之后,教師可以采用小組評價的方式,比一比,看看誰的習作寫得好,然后鼓勵學生進行修改。如有必要,教師還可以制定個性化的評價標準,讓學生的評價有依據(jù)。如果條件允許,教師還可以摘錄學生的想象內(nèi)容,借助多媒體加以展示,或者將這些內(nèi)容發(fā)到班級微信群里,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
總之,語言是思維的外殼,思維是語言的核心。對于小學生來說,習作是他們思維活躍的集中體現(xiàn)。習作訓練,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掌握語文知識,而且還能提升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