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羽揚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每當我吟起這句詩時,總會想起家鄉(xiāng)的那一輪明月。
那圓圓的月亮皎潔無比,如一個玉盤高高地嵌在夜空,給黑漆漆的夜晚帶來光明和溫馨。月兒緩緩上升,水洗過般潔凈無瑕。銀白的月光撫摸著大地,讓大地更多了一些嫵媚和神秘;月光掠過湖面,好像撒下星星點點的熒光粉,使湖面閃閃發(fā)光,增添了幾分夢幻;月光流瀉在草地上,仿佛給草地帶來了許多活力,小草們都挺直了腰板,顯得更加生機勃勃……這一切,比《荷塘月色》中描寫的畫面還要美上好幾倍。
月亮并不總是圓滿的,有時又瘦又彎,好似一把總在勞作的鐮刀??吹竭@樣的月亮,我便會生出“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的感慨。在我看來,這種殘缺的美別有風情。
小時候,我和小伙伴們在月光下捉迷藏、跳房子、踢足球……偶爾還會到草叢中捉蛐蛐,和哥哥一起下河摸魚,好玩極了。月亮聽著我的一言一句,看著我的一舉一動,伴著我慢慢長大。我躺在媽媽的懷里,聽媽媽講嫦娥奔月、吳剛砍樹等關(guān)于月亮的神話故事。我聽得入迷,望著月亮幻想:月亮上住著一個叫嫦娥的美麗女子 ,她抱著一只玉兔,玉兔正在賣力地搗藥。她住的豪華宮殿,有著用金磚砌成的圍墻、用銀線織成的地毯……
中秋節(jié)晚上,我和家人們會坐在樓下的石桌旁,邊吃月餅邊賞月。聞著濃濃的桂花香,嘗著美味的月餅,賞著如明燈一般亮的圓月,我們一家人談天論地,其樂融融。天上的月亮也顯得十分高興,把月光輕輕灑在我們身上,給我們披上了一層銀色的外衣。
六歲時,我隨父母搬到了城市。我仰望著城市上空的月亮,覺得城市的月亮也非常美麗皎潔,但我還是更想念故鄉(xiāng)的月亮。在我看來,那不僅僅是一輪明月,它還寄托了我濃濃的思鄉(xiāng)情。
指導老師/彭宏發(fā)稿/莊眉舒
中秋的月亮最圓、最亮,它仿佛在告訴我們:和家人團聚的日子到了!//@小靜老師:中秋佳節(jié)承載著中華民族對團圓美滿的追求,寄托了人們渴望闔家團聚、思鄉(xiāng)思親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