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世彤
英國志奮領學者,Stirling大學傳媒管理碩士,
長期致力于電視傳媒的發(fā)展研究和咨詢顧問工作。
如果電視機能提供基礎服務,開機即看,用戶需要更多服務時再進行復雜操作甚至付費,即在免費基礎功能上疊加智能電視功能,大屏的弊端或許有解
近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聯(lián)合工業(yè)和信息化部、國家市場監(jiān)管總局、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消費者協(xié)會等有關單位,在京召開治理電視“套娃”收費和操作復雜工作動員部署會。會議要求,在前期充分調研摸清底數(shù)的基礎上,按照“系統(tǒng)謀劃、分步實施、先易后難、試點先行”的工作思路,綜合考慮近中遠三個階段,制定專項實施方案。今年年底前,開展試點工作和專項整治,聚焦解決“收費包多、收費主體多、收費不透明”問題,電視“套娃”收費現(xiàn)象得到明顯改觀;大力改善用戶開機看電視的體驗,基本實現(xiàn)有線電視和 IPTV 開機即看直播電視頻道。
該會議針對的正是智能電視普及之下的觀眾體驗痛點:亂收費,難操作。
電視機剛被發(fā)明的時候,發(fā)明者并不清楚怎樣利用它贏利。所以,在二戰(zhàn)結束前,電視發(fā)展得并不好;二戰(zhàn)結束后,電視廣告助力電視走向興盛,不用觀眾掏錢的廣告讓電視臺賺到了錢,再用這筆錢購買、制作節(jié)目,進而繁榮了這個行業(yè)。后來的有線電視和衛(wèi)星電視則將電視行業(yè)帶入了快車道,也是這個時候,電視開始面向觀眾收費——各種套餐和收費內容讓消費者有了更多選擇。但即便是付費電視,收費方式也是非常簡單的,老人也知道像交電費一樣地去交電視費。我也算是這一商業(yè)模式的受益者,在電視行業(yè)如日中天的時候參與了一些工作,有些體會和經驗。
時代不斷進步,智能電視開始普及。2015年,我買了一臺50英寸的智能電視機送給父親,老人很開心,大屏幕的感覺確實不錯。但是他玩不來智能電視,于是智能電視功能被放在一邊,大屏幕電視機接上有線機頂盒,雖然有兩個遙控器,但老人家用接線板上的開關就解決了開機問題。
如今大屏幕的智能電視機價格降了一大半,但很多老年人卻表示不會用了?,F(xiàn)在,打開電視機都不是件容易的事。開機廣告是業(yè)內賣得最好的產品,許多電視機還不止一個開機廣告,有的來自于電視機,有的來自于機頂盒。有人曾投訴相關運營商,運營商也承諾關掉開機廣告,但多年來,未見改善,開機廣告反而變本加厲,越來越多,越來越關不掉了。有人說,關不掉開機廣告,我就不關電視機了。但無論是運營商,還是電視機廠商,都會不時地在用戶觀看過程中彈出廣告。
廣告還好,忍一時也就過去了,“套娃”式收費是用戶“看電視難、看電視煩”的最大根源,也是此次多部門聯(lián)合整治的重點。
如今,在智能電視上觀看付費內容,很容易掉入無盡的收費陷阱。很多智能電視都有自己的內容平臺,同時內嵌各類熱門視頻平臺內容。但無論點進哪個平臺,都有各種套餐引導消費者充值會員。開通會員后,往往就踏上了“套娃”式消費之旅:開通了智能電視會員,還要開通其他視頻平臺會員;會員分等級,普通移動端會員權限只在手機、電腦等端口有效,電視端觀看需要另外充值大屏會員;成為大屏會員后,某些特定內容仍需額外付費;甚至手機投屏也需要付費。消費者苦不堪言。
我以前做過付費內容的發(fā)行,自信滿滿的內容通常沒有好收益,到有線后臺去查看,也確實沒什么人看。為什么好內容沒人看呢?原因是觀眾看不到,智能電視里有海量內容,觀眾憑什么能找到你的內容呢?電視機前的觀眾屬于后仰型觀眾,看電視是為了放松,誰又會專門去找你的內容呢?更不用說智能電視機堪比電腦的煩瑣操作、復雜的遙控器按鍵了,這些都為觀眾找到想看內容設置了重重障礙。智能電視機生產商、智能電視平臺、內容平臺,其實沒少在這方面下功夫,但似乎把看電視這件事弄得越來越復雜了。
電視大屏具有意識形態(tài)屬性、公共服務屬性和技術產業(yè)屬性。要讓電視大屏干凈易看,著力點或應放在提供免費電視服務上。大部分觀眾的需求是簡單的,如果電視機能提供基礎服務,開機即看,用戶需要更多服務時再進行復雜操作甚至付費,即在免費基礎功能上疊加智能電視功能,大屏的弊端或許有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