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靜 王雁
口腔疾病防治全國重點實驗室 國家口腔醫(yī)學中心 國家口腔疾病臨床醫(yī)學研究中心四川大學華西口腔醫(yī)院兒童口腔科,成都 610041
低齡兒童齲(early childhood caries,ECC)是指≤71 月齡的兒童齲失補牙面數(shù)≥1,其中3~5 歲兒童乳上前牙齲(成洞)失補牙面數(shù)≥1,或全口牙齲失補牙面數(shù)≥4(3 歲)、≥5(4 歲)、≥6(5 歲)者為重癥低齡兒童齲(severe early childhood caries,S-ECC)[1]。乳牙齲患可影響患兒咀嚼功能與生長發(fā)育,嚴重者可致患兒語言及頜骨發(fā)育不良、營養(yǎng)攝入不足,更是患兒未來發(fā)生恒牙齲齒的高危因素之一[2-3]。2017 年國家衛(wèi)健委發(fā)表第四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4]結果顯示3歲、4 歲、5 歲兒童患齲率分別高達50.8%、63.6%、71.9%,而齲齒充填率僅分別為1.5%、2.9%和4.1%,反映出我國學齡前兒童齲患嚴重,學齡前兒童的口腔保健及齲齒防治工作任重道遠。在此背景下,為更全面掌握近年來我國學齡前兒童齲齒患病及治療情況,本研究采用Meta 分析對2017—2022 年我國各省市報告的學齡前兒童齲齒合并患病率及齲齒合并填充率進行總結,現(xiàn)報告如下。
構建以“學齡前兒童、幼兒;infants、pre‐school child”等及“低齡兒童齲、齲患、齲齒、齲病;dental caries、carious lesions 等”為主題詞或自由詞的檢索式,盡可能全面地檢索2017—2022年發(fā)表的關于3~5歲學齡前兒童齲齒流行病學的中英文文獻,中文數(shù)據(jù)庫包括CNKI、萬方數(shù)據(jù)庫、維普數(shù)據(jù)庫,英文數(shù)據(jù)庫包括MEDLINE、EMBASE。
納入標準:1)國內外首次發(fā)表的全文文獻;2)研究時間限定為2017年1月1日—2022年9月1日;3)研究地點為中國各省市;4)抽樣方法為隨機抽樣或整群抽樣(整群分層或多階段);5)研究對象為3~5 歲的學齡前兒童;6)文獻中明確報告ECC 的診斷標準為《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抽樣調查方案》或WHO《口腔健康調查基本方法》中的齲齒診斷標準;7)文獻內容中須報告學齡前兒童各年齡段患齲人數(shù)。排除標準:1)重復發(fā)表或類似的文獻;2)原始數(shù)據(jù)或信息報告不全的文獻;3)報告、會議摘要、學位論文等形式的文獻。
由2 名研究者采用Endnote X9 對文獻進行2 輪獨立審閱,先剔除重復文獻,然后閱讀題目與摘要進行初篩,通過初篩的文獻進一步閱讀全文進行復篩。符合納入標準的文獻由2 名研究者采用《澳大利亞JBI 循證衛(wèi)生保健中心關于患病率研究的質量評價工具》[5]對文獻質量進行交叉評分,有爭議處由研究團隊第三人介入評判。
采用Stata 軟件包進行Meta 分析計算學齡前兒童齲齒合并患病率(以下簡稱患齲率)及齲齒合并填充率(以下簡稱齲齒填充率)及95%置信區(qū)間(95% confidence interval,95%CI)。異質性檢驗中,若I2<50%表示組內各研究間無明顯異質,采用固定效應模式進行數(shù)據(jù)合并;若I2>50%表示組內各研究間存在明顯異質,采用隨機效應模式進行數(shù)據(jù)合并。采用R 軟件對學齡前兒童患齲率進行亞組分析,并繪制漏斗圖進行發(fā)表偏倚評估。取檢驗水準α=0.05。
初檢獲得2017—2022 年我國3~5 歲學齡前兒童齲齒流行病學文獻共1 937 篇,經(jīng)過兩輪篩選后共27 篇文獻納入Meta 分析。根據(jù)JBI 對患病率研究的質量評價標準[5](滿分為18 分),研究者交叉評價納入文獻質量的評分均分為16.44 分。篩選流程及結果見圖1,納入文獻基本特征見表1。
表1 納入文獻的基本特征Tab 1 Characteristics of included literature
圖1 文獻篩選流程及結果Fig 1 Literature screening process and results
2.2.1 患齲率與齲齒填充率 本研究納入的27篇文獻均報告了患齲率,其中11篇文獻報告了填充率,總計納入學齡前兒童72 788 例,患齲兒童38 344例。患齲率隨機效應模型異質性I2=99.347%,P<0.05,Meta 分析結果顯示學齡前兒童患齲率為59.3%(95%CI:54.6%~63.9%),見圖2;齲齒填充率隨機效應模型異質性I2=99.531%,P<0.05,結果顯示學齡前兒童齲齒填充率為5.7%(95%CI:2.5%~8.8%),見圖3。對學齡前兒童患齲率及齲齒填充率進行敏感性分析,結果顯示該Meta 分析穩(wěn)健性欠佳,或存在明顯的發(fā)表偏倚,敏感性分析見圖4、5。
圖2 我國學齡前兒童患齲率Meta分析Fig 2 Meta analysis of caries incidence in preschool children in China
圖3 我國學齡前兒童齲齒填充率Meta分析Fig 3 Meta analysis of dental caries filling rate in preschool children in China
圖4 學齡前兒童患齲率的敏感性分析Fig 4 Sensitivity analysis of caries incidence in preschool children
圖5 學齡前兒童齲齒填充率的敏感性分析Fig 5 Sensitivity analysis of dental caries filling rate in preschool children
2.2.2 亞組分析 納入不同年齡的學齡前兒童齲患的研究共27篇,其中3、4、5歲兒童患齲率分別為46.9%(95%CI:42.5%~51.4%)、59.0%(95%CI:55.1%~62.8%)、67.3%(95%CI:62.5%~72.2%),不同年齡段間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納入不同地理區(qū)域的學齡前兒童齲患的研究共27 篇,其中西北地區(qū)學齡前兒童患齲率最高,為68.6%(95%CI:55.5%~81.8%),而華中地區(qū)學齡前兒童患齲率最低,為49.1%(95%CI:47.3%~51.0%),不同地域間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此外,納入不同性別的研究共26 篇、納入不同民族的研究共4 篇、納入不同居住地的研究共6篇,組間分析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結果詳見表2。
表2 亞組分析結果Tab 2 The results of subgroup analysis
盡管國家衛(wèi)健委在2019 年發(fā)布的《口腔健康行動方案(2019—2025)》中明確指出要強化學齡前兒童的口腔健康工作,加強兒童口腔健康管理服務[33]。本研究Meta 分析顯示2017—2022 年我國學齡前兒童患齲率仍高達59.3%,與2000—2016年我國學齡前兒童患齲率Meta 分析報告的53%相比有所升高[34],反映出我國學齡前兒童齲齒患病情況仍較嚴重的現(xiàn)狀以及患齲率呈逐漸上升的趨勢。
我國作為發(fā)展中國家,一直以來流行病學研究報告的學齡前兒童患齲率遠高于歐美發(fā)達國家,一項2021 年發(fā)表的全球范圍學齡前兒童齲齒流行病學Meta 研究[35]顯示,亞洲地區(qū)學齡前兒童患齲率為52%,顯著高于美洲(48%)與歐洲(43%)地區(qū),而中國作為亞洲代表性國家,其鄉(xiāng)村地區(qū)學齡前兒童患齲率更是高達89%(95%CI:87%~91%)。分析我國學齡前兒童齲患嚴重的原因,一方面主要與國民對口腔健康的重視程度不夠,尤其是父母對兒童口腔健康認知不足有關,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我國兒童口腔保健工作開展較滯后,學齡前兒童口腔保健的普及程度低。此外,治療齲齒非常昂貴,研究顯示發(fā)達國家每年約花費公共衛(wèi)生總支出的5%~10%用于齲齒治療[36],這也解釋了本研究Meta分析中近5年我國3~5歲兒童齲齒充填率僅為5.7%的原因,同時也更加突出了我國兒童口腔保健及齲齒防治工作匱乏的問題。面對我國學齡前兒童齲患嚴重的現(xiàn)狀,當務之急應全面改進學齡前兒童口腔健康工作、落實疾病三級預防策略,包括夯實基層婦幼保健單位對兒童口腔健康知識與口腔保健技術的掌握,開展自下而上的齲齒防治分級管理模式[36],前移兒童齲患預防窗口至嬰幼兒期與圍生期,以及通過影視教育等多種宣傳途徑提高國民對口腔健康的認知。另外,本研究亞組分析結果顯示學齡前兒童齲患與年齡、地域有關。其中3、4、5歲兒童患齲率分別為46.9%、59.0%、67.3%,該率隨著兒童年齡增長而增高,該結果與以往學齡前兒童齲齒流行病學研究[34-35]報道一致,這可能與大年齡段兒童攝入甜食更多而口腔清潔與保健行為依從性較差有關。居住在華中地區(qū)兒童患齲率相對更低而居住在西北地區(qū)兒童患齲率相對較高,一是由于納入研究中只有一項研究來自華中地區(qū),或存在選擇性偏倚,二是考慮確與我國不同地域間人群的經(jīng)濟水平、受教育程度有關,既往研究也證實經(jīng)濟水平越好、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家庭對口腔健康的重視程度越高,故父母堅持兒童口腔清潔與保健行為的依從性更好。齲齒形成是受宿主—微生物—飲食三方面致病因素的共同作用,除本研究分析的年齡、地域等社會環(huán)境因素外,還有其他因素包括長期攝入高糖食物、睡前進食、口腔健康教育與氟化物暴露不足等都已被大量研究證實為導致兒童齲齒的關鍵致病因素[37]。
本研究共納入27 篇高質量的我國學齡前兒童齲齒流行病學文獻,所有文獻均符合JBI對患病率研究的質量標準,文獻中均詳細報告了嚴謹?shù)某闃臃椒ǎS機或整群)、統(tǒng)一的齲齒診斷標準及可靠的質量控制手段,對以上文獻中的數(shù)據(jù)進行提取與Meta 分析,本研究結果可信性較高。但是本研究也難免存在以下局限:1)由于患病率研究只能報告陽性結果的特點,且本研究僅納入了公開發(fā)表在期刊上的文獻,因此納入文獻存在明顯的發(fā)表偏倚;2)本研究納入的文獻僅報告了16個省份的學齡前兒童患齲率,其中來自華中、東北地區(qū)各只有1篇文獻,且文獻的研究地點均局限于省份內某市,未有文獻在省份大范圍內開展調研,更缺乏報道貧困邊遠地區(qū)以及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學齡前兒童齲齒流行病學的文獻,因此可能存在選擇性偏倚。綜上,本研究通過Meta 分析進一步了解了近5年我國學齡前兒童齲齒患病及治療情況,建議未來研究能在本研究基礎上擴大樣本量,或納入更多來自不同地域、經(jīng)濟水平的原始文獻以增加樣本代表性,提高結果可信度。
利益沖突聲明:作者聲明本文無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