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占峰
(浙江大學新農村發(fā)展研究院,杭州310058)
浙金研-2 是浙江大學作物科學研究所培育的非轉基因早中熟常規(guī)棉花品種。該品種是以新陸中34[1-2]后代中篩選的Z52 為母本,以蘇棉16[3]系選的具有抗黃萎病、 高衣分特性的X400 為父本雜交,經南繁加代、病圃篩選、優(yōu)良單株選擇、株系鑒定選育而成。
2011 年在新疆農墾科學院南疆試驗站配制Z52×X400 雜交組合, 同年將F1進行南繁加代;2012 年在枯萎病、黃萎病病地里種植F3,選擇抗病單株, 同年年底在海南種植抗病單株的種子F4;2013 年在新疆農墾科學院南疆試驗站種植F5, 并進行單株鑒定選擇, 同年在海南加代;2014 年在新疆農墾科學院南疆試驗站進行株系比較試驗, 將綜合性狀表現最優(yōu)的品系命名為浙金研-2;2015―2016 年在新疆南疆地區(qū)進行多點比較試驗,其產量性狀表現優(yōu)秀。2018―2019 年參加國家西北內陸棉區(qū)早中熟品種區(qū)域試驗,2020 年參加國家西北內陸棉區(qū)早中熟品種生產試驗,2022 年經第四屆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第十次會議審定通過,審定編號:國審棉20220011[4]。
浙金研-2 在西北內陸早中熟植棉區(qū)春播生育期133 d,株型較緊湊,株高71.3 cm,果枝Ⅱ式,茸毛少,葉片偏大,葉色深綠,第一果枝節(jié)位6.3,單株結鈴7.2 個,鈴卵圓形,鈴重5.6 g,衣分43.1%,籽指10.4 g,霜前花率95.5%。出苗一般,長勢較強,整齊度好,結鈴性好,吐絮暢(參見中心插頁彩版)。
2018 年區(qū)域試驗中, 浙金研-2 的666.7 m2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產量分別為388.6 kg、165.7 kg和157.2 kg,分別比對照中棉所49[5]增產10.9%、13.9%和13.1%;2019 年區(qū)域試驗中, 浙金研-2 的666.7 m2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產量分別為360.1 kg、156.4 kg 和152.7 kg, 分別比對照中棉所49 增產10.4%、10.4%和10.8%。
2020 年生產試驗中, 浙金研-2 的666.7 m2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產量分別為409.7 kg、186.6 kg和183.4 kg,比對照中棉所49[5]分別增9.8%、12.9%和13.1%。 浙金研-2 在區(qū)域試驗和生產試驗中表現為高產穩(wěn)產、多點增產且增幅較大,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增產幅度均接近或者超過10%。 2018―2019 年區(qū)域試驗和2020 年生產試驗各試點產量表現見表1。
表1 浙金研-2 在2018―2019 年區(qū)域試驗和2020 年生產試驗各試點的產量表現
2018―2019 年2 年區(qū)域試驗中取樣, 經農業(yè)農村部棉花品質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測定,浙金研-2的纖維品質結果平均(HVI 校準棉花標準校準):纖維上半部平均長度30.7 mm,斷裂比強度29.9 cN·tex-1, 馬克隆值4.5, 斷裂伸長率6.5%, 反射率80.2%,黃色深度7.4,長度整齊度指數85.6%,紡紗均勻性指數152。 纖維品質指標達到國家棉花品種審定Ⅲ型品種標準。
經石河子農業(yè)科學院棉花研究所進行抗病性鑒定, 結果:2018 年浙金研-2 枯萎病病情指數為5.9,抗枯萎病,黃萎病病情指數為13.0,抗黃萎??;2019 年浙金研-2 枯萎病病情指數為3.7,高抗枯萎病,黃萎病病情指數為18.5,抗黃萎病。綜合2 年抗病鑒定結果(取病情指數高值),浙金研-2 為抗枯萎病、抗黃萎病品種。
適于西北內陸早中熟植棉區(qū)春播種植。
應適時播種以實現一播全苗。 地膜覆蓋棉田,宜在4 月上中旬當5 cm 地溫穩(wěn)定在16 ℃以上時,采用精量播種技術播種。
根據當地生產情況設置種植密度,西北內陸棉區(qū)一般肥力棉田以每666.7 m2保苗1.5 萬株左右為宜。
浙金研-2 出苗一般,但長勢較強,需水肥量較大,應適當增施磷、鉀肥,重施底肥和花鈴肥,早噴施葉面肥,適當補施微量元素肥料;一般在6 月中旬滴頭水,9 月上旬停水,生育期共滴水9~10 次。后期應視長勢進行水肥管理,以防止早衰。
全生育期化學調控5~7 次,后期重控,防止長勢過旺。
重點防治棉鈴蟲和蚜蟲等,以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為主,化學防治為輔。 利用誘捕器、粘蟲板、誘蟲帶等誘集害蟲(蛾)[6],苗期、蕾鈴期蟲害發(fā)生時應及時使用吡蟲啉、阿維菌素、吡蚜酮、達螨靈等高效低殘留化學藥劑進行防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