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中國科普第一品牌誕生記

      2023-10-10 00:58:32鐘清鈺
      出版人 2023年10期
      關鍵詞:葉永烈老先生科普

      記者|鐘清鈺

      60 余年后的今天,已過杖朝之年的《十萬個為什么》奠基人之一——洪祖年,將《十萬個為什么》的前世與今生,帶到我們面前。

      推開會議室的門,剛剛還在伏案寫字的老先生聽見聲響后,筆都來不及放下,就徐徐起身,笑迎記者道:“你們到啦!”

      面前這位已過杖朝之年的老人家,是少年兒童出版社(以下簡稱“少兒社”)原副總編輯,同時也是《十萬個為什么》第一版至三版的編輯團隊成員之一——洪祖年先生。

      再次說明采訪的來意后,先生緩緩從帆布袋中拿出一摞資料,說道:“我知道你們想聽我講關于《十萬個為什么》的故事,但是呢,我怕時間有限,我講不完,你們聽不盡,所以我還搬了‘救兵’?!彼屏送苹湓诒穷^的眼鏡,一邊清點手頭的材料,一邊笑容滿面地向記者“炫耀”道:“我去復印以前這些報道和資料,打印店老板得知我曾是《十萬個為什么》的編輯后很激動,說自己是看著這套書長大的,還說要給我免復印費呢。”

      在這些復印資料中,有諸多媒體歷年來對《十萬個為什么》的報道;有1998 年《十萬個為什么》申報“中國國家科技進步獎”時由洪祖年填寫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推薦書”;還有一本名為《〈十萬個為什么〉背后的故事》的圖書,由葉永烈先生所著,他是唯一從《十萬個為什么》第一版寫到第六版的作者。洪祖年對這些資料如數(shù)家珍,依次向記者介紹并叮囑道:“《〈十萬個為什么〉背后的故事》這本書我這里僅剩一本,連出版社都沒有多余的庫存,你們用完之后可一定要給我寄回來啊!”

      接過這些“沉甸甸”的文件,調(diào)好錄音筆,大家相對而坐。跟隨著洪老先生的思緒,時間的齒輪慢慢轉(zhuǎn)回到20 世紀50 年代……

      《十萬個為什么》的誕生

      《十萬個為什么》第一版編輯洪祖年(鐘清鈺 攝,2023年9月5日于上海)

      1949 年,在新中國成立之際,文化部成立了科學普及局。“要進行國民經(jīng)濟的技術改造,在發(fā)展現(xiàn)代工業(yè)生產(chǎn)的同時,還要用科學知識去武裝人們的頭腦。”“培養(yǎng)孩子愛科學,是對孩子進行共產(chǎn)主義教育的一個組成部分,是培養(yǎng)新社會各種建設人才的一項基本課。”為響應時代的號召,以《解放日報》為代表的各大主流媒體對全民發(fā)出了科學知識普及的倡議,使得“科普事業(yè)”熱極一時。站在“向科學進軍”的風口,全國各家出版社都積極為科普讀物的出版添柴加薪。相比于市面上層出不窮的為工人農(nóng)民制作的實用技術類科普圖書,少兒科普圖書不管從數(shù)量還是質(zhì)量上來講,都不盡如人意。

      洪祖年對記者說道:“做出版是絕對不能安于現(xiàn)狀的,你曉得伐?!泵鎸Ξ敃r市場上少兒科普圖書的空缺,他所屬的少兒社第三編輯室(以下簡稱“三編室”)便組織、編輯、出版了不少以少年兒童為目標群體讀者、由國內(nèi)作者原創(chuàng)的自然科學知識讀物小手冊,每冊1 ~3 萬字篇幅。但因經(jīng)驗不足等種種客觀因素,這些讓編輯們挖空心思制作的小讀物在讀者中卻并沒激起太大水花?!拔覀儺敃r就覺得啊,不能再閉門造車了,要探出頭去看看,去學習別人的東西?!?/p>

      葉永烈和《十萬個為什么》第一版編輯張伯文(右,1979年5月19日于上海)(圖片來源:少年兒童出版社,《〈十萬個為什么〉背后的故事》 )

      通過實踐所獲得的對科普圖書敏銳的洞察力和判斷力,使得洪祖年和三編室的同僚們迅速鎖定兼容知識性和趣味性的蘇聯(lián)科普讀物。“蘇聯(lián)當時的圖書確實好,我們翻譯了不少,如伊林、瑞特科夫、比安基等兒童文學作家的作品?!焙槔舷壬D了頓,蹙著眉頭繼續(xù)說道,“相比之下,我們國家當時原創(chuàng)的青少年科普讀物的短板就更加明顯了,不僅數(shù)量匱乏,也沒有形成成熟的創(chuàng)作隊伍和路徑,導致我們自己制作的圖書內(nèi)容簡單、敘述生硬?!彪m然當時為國內(nèi)讀者引進并翻譯了許多國外優(yōu)質(zhì)科普讀物,但少兒社的編輯們不甘心止步于當舶來品的搬運工?!吧賰荷缱鳛樾轮袊谝患?,也是當時唯一一家專門以少年兒童為目標讀者的出版社,三編室的6 位編輯一致認為我們需要挑起大梁,出版具有中國特色的科普文本給我們自己的孩子閱讀?!焙樽婺曛两窕叵肫甬敃r的雄心壯志,仍感到激情昂揚。

      在翻譯、編輯及查閱了一本又一本國外優(yōu)質(zhì)的科普作品后,洪祖年和同事們對于科普圖書的認知從量變引起了質(zhì)變,漸漸明晰了一本優(yōu)質(zhì)青少年科普讀物的主要目的在于“能讓‘門外漢’以看熱鬧的心態(tài)去看門道”?!拔覀兒髞硪庾R到,在保證知識內(nèi)容豐富的基礎上,需要趣味性和可讀性的加成。老實講,要有系統(tǒng)性、知識性不難,要有趣味性和原創(chuàng)性也不難,但是‘既要又要’就不容易了?!焙槔舷壬Φ?。明確了做書的宗旨,對三編室的6 位編輯來說無疑是向前邁進了一大步,但是該如何組編內(nèi)容?用什么方式成書?這些問題成為難以攻破的議題。

      “但其實很簡單,”洪老先生打趣道,打斷了記者的深思,“是我們同事的女兒給了我們啟發(fā)?!睍r間回到1958 年,三編室成員之一曹燕芳某天在辦公室和同事們哭笑不得地“訴苦”道:“我們家囡囡成天纏著我問各種天馬行空的問題,像‘為什么鴨子會游泳而雞不會’‘為什么會下雪’‘為什么星星會眨眼’,我都不知道怎么回答她。”正是小朋友的這一舉動,讓三編室的編輯們豁然開朗——那就出一本可以解答孩子們所有問題的百科全書!

      第一版《十萬個為什么》(8冊)1961—1962年出版

      大方向定了,書名又成了讓三編室頭疼的問題?!爱敃r在編輯室有一塊小黑板,大家想到的任何關于圖書的新點子,都可以寫在上面,然后再一起討論?!焙樽婺暾f道,“我們每每想到一個書名就往上寫,什么‘你知道嗎’‘知識的海洋’之類的,無一例外全都被否決了。”“偶然間,我們看到了蘇聯(lián)作家伊林寫的《屋子里的科學》一書,扉頁的一首小詩‘七千個在哪里,五千個怎么辦,十萬個為什么’給了我們啟發(fā)?!?/p>

      就這樣,后來堪稱創(chuàng)造了一場少兒科普讀物奇跡的《十萬個為什么》,誕生了。

      這套在1998 年摘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999 年躋身“感動共和國的50 部圖書”榜單的科普圖書,成為新中國幾代中青年科學家的啟蒙讀物。60 年間,六個版本,耗費了一代又一代編輯團隊和創(chuàng)作者的心血。而第一版《十萬個為什么》的編輯團隊——三編室的6位編輯,除洪老先生外,都已與世長辭。

      60 年后的今天,歷經(jīng)三版《十萬個為什么》編輯工作的洪祖年,將這個由6 人組成、創(chuàng)下科普圖書出版?zhèn)髌娴摹叭幨摇奔芭c之配合的創(chuàng)作者們的故事,帶到我們面前。

      “作為一個編輯,在整個職業(yè)生涯中,能編出一兩本‘傳世佳作’,想來都是欣慰又自豪的?!彼查g,洪老先生的眉眼柔和了許多,“我們編室的其他幾位伙伴肯定也是這么想的?!?/p>

      第二版《十萬個為什么》(14冊)1965—1966年出版

      結緣“山邊石”

      翻開第一版《十萬個為什么》,編者欄里有一個獨特的名字——山邊石。

      “‘山邊石’是我們?nèi)幨业墓P名,是諧音來的?!焙槔舷壬χf,“在加入這個六人團隊之前,我在新華書店工作過一段時間,現(xiàn)在想想,一切都是順水推舟?!?/p>

      解放初期,初中畢業(yè)的洪祖年待業(yè)在家,偶然間看到了上海新華書店華工總店招工的消息。盡管對出版沒有太多概念,但急于找工作的洪祖年并未多想就報了名。面試很順利,洪祖年就這樣成為新華書店的一分子。后來洪祖年才知道,當時新華書店招工的錄取比例竟高達1:100,自己在不知不覺間走過了競爭如此激烈的“獨木橋”?!翱赡苓@就是冥冥之中的選擇,如果當時我看到的是其他工廠的招工,我可能也會報名,那樣我的命運就徹底改變了?!?/p>

      盡管洪祖年初中便中斷學業(yè),但他內(nèi)心有著自強不息的上進心和精益求精的責任心,帶著一股不服輸?shù)膭蓬^,在工作中兢兢業(yè)業(yè),持之以恒?!皠傔M新華書店的時候,我只知道他們是賣書的,而書就代表著知識,所以對這份工作格外珍視?!痹诠ぷ髦啵贻p的洪祖年每天都會閱讀各種各樣的書籍,充分利用身邊的資源不斷精進自己的學識。

      1954 年,工作成績優(yōu)異的洪祖年被調(diào)配到少年兒童出版社。“我一直認為,做少兒圖書的編輯,絕不能只和書桌打交道,而是要扎根到小讀者當中,跟他們保持各種緊密的溝通,這是很有必要的?!痹谀莻€通信并不發(fā)達的年代,少兒社專門設立了一個部門叫“少年兒童書刊通訊部”,部門里的工作人員主要負責在學校、少年宮、少年之家、少年科技指導站等地發(fā)展與讀者進行接洽的通訊員,并與對方進行雙向溝通,通訊員負責及時向社里反映孩子們當下的概況,書刊通訊部則為他們提供一些圖書素材,并及時收集他們的閱讀感想。憑借在新華書店積累的工作經(jīng)驗和對書業(yè)的了解,洪祖年和同事們很快就為少兒社在各類教育基地聯(lián)系到了100 多位通訊員,為后來一系列的編輯出版工作提供了許多一手資料。

      1959 年,在結束了北郊下放勞動后,洪祖年重新回到少年兒童出版社。時任少兒社知識讀物編輯部主任王國忠很快注意到了這位踏實肯干且能力突出的小伙子,并邀請他加入三編室,這也是后來打造出《十萬個為什么》這塊“金字招牌”的初創(chuàng)團隊。三編室的編輯們大都身懷絕技,曹燕芳在1953 年和1959 年分別編輯出版了少兒科普讀物《看不見的手——電》《科學家談21 世紀》;潘勛照畢業(yè)于大連俄語??茖W校,曾翻譯過大量俄文文學作品,例如《伏爾加河上的燈火》《阿列霞》《黑色閃電》等,大量的翻譯經(jīng)驗讓他有著過硬的文字功底。相比于王國忠、曹燕芳及潘勛照,黃廷原、張伯文和洪祖年當年還只是剛入行的新手?!拔覀?nèi)齻€新手編輯生涯的開啟和《十萬個為什么》的啟動基本是同步的,當時因為缺少相關經(jīng)驗,壓力不小?!?/p>

      為了順利推進編輯進程,洪祖年和其他兩位新手同事在前輩的指導下,充分利用各種業(yè)余時間增進自己的科普知識,同時學習俄文,以便更好地抓取國外優(yōu)秀作品的亮點和特色,并合理運用到自己的編輯工作當中。

      1959 年正值三年自然災害時期,洪祖年和幾位年輕編輯一起住在集體宿舍里,每天晚飯就是一個饅頭,餓了就啃一口,然后繼續(xù)工作學習,心無旁騖,一心只想著做好《十萬個為什么》的編輯工作。“當時并不覺得艱苦,在那個時期,每天有饅頭吃,有宿舍住,還有新知識學,我已經(jīng)非常幸福了。”洪老先生感慨地說,“現(xiàn)在想想,要是當初沒有那種較真的勁頭,也做不出《十萬個為什么》這樣的作品?!?/p>

      說著,老先生指著這間正在進行采訪的會議室前的白板說道:“當時啊,我們編輯室就放著一個這樣的黑板,本來是用來記錄大家工作日程的,后來這塊黑板就成為大家‘頭腦風暴’的工具,大家有任何新點子都可以往上寫?!薄澳愣疾恢溃瑸榱诉@個書名,我們?nèi)幨伊鶄€人在黑板前抓耳撓腮了多少回。”

      “小黑板”精神

      第三版《十萬個為什么》(21冊)1970—1978年出版

      “我們從編輯內(nèi)容到擬定標題,是從來不會忍受退而求其次的?!崩舷壬S手拿起一本《十萬個為什么》指著封面說,“當時每寫一個標題上去,下面的編輯就會喊‘勿靈勿靈’(上海話,意為不行),然后我們再擦掉重新寫新的點子,由此往復無數(shù)次,最終才敲定下來這個標題?!?/p>

      然而,對于三編室的6 位編輯來說,這種追求極致的“小黑板”精神早已潛移默化到編輯出版《十萬個為什么》的每個步驟、每個細節(jié)里了。

      在琢磨書名的過程中,組稿也在同步推進。

      最開始,三編室采用了最常規(guī)的方法——擬交由7名高校老師撰寫成稿即可。沒料想,不僅返稿花了一年時間,稿件的成效也不盡如人意?!拔覀儺敃r一看就覺得不行,這批稿子從問題的擬定到內(nèi)容的回答,甚至是語言模式,完全是教科書的衍生品。”洪老先生笑著說,“我們那個時候雖然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但是我們清楚自己不要什么。”

      也正是這次的“無用功”,讓6 位編輯意識到這次組稿失敗的原因主要在于做書的指導思想不明了,而對于作者的聯(lián)系僅僅局限于上海幾家?guī)煼对盒5奈锢斫萄薪M,內(nèi)容單一且范式化嚴重,導致組稿失敗。

      失敗了不氣餒,“擦掉”重來!

      三編室吸取教訓,通過對讀者、專家和圖書市場等方面的調(diào)研,同時認真研究了像《趣味物理學》《趣味數(shù)學》《我看見了什么》等一系列國外優(yōu)質(zhì)的科普圖書,對這套書的編輯架構愈加明晰。

      “簡單來講,就是在保證知識性和系統(tǒng)性的基礎上,要有可讀性和趣味性?!焙樽婺暾f,“先保證內(nèi)容的深度和廣度,再去思考怎么讓文本更加生動一些?!焙槔舷壬m用寥寥幾句總結了《十萬個為什么》編輯出版的指導思想,但是實操起來卻舉步維艱。

      第四版《十萬個為什么》(全24冊)1993年出版

      在當時,受通信條件限制,為從各個維度及時了解并掌握當下青少年的發(fā)展和成長概況,少兒社要求每位編輯都要和少年兒童們保持聯(lián)系,不能僅僅是自顧自地“閉門造車”。除了是少兒社的編輯,洪祖年還有一個身份是校外輔導員,每個月他都會定期去到市內(nèi)和市外兩所小學,給孩子們上幾節(jié)課。在和孩子們接觸的過程中,洪祖年慢慢地從孩子們生活的各個細節(jié)了解到了他們和大人截然不同的世界。

      既然是做給孩子們看的書,那就要知道他們愛看的是什么;

      既然是給孩子們解答問題,那就要知道他們真正想問的是什么。

      洪祖年豁然開朗!

      “當時和同事們提議后,他們都很認可這個路子,我們就油印了1 萬份問卷,上面只有一個問題——請你提一些你想知道的‘為什么’?!焙槔舷壬蛴浾呓榻B道,“我們當時利用各自的渠道,扁平式地向上海市十所中小學、少年宮、少年科技指導站等地發(fā)放問卷?!辈怀鲆饬希瑔柧戆l(fā)出去沒過多久,回信紛至沓來。“也就兩三個月,我們抽屜里就堆了六七千份‘為什么’,隨便拿出一封,問題都比我們自己絞盡腦汁想出來的要好?!?/p>

      經(jīng)過孩子們提問題、幾十位科技工作者和大專院校教師出問題、編輯人員篩問題的三道工序后,最后留下了4000 多個“為什么”。

      這么多“為什么”,那誰來回答“是什么”呢?

      “誰掌握回答這些問題的鑰匙,就請他寫!”——這是王國忠提出的對于回答問題者的要求。

      洪祖年說道:“我們邀請過科學家、科技工作者,也有不少參加過一線工作的干部、工人?!?/p>

      在這個過程中,三編室吸取了從前收稿的經(jīng)驗教訓,在向作者寄出問題的同時,編輯們自己會先寫一份樣稿同時發(fā)給作者,以此提高效率并準確到位地向作者傳達組稿要求。優(yōu)化了組稿的渠道和方式后,收到的稿件可用度明顯提高了不少。洪老先生感慨道:“作者們都很用心,哪怕有些人以前并沒有過寫稿經(jīng)驗,但是他們給我們提供了許多讓我們耳目一新的信息和知識?!睆V泛的作者隊伍,不論從回答問題的廣度還是深度的層面來說,都保證了相當高的質(zhì)量。

      “這么多作者里,有一個人不得不提,那就是葉永烈。”洪老先生跟記者介紹道,“當時《十萬個為什么》的物理分冊和化學分冊最早發(fā)行,物理分冊的首印量是5000 份,化學分冊則達到了2 萬冊,這主要歸功于葉永烈寫的《碳的一家》?!睋?jù)洪老先生介紹,為《十萬個為什么》撰稿時,葉永烈剛滿20 歲,就讀于北京大學化學系。“在當時,懂科學的人,文章寫得過于板正;文筆好的吧,又不懂科學。但葉永烈作為一個化學系的學生,不僅專業(yè)過硬,還可以深入淺出地把很多晦澀難懂的化學知識給小朋友敘述出來,我們當時真是如獲至寶?!本瓦@樣,在第一版《十萬個為什么》(5 冊)的900 多個問題中,葉永烈完成了對300 多個問題的回答,是當時產(chǎn)出最多的作者。后來,化學科班出身的葉永烈成為全國知名的傳記文學作家,而《十萬個為什么》經(jīng)過半個世紀的更新迭代,從第一版至第六版,葉永烈為其共撰稿50 萬字。“編輯換了一代又一代,但是作者欄上一直都有他的名字?!焙樽婺暾f道。

      第五版《十萬個為什么》新世紀版(12冊)1999年出版

      第六版《十萬個為什么》(18冊)2013年出版

      時至今日,參與創(chuàng)作《十萬個為什么》的知名專家學者不勝枚舉。像李四光、竺可楨、華羅庚、茅以升等在20 世紀最負盛譽的學術泰斗,幾乎都參與了第二版的審稿編撰工作。也正是在這些學界巨擘的加持下,《十萬個為什么》成為幾代中青年科學家的啟蒙書籍,參與出版《十萬個為什么》第一版的三編室6 名編輯,也在一定程度上成為中國科普圖書出版的奠基者。

      傳承與延續(xù)

      半個世紀以來,這套先后出版了6 個版本的科普圖書,累計發(fā)行量近2 億冊,引領了幾代青少年走上科學的道路。自1961 年發(fā)行以來,這套社會各界都交口薦譽的“中國原創(chuàng)科普圖書第一品牌”,其社會影響力逐年擴大,早已不再囿于出版界。

      1965 年,負責編撰《十萬個為什么》的三編室主任王國忠,在出席團中央召開的少年兒童工作會議時,團中央的同志告訴他:“周恩來總理說《十萬個為什么》是一套好書,并且周總理的車上就放置了一套,以便隨時閱讀。”不僅如此,錢學森也曾說:“一個科技人員如果不能用通俗的語言,把他的專業(yè)知識向不在行的人說清楚,那他的專業(yè)知識就沒有真正學好?!币恢敝С挚破帐聵I(yè)的錢學森,還為兒子錢永剛購買了一套《十萬個為什么》,并囑咐他說:“有任何不懂的就問我?!?/p>

      此外,60 余年中,《十萬個為什么》斬獲的獎項不一而足,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包括——1998 年,《十萬個為什么》榮獲了“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的殊榮;新中國成立50 周年前夕,這套書被億萬讀者一票一票推選出來,躋身“感動共和國的50 本書 ”,與之同在該榜單的圖書還有《紅巖》《鐵道游擊隊》《青春之歌》等,當屬絕對的“經(jīng)典之作”;2008 年,《十萬個為什么》 (新世紀版)還被授予首屆“中國出版政府獎”圖書獎……

      而今,少兒社參與科學普及的工作從未停歇,參與編寫的隊伍不斷壯大。在2013 年《十萬個為什么》第六版的編輯過程中,有700 余位來自世界各地、各學科的優(yōu)秀科學家和科普作家參與編撰。此外,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共有百余位院士擔任了編委。這樣陣容強大的編委會和作者隊伍,在科普出版史上無疑是空前的。

      隨著《十萬個為什么》產(chǎn)品線的不斷擴充,當年的三編室早已經(jīng)由少兒科普編輯室、少兒科普出版事業(yè)部發(fā)展成為如今的“十萬個為什么”分社,并以第六版《十萬個為什么》為基礎,打造了涉獵多產(chǎn)業(yè)的科普產(chǎn)業(yè)鏈,涵蓋圖書、期刊、電子出版物、網(wǎng)絡平臺、短視頻、動漫、科技活動、科學教育課程等。未來,“十萬個為什么”分社還將過渡發(fā)展成為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投資主體多元化的市場運營主體,在日用消費品牌、汽車品牌、主題公園等領域達成合作,極大拓展了傳統(tǒng)出版的發(fā)展空間。

      如今,《十萬個為什么》又到了十年一修訂的重要節(jié)點。在第六版《十萬個為什么》已然將內(nèi)容和形式做到極致的情況下,第七版應當如何進一步發(fā)揚光大?歷史的重任交到了新一代《十萬個為什么》編輯者的手中。

      時代在變,編輯在變,出版形式和載體也在變,但是從“山邊石”到“十萬”分社,心無旁騖的刻苦作風未變,追求極致的“小黑板”精神未變,尋求突破與創(chuàng)新的干勁未變,貼近小讀者的初心亦未變。在歷史的傳承和未來的感召下,《十萬個為什么》的故事未完待續(xù)……■

      猜你喜歡
      葉永烈老先生科普
      懷臧克家老先生(外七章)
      中華詩詞(2022年10期)2022-07-29 09:16:38
      綠洲里的老先生
      葉永烈:食品科普創(chuàng)作的一面旗
      那個為我們回答“為什么”的人走了 緬懷著名科普作家葉永烈先生
      科學大眾(2020年12期)2020-08-13 03:22:22
      科普達人養(yǎng)成記
      學生天地(2020年23期)2020-06-01 02:13:30
      繼續(xù)向前跑
      快樂語文(2020年2期)2020-03-13 06:52:04
      老先生要關注前列腺問題
      科普連連看
      科普連連看
      毛澤東和蔣介石的“世紀棋局”
      領導文萃(2015年7期)2015-04-15 18:06:38
      喀什市| 宜兰县| 安仁县| 定襄县| 明溪县| 渭南市| 河津市| 沭阳县| 巩义市| 林芝县| 大石桥市| 孟津县| 阿城市| 肇源县| 东乡县| 衡南县| 寻甸| 山阳县| 区。| 伊通| 峨边| 米林县| 澄迈县| 马尔康县| 什邡市| 灵山县| 湄潭县| 福海县| 雅安市| 新密市| 平谷区| 高台县| 溆浦县| 成武县| 江安县| 怀宁县| 吉木乃县| 始兴县| 嵊泗县| 青川县| 瑞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