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安
外婆每次回老家看看,總是說:“到河那邊去?!?/p>
我很奇怪,外婆明明住在離我家不遠(yuǎn)的“劉家棚子”,那里并沒有什么大河,為什么說“到河那邊去”
呢?好奇的種子,一旦在孩子的心田里種下,就會生根發(fā)芽,越長越壯。有一次,我實(shí)在按捺不住躥高的幼苗,就問外婆:“外婆,劉家棚子沒有河呀?怎么叫‘河那邊’呢?”
“我的祖上當(dāng)年是朝廷的命官,祖籍湖南,那里河流逶迤?!蓖馄挪[著眼笑著,又朝湖南的方向眺望。
原來,有一年外婆的先祖獲罪,帶領(lǐng)家人逃難,他們扶老攜幼坐船沿著河流向南,一路輾轉(zhuǎn)來到蘇南。
當(dāng)時大的村子已經(jīng)有人居住,他們只好在附近臨時搭建了棚子,從此開枝散葉,綿延至今。雖然“劉家棚子”與“劉家大院”之間隔著千山萬水,但是老家的河流依然在“劉家棚子”的人和外婆心中靜靜流淌。故園一樣都在“河”那邊。
外婆夸我的方式特別而又多樣。有年春節(jié)我去給外婆拜年,她看著穿新衣戴新帽的我,說:“伢子排場來!”她在夸我“很漂亮??!”“哪吒一歲會走路,老君二歲上山修……”舅舅逗我背誦《十歲古人歌》,外婆見了就說:“小伢子漂亮!”她在夸我“很厲害”。
外婆并沒有去過湖南,更沒有去過劉家大院。她關(guān)于老家的全部記憶都來自族中老人的代代口耳相傳。
聽母親說,她的外公——我的太外公活著的時候,是遠(yuǎn)近聞名的風(fēng)水先生,寫一手好的毛筆字,人稱“劉大先生”。他總是隨身攜帶一個長長的青布包,里面裝的是筆墨紙硯。他能掐會算,常常幫人們堪輿風(fēng)水、選取良辰吉日……
外婆剛生下來,太外公就給她起了一卦,算出她命中多坎坷,屬于“命硬”。太外公就把她裝在一個長條形竹籃里,放在馬棚里,讓她自生自滅。過了一天,善良的鄰居大嬸看見了,嚇了一跳,以為孩子沒救了,沒想到她嘴里竟然還會吐泡泡,就趕緊把她抱回家。
小時候,我常常在院子里,看見外婆坐在一架老舊的紡車面前紡棉花,“吱吱呀呀”日子就在她手中的紗線中游走,高高的棉花堆越紡越矮,我卻漸漸長高了。有一天,天空飄起了雪花,朵朵潔白像極了外婆在搖動一架紡車,我一邊跑一邊呼喊:“天上下棉絮啦,天上下棉絮啦!”外婆凝望著簌簌落下的雪花,久久沒有回答,好像在閱讀一封來自湖南的家信。
正如太外公卦中所卜的那樣,外婆是個命硬的人。她就像菜園子里的菊花腦一樣,只要在墻邊石縫里撒下種子,總會生根發(fā)芽,長出碧綠的葉片,開出一簇簇小黃花。
有一次,她在菜園子里侍弄菜地,一不小心滑了一跤,左手著地,手掌脫臼了。母親很擔(dān)心她的傷勢,讓她去醫(yī)院看看??墒撬е廊讨@心徹骨的疼痛,右手用力握住受傷的左手一拉一伸,只聽見“咔”
的一聲,脫臼的骨頭就又重新恢復(fù)原位。她讓母親用手絹把左手腕包好纏緊,好像沒事人一樣,擦去額頭的汗水,又開始干活。外婆一生跌倒過無數(shù)次,又重新站立起來,拍拍身上的塵土,繼續(xù)在塵世行走,到她最后一次跌倒。
那一次,外婆回劉家棚子。因?yàn)槟晔乱迅撸f好了表弟騎車送她去,上午去,傍晚就趕回來。可是脾氣硬的外婆,仿佛忘了她已經(jīng)八十多歲了,硬是像年輕時一樣獨(dú)自徒步回家。等到表弟騎車追到她時,她已經(jīng)摔倒在途中,再也爬不起來……
一年后,外婆在彌留之際和太外公一樣還喃喃自語:“河那邊、河那邊……”
我原想隨著外婆的離開,“河那邊”在我的生命中已經(jīng)成為過去,可是哪里知道,我與“河那邊”的緣分才剛剛開始。
我的眼前仿佛浮現(xiàn)出一條長滿車輪痕跡的青石板路,縫隙里頑強(qiáng)地鉆出青草,路旁的一串紅花,紅得格外搶眼,一個冰清如水的小姑娘梳著小辮,唱著童謠從上面走過。仿佛在那一刻,我也無法分辨,令我心潮澎湃的究竟是外婆,還是劉家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