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韋應物應和詩探析

      2023-09-28 03:16:26馬冰潔河南科技大學人文學院河南洛陽471023
      名作欣賞 2023年11期
      關鍵詞:韋應物親人詩歌

      ⊙馬冰潔[河南科技大學人文學院,河南 洛陽 471023]

      應和是對一種言行表示呼應,附和,它既是中國傳統(tǒng)禮儀之一,又是一種行為規(guī)范。對于應和詩的概念,目前暫時沒有一個明確的定義。應和詩主要是被動的一方對原唱詩歌進行的酬答、附和。應和詩或是出于情感需要,雙方因親情、友情或離別、祝賀等情感為媒介相互應和;或是面對和解、威脅等政治訊息,互相以詩進行呼應。這種詩歌形式,可稱其為應和詩。韋應物是唐代大歷時期的詩人。安史初平,天下以為中興可望,故官場上迎來送往更為頻繁,京城里權貴豪族宴請之風也更為盛行,這樣就自然形成了唱酬答報的詩歌創(chuàng)作風氣。韋應物一生中多次遷調游歷,迎來送往的友人數(shù)不勝數(shù),也為應和詩的創(chuàng)作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一、應和詩在韋應物詩歌中的地位

      (一)韋應物生平概述

      韋應物舊史無傳。宋代姚寬在《西溪叢語》中簡短敘述了韋應物的生平,宋代沈作喆曾作《補傳》。傅璇琮先生又在《補傳》的基礎上對韋應物生平作了較細致的考證,著有《唐代詩人叢考·韋應物系年考證》。孫望的《韋應物事跡考述》,姜光斗的《韋應物評傳》,陶敏的《韋應物生平新考》對韋應物的籍貫、生卒年、仕歷和生平事跡做了系統(tǒng)的梳理和探索。2007 年,陶敏的《韋應物生平再考》在西安出土的韋應物一家四口墓志的基礎上就韋應物的生卒年、籍貫、仕歷、生平等問題提出了新的觀點。

      韋應物是唐代大歷時期著名詩人,出身于京兆杜陵官聲顯赫的韋氏家族,祖上出過多位丞相。據《新唐書·宰相世系表》記載:“韋沖之子挺,居象州刺史。挺子,即應物曾祖待價,拜武后朝宰相。待價子令儀,官宗正少卿。令儀有五子:鑒、鑾、锜、镕、鎰。”①因此可知,韋氏一族多任朝廷重要官職,其家族權勢顯赫,熱可炙手。至韋應物一輩,韋氏家族已經開始衰落,雖然韋氏家道衰落,但昔日名門世族與寒門子弟還是不可同日而語,所以韋應物年僅十五歲便做了玄宗的“千牛”,也就是貼身侍衛(wèi)。之后幾年安史之亂初平,韋應物回到長安入太學讀書。大約在天寶末年,以蔭參加吏部考試得官,得任倉曹參軍事。在肅宗至德、乾元中,又任高陵尉一職。代宗廣德、永泰中,韋應物任洛陽丞。在任上韋應物請告閑居洛陽城東的同德寺中,之后游歷揚州。大歷六年左右任河南府兵曹參軍,八年去任。大歷九年,韋應物任職京兆府功曹。德宗六月,韋應物告疾辭官,閑居于長安的善福精舍。建中二年,韋應物官拜尚書比部員外郎。三年,韋應物出任滁州刺史,興元元年罷任。貞元元年任職江州刺史。三年,韋應物應召赴京,入朝為尚書左司郎中。四年,韋應物任蘇州刺史。至貞元七年,韋應物罷任,后寓居蘇州永定精舍。韋應物罷蘇州后不久就得到了朝廷新的任命,他新拜職的官署“禁掖”是什么官職已無法知道了。大約朝廷的新任命到時,韋應物已經去世,享年五十八歲。

      (二)韋應物應和詩概述

      應和也是附和、酬答的意思,首先是原詩,之后是和詩。應和詩有廣義、狹義之分,廣義則指的是朋友親人間詩歌的唱和,狹義指的是應皇帝要求而作?!俄f應物集校注》共收五十七首應和詩,以“答”為題名的詩篇有四十一首,所涉及的酬贈對象基本上都是親人、朋友、方外人士。如《答劉西曹》《答徐秀才》《答端》《答崔都水》等。以“酬”為題的共計十三首。所酬對象有親人,友人同僚、官員。如《酬李檐》《酬劉侍郎使君》《酬張協(xié)律》等。其次還有“事因與詩答”的形式。這些詩一般會把作詩的時間、地點、對象都記錄在詩題中,因此題目較長。如《任洛陽丞答前長安田少府問》《期盧嵩枉書稱日暮無馬不赴以詩答》《假中枉盧二十二書亦稱臥疾兼訝李二不訪問以詩答書因亦戲李二》等。再者還有“奉合”形式的詩,如《奉合圣制重陽日賜宴》《奉合張大夫戲示青山郎》《奉酬處士叔見示》等。其中,《奉合圣制重陽日賜宴》是應皇帝要求所作?!杜f唐書》記載:“貞元四年九月,賜宴曲江亭,帝為詩,序曰:‘朕在位僅將十載……朝野慶年豐,高會多歡聲。永懷無荒誡,良士同斯情?!蛟t曰:‘卿等重陽會宴,朕想歡洽,欣慰良多,情發(fā)于中,因制詩序。今賜卿等一本,可中書門下簡定文詞士三五十人應制,同用‘清’字,明日內于延英門進來。’”②當時韋應物在朝任左司郎中,因此有應皇帝要求的應和詩。

      二、韋應物應和詩的內容

      (一)韋應物與親人間的應和詩

      韋應物的應和詩中,與其親人的交往最多,他會在特定的節(jié)日里寫詩送上祝?;蛘弑硎舅寄?,也會就身邊的瑣事相交流,詩詞誠懇且滿含真情。韋應物經常與同輩們討論時事和歷史,也會一起討論為官的經驗和抱負。韋應物在和晚輩們的交往中,喜歡分享作為過來人的生活感觸和經驗教訓,還會與他們一起談音樂、寫作詩歌。韋應物的女婿楊凌曾任職協(xié)律,掌管調和十二律之事,因此精通音樂。而韋應物也深諸樂律,他們二人就音律之事交往頗為頻繁。

      崔都水,即崔倬,是韋應物的堂妹婿。在《韋應物集校注》中,有很多寫給崔都水的。如《答崔主簿悼》《答崔主簿問兼簡溫上人》《答崔都水》,這些詩歌表明了韋應物思念親人。其中《答崔都水》一詩:“深夜竹庭雪,孤燈案上書。不遇無為化,誰復得閑居。”詩人也有無為而治的思想,體現(xiàn)了他仕隱的心態(tài)。另一首《答崔都水》“勿厭守窮轍,慎為名所牽”,也是勸誡崔都水謹慎為官。在與親人的應和詩中,還有與弟弟和侄子的詩歌往來。這些詩歌當中有的表達了詩人對親人的殷切思念,如寫給弟韋端的《答端》:“坐憶故園人已老,寧知遠郡雁遠來?!边€有告誡親人為官之道的《澧上精舍答趙氏外甥仿》:“隱拙在沖默,經世昧古今。無為率爾言,可以致華簪?!贝藶楦嬲]趙仿在官場中不要鋒芒過盛,要善于藏拙,謹言慎行。

      韋應物與親人的應和詩,主要是與他的諸弟、諸侄以及與他志同道合的崔倬的酬和。只有對親人的殷切思念和諄諄告誡,沒有與官場中人的阿諛奉承,也表現(xiàn)出自己厭倦官場、渴望辭歸田里的內心剖白。

      (二)韋應物與友人間的應和詩

      在韋應物的應和詩中,與僚友應和的詩歌數(shù)目較多。僚友大多官位不高,多為地方官,高官較少。韋應物任洛陽丞時,共作《答李翰》詩三首。李翰永泰元年為洛陽主簿,與韋應物同在洛陽。第一首:“孤客逢春暮,緘情寄舊游。海隅人使遠,書到洛陽秋?!惫驴椭咐顫?此時李澣已罷洛陽主簿回歸楚州,故韋應物稱為孤客。此時韋應物與回歸楚州的李澣相隔甚遠,卻甚是想念李澣。第二首:“馬卿猶有壁,漁父自無家。想子今何處,扁舟隱獲花?!贝嗽娭械摹榜R卿”指西漢文學家司馬相如。據《史記·司馬相如列傳》記載,當時司馬相如回歸成都,家徒四壁,生活十分窘迫。③“漁父”指隱于漁釣間者。想想此時的李澣應該和司馬相如、漁父那樣艱難,言語間流露出韋應物的無限掛念。第三首:“林中觀易罷,溪上對鳴閑。楚俗飲辭客,何人最往還。”前兩句不僅回答了之前李澣詢問的問題,也交代了自己的近況,述說了自己的生活情趣,表現(xiàn)了韋應物喜好雅潔,有歸田的思想。后兩句問友人交友的情況,體現(xiàn)了韋應物的結交之道和關懷友人之情。

      韋應物頻繁的遷調游歷經歷給饗宴主題的詩歌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創(chuàng)作了許多表達饗宴之樂的詩歌。但韋應物的很多饗宴題材并不只是應酬附和之作,其中很多應和詩表現(xiàn)了韋應物壯志未酬的政治理想。其《酬元偉過洛陽夜燕》表現(xiàn)得最為明顯:“三載寄關東,所歡皆遠違。思懷方耿耿,忽得觀容輝。親燕在良夜,歡攜辟中闈。問我猶杜門,不能奮高飛。明燈照四隅,炎炭正可依。清觴雖云酌,所愧乏珍肥。晨裝復當行,寥落星已稀。何以慰心曲,佇子西還歸?!贝藭r韋應物在洛陽,而遠在他鄉(xiāng)的元偉卻不得相見。元偉途徑洛陽拜訪韋應物,忽然久別重逢,自然少不了酬對宴飲,因此有感而發(fā)。詩人向元偉道出了志向不得施展的苦衷“問我猶杜門,不能奮高飛”,可見韋應物志存高遠,心有抱負。

      韋應物與友人的交往,通過應和詩向友人傳遞了自己內心的愿望和理想,也在應和詩的交往中實現(xiàn)其情感的交流。如《答韓庫部協(xié)》:“矯翮方上征,顧我邈忡忡。豈不愿攀舉,執(zhí)事府庭中。”表現(xiàn)了他懷才不遇的惋惜,他渴望恢復盛唐氣象的理想抱負,能在政治上發(fā)揮自己的才能。然而,這時的大唐經過安史之亂,朝廷已經沒有機會也沒有能力讓一個壯志滿懷的詩人實現(xiàn)自己的抱負。韋應物只好寄情于山水,以此來尋找自己精神的寄托,便有了《寄酬李博士永寧主簿叔廳見待》:“晨策已云整,當同林下期?!币约啊独畈┦康芤杂嗔T官居同德精舍以為答》:“從來遲高駕,自顧無物役。山水心所娛,如何更朝夕。”這些應和詩體現(xiàn)了韋應物想要歸隱田園,在寧靜的生活中尋找“詩意的棲居”。

      (三)韋應物與方外之士的應和詩

      韋應物一生多次罷官寓居精舍、寺廟,在他的詩集中共涉及二十多位“僧人禪客”,如皎然深上人、恒燦、瓊公、溫上人等。更有日本學者赤井益久從仕隱交替的特殊經歷揭示詩人各個生活階段與特定寺院的對應關系:玄宗侍衛(wèi)—武功寶意寺;洛陽丞—同德精舍;京兆府功曹—善福精舍;蘇州刺史—永定寺。④可以看出韋應物這一生向往歸隱和渴求榮名是并存的,他一直都在重復著仕隱的循環(huán),遁世避俗其實只是韋應物時常流露的一種心靈追求而已。

      在與韋應物相交的方士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皎然,唐詩僧,字清晝,湖州(今屬浙江)人。皎然自稱陳郡謝氏后裔,以謝靈運為“十世祖”,他對謝氏后裔身份深以為榮。而韋應物的詩歌創(chuàng)作也深受謝靈運的影響,因此二人交往頻繁。皎然悟性極高,兼修內外,作文寫詩融會貫通,一氣呵成,妙筆生花,是當時有名的詩僧。最有名的著作當屬《詩式》和《畫上人文集》。皎然與韋應物互相欣賞,互相學習,皎然曾有《答蘇州韋應物郎中》詩贈予韋應物,韋應物亦有《寄皎然上人》詩:“吳興老釋子,野雪蓋精廬。詩名徒自振,道心長晏如。想茲棲禪夜,見月東峰初。鳴鐘驚巖壑,焚香滿空虛。叨慕端成舊,未識豈為疏。愿以碧云思,方君怨別馀。茂苑文華地,流水古僧居。何當一游詠,倚閣吟躊躇。”在與方外之士的交往中,韋應物脫下了身上沉重的官服,暫時遠離了官場的喧囂,回歸了內心的平靜祥和,身仕心隱的韋應物在這種心境下營造出此詩空靈悠遠的意境,也表達了他內心向往自由,清凈生活的心態(tài)。

      三、韋應物應和詩的藝術風格

      韋應物追慕陶淵明,在《韋應物集校注》中收有數(shù)篇效仿陶詩的詩歌,如《與友生野飲效陶體》《效陶彭澤》等,題目中就能看出效仿之意。這就導致韋應物的詩有一種“高雅閑淡”的風格。但仔細閱讀韋應物所有的應和詩,會發(fā)現(xiàn)在仕隱問題上,韋應物并不如人們想象的那么超然,而詩歌風格更非能以高雅閑淡就可概括。在詩人的應和詩中,多次表達了對于仕宦榮祿之欣羨、追求。如《奉和張大夫戲示青山郎》:“榮祿何妨早,甘羅亦小兒?!币喾从吵鲰f應物渴望出仕,對榮祿的追求。但他循環(huán)仕隱,寓居寺廟的經歷,又讓他有一種隱遁避世和精神解脫的心理。如《洋上精舍答趙氏外生伉 》:“遠跡出塵表,寓身雙樹林?!痹娙祟I悟佛門高曠幽遠的寂靜趣味,從而體驗到心境淡泊的愉悅適意。如《答暢校書當》:“偶然棄官去,投跡在田中。日出照茅屋,園林養(yǎng)愚蒙。雖云無一資,樽酌會不空。且欣百谷成,仰嘆造化功。出入與民伍,作事靡不同。時伐南澗竹,夜還澧水東。貧蹇自成退,豈為高人蹤。覽君金玉篇,彩色發(fā)我容。日月欲為報,方春已徂冬?!边@首詩將田園之景、隱逸之意寫入詩中,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所想寄予景中,結構精巧,呈現(xiàn)出一種寧靜致遠,高雅閑淡的意蘊,塑造了詩人高士的形象??梢哉f,韋應物這種矛盾的詩歌風格反映了他不是真正的超脫,而是對現(xiàn)實的一種逃避。

      前人評論韋詩的風格,多以“高雅閑淡”作為結論。但韋應物的應和詩中,有很多寄情于山水的作品,表現(xiàn)出詩歌或古樸或流麗的風格。尤其是在與親人的交往中,詩人可以自由表達心中所想,不被官場世俗所牽絆,情感真誠,語言古樸,如《答鄭騎曹青橘絕句》:“憐君臥病思新橘,試摘猶酸亦未黃。書后欲題三百顆,洞庭須待滿林霜?!表f應物的故人,一位姓鄭的騎曹,當時臥病在床,寫詩給韋應物想吃洞庭橘。但是“試摘猶酸亦未黃”,橘子未熟,韋應物便寫了這首詩寬慰鄭騎曹,耐心等到經霜采摘后,橘子才會美味。這首詩的語言短小精湛,但風格古樸,情真意切,不失關愛之情。又如《答崔主簿問兼簡溫上人》:“緣情生眾累,晚悟依道流。諸境一己寂,了將身世浮。閑居澹無味,忽復四時周。靡靡芳草積,稍稍新篁抽。即此抱余素,塊然誠寡儔。自適一欣意,愧蒙君子憂。”詩歌寓情于理,把哲理蘊含在外界眾生之相中,語言古樸卻在自然流露的情感中抒情,也表達了內心的欣喜。

      當然流麗風格的應和詩也不在少數(shù),如《答楊奉禮》中:“煙波見棲旅,景物具昭陳。秋塘唯落葉,野寺不逢人?!薄盁煵ā睂Α扒锾痢?,“棲旅”對“落葉”,簡單幾句話就概括了寺廟的整體狀況,好像一幅滄?;臎龅漠嬀碚宫F(xiàn)在眼前,語言流麗,想象豐富。再如《寄酬李博士永寧主簿叔廳見待》:“葉沾寒雨落,鐘度遠山遲。晨策已云整,當同林下期。”“寒雨”與“遠山”是平凡之景,但卻象征了一種意象,讓人感到絲絲寒意,也不禁傷感起來。又如《答崔主簿倬》:“朗月分林靄,遙管動離聲。故歡良已阻,空宇澹無情。窈窕云雁沒,蒼茫河漢橫。蘭章不可答,沖襟徒自盈?!薄袄试隆迸c“林靄”相襯托,美妙的音樂感心動耳,空中的云雁就如那窈窕淑女,銀河縱橫穿流,星斗橫豎移動。語言盡顯齊梁之風,流暢而華麗,表現(xiàn)了一種悲情無力感。

      四、總結

      應和詩以詩歌的形式,點綴著文人雅士的日常生活,傳承著中國“禮尚往來”的文化禮儀,具有濃郁的中國古典詩歌韻味。韋應物與友人、親人、方外人士的交往應和,對其詩歌創(chuàng)作的題材、詩風、藝術特色都有深刻影響。韋應物的應和詩一方面反映了自己的政治理想,仕隱和渴求榮名同時存在,使得其應和詩的題材呈現(xiàn)現(xiàn)實化,另一方面可以感受到韋應物與親人友人之間情感的融通。另外,韋應物應和詩多寫山水,表現(xiàn)出韋應物縱情山水的情趣和對塵外世界的向往,形成了他淡泊閑適的心境。這些特征屬于時代的產物,在同時期的詩歌里也能找到,不得不說韋應物應和詩的創(chuàng)作沒有離開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和風氣。

      ① 《新唐書》卷二百一十四,列傳第一百二十六《文藝(上)》:“若韋應物、沈亞之……皆班班有文在人間,史家逸其行事,故弗得而述云?!?/p>

      ②〔后晉〕劉拘撰,陳煥良、文華點校:《舊唐書》,岳麓書社1997年版,第2360 頁。

      ③司馬遷:《史記》卷八十七《司馬相如列傳》,中華書局1958年版,第2953頁。

      ④〔日〕赤井益久:《韋應物的屏居》,《漢文學會會報》,第三十輯,1984年12月。

      猜你喜歡
      韋應物親人詩歌
      詩詞三百問之詩人愛野草,山澗漲春潮
      詩歌不除外
      你是我的親人
      草原歌聲(2021年2期)2021-10-14 08:27:42
      親人
      “新”“舊”互鑒,詩歌才能復蘇并繁榮
      中華詩詞(2019年1期)2019-08-23 08:24:24
      親人(連載二)
      寫自己的親人
      《韋應物 淮上即事》
      中華詩詞(2018年5期)2018-11-22 06:46:08
      詩歌島·八面來風
      椰城(2018年2期)2018-01-26 08:25:54
      錄唐·韋應物詩《滁州西澗》(草書)
      陽光(2016年11期)2016-11-03 17:18:48
      江永县| 隆林| 哈巴河县| 逊克县| 密山市| 金秀| 泰州市| 抚顺县| 丰镇市| 琼中| 揭东县| 乐都县| 门源| 平远县| 赤壁市| 丹寨县| 永宁县| 安陆市| 雅江县| 怀仁县| 龙州县| 虹口区| 大安市| 盐池县| 临澧县| 阳城县| 琼结县| 徐州市| 汕头市| 什邡市| 德阳市| 衡阳县| 合江县| 富川| 班戈县| 黄大仙区| 珠海市| 赤峰市| 当阳市| 大石桥市| 长治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