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運來
一、注重概念教學理念的創(chuàng)新
(1)以適學情境的構建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在教學理念方面,教師應改變以往完全將概念教學集中在抽象的教學材料方面,可適時引入一定的情境素材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動機。具體實踐中可引入相關的數學故事或數學趣聞等。如關于數學概念的形成,可引入“楊輝三角形”概念的等,也可將國外許多如哥德巴赫猜想或象棋發(fā)明者塞薩的事跡等內容融入課堂中,集中學生注意力的同時也能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此時學生便會對平面直角坐標系的概念產生一定的求知欲望,既增強了與教師之間的互動交流,也能夠滿足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目的。
(2)注重對概念教學“形式”與“實質”關系的處理。教學中的“形式”可理解為數學教學中的相關概念與定理,而“實質”為數學知識的具體應用。概念教學中教師可充分發(fā)揮自身的引導作用。
二、對概念教學內容的創(chuàng)新
現階段,大多數學課堂教學在教學內容體系上仍存在以本為本、以綱為綱的現象,使學生的學習過程中以及教師的教學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約,所以需改變這種照本宣科的教學方式,注重對教學內容進行創(chuàng)新,具體創(chuàng)新策略主要表現在以下兩方面。
(1)把握教材整體內容與概念層次特征。數學教材中的概念內容本身具有螺旋式上升特點,無法一次為學生所理解,需要教師對教材的相關概念進行整體把握,并注重各部分概念能夠層層推進。
(2)概念知識與實際應用的結合。數學學習的目的在于使學生將習得的概念與規(guī)律運用在實際生活中,促進實踐動手能力的提高。然而大多數學教師為防止信息丟失,對所有的概念內容在講授中面面俱到,如在學生未練習應用因式分解概念的情況下,便將因式分解可在哪種數系范圍中進行或具體分解為哪種形式等進行系統(tǒng)講解,但是學生尚未掌握前一部分概念的應用便涉及更多內容,很難形成良好的知識體系。因此,要求教師在概念知識教學中應在保證不脫離教材的前提下,對教材內容適當取舍,使學生能夠邊學邊用。
三、注重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
素質教育的推行更強調對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以往教學中過于陳舊的教學模式很難構建良好的課堂氛圍,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因此需要在概念教學中改變以往“滿堂灌”或“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引入一定的問題情境以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積極性。
(1)對數學教學信息的概括。數學概念本身是對事物本質的反映,具有極為明顯的抽象特點,要求教學過程中教師能夠采用正確的教學方法使概念中的內容特征與表現規(guī)律展示出來,引導學生對信息內容進行概括,這樣數學概念將更為清晰。
(2)找共同點建立概念之間的關系。如正教學能同時被2、5整除的數的特征時,讓學生能畫出集合圖,找出能被2、5整除的數的特征中共同的部分,即都有“個位是0”,從而確定能被2、5整除的數所具備的特征:個位必須是0的數。
四、注重教學手段的創(chuàng)新
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使傳統(tǒng)數學教學手段受到一定的沖擊,要求數學教學過程中應引入更具形、色、聲等特征的多媒體教學手段,使原本較為枯燥的課堂教學更為生動,并將抽象的數學概念形象化,有效地提高數學教學效果。
(一)充分發(fā)揮多媒體教學設備的作用
在教育心理學內容中,提出學生抽象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要求采用直觀教學的方式,無論在數學概念掌握或數學知識結構形成方面都需充分發(fā)揮教學中形象直觀教學的應用。而傳統(tǒng)數學教學中并未注重引入更加生動的教具,不具備可感性,所以可通過多媒體設備的引入,將較為抽象的概念以及圖形參數等融入其中。例如,平面幾何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利用計算機進行圖形的繪制,將整個過程向學生展示,這樣關于平面幾何的相關概念與圖形都可為學生所理解。
(二)課堂演示與實踐過程的結合
多媒體手段應用過程中,在課堂演示方面需由教師操作完成,可使關于數學概念的電子課件利用教學網絡向終端屏幕傳送,講解的同時應向學生提問確保學生能夠參與到課堂活動中,并對學生學習情況給出適時的評價。
總之,概念教學是極其抽象的,要想把抽象的概念具體化,教師就必須吃透教材,為學生創(chuàng)設抽象概念的情景,使學生逐步認識教學概念間的關系,掌握它們的區(qū)別與聯系,使知識系統(tǒng)化、條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