迂夫子
《古今譚概》記載:某令貪,監(jiān)司欲斥之。陳渠為中丞,笑曰:“此地窮苦,不比貴鄉(xiāng),墨不滿橐也?!北O(jiān)司曰:“盜劫貧家,豈得無罪?”
對于縣令貪污,中丞和監(jiān)司明顯兩種態(tài)度。監(jiān)司要罷免縣令的官,中丞卻替貪官開脫,開脫的理由竟是“墨不滿橐”,讓人瞠目結(jié)舌。按照中丞的意思,縣令管轄的是窮鄉(xiāng)僻壤,他雖然貪污了,但所得連一口袋都裝不滿,還是放他一馬吧!監(jiān)司以盜劫貧家的比喻駁斥中丞,擲地有聲:“難道盜賊搶劫窮人,就可以無罪嗎?”只要搶劫,就是盜賊,甭管搶的是誰,搶了多少;只要貪腐,就是貪官,甭管貪誰的錢,貪了多少!
故事并沒有下文,推測中丞應(yīng)該是被監(jiān)司懟得啞口無言。一則,替貪官開脫,師出無名,本就心虛,監(jiān)司會這樣想“斯人也而有斯疾也”,你中丞怕也是貪墨了吧?二則,“墨不滿橐”的辯詞,純屬強(qiáng)詞奪理,可笑可恨至極。按照中丞的歪邏輯推理,若是“墨不滿橐”可以原諒的話,那貪多少是多?要論多寡,有幾個貪官比和珅貪得多?如果都拿和珅來衡量,世上的貪官貪得都不算多,難道就都無罪了?“墨不滿橐”的辯詞簡直荒唐透頂。更可氣的是,縣令明知此地窮苦,卻還要貪,在窮苦人心頭剜肉,良心何在?其貪婪的丑態(tài),真可謂“鵪鶉嗉里尋豌豆,鷺鷥腿上劈精肉,蚊子腹內(nèi)刳脂油”!從窮人堆里搜刮的不滿橐之墨,分明就是奪取成千上萬條生命!一點(diǎn)兒同情心都沒有的縣令簡直禽獸不如,而替貪官開脫的中丞更是冷血無情。
有“墨不滿橐,可以原諒”想法的人似乎并不少見。貪墨之官可能都會覺得自己雖然貪了,但是貪得少,還算好官。此種想法更可怕,危害更甚,它極有可能會讓官員堂而皇之地貪污腐敗。墨吏們以貪得少為由替自己開脫,此風(fēng)若長,何談官場的風(fēng)清氣正?
若把官高位尊貪得盆滿缽溢的人比為大老虎,那墨不滿橐的人也就相當(dāng)于小蒼蠅。老虎吃人不吐骨頭,為害無窮;蒼蠅雖小,若是“嗡嗡嗡”成群結(jié)隊,其危害也不亞于大老虎。因此,反腐倡廉就必須“老虎蒼蠅一起打”。大老虎貪得多讓人恨,小蒼蠅吃得少也不能放過,畢竟即使不滿橐也是墨,只要貪了就堅決照打不誤。更何況,大老虎也不是生來就是大老虎的,往往是從小小的蒼蠅一步一步貪墨而成的,所以,打蠅的意義正在于此。
反腐倡廉任重道遠(yuǎn),一定要警惕“墨不滿橐”思想的潛滋暗長,不管是滿倉、滿箱、還是滿橐,只要敢貪墨,無論貪多貪少都痛打。
【原載《諷刺與幽默》】